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心板梁底板鋼筋定位架,屬于建筑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空心板梁是中小橋梁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梁體形式,具有施工工藝成熟、受力清晰、經濟實用等特性。在本項目中,除一座大橋外,其余六座中小橋梁的上部構造均采用空心板梁形式,其實用性可見一斑。
在空心板梁加工過程中,首先綁扎的是底板鋼筋。而底板橫向鋼筋多達143根,間距為10cm或15cm。對于這些數目繁多的橫向鋼筋,間距控制是一個問題。在現有技術中,傳統工藝采用在底座模板上用紅色油漆打點、工人按點綁扎的方式。該方式存在人為差異性大,間距不均勻等問題,在質量把控上因人而異,難于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心板梁底板鋼筋定位架,該空心板梁底板鋼筋定位架使得底板鋼筋間距得到保證,更好地固定了底板鋼筋,加快了操作流程的同時,保證了操作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空心板梁底板鋼筋定位架,包括槽鋼,在所述槽鋼的一側壁的壁沿設有若干個用于架設彎折鋼筋的開口;彎折鋼筋下方設置有支桿,支桿豎直設置,支桿下端固定于槽鋼的底板上,支桿上端設有一弧形卡扣,弧形卡扣卡合于彎折鋼筋上;所述弧形卡扣包括兩相對彎曲的C形桿,兩C形桿的一端固定連接且設置有球接部;弧形卡扣通過球接部與支桿上端球接;C形桿包括前段和后段,前段和后段通過一中段連接,所述前段中空且滑動套設在中段的外側,中段與后段固定連接;一彈簧套接在中段外側,一端與前段連接,另一端與后段連接;兩C形桿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子扣和母扣,子扣和母扣相互卡合。
其中,所述開口為弧形。
其中,所述各開口的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10cm或15cm。
其中,所述支桿為可伸縮桿。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此空心板梁底板鋼筋定位架后,工人不再去用傳統方式按點對齊底板鋼筋,而是直接將鋼筋放置到開口內,加快了操作流程的同時,保證了操作的質量,底板鋼筋間距得到保證。
2、本實用新型加工簡單,實用性強,成本較低且使得彎折鋼筋的放置更穩定,不易傾倒。
3、本實用新型的弧形卡扣與支桿球接,能夠更好地調整卡合位置;支桿為可伸縮桿,能夠更好地控制高度;C形桿的前段和后段通過中段以及彈簧連接,這樣能夠根據彎折鋼筋的直徑大小來調整固定的松緊度;子扣和母扣的相互配合使得固定地更加便捷和牢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弧形卡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
1-槽鋼、2-開口、3-支桿、4-弧形卡扣、5-C形桿、51-前段、52-后段、53-中段、6-球接部、7-彈簧、8-子扣、9-母扣、100-彎折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空心板梁底板鋼筋定位架,包括槽鋼1,在所述槽鋼1的一側壁的壁沿設有若干個用于架設彎折鋼筋100的開口2;彎折鋼筋100下方設置有支桿3,支桿3豎直設置,支桿3下端固定于槽鋼1的底板上,支桿3上端設有一弧形卡扣4,弧形卡扣4卡合于彎折鋼筋100上;所述弧形卡扣4包括兩相對彎曲的C形桿5,兩C形桿5的一端固定連接且設置有球接部6;弧形卡扣4通過球接部6與支桿3上端球接;C形桿5包括前段51和后段52,前段51和后段52通過一中段53連接,所述前段51中空且滑動套設在中段53的外側,中段53與后段52固定連接;一彈簧7套接在中段53外側,一端與前段51連接,另一端與后段52連接;兩C形桿5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子扣8和母扣9,子扣8和母扣9相互卡合。弧形卡扣4的球接部6與支桿球接,能夠更好地調整卡合位置;C形桿5的前段51、中段53和后段52的設置能夠根據彎折鋼筋100的直徑大小來調整固定的松緊度;子扣8和母扣9的相互配合使得彎折鋼筋100固定地更加便捷和牢固。
其中,所述開口2為弧形,方便架設彎折鋼筋100。
其中,所述各開口2的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10cm或15cm,適用于施工現場。
其中,所述支桿3為可伸縮桿,更好地調整高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時,彎折鋼筋100的彎折處架設在開口2上,彎折鋼筋100的另一端架在槽鋼1的另一側壁上;兩C形桿5圍繞彎折鋼筋100的桿身后,子扣8和母扣9相互卡合,即完成了彎折鋼筋100的固定,保證各彎折鋼筋100間距的同時且使之不易傾倒。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