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排架柱以及排架裝置。
背景技術:
排架的結構,排架是下面兩排柱子,上面屋架,在這兩排柱子上面的屋架之間放上一個板子形成個空間連續的結構。排架柱則是用于支撐屋架的柱子。現有的排架柱的長度均是根據實際的使用需求單獨設置,沒有一種可以適用于多種場景的排架柱,增大了施工的成本和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排架柱,以提供能夠適用于多種場景的排架柱。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排架裝置,以實現排架柱的快捷方便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排架柱,包括柱基礎和設置于柱基礎上的柱本體,柱本體包括并排設置的基柱子和多個支撐柱子,基柱子設置于柱基礎;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之間通過第一連接套同軸固定連接,第一連接套活動套設于支撐柱子的外側,每個支撐柱子的一端設置有卡接擋塊,每個支撐柱子的另一端的外側壁設置有卡接彈簧塊;其中一個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擋塊的一端和相鄰的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的一端均嵌設于第一連接套內;基柱子的外側活動套設有第二連接套,基柱子的一端固定于柱基礎,基柱子的另一端設置有卡接凸緣且與相鄰的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的一端均嵌設于第二連接套內。
基柱子和多個支撐柱子沿著支撐柱子的軸心線并排設置。基柱子與相鄰的支撐柱子之間通過第二連接套連接,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之間通過第一連接套連接。卡接擋塊能夠防止第一連接套滑落,卡接彈簧塊能夠相對于支撐柱子本身改變伸出支撐柱子的長度,卡接彈簧塊能夠抵接至第一連接套的內壁,卡接擋塊滑動嵌設于第一連接套,進而實現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的相鄰的兩端分別卡接于第一連接套內。基柱子和相鄰的支撐柱子的安裝類似。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套的內側壁沿周向方向設置第一卡接槽,第二連接套的內側壁沿周向方向設置有第二卡接槽,支撐柱子的未設置卡接擋塊的一端沿周向方向間隔設置多個安裝槽,卡接彈簧塊設置多個,每個安裝槽內嵌設有一個卡接彈簧塊且與卡接彈簧塊之間通過彈簧連接;一個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的一端嵌設于第一連接套且卡接彈簧塊嵌設于第一卡接槽,與基柱子連接的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的一端嵌設于第二連接套且卡接彈簧塊嵌設于第二卡接槽。
進一步地,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均設置多個,多個第一卡接槽沿第一連接套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多個第二卡接槽沿第二連接套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多個卡接彈簧塊分為多排,每排卡接彈簧均沿支撐柱子周向方向設置,多排卡接彈簧塊沿支撐柱子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每排卡接彈簧塊卡接于一個第一卡接槽內或者一個第二卡接槽內。
進一步地,卡接彈簧塊的遠離卡接擋塊的一端設置有傾斜側壁。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套的兩端開放設置,其中一端設置有環狀凸緣且孔徑小于另一端的孔徑,卡接擋塊的垂直于支撐柱子的軸心線所作的截面的直徑大于環狀凸緣的內徑所對應的直徑,卡接擋塊能夠滑動嵌設于第一連接套;第二連接套的結構和第二連接套的結構相同,卡接凸緣能夠滑動嵌設于第二連接套。
進一步地,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擋塊的一端端部設置有限位槽,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的一端的端部設置有限位塊,限位塊嵌設于限位槽。
進一步地,限位槽和限位塊的垂直于支撐柱子的軸向方向所作的截面均呈圓環形。
進一步地,限位槽和限位塊的垂直于支撐柱子的軸向方向所作的截面均呈三角形。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套的一端與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擋塊的一端的外側壁平滑過渡,第一連接套的另一端與支撐柱子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的一端的外側壁平滑過渡。
一種排架裝置,包括排架柱,第一連接套和第二連接套的外側壁設置有施力作用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排架柱由多個支撐柱子組合安裝而成,實際建筑使用過程中,能夠根據需求設定排架柱的高度,自由的搭配,相比現有的只能夠單獨設定高度,單獨生產排架柱,本申請提供的排架柱能夠適用于任何場合,可以任意的設置排架柱的高度,實用性更強。
排架裝置能夠更加便捷地實現兩個支撐柱子之間的安裝和拆卸。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排架柱的整體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排架柱的整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A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2中的B的局部放大圖。
圖標:100-柱基礎;101-柱本體;102-基柱子;103-支撐柱子;104-第一連接套;105-卡接擋塊;106-卡接彈簧塊;107-第二連接套;108-卡接凸緣;109-第一卡接槽;200-第二卡接槽;201-安裝槽;202-卡接彈簧塊;203-彈簧;204-傾斜側壁;205-環狀凸緣;206-限位槽;207-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以上未出現在本申請文件中的限定術語不構成對本申請文件的限定。
具體實施例,參照圖1至圖4。
本實施例提供的排架柱,如圖1所示,包括柱基礎100和設置于柱基礎100上的柱本體101,柱本體101包括并排設置的基柱子102和多個支撐柱子103,基柱子102設置于柱基礎100;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通過第一連接套104同軸固定連接,第一連接套104活動套設于支撐柱子103的外側,如圖2所示,每個支撐柱子103的一端設置有卡接擋塊105,每個支撐柱子103的另一端的外側壁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其中一個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擋塊105的一端和相鄰的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均嵌設于第一連接套104內;基柱子102的外側活動套設有第二連接套107,基柱子102的一端固定于柱基礎100,如圖3所示,基柱子102的另一端設置有卡接凸緣108且與相鄰的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均嵌設于第二連接套107內。
基柱子102和多個支撐柱子103沿著支撐柱子103的軸心線并排設置。基柱子102與相鄰的支撐柱子103之間通過第二連接套107連接,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通過第一連接套104連接。卡接擋塊105能夠防止第一連接套104滑落,卡接彈簧塊106能夠相對于支撐柱子103本身改變伸出支撐柱子103的長度,卡接彈簧塊106能夠抵接至第一連接套104的內壁,卡接擋塊105滑動嵌設于第一連接套104,進而實現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的相鄰的兩端分別卡接于第一連接套104內。基柱子102和相鄰的支撐柱子103的安裝類似。
如圖4所示,第一連接套104的內側壁沿周向方向設置第一卡接槽109,第二連接套107的內側壁沿周向方向設置有第二卡接槽200,支撐柱子103的未設置卡接擋塊105的一端沿周向方向間隔設置多個安裝槽201,卡接彈簧塊106設置多個,每個安裝槽201內嵌設有一個卡接彈簧塊106且與卡接彈簧塊106之間通過彈簧203連接;一個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嵌設于第一連接套104且卡接彈簧塊106嵌設于第一卡接槽109,與基柱子102連接的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嵌設于第二連接套107且卡接彈簧塊106嵌設于第二卡接槽200。
一個支撐柱子103包括兩端,一端設置卡接擋塊105,一端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外側活動套設有第一連接套104,連接時,將第一連接套104移動至卡接擋塊105的外側,使卡接擋塊105在第一連接套104內能夠滑動。然后將另一個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插入第一連接套104內,卡接彈簧塊106受到第一連接套104的擠壓作用,壓縮彈簧203,實現卡接彈簧塊106部分縮回至安裝槽201內,直到卡接彈簧塊106嵌入第一連接套104內,卡接彈簧塊106在彈簧203的作用下彈出安裝槽201,向靠近卡接擋塊105的一端繼續移動支撐柱子103,當移動至卡接彈簧塊106與第一卡接槽109相對時,卡接彈簧塊106在彈簧203的作用下嵌設于第一卡接槽109內,完成相鄰的支撐柱子103之間的卡接擋塊105和卡接彈簧塊106與第一連接套104的連接。基柱子102和支撐柱子103之間的連接類似于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的連接方式。
如圖4所示,第一卡接槽109和第二卡接槽200均設置多個,多個第一卡接槽109沿第一連接套104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多個第二卡接槽200沿第二連接套107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多個卡接彈簧塊106分為多排,每排卡接彈簧203均沿支撐柱子103周向方向設置,多排卡接彈簧塊106沿支撐柱子103的軸向方向并排設置,每排卡接彈簧塊106卡接于一個第一卡接槽109內或者一個第二卡接槽200內。
設置多個第一卡接槽109和第二卡接槽200,增大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與第一連接套104的連接強度,使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增強機械施工的牢固程度。實際安裝時,將一個支撐柱子103置于另一個支撐柱子103的下方,然后設置卡接擋塊105的一端與設置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相對,移動第一連接套104,直到第一連接套104將卡接彈簧塊106擠壓入第一卡接槽109內,完成安裝,整個安裝過程簡單快捷。施工更加靈活。
如圖4所示,卡接彈簧塊106的遠離卡接擋塊105的一端設置有傾斜側壁204。
設置傾斜側壁204,則傾斜側壁204受到第一連接套104的沿支撐柱子103的軸心線方向的作用力時,卡接彈簧塊106壓縮彈簧203,保障卡接彈簧塊106能夠順利卡接入第一卡接槽109內。
第一連接套104的兩端開放設置,其中一端設置有環狀凸緣205且孔徑小于另一端的孔徑,卡接擋塊105的垂直于支撐柱子103的軸心線所作的截面的直徑大于環狀凸緣205的內徑所對應的直徑,卡接擋塊105能夠滑動嵌設于第一連接套104;第二連接套107的結構和第二連接套107的結構相同,卡接凸緣108能夠滑動嵌設于第二連接套107。
第一連接套104一端的內徑小于另一端內徑,小的一端的內徑用于將卡接擋塊105擋在第一連接套104的內側,大的一端的內徑用于實現相鄰的支撐柱子103順利插入第一連接套104。第二連接套107的結構和第一連接套104的結構相同,只是第一連接套104用于實現的相鄰的支撐柱子103之間的連接,第二連接套107用于實現基柱子102和支撐柱子103之間的連接。設置環狀凸緣205,防止第一連接套104退出支撐柱子103。
如圖4所示,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擋塊105的一端端部設置有限位槽206,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的端部設置有限位塊207,限位塊207嵌設于限位槽206。
設置限位槽206和限位塊207,起到限位的作用。減小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的晃動。
限位槽206和限位塊207的垂直于支撐柱子103的軸向方向所作的截面均呈圓環形。實現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的對位,保證同軸固定連接,起到限位的作用。
限位槽206和限位塊207的垂直于支撐柱子103的軸向方向所作的截面均呈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一方面,實現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的對位,保證同軸固定連接。另一方面,能夠有效防止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的軸向轉動,提高支撐柱子103之間連接的穩固性。
第一連接套104的一端與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擋塊105的一端的外側壁平滑過渡,第一連接套104的另一端與支撐柱子103的設置有卡接彈簧塊106的一端的外側壁平滑過渡。
平滑過渡,能夠節約占用空間,也能夠避免刮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排架裝置,包括排架柱,第一連接套104和第二連接套107的外側壁設置有施力作用圈。
設置施力作用圈,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實現第一連接套104和第二連接套107的移動,加快相鄰的兩個支撐柱子103之間的連接,以及基柱子102與支撐柱子103之間的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