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電站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水泥箱式變電站殼體。
背景技術:
箱式變電站,又叫預裝式變電所或預裝式變電站,是一種高壓開關設備、配電變壓器和低壓配電裝置,按一定接線方案排成一體的工廠預制戶內、戶外緊湊式配電設備,即將變壓器降壓、低壓配電等功能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安裝在一個防潮、防銹、防塵、防鼠、防火、防盜、隔熱、全封閉結構箱,特別適用于城網建設與改造,是繼土建變電站之后崛起的一種嶄新的變電站。箱式變電站適用于礦山、工廠企業、油氣田和風力發電站,它替代了原有的土建配電房,配電站,成為新型的成套變配電裝置。
隨著環保水泥的產生,由其制作的水泥箱式變電站因外觀多樣且與周圍環境協調,深得用戶喜愛。現有的水泥箱式變電站相鄰兩面墻體接觸位置設有馬牙槎,使得相鄰兩面墻體互相咬合以增加牢固性。但是這種水泥箱式變電站存在以下不足,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相鄰兩面墻體在馬牙槎位置沿著接觸面會產生裂紋,外部的水沿著裂紋進入到水泥箱式變電站內部造成設備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泥箱式變電站殼體,避免相鄰兩面墻體產生的裂紋外露,保持內部環境干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泥箱式變電站殼體,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墻體、設置在其中一面墻體上的門體、位于墻體上方的頂蓋,相鄰兩面墻體的接縫處設置有柱角,所述柱角的橫截面呈W形,柱角的中部凸起形成用于填充相鄰墻體接縫的豎直長條的填充塊,柱角的兩側向外延伸并包覆于相鄰兩面墻體的邊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接縫位于柱角的內側,避免接縫外露,防止外部水分通過接縫進入到變電站內部,保持變電站內部的干燥,并且,填充塊使得柱角與墻體的接觸面積變大,進而使得水分進入箱體內的路徑延長,使得水分更加不易進入箱體內。
較佳的,所述底座的頂面設有與所述墻體底部卡接的環形的卡槽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墻體安裝于底座上,方便拆裝。
較佳的,所述頂蓋的橫截面呈梯形,頂蓋的沿周伸出墻體外。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頂蓋的排水,并且,頂蓋的沿周伸出墻體一段距離,防止雨水直接落在墻體上,減少雨水浸濕并透過墻體進入變電站內部的可能性,保持變電站內部的干燥。
較佳的,所述頂蓋上方設有前后兩個斜面,每個斜面上設有若干瓦楞,瓦楞沿著斜面寬度平行設置,相鄰兩個瓦楞之間形成導流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方面,增加了頂蓋的結構強度,另一方面,便于雨天時對雨水進行導流,避免雨水積存在頂蓋上,進一步起到防滲的作用,并且能夠延長頂蓋的使用壽命。
較佳的,所述頂蓋的內壁設有環形的凸臺,凸臺上設置有與所述墻體頂部卡接的環形的卡槽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頂蓋安裝于墻體上,方便拆裝。
較佳的,所述頂蓋的邊緣向下垂直延伸形成屋檐,所述屋檐與所述墻體的外表面之間形成間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雨水順著屋檐滴落的時候不會掛在墻體的外表面而形成水漬,保持墻體的潔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柱角將接縫包覆,避免相鄰兩面墻體產生的裂紋外露,減少外部水分進入箱體內部可能性,保持箱體內部環境干燥;
2、上蓋邊緣沿周伸出墻體一段距離,導流槽可定向引排雨水,減少雨水積蓄滲透至箱體內,保持箱體內部環境干燥;
3、墻體為預制件,便于現場快速組裝。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軸測圖;
圖2為圖1中A-A向的剖視圖;
圖3為圖1中B-B向的剖視圖。
圖中:1、底座;11、卡槽一;2、墻體;21、接縫;3、門體;31、門鎖;4、柱角;41、倒角一;42、填充塊;5、頂蓋;51、瓦楞;52、導流槽;53、倒角二;54、凸臺;541、卡槽二;55、屋檐;6、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水泥箱式變電站殼體,如圖1所示,包括底座1、安裝在底座1上的墻體2、設置在其中一面墻體2上的門體3、用于連接相鄰兩面墻體2的柱角4、位于墻體2上方的頂蓋5。
參考圖1和圖2,底座1采用混凝土澆筑呈長方體,也可以是其他高強度材料如不銹鋼板制作,以便具有較高的強度,承載能力大,使用壽命長。底座1頂面設有環形的卡槽一11。墻體2為矩形的預制水泥板,墻體2共有四面且圍成長方體結構,墻體2與卡槽一11相適應,以便墻體2能夠卡固到底座1上。結合圖3,相鄰兩面墻體2的接觸位置形成接縫21。
參考圖1,門體3呈長方體,門體3的一側邊與墻體2通過門軸轉動連接,以便門體3可以繞門軸向外轉動,打開門體3后人員可以進入到變電站內進行維護。靠近門體3的另一側邊中部設有門鎖31,以便門體3關閉后防止門體3意外打開,避免人員誤入發生危險。此外,門體3還可防止小動物進入到變電站內部引起設備短路,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參考圖2和圖3,柱角4將相鄰兩面墻體2的接縫21包覆,柱角4的橫截面呈W形,柱角4為水泥二次澆筑而成。柱角4的中部凸起形成填充塊42,填充塊42的形狀與相鄰兩面墻體2的接縫21相適應,以便柱角4將接縫21填補。填充塊42的兩側面分別與相鄰兩面墻體2通過水泥硬化固定連接,增加相鄰兩面墻體2之間的牢固性。柱角4的兩側向外延伸并把相鄰兩面墻體2包覆一部分,使得接縫21位于柱角4的內側,避免接縫21外露,防止外部水分通過接縫21進入到變電站內部,保持變電站內部的干燥。在柱角4的外部設有倒角一41,使得柱角4各部分壁厚相對均勻,避免中部厚度過大造成澆筑后水泥硬化速率不同,導致線性收縮不同引起開裂。同時減少了水泥的用量,節約制作成本。
參考圖1和圖2,頂蓋5的橫截面呈梯形,頂蓋5的沿周伸出墻體2一段距離,防止雨水直接落在墻體2上,減少雨水浸濕并透過墻體2進入變電站內部的可能性,保持變電站內部的干燥。頂蓋5上方設有前后兩個斜面,每個斜面上設有若干瓦楞51,瓦楞51沿著斜面寬度平行設置,瓦楞51的頂面與斜面平齊,使得從側面觀察變電站時瓦楞51被遮擋住,保持美觀。相鄰兩個瓦楞51之間形成導流槽52,以便雨天時對雨水進行導流,避免雨水積存在頂蓋5上,延長頂蓋5的使用壽命。頂蓋5的底部四角以及瓦楞51下方分別設有倒角二53,倒角二53的寬度與倒角一41相同,以便頂蓋5與柱角4看起來更協調,提高美觀性。頂蓋5的內壁設有環形的凸臺54,凸臺54上設置有環形的卡槽二541,卡槽二541與四面墻體2相適應,以便頂蓋5卡固到墻體2上方并被墻體2支撐。頂蓋5的邊緣向下垂直延伸形成屋檐55,屋檐55與墻體2的外表面之間形成間隙6,從而使得雨水順著屋檐55滴落的時候不會掛在墻體2的外表面而形成水漬,保持墻體2的潔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