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打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動式混凝土3D打印設備。
背景技術:
3D打印是一種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非金屬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空間形態的快速成型技術,由于其在制造工藝方面的創新,故被認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生產工具”。3D是“three dimensions”簡稱,3D打印的思想起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并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發展和推廣。3D打印技術一般應用于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目前已經應用到許多其他學科領域,各種創新應用正不斷進入大眾的視野心。
迄今為止,3D打印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建筑設計階段,主要同于創建建筑模型;二是在工程施工階段,主要利用3D打印建造技術建造足尺建筑。3D打印技術在制作建筑模型領域已經獲得廣泛運用,大量建筑沙盤均采用了3D打印技術。由于現有的3D打印設備采用固定設備本身的方式來進行打印,這使得其打印尺寸受設備大小的限制。打印較大的物體的時候,只能通過分段打印,然后再后期人工拼接,這嚴重阻礙了3D打印技術的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打印不受限制的移動式混凝土3D打印設備。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移動式混凝土3D打印設備,包括外殼、位于外殼兩側的行走機構、位于外殼上部的混凝土儲存箱,以及移動臂和擠出頭,所述混凝土儲存箱的上部開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內伸出有與擠出頭連通的管道;所述移動臂的一端安裝在混凝土儲存箱上方,移動臂的自由端與擠出頭相連。
按上述方案,所述混凝土儲存箱的頂部配設有泵送系統;所述出料口內伸出有輸送管道,輸送管道的出口與泵送系統的入口連通,泵送系統的出口連通有送料管,送料管的出口端與擠出頭連通。
按上述方案,所述移動臂安裝于泵送系統的頂部。
按上述方案,所述打印設備還配置有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包括控制模塊、觸摸顯示屏、USB接口和控制開關,所述控制模塊置于外殼內部,行走機構、移動臂和泵送系統均分別與控制模塊相連;所述觸摸顯示屏、USB接口和控制開關均可安設于外殼或混凝土儲存箱的外壁。
按上述方案,在混凝土儲存箱的內部安設有攪拌系統。
按上述方案,所述攪拌系統與控制模塊相連。
按上述方案,所述移動臂的自由端可以其固定端為中心旋轉。
按上述方案,所述行走機構為行進履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行走機構與移動臂配合,可將擠出頭內的混凝土送至指定位置進行打印,打印過程不受打印設備和打印結構的尺寸限制,與現有的3D打印設備相比更加靈活,更加適應現代建筑結構的需要;所述3D打印設備設有控制系統,可自動實現打印過程,無需人工過多干涉;混凝土儲存箱上開設有進料口,根據不同的打印模型強度要求,可以在混凝土儲存箱中添加輔助材料,改進混凝土的各項強度指標,滿足建筑結構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攪拌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混凝土儲存箱;3、行進履帶;4、移動臂;5、擠出頭;6、泵送系統;7、觸摸顯示屏;8、控制開關;9、進料口;10、出料口;11、送料管;12、USB接口;13、攪拌系統;14、輸送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如圖1所示的一種可移動式混凝土3D打印設備,包括外殼1、位于外殼1兩側的行走機構、位于外殼1上部的混凝土儲存箱2,以及移動臂4和擠出頭5,所述混凝土儲存箱2的上部分別開設有進料口9和出料口10,進料口9可與外設的混凝土供應裝置連通,出料口10內伸出有與擠出頭5連通的管道;所述移動臂4的一端安裝在混凝土儲存箱2上方,移動臂4的自由端與擠出頭5相連,移動臂4的自由端可以其固定端為中心旋轉360°。本實施例中,所述行走機構為行進履帶3。
優選地,所述混凝土儲存箱2的頂部配設有泵送系統6,所述出料口10內伸出有輸送管道14,輸送管道14的出口與泵送系統6的入口連通,泵送系統6的出口連通有送料管11(可為軟管),送料管11的出口端與擠出頭5連通。本實施例中,所述移動臂4安裝于泵送系統6的頂部。
優選地,在混凝土儲存箱2的內部安設有攪拌系統13,如圖2所示。
優選地,所述打印設備還配置有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包括控制模塊、觸摸顯示屏7、USB接口12和控制開關8,所述控制模塊置于外殼1內部,行走機構、移動臂4、攪拌系統13和泵送系統6均分別與控制模塊相連;所述觸摸顯示屏7、USB接口12和控制開關8均可安設于外殼1或混凝土儲存箱2的外壁,三者均分別與控制模塊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接通電源后啟動控制系統,通過USB接口12導入打印代碼,控制模塊根據打印代碼控制行進履帶3、移動臂4、攪拌系統13的運行,并控制泵送系統6通過出料口10將混凝土沿送料管11送至擠出頭5,擠出頭5在移動臂4和行進履帶3的共同作用下將混凝土擠出至指定位置實現對打印。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使用過程為:
首先,將所述3D打印設備移至工作區間(該3D打印設備需在平坦的加工車間行走),接通電源后,將打印代碼通過USB接口12導入控制模塊;
其次,將預制好的混凝土輸送至混凝土儲存箱2內,并通過進料孔9加入其它混凝土材料及輔助材料,再啟動混凝土儲存箱2內部的攪拌系統13,使預制的混凝土與輔助材料等充分混合;
最后,控制模塊根據打印代碼控制移動臂4、行進履帶3和泵送系統6的運行,擠出頭5在移動臂4和行進履帶3的共同作用下將混凝土擠出至預訂位置進行打?。煌瓿杀竟ぷ鲄^間的打印工作后,控制模塊控制行進履帶3運行,使所述3D打印設備前進一段距離,繼續下一工作區間的打印。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