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的樓板標高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建筑標高砼塊的批量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是指在現場依照設計位置,進行支模、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經養護、拆模板而制作的樓板。樓面養護與拆模要求:
1、跨度在8米以上的混凝土強度為≥100%,8米及8米以下≥75%方可拆模;砼強度≥1.2MPa時樓面方可上人及施工。(一般在澆灌后24小時強度可達≥1.2MPa,春、夏、秋正常養護下7~9天;冬天在正常養護下10~15天能夠拆模)。
2、在正常保養情況下,每天不得少于2次;每次要確保樓面有11~16分鐘的積水。
3、砼的保濕養護對其強度增長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別是早期的妥善養護可以避免表面脫水并大量減少砼初期伸縮裂縫發生。所以,樓層砼澆筑完后的必要養護(一般宜≥24小時)必須獲得保證,如在實際施工中,由于搶趕工期和澆水將影響彈線及施工人員作業,施工中必須堅持覆蓋麻袋或草包進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濕養護。
4、待樓板強度達到75%以上方可拆模。
施工工藝流程:放線,鏟除墻皮、鉆孔、清孔、模板制立安裝、配膠、灌膠、插筋鋼筋制作綁扎、澆灌混凝土、混凝土養護、拆除模板、竣工清理。
目前的樓板現澆工藝比較成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樓板的標高控制一直是個難題,目前的標高是通過標高塊來控制的,采用長方體狀的標高快,標高塊通常采用砂漿制成,使用時將標高塊放置在樓板上,并進行綁扎,固定后的標高塊由于綁扎的不牢固等原因經常會出現傾倒的問題,是的標高塊并沒有起到標高的標定作用,而且,長方體狀的標高塊也經常出現折斷的現象,其成品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建筑標高砼塊的批量成型裝置,解決現有技術制造的標高塊存在容易折斷、成品率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于建筑標高砼塊的批量成型裝置,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夾板,在夾板相向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半圓柱型的環板,環板在兩根夾板之間配對構成圓柱形的模具,在每根夾板的底部均垂直設置有與環板異側的鋪板,兩根夾板通過至少兩組配對的螺栓與螺母連接。申請人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發現,長方體條狀的標高快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折斷,經過分析發現,其原因是由于長方體狀的結構使得其存在薄弱處:即其內部各處的應力并不相同,導致在其一個方向上容易被折斷,同時,由于通常的條狀標高快是采用大的混凝土塊切割而成,或者采用小的長方體模具澆筑而成,采用切割方式形成的標高塊,在切割過程中由于內部應力的改變,很容易出現斷裂、裂縫的現象,造成后續的斷裂;而小的長方體模具容易形成振搗不到位內部空鼓的現象,而且在拆模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邊角損毀的現象,根據這些發現,申請人做了反復的研究和實驗,制造出了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兩個半圓柱形的環板配合構成一個圓筒狀的模具,如此生產出來的標高塊為圓柱形,圓柱形的標高快,其對稱性更高,在徑向的各處應力均勻,不易造成斷裂,經實驗測試,長條形標高塊斷裂的概率為30%左右,而采用圓柱形的模具,其斷裂的概率為3~5%;而且,采用圓柱形模具,其表面的棱角處減少了,也降低了表面缺失、內部空鼓的概率,標高塊的完整性大大提高;將一個圓柱形模具的兩個環板分別焊接在兩個夾板上,使用時,通過配套的螺栓和螺母將兩個夾板連接固定,環板配對形成圓柱形的模具,通過在夾板底部設置向外延伸且與夾板垂直的鋪板,加大了模具底部的寬度,對于后續的振搗工序和對滴底部的成型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還包括一個位于鋪板下方的活動底座,活動底座上設置有限位結構,鋪板可以在限位結構內自由移動。進一步講,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要解決現有技術中標高塊振搗不充分容易造成內部空鼓的缺陷,現有的模具其底部和側壁是不發生相對移動的,其振搗是利用外部的碰撞或者是振動棒實現的,本實用新型通過給模具增設一個活動底座,使得底座可以在平面上小范圍的移動,實現模具底部和模具側壁的相對移動,在振搗過程中,底部與側壁的相對移動可以更好的進行排氣、夯實,形成完整的標高塊。
所述的限位結構是活動底座的邊緣部位向上翻折兩次后形成的凹槽。進一步講,限位結構可以是多種結構,例如焊接的限位塊等結構,而本申請技術方案優選的是活動底座的邊緣向上翻折兩次以后形成的凹槽,將連接好后模具的鋪板插入凹槽,鋪板的可以在較小的范圍內實現平面移動,而活動底座作為模具的底部,將混凝土倒入模具后,將活動底座放置在振動臺上,進行振動,經過實驗對比,現有技術中的模具和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在振動相同時間1分鐘的條件下,現有模具制造出的空鼓率是18%左右;而本申請技術方案制造出的空鼓率為3%,由此可以看出,活動底座的設置大大提高了標高塊的密實度。
在所述的活動底座上至少設置有一根限位柱。通過限位柱的設置,限位柱與螺栓的配合,可以使得活動底座在水平面的移送范圍受到限制,有利于振搗密實的同時,又保持了模具本身的整體性,避免出現滑模、爆模的問題。
在所述的螺母上設置有均勻分布的套筒輻射棍。進一步講,通過在螺母上設置套筒輻射棍,可以利用鋼管類的工具加大搬動的半徑,利用杠桿原理達到省力的目的,同時也保證了加班的連接緊密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建筑標高砼塊的批量成型裝置,通過采用兩個半圓柱形的環板配合構成一個圓筒狀的模具,如此生產出來的標高塊為圓柱形,圓柱形的標高快,其對稱性更高,在徑向的各處應力均勻,不易造成斷裂,經實驗測試,長條形標高塊斷裂的概率為30%左右,而采用圓柱形的模具,其斷裂的概率為3~5%;而且,采用圓柱形模具,其表面的棱角處減少了,也降低了表面缺失、內部空鼓的概率,標高塊的完整性大大提高;將一個圓柱形模具的兩個環板分別焊接在兩個夾板上,使用時,通過配套的螺栓和螺母將兩個夾板連接固定,環板配對形成圓柱形的模具,通過在夾板底部設置向外延伸且與夾板垂直的鋪板,加大了模具底部的寬度,對于后續的振搗工序和對滴底部的成型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2、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建筑標高砼塊的批量成型裝置,通過給模具增設一個活動底座,使得底座可以在平面上小范圍的移動,實現模具底部和模具側壁的相對移動,在振搗過程中,底部與側壁的相對移動可以更好的進行排氣、夯實,形成完整的標高塊;
3、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建筑標高砼塊的批量成型裝置,活動底座的邊緣向上翻折兩次以后形成的凹槽,將連接好后模具的鋪板插入凹槽,鋪板的可以在較小的范圍內實現平面移動,而活動底座作為模具的底部,將混凝土倒入模具后,將活動底座放置在振動臺上,進行振動,經過實驗對比,現有技術中的模具和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在振動相同時間1分鐘的條件下,現有模具制造出的空鼓率是18%左右;而本申請技術方案制造出的空鼓率為3%,由此可以看出,活動底座的設置大大提高了標高塊的密實度。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A向視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夾板,2-鋪板,3-環板,4-螺栓,5-螺母,6-限位柱,7-套筒輻射棍,8-活動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至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建筑標高砼塊的批量成型裝置,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夾板1,在夾板1相向的一側設置有多個半圓柱型的環板3,環板3在兩根夾板1之間配對構成圓柱形的模具,在每根夾板1的底部均垂直設置有與環板3異側的鋪板2,兩根夾板1通過至少兩組配對的螺栓4與螺母5連接,本實施例中的夾板1和鋪板2采用三角鋼制成,利用三角鋼的高度垂直統一性,可以實現鋪板與夾板的垂直,采用鋼管進行半剖后作為環板3,將環板焊接在三角鋼上,還包括一個位于鋪板2下方的活動底座8,活動底座8與鋪板2對應的邊緣部位向上翻折兩次后形成的凹槽,兩個凹槽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鋪板的最大距離,使得鋪板2可以在凹槽內自由移動,在活動底座5設置有兩根限位柱6,將螺栓4和螺母5配對連接后,兩根限位柱6位于均位于兩根螺栓4之間,作為替換,也可以均設置在兩根螺栓外側,在螺母5上設置有3根均勻分布的套筒輻射棍7,可以作為延長手柄的插接部位,有利于連接的牢固和省力。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