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保溫墻體。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建筑墻體都是采用鋼筋混凝土澆注完成,通過在墻體外側設置保溫材料從而達到室內保溫的效果,現有的保溫材料均采用有機或無機保溫板材。有機保溫板材主要使用聚苯乙烯為原料制成,聚苯乙烯是極佳的保溫材料,再輔以擠塑而成,形成緊密的蜂窩結構,從而非常有效的阻止熱傳導,此種板材具有質量輕,價格低廉,化學結構穩定等諸多優點。無機保溫板材主要有發泡陶瓷保溫板、復合水泥發泡保溫板、加氣混凝土板、巖棉板等,組成材料基本都為無機材料,具有耐高溫、不易燃、防火、耐久長、不老化、無需維護等優點。但是無機材料保溫板的保溫性能比有機材料保溫板稍差,而有機保溫材料的熱脹系數與水泥的熱脹系數存在差值,有機材料保溫板會出現脫落的情況,維護費用高并存在著安全隱患。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做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保溫墻體,其保溫效果好,安全可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建筑保溫墻體,所述墻體包括結構層、隔音層和防水層,
所述隔音層位于所述結構層的外側;
所述防水層位于所述隔音層的外層;
所述結構層內設置有多根鋼筋和多個空心管,多個空心管和多根鋼筋交替平行排列;
所述空心管的軸向沿建筑墻面垂直于地面方向設置,所述空心管包括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所述第一空心管在所述結構層內排列成至少兩排,相鄰的兩排第一空心管之間的距離為8-12cm,每排中的相鄰的兩個第一空心管之間等間隔設置,每排中兩個相鄰的第一空心管之間的距離為15-20cm;
所述第二空心管均勻設置于相鄰的兩排第一空心管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管的直徑大于第二空心管的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均為塑料管。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管的直徑為1.5-2cm,所述第二空心管的直徑為1-1.5cm。
進一步地,所述結構層為混凝土層,所述隔音層為隔音棉層;
所述隔音層的厚度為3-5cm;
所述防水層的厚度為2-4cm。
進一步地,所述結構層和隔音層之間還設置有保溫層;
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1-2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建筑保溫墻體,其在結構層內設置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通過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不僅對墻體起到保溫作用,而且該保溫方式只需在結構層中布置空心管,安全可靠。
(2)本實用新型的建筑保溫墻體,其在所述結構層和隔音層之間還設置有保溫層,進一步對室內起到保溫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建筑保溫墻體在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建筑保溫墻體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結構層,2-隔音層,3-防水層,4-保溫層,11-鋼筋,12-第一空心管,13-第二空心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此處所稱的“一個實施例”或“實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實用新型至少一個實現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在一個實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個實施例,也不是單獨的或選擇性的與其他實施例互相排斥的實施例。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建筑保溫墻體在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保溫墻體,所述墻體包括結構層1、隔音層2和防水層3。
所述隔音層2位于所述結構層1的外側。
所述防水層3位于所述隔音層2的外層。
所述結構層1內設置有多根鋼筋11和多個空心管,多個空心管和多根鋼筋11交替平行排列。
所述空心管的軸向沿建筑墻面垂直于地面方向設置,所述空心管包括第一空心管12和第二空心管13,所述第一空心管12在所述結構層1內排列成至少兩排,相鄰的兩排第一空心管12之間的距離為8-12cm,每排中的相鄰的兩個第一空心管12之間等間隔設置,每排中兩個相鄰的第一空心管12之間的距離為15-20cm。
所述第二空心管13均勻設置于相鄰的兩排第一空心管12之間。
所述第一空心管12的直徑大于第二空心管13的直徑。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管12的直徑為1.5-2cm,所述第二空心管13的直徑為1-1.5cm。
所述第一空心管12和第二空心管13均為塑料管。
所述結構層1為混凝土層,所述隔音層2為隔音棉層;所述隔音層2的厚度為3-5cm;所述防水層3的厚度為2-4cm。
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第一空心管12和/或第二空心管13是自建筑墻面的頂端至底端垂直于地面方向設置于結構層內。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個第一空心管12和/或第二空心管13是呈多段自建筑墻面的頂端至底端垂直于地面方向設置于結構層內,其中,該多段第一空心管和/或第二空心管可以呈一條直線或者相互平行錯開。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建筑保溫墻體,其在結構層內設置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通過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不僅對墻體起到保溫作用,而且該保溫方式只需在結構層中布置空心管,安全可靠。
(2)本實用新型的建筑保溫墻體,其在所述結構層和隔音層之間還設置有保溫層,進一步對室內起到保溫作用。
實施例2
請參閱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建筑保溫墻體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墻體包括結構層1、隔音層2和防水層3。
所述隔音層2位于所述結構層1的外側。
所述防水層3位于所述隔音層2的外層。
所述結構層1內設置有多根鋼筋11和多個空心管,多個空心管和多根鋼筋交替平行排列。
所述空心管的軸向沿建筑墻面垂直于地面方向設置,所述空心管包括第一空心管12和第二空心管13,所述第一空心管12在所述結構層1內排列成至少兩排,相鄰的兩排第一空心管12之間的距離為8-12cm,每排中的相鄰的兩個第一空心管12之間等間隔設置,每排中兩個相鄰的第一空心管12之間的距離為15-20cm。
所述第二空心管13均勻設置于相鄰的兩排第一空心管12之間。
所述第一空心管12的直徑大于第二空心管13的直徑。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管12的直徑為1.5-2cm,所述第二空心管13的直徑為1-1.5cm。
所述第一空心管12和第二空心管13均為塑料管。
所述結構層1為混凝土層,所述隔音層2為隔音棉層;所述隔音層2的厚度為3-5cm;所述防水層3的厚度為2-4cm。
所述結構層1和隔音層2之間還設置有保溫層4;所述保溫層4的厚度為1-2cm。該保溫層4與第一空心管12和第二空心管13共同對室內起到保溫作用,保溫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建筑保溫墻體,其在結構層內設置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通過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不僅對墻體起到保溫作用,而且該保溫方式只需在結構層中布置空心管,安全可靠。
(2)本實用新型的建筑保溫墻體,其在所述結構層和隔音層之間還設置有保溫層,進一步對室內起到保溫作用。
上述說明已經充分揭露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動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相應地,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范圍也并不僅僅局限于前述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