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鋼結構建筑施工,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工字梁的可滑動調整的鋼結構連接件。
背景技術:
1、在鋼結構建筑施工中,工字梁的連接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傳統的連接方式通常依賴于焊接或其他固定預設連接件。然而,這些方法存在幾個顯著的問題:首先,焊接過程不僅耗時,而且一旦完成就難以進行調整或修改;其次,固定預設連接件雖然提供了某種程度的靈活性,但仍然需要在安裝前精確確定位置,一旦安裝錯誤或需要調整,整個連接件可能需要重新安裝。因此,現有的連接方式缺乏靈活性和調整能力,給施工過程帶來了不便和額外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滑動調整的鋼結構連接件,旨在解決傳統連接方式中缺乏靈活性和調整能力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滑動調整的鋼結構連接件,該連接件與工字梁連接,工字梁具有上翼緣、下翼緣以及連接兩者的腹板;包括懸掛部、頂撐桿、螺紋套管以及兩個弧形板。懸掛部與工字梁的下翼緣連接,并通過螺紋套管和頂撐桿的配合實現位置的調整。弧形板在需要時受壓變形,通過其內壁的尖刺部與工字梁的上翼緣相抵,實現連接件的固定。
3、具體而言,懸掛部包括底部、連接部和勾連部。底部位于工字梁下翼緣的下方,連接部自底部兩側垂直向上延伸并位于下翼緣兩側。勾連部由連接部的上端相向翻折形成,位于工字梁的腹板兩側且位于下翼緣上方。弧形板與勾連部連接,其內壁與下翼緣相對,并在受壓時發生彈性形變,使其中部靠近下翼緣上側面。此時,弧形板內壁的尖刺部抵觸下翼緣的上側面,實現連接件的固定。螺紋套管固定連接在底部的中央,頂撐桿穿過螺紋套管并與其螺紋連接。通過旋轉頂撐桿,可以調節其上端與下翼緣下側面之間的距離,從而控制弧形板的受壓程度。
4、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靈活性:本實用新型的連接件可以在工字梁上滑動調整位置,適應不同的安裝需求。
6、易于安裝和調整:通過簡單的旋轉頂撐桿即可實現連接件的固定和調整,無需復雜的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
7、提高施工效率: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連接件可以在安裝過程中進行調整,因此可以減少因安裝錯誤而導致的返工和浪費,提高施工效率。
8、廣泛的應用范圍: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裝飾工程的吊頂結構等懸吊結構提供支持,為鋼結構建筑施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一種鋼結構連接件,該連接件與工字梁連接,工字梁具有上翼緣、下翼緣以及連接兩者的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懸掛部、頂撐桿、螺紋套管以及兩個弧形板;所述懸掛部包括位于下翼緣下方的底部、自底部兩側邊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位于下翼緣兩側的連接部、兩連接部上端相向翻折形成的位于工字梁的腹板兩側并且位于下翼緣上方的勾連部;所述兩個弧形板連接于所述勾連部,弧形板的內壁與所述下翼緣相對并且弧形板的兩端抵觸于所述下翼緣的上側面,所述弧形板與下翼緣接觸的部位為光滑曲線形成滑動部,弧形板內壁具有位于滑動部內側的由若干尖刺形成的尖刺部,所述弧形板受壓發生彈性形變而使其中部靠近下翼緣上側面時,尖刺部抵觸所述下翼緣的上側面;所述螺紋套管固定豎向連接在所述底部的中央,所述頂撐桿穿過所述螺紋套管并且與螺紋套管螺紋連接,轉動所述頂撐桿使得其上端頂撐所述下翼緣的下側面,從而使得弧形板受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掛部為矩形桿件,其一側邊中部具有與所述腹板相適應的缺口,該側邊的桿件形成所述勾連部;與勾連部相對另一側邊形桿件成所述的底部;連接勾連部與所述底部的兩個側邊桿件為所述連接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勾連部與連接部之間、連接部與底部之間均設置有加強桿。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撐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