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建筑工程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
背景技術:
1、以鋼筋為上弦、下弦及腹桿,通過電阻點焊連接而成的桁架叫做鋼筋桁架,鋼筋桁架與底板通過電阻點焊連接成整體的組合承重板叫做鋼筋桁架樓承板。
2、公告號為cn211007249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其桁架在與樓承板本體進行連接時,不需要工作人員將其進行焊接從而達到固定,但該申請的桁架結構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因為運輸時的顛簸、發生意外導致碰撞到桁架的不可抗力導致其桁架整體的連接結構會發生一定的形變,從而導致整體的受力方向受到影響,導致出現其整體承重能力不穩定。為此,我們提出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
2、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端焊接有多個隊列成排的腰桿,每根腰桿頂端的底部居中處焊接有上弦桿,所述上弦桿的一側焊接有第一支撐桿,所述上弦桿遠離第一支撐桿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底端均焊接于底部支撐桿的頂端;
3、所述上弦桿的底端于腰桿的正下方焊接有第一底部托架,所述第一底部托架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一三角桿,所述第一底部托架的一側于上弦桿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底部托架,且所述第二底部托架與上弦桿為焊接連接狀態,所述第二底部托架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第二三角桿。
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生產時增加桁架的輔助支撐結構來使得桁架在生產后具備一定的抗壓強度,避免了在運輸時因為顛簸、意外受到撞擊的情況下導致桁架的連接結構發生形變導致的損壞無法使用的情況發生,提高了桁架的整體承受能力,且通過不同的輔助結構來增強桁架的各結構件的強度,進一步提升了桁架整體的穩定性。
5、具體的,所述腰桿的底端兩側各固定連接有下弦桿。
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腰桿、上弦桿和下弦桿來形成桁架的主體結構。
7、具體的,每根所述底部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焊接點均與下弦桿相焊接。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底部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與下弦桿相焊接來增強桁架主體的三角結構強度,提高桁架的整體強度。
9、具體的,所述底部支撐桿的底端固定連接于底板的頂端。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底部支撐桿與底板相連接固定來獲得穩定的支撐點。
11、具體的,所述第一輔助桿和第二輔助桿的底端均固定連接于底板的頂端。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輔助桿和第二輔助桿頂部的托架托舉上弦桿并形成三角結構來增強整體桁架的穩定,進一步提高整體桁架的強度。
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申請技術方案通過底板、腰桿、上弦桿、下弦桿、底部支撐桿、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第一輔助桿、第一底部托架、第二輔助桿和第二底部托架的結構設計,來使得桁架在生產后具備一定的抗壓強度,避免了在運輸時因為顛簸、意外受到撞擊的情況下導致桁架的連接結構發生形變導致的損壞無法使用的情況發生,提高了桁架的整體承受能力,且通過不同的輔助結構來增強桁架的各結構件的強度,進一步提升了桁架整體的穩定性。
1.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頂端焊接有多個隊列成排的腰桿(2),每根腰桿(2)頂端的底部居中處焊接有上弦桿(3),所述上弦桿(3)的一側焊接有第一支撐桿(6),所述上弦桿(3)遠離第一支撐桿(6)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支撐桿(7),所述第一支撐桿(6)和第二支撐桿(7)的底端均焊接于底部支撐桿(5)的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桿(2)的底端兩側各固定連接有下弦桿(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底部支撐桿(5)、第一支撐桿(6)和第二支撐桿(7)的焊接點均與下弦桿(4)相焊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撐桿(5)的底端固定連接于底板(1)的頂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桁架樓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輔助桿(8)和第二輔助桿(10)的底端均固定連接于底板(1)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