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百葉窗技術,特別是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的技術因此,有許多人至力于研發無外露拉繩的百葉窗或無外露拉繩的電動窗簾上;一般電動窗簾的百葉窗,如美國專利第5103888號所示,必須在其上軌或下軌中設置一馬達,并藉由一遙控器加以控制帶動,以卷繞或帶動窗簾拉繩的升降,但此馬達的作動僅只用于使窗簾葉片作升降的動作,并無法控制葉片的傾斜角度,使得操作者在欲調整葉片傾斜角度時,仍必須站在窗簾旁以人手觸控方能加以控制,此舉對使用者的操作便利性而言仍嫌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僅需一驅動源,使得體積小、成本低廉。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是用以帶動窗簾葉片作上下位置的升降及傾擺角度的改變;其主要包含有一驅動裝置,作為動力來源;至少一卷繩裝置,包含有一調幅組件,包含有一調幅輪、一支撐座及一調幅拉繩,調幅輪是與支撐座呈周向螺接并與驅動裝置呈軸向固接,而可受驅動裝置的連動而相對支撐座作旋轉且呈軸向的位移,且調幅輪上形成有一溝槽,調幅拉繩是連結調幅輪與窗簾下框間,使調幅輪旋轉時,可將調幅拉繩卷收或松放,用以控制窗簾葉片作上下位置的升降;一調頻組件,包含有一調頻輪及一調頻拉繩,調頻輪是套置于調幅輪上,有一凹槽,調頻拉繩是連結調頻輪及窗簾葉片間一連動組件,包含有一連動件及一擋塊,連動件是置于調幅輪的溝槽及調頻輪的凹槽中,使調幅輪及調頻輪連結而呈連動狀態,并于調幅輪旋轉至預定的位置時,連動件受擋塊的作用而與調頻輪分離,使調幅輪及調頻輪間呈不連動的狀態。一種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主要包含有一驅動裝置,至少一卷繩裝置,其包含有一調幅組件,包含有一調幅輪、一支撐座及一調幅拉繩,調幅輪是與支撐座呈周向螺接并與驅動裝置呈軸向固接,而可受驅動裝置的連動而相對支撐座作旋轉且呈軸向的位移,調幅輪上形成有一溝槽,調幅拉繩是連結于調幅輪與該窗簾下框間;一調頻組件,包含有一調頻輪及一調頻拉繩,調頻輪是套置于調幅輪上,具有一凹槽該調頻拉繩是連結于調頻輪及該窗簾葉片間;一連動組件,包含有一連動件及一擋塊,連動件是置于調幅輪的溝槽及調頻輪的凹槽中,使調幅輪及調頻輪連結而呈連動狀態,并于調幅輪旋轉至預定的位置時,連動件受擋塊的作用而與調頻輪分離,使調幅輪及該調頻輪間呈不連動的狀態。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驅動裝置有一動力馬達、一傳動軸、一訊號發送器及一訊號接收器;傳動軸是為一非圖形斷面的桿體,其一端與動力,馬達連結,訊號接收器是與該動力,馬達電性連接,并可配合接收該訊號發送器所發送的訊號,而控制動力馬達的作動與否;調幅輪形成有一與傳動軸斷面形狀相同的軸孔,供傳動軸穿入,以達傳動軸與調幅輪呈連動。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訊號控制器是為一無線遙控器。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訊號控制器是為一有線控制器。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連動組件包含有一彈簧是穿套于調幅輪上并以其一端與支撐座抵靠,另一端則以直接或間接與調幅輪靠抵。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連動組件更包含有一壓環是穿套于調幅輪上,并以其一端與彈簧的另一端抵靠,另一端則與調頻輪靠抵。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擋塊是鎖固于該支撐座上,且于鄰近支撐座的端面上自缺口的二側分別形成有一向下及向支撐座傾斜的斜面,使連動件可由受斜面的影響而與調頻輪分離。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連動組件包含有一限制件,是鎖置于支撐座上,使調頻輪可受限制件及支撐座所局限,而不致自調幅輪上脫落。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調幅輪的外表上形成有一外螺紋段;支撐座形成有相互連通的一穿孔及一凹孔,穿孔的內徑是略等于調幅輪的外徑,且穿孔的內壁上形成有一內螺紋段,用以與外螺紋螺接,凹孔的內徑是略大于穿孔的內徑該彈簧及該壓環是置入于凹孔中。
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有一感測裝置,感測裝置是可于窗簾葉片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使驅動裝置停止作動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中感測裝置包含有一,固定板、一滾輪及二極限開關;滾輪是與驅動裝置連結,而可受驅動裝置的連動而呈線性位移,各極限開關是分別設于窗簾葉片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滾輪位移的相對位置上,且各極限開關是與驅動裝置呈電連接,使滾輪與其一的極限開關接觸,進而使極限開關獲得此一接觸訊號而控制驅動裝置停止產生動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應用狀態圖;圖2是
圖1所示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圖3是
圖1所示實施例的組合圖;圖4是
圖1所示實施例的剖視圖;圖5至圖8是調幅組件與調頻組件的作動側視示意圖;圖9至
圖11是調幅組件與調頻組件的剖面動作示意圖;
圖12至
圖14是
圖1所示實施例的卷線動作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感測裝置的放大立體圖;
圖16至
圖18是感測裝置的動作示意圖。
傳動機構100包含有一驅動裝置20及二卷繩裝置30;如
圖1所示,驅動裝置20具有一動力馬達21、一傳動軸22、一訊號發送器23、一訊號接收器24及一電池25;動力馬達21為一動力源,是裝設在上框11的容納空間111中;傳動軸22,為一非圓形斷面的桿體,其一端與動力馬達21連結,受動力馬達21的帶動而旋轉;訊號發送器23可以是無線遙控器或有線控制器……等,能發出多種不同的訊號供訊號接收器24接收,本實施例中訊號發送器23是一無線遙控器,也可以是無線電波發出訊號;訊號接收器24是與動力馬達21電連接,可用以配合接收訊號發送器23所發送的訊號,以控制動力馬達21的作動;電池25可以是蓄電池、干電池、板狀電池、圓筒形電池或水銀電池…等,是放置于容納空間111中,并與動力馬達21電連接,可作為動力馬達21的驅動電力來源。
如圖2至圖4所示,各卷繩裝置30,是分別裝設于上框11的容納空間111中,并分別與上框11二側的通孔112對應;各卷繩裝置30分別具有一調幅組件31、一調頻組件32及一連動組件33;調幅組件31具有一調幅輪311、一支撐座312及一調幅拉繩313;調幅輪311是為一長軸向的圓柱體,內部形成有一通貫兩相對軸端面且斷面形狀與傳動軸22相同的軸孔311a,用以供驅動裝置20的傳動軸22穿入,使得調幅輪311與傳動軸22間呈軸向固接連動狀態;調幅輪311的外表面則環設有一外螺紋段311b及一呈長軸向的溝槽311c;支撐座312是固置于上框11的容納空間111中,其內部由兩相對端分別往內延伸一預定的距離,形成相互連通的一穿孔312a及一凹孔312b,穿孔312a的內徑是略等于調幅輪311的外徑,穿孔312a的內壁環周設有一內螺紋段312c,并以內螺紋段312c與調幅輪311的外螺紋段311b相互呈周向螺接;凹孔312b的內徑則是略大于穿孔312a的內徑;如圖3所示,調幅拉繩313的一端是固定連結于調幅輪311上,另一端則由上框11的通孔112穿出,并穿過所對應葉片組12的貫孔122后,與下框123固接。
調頻組件32具有一調頻輪321及一調頻拉繩322;調頻輪321內部軸向貫穿有一圓孔321d,外周面具有一身部321a及一頭部321b,身部321a上設有一凹槽321c,頭部321b的外徑則是大于身部321a的外徑;調頻拉繩322的一端是固定連結在調頻輪321上,另一端則是自上框11的通孔112穿出,與葉片組12的各葉片121及下框123固接連動組件33具有一彈簧331、一壓環332、一擋塊333、一連動件334及一限制件335;彈簧331是穿套于調幅組件31的調幅輪311上,而置于支撐座312的凹孔312b中,并以其一端抵靠于凹孔312b與穿孔312a間的壁面上;壓環332是穿套于調幅輪311上,并以其一端與彈簧331的另一端抵靠;擋塊333具有一呈半圓形的缺口333a,其是鎖固于支撐座312形成有凹孔312b的外端面上,而壓靠于壓環332的另一端,使彈簧331與壓環332受制于支撐座312的凹孔312b中,擋塊333的內端面上自缺口333a二側分別形成有一向下及向凹孔312b傾斜的斜面333b、333c;連動件334是為一L形鍵,是嵌置于調幅輪311的溝槽311c中;此時便可將調頻組件32的調頻輪321以其軸向貫穿的圓孔321d穿套于調幅輪311上,使連動件334以一部份嵌卡于凹槽321c內,另一部份則嵌卡于溝槽311c中,使調幅輪311與調頻輪321間可由連動件334的連結面形成連動的狀態;限制件335是鎖置于支撐座312上,使調頻輪321可受限制件335所局限,而不致于從調幅輪311上脫落。
如上所述,即為本實用新型傳動機構100各合構件與百葉窗結構10間的組成方式,接著再將其作動方式介紹如下在調幅控制方面欲收合窗簾葉片時;如圖5至圖8所示,當由人手將驅動裝置20訊號發送器23的收合訊號發出時,訊號接收器24便將此一訊號接收,并傳達至動力馬達21中,使動力馬達21開始產生轉動,并連動傳動軸22旋轉,而由于調幅組件31調幅輪311的軸孔311a與傳動軸22間,是呈非圓形的緊密配合,使調幅輪311可同時受帶動而旋轉,而將與其固接的調幅拉繩313收卷于調幅輪311上,如
圖12至
圖14所示,且調幅輪311于轉動的同時,并順沿與支撐座312間的螺紋配合而作軸向的線性位移,使調幅拉繩313于卷繞的同時可順沿外螺紋段311b的螺矩呈平整的卷繞,于此便可藉由調幅拉繩313的收卷,而將下框11拉起,并同時由下框11將各葉片121依序收合,以達到控制窗簾葉片121升降高度位置的調整;此時,如圖5、圖6及圖9、
圖10所示,由于調幅輪311與調頻輪321間是藉由連動組件33的連動件334所連結而呈連動狀態,使得調幅輪311于初始轉動的同時,可帶動調頻輪321轉動,進而由調頻拉繩322的上下移動,連動各固接的葉片121作傾擺角度的改變,但在調頻輪321受連動而轉至預定位置(即連動件334與擋塊333的斜面333b接觸)時,如圖4、圖7、圖8所示,連動件334與擋塊333的斜面333b接觸后,會逐漸順沿著斜面333b往凹孔312b內移動,并推擠壓環332,使壓環332同時擠壓彈簧331產生一壓縮量,連動件334便可受斜面333b的從中限制,而自調頻輪321的凹槽321c中脫出,使調頻輪321與調幅輪311間呈現分離而不連動的狀態;因此當調頻輪321旋轉至此一角度后,便不再受調幅輪311所帶動,使各葉片121的傾擺角度可旋擺至一定角度后予以固定,而調幅輪311則繼續受傳動軸22的連動而旋轉,繼續卷取調幅拉繩313以達收合葉片121的功效。
在調幅控制方面再將欲開啟窗簾葉片121時的作動方式介紹如下首先,由訊號發送器23發出開啟窗簾的訊號,并由訊號接收器24所接收而傳達至動力馬達21上,使動力馬達21產生轉動(與收合狀態時的轉動方向相反),并同時帶動傳動軸22及調幅輪311旋轉,由調幅輪311的反轉,便可將調幅拉繩313自調幅輪311上逐漸松放,使下框123及各葉片121可受連動而往下移、以使窗簾呈開啟的狀態;而當調幅輪311初始轉動時,調頻輪321仍受擋塊333斜面333b的作用而與調幅輪311分離不受連動,但當調幅輪311上的連動件334反轉至斜面333b的位置時,壓環332由于受壓縮后產生彈力的彈簧331所推擠,使壓環332進而推迫連動件334,當連動件334轉至調頻輪321的凹槽321c邊時,則可受彈簧331的彈力所作用,而受推入于凹槽321c中,使調頻輪321與調幅輪311間,再度由連動件334的連結而呈連動狀態,此時調頻輪321便可同時跟隨調幅輪311轉動,而連動下框123及各葉片121作傾擺角度的改變,并于當連動件334轉至另一斜面333c上時,則再度受斜面333c所阻隔而與調頻輪321分離(如
圖11所示),使調頻輪321不再受調幅輪311所連動而靜止于位置上,而可將各葉片121的傾擺角度旋擺至一定角度后予于固定,調幅輪311則繼續由傳動軸22所連動旋轉,繼續松放調幅拉繩313,以達開啟葉片121的功效。
在調頻控制方面,再將控制葉片121傾斜角度的作動方式介紹如下首先由訊號發送器23發出控制葉片121傾斜角度的訊號,并由訊號接收器24所接收而傳達至動力馬達21上,使動力馬達21產生轉動,此時調幅輪311受傳動軸22的連動而旋轉,并轉至連動件334同時連結調幅輪311及調頻輪321的位置而同動調頻輪321旋轉,進而連動卷放調頻拉繩322以控制各葉片121的傾擺角度,且由于各葉片121傾擺角度不需太大,因此調頻輪311在設計上其旋轉的角度范圍亦不需太大,在本實用新型中,調頻輪321被調幅輪311同步旋轉的范圍僅在于支撐座312周緣未設擋塊333的角度(約180度);當葉片121轉至適當的傾擺角度時,即可停止該動力馬達21轉動,以達到調整葉片121傾擺角度的功效(上述作業時,該調幅輪311因轉動而征幅上拄或下降下框11的高度量極小,困此不會影響操作的可靠性)。
請參閱
圖1及
圖15及
圖18,傳動機構100更具有一感測裝置60,感測裝置60是置設于傳動軸22的中段位置處,如
圖1所示,其可于窗簾葉片121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使驅動裝置40的動力馬達21停止作動者;感測裝置60包含有一固定板61、一滾輪62、二極限開關63、64及一固定座65;該固定板61是固定于上框11容納空間111的側壁上,固定座65亦固定于容納空間111中,且其中央貫穿形成有一內螺紋段651,滾輪62是與傳動軸22連結,而可受傳動軸22的連動,且其外部上形成有一外螺紋段621,而與固定座65的內螺紋段651螺接,使得傳動軸22轉動時,可帶動滾輪61相對固定座65旋轉及作軸向線性的位移,各極限開關63、64是分別設于固定板61的二側預定位置(此一預定位置是使該窗簾葉片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傳動軸22帶動滾輪62直線位移后的位置)上,使滾輪62位于二極限開關63、64之間,且各極限開關63、64并與動力馬達21呈電連結,使得當窗簾葉片121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滾輪62正好直線位移至與其一的極限開關63接觸,使極限開關63獲得此一接觸訊號而控制動力馬達21停止產生動力是以,上述即為本實用新型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所提供較佳實施例的各部構件組成及其使用方式,接著再將本實用新型的優點逐一介紹如下一、具有窗簾葉片上、下升降高度及葉片傾擺角度的雙效電動調整功能由于控制葉片上下升降的調幅輪與控制葉片傾擺角度的調頻輪間,是由連動件達成兩者間的離合效果,使調幅及調頻均受到動力源所驅動,而可作電動的調整功能。
二、單一驅動源可使構件較少、體積精巧由于本實用新型巧妙地利用連動件作為離合器,因此僅需一驅動源即可驅動二個負載,可在成本上較為低廉且構件精巧,并大大減少耗占于窗簾上框的空間體積。
三、減少機構損壞機率由于機構中設有一感測裝置,可使得葉片在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控制動力馬達隨即停止作動,以避免機構間元件的毀損者。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已符合專利要件,為保障創作人的權益,因此舉凡依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等效實施,皆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創作精神者。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一驅動裝置,至少一卷繩裝置,其包含有一調幅組件,包含有一調幅輪、一支撐座及一調幅拉繩,調幅輪是與支撐座呈周向螺接并與驅動裝置呈軸向固接,而可受驅動裝置的連動而相對支撐座作旋轉且呈軸向的位移,調幅輪上形成有一溝槽,調幅拉繩是連結于調幅輪與該窗簾下框間;一調頻組件,包含有一調頻輪及一調頻拉繩,調頻輪是套置于調幅輪上,具有一凹槽該調頻拉繩是連結于調頻輪及該窗簾葉片間;一連動組件,包含有一連動件及一擋塊,連動件是置于調幅輪的溝槽及調頻輪的凹槽中,使調幅輪及調頻輪連結而呈連動狀態,并于調幅輪旋轉至預定的位置時,連動件受擋塊的作用而與調頻輪分離,使調幅輪及該調頻輪間呈不連動的狀態。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驅動裝置有一動力馬達、一傳動軸、一訊號發送器及一訊號接收器;傳動軸是為一非圖形斷面的桿體,其一端與動力,馬達連結,訊號接收器是與該動力,馬達電性連接,并可配合接收該訊號發送器所發送的訊號,而控制動力馬達的作動與否;調幅輪形成有一與傳動軸斷面形狀相同的軸孔,供傳動軸穿入,以達傳動軸與調幅輪呈連動。
3.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訊號控制器是為一無線遙控器。
4.依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訊號控制器是為一有線控制器。
5.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連動組件包含有一彈簧是穿套于調幅輪上并以其一端與支撐座抵靠,另一端則以直接或間接與調幅輪靠抵。
6.依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連動組件更包含有一壓環是穿套于調幅輪上,并以其一端與彈簧的另一端抵靠,另一端則與調頻輪靠抵。
7.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擋塊是鎖固于該支撐座上,且于鄰近支撐座的端面上自缺口的二側分別形成有一向下及向支撐座傾斜的斜面,使連動件可藉由受斜面的影響而與調頻輪分離。
8.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連動組件包含有一限制件,是鎖置于支撐座上,使調頻輪可受限制件及支撐座所局限,而不致自調幅輪上脫落。
9.依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調幅輪的外表上形成有一外螺紋段;支撐座形成有相互連通的一穿孔及一凹孔,穿孔的內徑是略等于調幅輪的外徑,且穿孔的內壁上形成有一內螺紋段,用以與外螺紋螺接,凹孔的內徑是略大于穿孔的內徑該彈簧及該壓環是置入于凹孔中。
10.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有一感測裝置,感測裝置是可于窗簾葉片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使驅動裝置停止作動。
11.依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感測裝置包含有一,固定板、一滾輪及二極限開關;滾輪是與驅動裝置連結,而可受驅動裝置的連動而呈線性位移,各極限開關是分別設于窗簾葉片上升或下降至極限位置時,滾輪位移的相對位置上,且各極限開關是與驅動裝置呈電連接,使滾輪與其一的極限開關接觸,進而使極限開關獲得此一接觸訊號而控制驅動裝置停止產生動力。
專利摘要一種電動窗簾螺旋傳動機構,主要有一驅動裝置;至少一卷繩裝置,包含有一調幅組件,包含有一調幅輪、一支撐座及一調幅拉繩,調幅輪是與支撐座呈周向螺接并與驅動裝置呈軸向固接,,調幅輪上形成有一溝槽,調幅拉繩是連結于調幅輪與窗簾下框間;一調頻組件,包含有一調頻輪及一調頻拉繩,調頻輪是套置于調幅輪上,有一凹槽,調頻拉繩是連結于調頻輪及窗簾葉片間;一連動組件,包含有一連動件及一擋塊,連動件是置于調幅輪的溝槽及調頻輪的凹槽中,使調幅輪及調頻輪連結而呈連動狀態,并于調幅輪旋轉至預定的位置時,連動件受擋塊的作用而與調頻輪分離,使調幅輪及調頻輪間呈不連動的狀態。
文檔編號E06B9/32GK2528912SQ0220790
公開日2003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02年3月15日
發明者溫優澤, 劉松河 申請人: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