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柜子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對衣物和小物品等進行收存的柜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對衣物和小物品等進行收存時使用柜子。所述柜子包括柜子本體和被可自由抽出地收容在該柜子本體內的抽屜。考慮到制造成本和制造容易性,所述柜子本體和抽屜由合成樹脂一起注塑成型,同時也存在將柜子本體作成框架結構的柜子。該柜子包括柜子本體和抽屜,所述柜子本體具有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框架所圍繞的空間部,所述抽屜可自由抽出地裝配在所述柜子本體的所述空間部內。
但是,這種柜子本體和抽屜由合成樹脂成型,抽屜剛性較差,容易變形,而且,由合成樹脂形成的面在進行直接接觸時,柜子本體和抽屜之間的滑動阻力增大。因而,抽屜的滑動操作變得困難,由這種合成樹脂制成的柜子的做工粗糙,使用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使合成樹脂制成的柜子中的抽屜的滑動自由性提高的柜子及其制造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的柜子中,該柜子包括柜子本體和抽屜,所述柜子本體具有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框架所圍繞的空間部,所述抽屜可自由抽出地裝配在所述柜子本體的所述空間部內;在所述柜子本體的所述空間部內,沿所述抽屜的移動方向設置有導軌,另外,在所述抽屜上設置有在所述導軌內可自由移動的可動部件。因而在用戶進行抽屜的開閉操作時,抽屜側的可動部件可以在柜子本體側的導軌內滑動。因而提高了由合成樹脂成型的柜子中的抽屜的滑動自由性。
在權利要求2的柜子中,所述導軌由金屬制成,因而通過使可動部件在滑動阻力小的金屬制導軌內滑動,可以提高抽屜的滑動自由性。
在權利要求3的柜子中,所述導軌設置在與所述空間部相對的側面的下部。因而,與將該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上部相比較,通過將所述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下部,能夠降低抽屜容積的減小。
在權利要求4的柜子中,所述導軌設置在所述空間部的底部。因而,與將該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上部相比較,通過將所述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底部,能夠進一步降低抽屜容積的減小。
在權利要求5的柜子中,在所述柜子本體上設置有隨著所述導軌的裝配作業中的裝配操作而對該導軌進行抱持的抱持部。因而,操作者通過輕微的作用力進行簡單的操作,就能容易地進行導軌的裝配作業。
在權利要求6的柜子中,所述抱持部由多個抱持片構成,所述抱持片不從所述導軌的內面上突起,并壓接在該導軌的上下面上以進行抱持。因而,抱持片不會干涉也不會接觸在導軌內滑動的可動部件,因此能夠確保可動部件的滑動自由性。
在權利要求7的柜子中,所述柜子本體在左右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后一對支柱框架,在所述支柱框架之間形成有所述空間部,所述導軌相互設置在所述前后一對支柱框架之間。因而,能夠有效地利用導軌的剛性,提高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柱框架的支持剛性。
在權利要求8的柜子中,所述柜子本體由能一體形成規定框架的多個框架單元進行組裝而構成,所述導軌預先設置在各個框架單元上。因而,通過組裝多個框架單元,可以容易地形成柜子本體。
權利要求9的一種柜子的制造方法,所述柜子包括柜子本體和抽屜,所述柜子本體具有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框架所圍繞的空間部,所述抽屜可自由抽出地裝配在該柜子本體的所述空間部內;在所述柜子本體中沿所述抽屜的移動方向設置有導軌,另外,在所述抽屜上設置有在所述導軌內可自由移動的可動部件;所述柜子本體通過注塑成型,將成型后的柜子本體從模具中取出后在樹脂硬化之前,沿所述抽屜的移動方向將導軌裝配在所述空間部內。在進行導軌組裝時,由于樹脂處于沒有完全硬化的柔軟狀態,因此操作者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成導軌的安裝作業。
在權利要求10的柜子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注塑成型時,伴隨著裝配作業,在所述柜子本體上形成用于對所述導軌進行抱持的抱持部,在樹脂硬化之前,將所述導軌組裝在所述抱持部內。因而在進行導軌組裝時,由于抱持片處于樹脂沒有完全硬化的柔軟狀態,因此操作者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成導軌的安裝作業。
在權利要求11的柜子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抱持部由多個抱持片構成,所述抱持片不向所述導軌的內面突起,而是通過壓接在該導軌的上下面上進行抱持。因此,通過將導軌插入處于未硬化狀態的多個抱持片之間的簡單作業,就能完成導軌的安裝作業。
如上所述,根據權利要求1的發明,在用戶進行抽屜的開閉操作時,抽屜側的可動部件可以在柜子本體側的導軌內滑動。因此,能夠提高柜子本體由合成樹脂成型的柜子中的抽屜的滑動自由性。從而,能夠提高這種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柜子的質量感和使用便利性。
根據權利要求2的發明,通過使可動部件在滑動阻力小的金屬制導軌內滑動,能夠提高抽屜的滑動自由性。
根據權利要求3的發明,與將該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上部相比較,通過將抽屜側的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下部能夠降低抽屜容積的減少。
根據權利要求4的發明,與將該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上部相比較,通過將抽屜側的可動部件設置在抽屜的底部能夠進一步降低抽屜容積的減少。
根據權利要求5的發明,操作者通過輕微的作用力進行簡單的操作,就能容易地進行導軌的裝配作業。
根據權利要求6的發明,抱持片不會干涉也不會接觸在導軌內滑動的可動部件,因此能夠確保可動部件的滑動自由性。從而通過簡單的結構,就能對導軌進行固定,同時能夠確保可動部件的滑動自由性。
根據權利要求7的發明,通過有效地利用導軌的剛性,能提高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柱框架的支持剛性,進而能夠提高框架整體的剛性,從而提高了柜子的質量。
根據權利要求8的發明,通過對多個框架單元進行組裝,能夠容易地完成柜子本體。
根據權利要求9的發明,在進行導軌組裝作業時,由于樹脂處于沒有完全硬化的柔軟狀態,因此,操作者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成導軌的安裝作業。由此,無需設置其它生產線,通過柜子本體的注塑成型的生產線,就能完成導軌的裝配作業。
根據權利要求10的發明,在進行導軌組裝時,由于抱持片處于樹脂沒有完全硬化的柔軟狀態,因此,操作者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成導軌的安裝作業。
根據權利要求11的發明,通過將導軌插入處于未硬化狀態的多個抱持片之間的簡單作業,就能完成導軌的安裝作業。
圖1是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正視圖;圖2是同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3是顯示同一實施方式的框架結構部件內側面的剖視圖;
圖4是顯示同一實施方式的抽屜本體的側視圖;圖5是說明將同一實施方式的抽屜從柜子本體中抽出狀態的視圖;圖6是顯示同一實施方式的前板的視圖,圖中右側表示前板的外面,圖中左側表示前板的里面;圖7A是沿圖6中A-A線的剖視圖,圖7B是沿圖7A中B-B線的剖視圖;圖8A是沿圖1中C-C線的剖視圖,圖8B是沿圖1中D-D線的剖視圖;圖9是沿圖5中的E-E線的剖視圖;圖10是顯示同一實施方式的前板的仰視圖;圖11是沿圖1中F-F線的剖視圖。
符號說明1柜子、11柜子本體、12抽屜、21框架單元、32支柱框架、32F前支柱框架、32R后支柱框架、33F前框架、33R后框架、34空間部、41支柱本體、52滾子、53固定導軌、61側面、62前面、63后面、65可動導軌、71底面、510抱持部、511下部抱持片、512上部抱持片、514前止擋片、515后止擋片、531上面部、532側面部、533下面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將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柜子1的視圖,該柜子1用于收存衣物和小物件等。
如圖2所示,該柜子1包括由框架形成的柜子本體11以及設置在該柜子本體11上的三個矩形容器狀的抽屜12。所述柜子本體11和抽屜12都由合成樹脂注塑成型。
所述柜子本體11包括上下相連的三個框架單元21。在下段框架單元21的底面22上設置有腳部23。在上段框架單元21上設置有頂板24。所述抽屜12可自由抽出地保持在各個框架單元21中。
所述框架單元21如圖3所示,包括在中央形成有開口的長方形底板部31、在該底板部31的四個角上豎立的支柱框架32(前支柱框架32F和后支柱框架32R)、架設在前支柱框架32F和后支柱框架32R的下端部之間的兩側框架51、架設在左右一對前支柱框架32F的下端部之間的前框架33F、架設在左右一對后支柱框架32R的下端部之間的后框架33R。另外,在圖3和其它視圖中,符號F表示柜子本體11的前側,符號R表示柜子本體11的后側。而且,抽屜12被可自由抽出地收容在空間部34內,所述空間部34的前側由前支柱框架32F和前框架33F圍繞而成,后側由后支柱框架32R和后框架33R圍繞而成。
所述前后支柱框架32F和32R形成為方柱形,具有豎立在所述底板部31上的支柱本體41和設置在該支柱本體41的上端部上的插入部42。該插入部42的直徑比所述支柱本體41的直徑小。在所述插入部42豎立的所述支柱本體41的上端形成有臺階部44。
在所述支柱本體41的下端部,設置有用于使配置在下段的支柱框架32的插入部42和所述腳部23能選擇性插入的連接部45。由此,在將下段框架單元21中的支柱框架32的插入部42插入到上段框架單元21中的支柱框架32的連接部45內時,通過將下段支柱本體41的臺階部44搭接在上段支柱本體41的下端,能夠將下段框架單元21和上段框架單元21相連。
在所述兩側框架51的空間部34側的面、即內面上,設置有滾子52的金屬制固定導軌53沿長度方向架設在所述支柱框架32、32上。固定導軌53的斷面為“コ”字形狀,一體具有上面部531、側面部532和下面部533。
另一方面,在兩側框架51上設置有由下部抱持片511和一對上部抱持片512、513構成的抱持部510,另外,在前支柱框架32F的內側面上形成有前止擋片514,在后框架33R上形成有后止擋片515。而且,所述固定導軌53被夾壓在所述下部抱持片511和一對上部抱持片512、513之間從而形成抱持,同時,前止擋片514止擋固定導軌53的前端部,后止擋片515止擋固定導軌53的后端部。
另外,雖然下部抱持片511壓接在所述固定導軌53的下面部533,但是,該下部抱持片511不會從下面部533向上部(導軌53的內面側)突起。還有,雖然上部抱持片512、513壓接在所述固定導軌53的上面部531上,但是,該上部抱持片512、513也不會從上面部531向下部(導軌53的內面側)突起。
如圖4所示,所述抽屜12的抽屜本體12a保持在所述框架單元21的左右支柱框架32F、32R之間,該抽屜12的抽屜本體12a形成為在上方開口的矩形容器狀。該抽屜本體12a由沿垂直方向方向開模的模具成型,左右側面61、61和前面62以及后面63,因拔模斜度而形成越向上越向兩側加寬。
在所述各個側面61、61的下部設置有與所述固定導軌53配對的金屬制可動導軌65。該可動導軌65上設置有下部固定面和豎立面75,所述下部固定面被固定在形成在所述抽屜本體12a的底面71側部上的圖中未標示的臺階部上,所述豎立面75從該下部固定面豎立并固定在所述抽屜本體12a的所述側面61下部的后退部74上。該豎立面75的前端下角部在被夾持在形成在所述側面61上的下部結合部76和側面61之間的狀態下被保持。而且,通過突出設置在所述側面61上的“く”字狀突起77,可以限制所述豎立面75的前端上角部向前方移動。
所述可動導軌65的所述下部固定面在被夾持在結合片81和底面71之間的狀態下被保持。所述結合片81設置在所述抽屜本體12a的底面71上,結合片81在側方開口且斷面為L字狀;在所述豎立面75的后端部上設置有滾子82。
由此,如圖5所示,通過使設置在所述固定導軌53上的滾子52轉動經過設置在所述可動導軌65上的上面導向件83,同時,使設置在所述可動導軌65上的滾子82轉動經過所述固定導軌53的所述上面部531,可以使抽屜12的移動變得容易。
前板12b固定在該抽屜本體12a的前部。如圖6所示,該前板12b形成為橫向長的長方形形狀。向內面側延伸的凸緣橫亙全周地形成在前板12b的周緣上。如圖6、7A和7B所示,在該前板12b的上緣凸緣部91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下方后退的臺形的凹部。通過該凹部,在前板12b的上緣部上形成有在抽出抽屜時放置手的把手部92。如圖7A和7B所示,在該把手部92的前緣上延伸設置有突條93,在操作時能將手指放置在其上。
向下方突出的結合爪、即結合爪101在該前板12b寬度方向上延伸設置在從所述把手部92的上緣向該前板12b的內側延伸的上緣凸緣部91上。如圖8A所示,在夾持狀態下將設定在所述抽屜本體12a的前面62上緣中央部上的結合部102,結合在該結合爪101和所述把手部92的內側面之間。從而,通過所述結合爪101和所述結合部102的結合,能夠阻止所述前板12b向前方拔出。
而且如圖6和7A所示,在所述上緣凸緣部91的兩端部上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L字狀結合凸部111、111。該結合凸部111由從前板12b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112和從該后方延伸部112向該前板12b的中央部延伸的中央延伸部113形成。如圖8B和圖9所示,中央延伸部113插入到突出設置在所述抽屜本體12a的上緣端部上的凸部114的橫槽115內,同時,所述后方延伸部112設置在所述凸部114的側部上。從而,通過使形成有所述橫槽115的所述凸部114和所述結合凸部111相互結合,可以構成結合結構。此時,由突出設置在所述抽屜本體12a的上緣上的限制器116控制所述上緣凸緣部91向后方移動。
于是如圖10所示,在所述前板12b的下緣凸緣部121上,并排設置有多個沿著后緣延伸的橫長的結合孔122。如圖11所示,插入到所述各個結合孔122內的結合凸部124突出設置在嵌合部123內,該嵌合部123突出設置在嵌合有下緣凸緣121的所述抽屜本體12a的底面71上。
在上述結構的本實施方式中,在制造框架單元21時,注塑成型該框架單元21,并將其從模具內取出。然后使樹脂尚未完全硬化的制品(框架單元21)處于高溫狀態下,如圖3所示,將固定導軌53插入下部抱持片511和一對上部抱持片512、513之間,同時分別使前止擋片514止擋固定導軌53的前端部,后止擋片515止擋其后端部。此時,由于下部抱持片511、上部抱持片512和513、前止擋片514、后止擋片515處于樹脂沒有完全硬化的柔軟狀態,因此操作者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完成固定導軌53的安裝作業。由此,無需設置其它生產線,在對框架單元21進行注塑成型的生產線中,就能夠完成金屬制的固定導軌53的裝配作業。
因而,可以使用上述制造的三個框架單元21和抽屜12構成所述本實施方式的柜子1。在該柜子1中,由于固定導軌53設置在兩側框架51的內側,不能從外側看到,從而,能夠預先防止因固定導軌53外露而引起的做工粗糙。
而且,由于將固定導軌53設置在框架單元21的兩側框架51上,相對側部件、即可動導軌65也設置在抽屜12的下部。因而,與將該可動導軌65設置在抽屜12的上部的情況相比,將可動導軌65設置在抽屜12的下部能夠降低抽屜12的容積的減少。
而且,由于金屬制的固定導軌63架設在前后支柱框架32F、32R的下端部之間,有效地利用了金屬制導軌65的剛性,因此能夠提高前后支柱框架32F、32R的支撐剛性,因而能夠提高框架單元21的整體剛性,從而使合成樹脂制的柜子的質量提高。
而且,用戶在進行開閉抽屜12的操作時,伴隨著滾子52、82的轉動,抽屜12側的可動導軌65在框架單元21側的固定導軌53內滑動。因而,能夠使柜子本體11和抽屜12都由合成樹脂成型的柜子1中的抽屜12的滑動自由性提高,從而,能夠使該種合成樹脂制柜子的質量感和使用便利性提高。
此時,如上所述,雖然下部抱持片511壓接在所述固定導軌53的下面部533上,但是,該下部抱持片511不會從下面部533向上部(導軌53的內面側)突起,還有,雖然上部抱持片512、513壓接在所述固定導軌53的上面部531上,但是,該上部抱持片512、513也不會從上面部531向下部(導軌53的內面側)突起。因而,可動導軌65不與下部抱持片511以及上部抱持片512、513干涉或接觸,因此能夠確保可動導軌65的滑動自由性。從而,通過簡單結構,就能對固定導軌53進行固定,并確保可動導軌65的滑動自由性。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固定導軌53設置在兩側框架51的內側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將固定導軌53設置在框架單元21的底部,也就是前框架33F和后框架33R之間。此時也可以將可動導軌65設置在抽屜12的底部的底面上。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操作者將固定導軌53插入下部抱持片511和一對上部抱持片512、513之間,同時使固定導軌53的前端部被前止擋片514止擋,使固定導軌53的后端部被后止擋片515止擋,就能進行固定導軌53的安裝,但是,也可以將固定導軌53從一個方向插入后,通過沿相反方向返回而進行鎖定的裝置將固定導軌53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柜子,其特征在于,該柜子包括柜子本體和抽屜,所述柜子本體具有由合成樹脂制的框架所圍繞的空間部,所述抽屜可自由抽出地裝配在所述柜子本體的所述空間部內;在所述柜子本體的所述空間部內,沿所述抽屜的移動方向設置有導軌,另外,在所述抽屜上設置有在所述導軌內可自由移動的可動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由金屬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設置在與所述空間部相對的側面的下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設置在所述空間部的底部上。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子本體上設置有隨著所述導軌的裝配作業中的裝配操作而對該導軌進行抱持的抱持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持部由多個抱持片構成,所述抱持片不向所述導軌的內面突起,而是壓接在該導軌的上下面上以進行抱持。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子本體的左右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后一對支柱框架,所述支柱框架之間形成有所述空間部,所述導軌設置在所述前后一對支柱框架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子本體由能一體形成規定框架的多個框架單元進行組裝而構成,所述導軌預先設置在各個框架單元上。
9.一種柜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子包括柜子本體和抽屜,所述柜子本體具有由合成樹脂制的框架所圍繞的空間部,所述抽屜可自由抽出地裝配在該柜子本體的所述空間部內;在所述柜子本體中沿所述抽屜的移動方向設置有導軌,另外,在所述抽屜上設置有在所述導軌內可自由移動的可動部件;所述柜子本體通過注塑成型,在將成型后的柜子本體從模具中取出后在樹脂硬化之前,沿所述抽屜的移動方向將導軌裝配在所述空間部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柜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塑成型時,隨著裝配作業的進行,在所述柜子本體上形成用于對所述導軌進行抱持的抱持部,且在樹脂硬化之前,將所述導軌組裝在所述抱持部內。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柜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持部由多個抱持片構成,所述抱持片不向所述導軌的內面突起,而是壓接在該導軌的上下面上以進行抱持。
全文摘要
一種使抽屜的滑動自由性提高的合成樹脂柜子。抽屜被可自由抽出地收容在空間部(34)內,空間部(34)前側由前支柱框架(32F)和前框架(33F)圍繞而成,后側由后支柱框架(32R)和后框架(33R)圍繞而成。在兩側框架(51)上設置有由下部抱持片(511)和一對上部抱持片(512、513)構成的抱持部(510),而且在前支柱框架(32F)的內側面上形成有前止擋片(514),在后框架(33R)上形成有后止擋片(515)。固定導軌(53)被夾壓在下部抱持片(511)和一對上部抱持片(512、513)之間,前止擋片(514)止擋固定導軌(53)的前端部,后止擋片(515)止擋固定導軌(53)的后端部。
文檔編號A47B87/00GK1949999SQ200580013998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3日
發明者小林晉 申請人:愛麗思歐雅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