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氣按摩坐靠墊,具體涉及一種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 背暈抹術本申請人曾公開了一種汽車通氣坐靠墊,該通氣坐靠墊包括坐墊、與坐墊 連為一體的靠墊,還設置有主通風道、以及安裝在主通風道端口的軸流風機, 所述主通風道設置在所述坐墊與靠墊的連接處,若干分支通風道,所述分支通 風道設置于坐墊以及靠墊內部且都與所述主通風道相聯通。軸流風機的電源插 頭上設置有調節旋鈕或者連接有控制面板,調節旋鈕或者控制面板設有兩個或 者兩個以上的控制輸出,其中主通風道的另一端端口安裝有氣泵,所述氣泵與 設置在靠墊內的按摩氣囊相聯通,該氣泵由所述電源插口的調節開關或者和電 源插口連接的控制面板調節,該調節旋鈕或者控制面板的兩個或者兩個以.十.的 控制輸出, 一個控制輸出可以控制軸流風機的風速,另 -個控制輸出可以控制 氣泵的供氣頻率。靠墊內可以設置電動按摩器,電動按摩器由所述電源插口的 調節開關或者和電源插U連接的控制面板調節,該調節旋鈕或者控制面板的兩 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控制輸出, 一個控制輸出可以控制軸流風機的風速,另個 控制輸出可以控制電動按摩器的振動頻率。該坐靠墊通氣散熱和按摩效果好,結構合理且能快速固定,確實解決了 人體不適和影響汽車空調正常使用以及通氣散熱效果等問題,但該坐靠墊也 存在一些小缺陷通風按摩的開關控制器是有線連接的,使用操作不方便。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該 坐靠墊實現了開關控制器與坐靠墊無線控制,整體結構簡單合理,不會影響通 風按摩的使用效果。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技術問題是這樣解決的..構造一種遙控通氣按摩坐靠
墊,包括坐墊和靠墊,以及設置在坐墊和靠墊之間的主通風管道,主通風管道 的 一端安裝軸流風機,其特征在于在主通風管道與風機對應的一側設置有風 流導向裝置,使風機產生的風流更容易導入分支通風管道;所述風流導向裝覽 的內部設置有遙控接收器和通風按摩邏輯編輯器,所述遙控接收器和遙控發射 器配合工作。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流^ 向裝置整體設置為與風機對應的斜面結構。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流3 向裝置的一側設置為與風機對應的斜面結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遙控通風按摩坐靠墊,可以把遙控接收器和通風按序 邏輯編輯器設置在風流導向裝置內,可以通過遙控發射器直接控制坐靠墊的按摩通風,結構簡單,解決了通風按摩必須通過電線與控制器連接才能控制實現 的弊端,增強了實用性,另外風流導向裝置的斜面結構,能使風流更容易進入 分支通風管道。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的結構示意圖。1、主通風管道,2、分支通風管道,3、遙控接收器,4、邏輯編輯器,5、風流導向裝置,6、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該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包括坐墊和靠墊,以及設置在坐墊和靠墊之間的i:通風管道i,主通風管道i的一端安裝軸流風機6,在主通風管道i內與風機6對應的一側設置有風流導向裝置5,它整體設置為與風機對應的斜面結構,也 nj以一側設置為與風機對應的斜面結構,使風機6產生的風流更容易導入分支 通風管道2;其中風流導向裝置5的內部設置有遙控接收器3和通風按摩邏輯編 輯器4,遙控接收器4和外部的遙控發射器配合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包括坐墊和靠墊,以及設置在坐墊和靠墊之間的主通風管道,主通風管道的一端安裝軸流風機,其特征在于在主通風管道與風機對應的一側設置有風流導向裝置,使風機產生的風流更容易導入分支通風管道;所述風流導向裝置的內部設置有遙控接收器和通風按摩邏輯編輯器,所述遙控接收器和遙控發射器配合工作。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流3 向裝置整體設置為與風機對應的斜面結構。
3、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流導 向裝置的一側設置為與風機對應的斜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遙控通氣按摩坐靠墊,包括坐墊和靠墊,以及設置在坐墊和靠墊之間的主通風管道,主通風管道的一端安裝軸流風機,其特征在于在主通風管道與風機對應的一側設置有風流導向裝置,使風機產生的風流更容易導入分支通風管道;所述風流導向裝置的內部設置有遙控接收器和通風按摩邏輯編輯器,所述遙控接收器和遙控發射器配合工作。可以把遙控接收器和通風按摩邏輯編輯器設置在風流導向裝置內,可以通過遙控發射器直接控制坐靠墊的按摩通風,結構簡單,解決了通風按摩必須通過電線與控制器連接才能控制實現的弊端,增強了實用性,另外風流導向裝置的斜面結構,能使風流更容易進入分支通風管道。
文檔編號A47C7/74GK201045978SQ20072007999
公開日2008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2日
發明者王維利 申請人:王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