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升降扶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椅子零部件,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升降扶手。
技術背景現(xiàn)有升降扶手外形大致分成兩種, 一種是上下一樣粗細,另一種是底 部細上端粗,底部細上端粗的這種升降扶手給人感覺易折斷,不安全。而 且這兩種升降扶手的扶手套管和扶手支桿是表面與表面配合實現(xiàn)滑動的, 由于加工精度和結構的原因,扶手套管擺動大,滑動時噪聲大。發(fā)明內(nèi)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動間隙小的、滑動噪聲低的 升降扶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升降扶手,包括扶手支桿和扶手套管,所述扶手支桿外表面設有凹 槽,扶手套管內(nèi)表面設有嵌入凹槽內(nèi)的突軌,突軌與凹槽之間滑動配合。 上述目的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完善所述扶手支桿和扶手套管外形從底端向上逐漸變細,所述凹槽的深度從 底端向上變淺,所述突軌的厚度從底端向上變薄。所述扶手套管內(nèi)表面還設有條狀的突起,突起與相對應的扶手支桿外表 面緊密磨搭h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又提供了一種外形新穎的升降扶手, 而且該升降扶手結構結實,讓使用者放心,可以全力壓在上面,該升降扶 手的滑動機構配合間隙小,滑動順暢,滑動噪聲小。
圖1為實施例1的軸向結構剖視圖; 圖2為A-A剖視^欠大圖;圖3為實施例1升起一段高度時的軸向結構剖視圖;圖4為B-B斷面放大圖。圖5為實施例1升起一段高度時的立體圖;圖6為圖5的側視圖;圖7為圖6的左^L圖;圖8為實施例2的軸向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結合圖1至圖7, —種升降扶手,包括扶手支桿1和扶手套 管2,扶手套管2套合扶手支桿1,扶手支桿1和扶手套管2寬度方向的外 形從底端向上逐漸變細,扶手支桿1和扶手套管2厚度方向的外形則上下 一樣。所述扶手支桿1寬度方向的兩側面分別設有凹槽3,凹槽3的深度從 底端向上變淺,所述扶手套管2寬度方向的兩內(nèi)側面分別設有嵌入凹槽3 內(nèi)的突軌4,突軌4的厚度從底端向上變薄,突軌4與凹槽3之間滑動配 合。所述扶手套管2厚度方向的兩內(nèi)表面還分別設有條狀的突起5,突起5 與相對應的扶手支桿1外表面緊密磨擦。實施例2,結合圖8,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扶手支桿1和 扶手套管2的外形上下一樣粗,凹槽(凹槽被突軌4遮擋)的深度上下一 樣,突軌4的厚度上下一樣。
權利要求1、一種升降扶手,包括扶手支桿和扶手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支桿外表面設有凹槽,扶手套管內(nèi)表面設有嵌入凹槽內(nèi)的突軌,突軌與凹槽之間滑動配合。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升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支桿和 扶手套管外形從底端向上逐漸變細,所述凹槽的深度從底端向上變 淺,所述突軌的厚度從底端向上變薄。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升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套 管內(nèi)表面還設有條狀的突起,突起與相對應的扶手支桿外表面緊密磨 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椅子零部件,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升降扶手。它包括扶手支桿和扶手套管,所述扶手支桿外表面設有凹槽,扶手套管內(nèi)表面設有嵌入凹槽內(nèi)的突軌,突軌與凹槽之間滑動配合。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又提供了一種外形新穎的升降扶手,而且該升降扶手結構結實,讓使用者放心,可以全力壓在上面,該升降扶手的滑動機構配合間隙小,滑動順暢,滑動噪聲小。
文檔編號A47C1/03GK201088310SQ200720125089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敏 陳 申請人:敏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