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幼兒秋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幼兒秋千,特別是一種于架體前后腳間具有保護件 以及電池模塊設置在架體底部以增加秋千穩定度的幼兒秋千。
背景技術:
目前幼兒秋千除了秋千的座椅乘坐部之外,大多會搭配一些具有功能性
的機構或裝置,如圖1所示,幼兒秋千1包括一架體10以及一座椅50,其 中架體10包括由二前腳11以及二后腳12所構成的支架、二連接組17以及 前底管13、后底管14。其中,二前腳11的上端分別通過連接組17連接到 二后腳12的上端,前底管13連接到二前腳11之間,后底管14連接到二后 腳12之間。此外,架體IO還包括驅動機構以及收合機構,驅動機構可提供 座椅50具有前后搖曳的功能,收合機構則可在搬移或儲存幼兒秋千1時, 簡化收合時的操作程序,在圖1的傳統例中,驅動機構以及收合機構均設置 在連接組17內而未在圖上顯示出來。為了提供前述的驅動機構運轉的動力 來源及符合秋千的便利性,通常將電池附帶設計在架體10上,在圖1所顯 示的例子中,將電池亦設置在連接組17內,由電池提供能量帶動驅動機構, 使座椅50通過樞接到連接組17的懸臂40被驅動機構帶動,以具有秋千搖 曳的效果。
由于驅動機構以及電池組具有較重的重量,因此當驅動機構以及電池組 同時設置在幼兒秋千1的連接組17內時,會使得幼兒秋千1的整體重心位 于較高的位置,增加幼兒秋千1的不穩定度。另一方面,傳統幼兒秋千l在 懸臂40以及前腳11和后腳12之間并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在座椅50相對 架體H)前后搖擺時,若坐在座椅50上的幼兒在搖擺過程中將手伸出超過懸 臂40,很容易被懸臂40以及前腳11 (或后腳12)夾住而發生意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幼兒秋千,其包括一架體、 一座椅管組以及一保護 件。該架體包括有一前胸,組以及一后腳組,該前腳組與該后腳組可旋轉地向 彼此靠近。該座椅管組用來支撐一座椅以承載一幼兒,且以可擺動的方式與 該架體連接。該保護件以可卸除的方式連接到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之間。 其中,該前腳組與該后腳組分別包括二連接腳及一底管,該底管兩端分別可 拆離地連接到該二連接腳間。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幼兒秋千,其包括一架體、 一座椅管組、 一驅動 模塊以及一電池模塊。該架體包括有一前腳組以及一后腳組,該前腳組與該 后腳組可旋轉地向彼此靠近。該座椅管組用來支撐一座椅以承載一幼兒,且 以可擺動的方式與該架體連接。該驅動才莫塊設置在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樞 接處且可驅動地連接到該座椅管組,使該座椅管組相對該架體擺動。該電池 模塊設置在一前述腳組的底部,且電性連接到該驅動模塊,以提供該驅動模 塊驅動該座椅管組的動力。
本實用新型至少可以實現增加幼兒秋千的整體穩定度以及防止幼兒在 搖擺過程中手被懸臂以及前腳(或后腳)夾住而發生意外的有益技術效果。
圖1為傳統幼兒秋千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幼兒秋千的示意圖。
圖3為幼兒秋千中座椅各元件的示意圖。
圖4為可收合座椅樞接處的示意圖。
圖5為座椅樞接處收合后的示意圖。
圖6為電池模塊的示意圖。
圖7為底腳組的示意圖。
圖8為玩具架的示意圖。
圖9為電池模塊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IO為圖9安裝后的底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100 幼兒秋千 10、 110 架體
11 前腳 12 后腳
13、 130 前底管 14、140、240 后底管17、 113連接組40、 153懸臂
50座椅111前腳組
112、 212后腳組114、 214底腳組
115底腳本體116止滑塊
117、 193螺絲150座椅管組
151背靠部152乘坐部
154樞接座155固定座
156樞轉座157彈簧
158調整塊
170電池模塊171電池盒下蓋
172電池盒上蓋173、 273備g JUL jtL
174防水元件180保護件
190玩具架191架本體
192卡座194夾具
195玩具271電池底座
272溝槽274控制面板
275安裝座276第一連接點
277第二連接點1161穿孔
1531第一端1532第二端
1561第一卡槽1562第二卡槽
1721、 1911開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幼兒秋千100的示意圖。幼兒 秋千100包括有一架體110、 一座椅管組150、兩保護件180、 一驅動模塊(圖 未示)、 一電池才莫塊170以及一玩具架190。座椅管組150用來支撐一座椅以 承載一幼兒(圖未示)。架體110包括一前腳組111、 一后腳組112、 一連接 組113以及一底腳組114。在本實施例中,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112均分 別為一U型管(分別包括位于U型底部的前底管130以及后底管140),且 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112的兩端分別通過連接組113彼此樞接在一起。于 連接組113內設有收合機構(圖未示),借由收合機構的作用,架體110的
8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112可彼此相對靠近至一收合狀態,或彼此相對分開
至一展開狀態,如圖2中架體110系被設置在展開狀態,供幼兒乘坐在座椅 上。在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112亦可為其他形 式,如前腳組可包括有一對前腳以及一前底管,前底管兩端分別連接該對前 腳,以形成相似于圖2實施例的結構,后腳組可包括有一對后腳以及一后底 管,后底管兩端分別連接該對后腳,以形成相似于圖2實施例的結構,因此 本實用新型的前腳組以及后腳組分別可為一體成型的U型管或以獨立管件 組合而成的前后腳組。
請一并參考圖3,圖3為座椅管組150各元件的示意圖。座椅管組150 包括有一背靠部151、 一乘坐部152、兩懸臂153以及兩連接件(分別由樞 接座154、固定座155、樞轉座156、彈簧157以及調整塊158組成)。乘坐 部152以及背靠部151上可放置座墊以及靠墊或一幼兒座椅,以提供幼兒乘 坐或躺臥的空間,且乘坐部152以及背靠部151通過樞接座154彼此樞接, 如圖4所示,背靠部151先連接到樞轉座156上,樞轉座156再以可相對樞 接座154樞轉的方式安裝在樞接座154上,在固定座155以及樞接座154之 間設置彈簧157以及調整塊158,使調整塊158以可移離的方式與樞轉座156 的卡槽(如圖5中,樞轉座156上具有一第一""N曹l561以及一第二卡槽l562) 卡合,以將背靠部151以及樞轉座156限制于打開或收合的狀態。因此當架 體110收合至前述的收合狀態時,乘坐部152以及背靠部151可通過樞接座 154彼此樞接至如圖5的狀態,以減少幼兒秋千100收合后的體積。懸臂153 的第一端1531與連接組113內的驅動模塊相連接且可相對架體110擺動, 第二端1532則固定在固定座155上,固定座155則通過如圖4上虛線的方 向與樞接座154鉚接在一起以形成前述的連接件。因此通過懸臂153,座椅 管組150以可相對架體110前后擺動地形成一秋千。
本實施例中,電池模塊170設置在后腳組112的底部(后底管140),如
圖2所示,后腳組ii2管件為中空,以容納電性連接到電池模塊no以及位 于連接組113中的驅動模塊之間的電源線(圖上未顯示),電池模塊no通
過電源線提供驅動模塊電力,而電池模塊170亦可設置在前腳組111的底部 (前底管130),在此不再贅述,對于前述若以多個獨立組件構成的前腳組或 后腳組而言,電池模塊170則設置在前底管或后底管上,且與驅動模塊連接 方式亦相仿。座椅管組150的兩懸臂153連接到驅動模塊,當電池模塊170提供驅動模塊電力時,驅動模塊可通過帶動懸臂153以驅動座椅管組150相 對架體110前后擺動,達到幼兒秋千100前后搖曳的功能。
此外,為了有效防止幼兒乘坐在座椅管組150上前后擺動時,幼兒的手 伸出超過懸臂153,而發生手被懸臂153以及前腳組111 (或后腳組112)夾 住受傷的意外,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幼兒秋千IOO在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 112兩側管件之間,另分別設置有保護件180,如圖2所示。保護件180 — 般可為軟性材料(如布料),分別連接到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112之間, 且保護件180可自架體IIO上卸除方便清洗。當座椅管組150相對架體110 前后擺動時,座椅管組150 (包括懸臂153)是在兩保護件180的內側區域 前后擺動,因此乘坐在座椅管組150上的幼兒的手受到保護件180的限制而 不會被懸臂153與前腳組111 (或后腳組112)夾住,達到保護的效果。
由于電池模塊170具有重量集中的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將電池模塊 170設置在架體110的底部(如本實施例中,設置在后腳組112的后底管140 上),可有助于幼兒秋千IOO重心位置下降,增加幼兒秋千IOO在操作過程 中的穩定度。請參考圖6,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電池模塊no—實施 例的示意圖。電池模塊170包括有一盒體(包括電池盒上蓋172以及電池盒 下蓋171,彼此配合安裝在后底管140上)、 一盒蓋173以及一防水元件l74, 電池盒上蓋172以及電池盒下蓋171間的空間用來容納電池,并與前述的電 源線電性連接。電池盒上蓋172具有一開孔1721,盒蓋173則以可拆卸的方 式安裝在開孔1721上,同時防水元件174 (—般為防水膠體)套設于開孔 1721周圍,當盒蓋173安裝在開孔1721上時,防水元件1M可防止水分進 入電池模塊170內造成故障。
電池模塊亦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在架體的底部。如圖9所示,電池模 塊由盒蓋273、電池底座271以及安裝在后底管240上的安裝座275所組成 構成,在自幼兒秋千上拆卸時可作為獨立使用的模塊(如音樂盒等),而盒 蓋273上的控制面板274則可作為獨立模塊控制用。電池模塊通過電池底座 271上的溝槽272安裝在幼兒秋千后腳組212的后底管240上。安裝座2乃 系通過電源線(穿過中空的后腳組212)與驅動模塊電性連接,并且在安裝 座275上延伸出第一連接點276。如圖IO所示,當電池底座271安裝在安裝 座275上時,電池底座271的溝槽272內延伸出的第二連接點277 (其與電 池底座271內的電池電性連接)與安裝座275上的第一連接點277電性連接,使電池模塊提供驅動模塊驅動座椅管組所需的動力。
請參考圖7,為加強幼兒秋千100在展開放置于地面上的穩定性以及提
供幼兒秋千100整合的外觀,在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112的U型彎折處, 設置有底腳組114。底腳組114由一底腳本體115以及一止滑塊116組成。 底腳本體115中A處可與前腳組111以及后腳組112的彎折處正確定位,止 滑塊116安裝在底腳本體115且突出于底腳本體115,以提供前腳組111以 及后腳組112防滑的作用。在止滑塊116上具有穿孔1161,另可利用一螺絲 117通過穿孔1161將止滑塊116連同底腳本體115鎖固在前腳組111以及后 腳組112的彎折處。圖9的底腳組214則為另 一實施例。
請參考圖8。幼兒秋千100上另具有一玩具架190,在本實施例中,玩 具架190安裝在前腳組111上(亦可安裝在后腳組112上),其可相對前腳 組lll轉動,并可在不使用的時候,自前腳組lll上卸除。如圖8所示,玩 具架190包括有一架本體191以及一"^!^座192??ㄗ?92以可相對前腳組111 (或后腳組112)旋轉的方式安裝在其上,架本體191的一端則以可拆卸的 方式安裝在卡座192上,其通過一螺絲193自架本體191上一開孔1W1內 將架本體191可轉動地連接到卡座192上,為求美觀及完整性,可另將一飾 蓋196蓋合于開孔1911上。架本體191的另一端則具有夾具194,用來與玩 具195配合將玩具195夾持于架本體191上。當幼兒乘坐在幼兒秋千100上 時,玩具架190以及所夾持的玩具195可提供幼兒游戲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幼兒秋千具有彼此樞接的前腳組以及后腳組,在前 后腳組樞接處則通過驅動模塊連接一座椅管組,以帶動座椅相對架體前后擺 動。在前后腳組兩側之間分別設置有保護件,當幼兒乘坐在座椅上并且相對
幼兒秋千另將提供驅動模塊電力的電池模塊設置在架體的底部,可有效降低 幼兒秋千整體重心,提供幼兒秋千更佳的穩定度。此外,具有防滑設計的底 腳組設置在前后腳組彎折處,可增加架體放置的穩定度以及外觀的整合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范圍所做的均 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1. 一種幼兒秋千,其包括一架體,其包括一前腳組以及一后腳組,該前腳組與該后腳組可旋轉地向彼此靠近;一座椅管組,用來支撐一座椅以承載一幼兒,該座椅管組以可擺動的方式與該架體連接;其特征在于一保護件,以可卸除的方式連接于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之間。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架體還包括一連4妻組,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分別連4妻到該連4妄組,該連4妄組使該前腳組與該后腳組間可選擇性地設置在一夾角狀態。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前腳組與該后腳組分別包括二連接腳及一底管,且該底管兩端分別可拆離地連接到該二連接腳間,該幼兒秋千還包括一驅動纟莫塊,設置在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樞接處且可驅動地連接到該座椅管組,使該座椅管組相對該架體擺動;以及一電池模塊,設置在一前述底管上,且電性連接到該驅動模塊,以提供該驅動模塊驅動該座椅管組的動力。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為U型管組,該幼兒秋千還包括一驅動模塊,設置在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樞接處且可驅動地連接到該座椅管組,使該座椅管組相對該架體擺動;以及一電池模塊,設置在一前述腳組的U型底部,且電性連接到該驅動模塊,以提供該驅動模塊驅動該座椅管組的動力。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架體還包括多個底腳組,分別設置在該該前述腳組的U型底部,該底腳組分別包括有一底腳本體;以及一止滑塊,突出于該底腳本體;其中該止滑塊以及該底腳本體鎖固在該U型底部。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座椅管組包括有一乘坐部,用來支撐該座椅;一背靠部;二連接件,該乘坐部以及該背靠部通過該二連接件彼此樞接,該連接件包括一可樞轉的樞轉座,該背靠部連接到該樞轉座以相對該連接件以及該乘坐部樞轉,該樞轉座具有多個卡槽;二調整塊,分別設置在該兩連接件內,用來以可移離的方式與該樞轉座的卡槽的一-^合以固定該樞轉座以及該背靠部;以及二懸臂, 一端分別連接到該前腳組及該后腳組的樞接處,另一端分別固定在該二連接件上,該懸臂使該座椅管組相對該架體擺動。
7.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保護件為軟性材料。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玩具架,以可相對該架體轉動以及拆卸的方式安裝在一前述腳組上。
9. 一種幼兒秋千,其包括一架體,包括有一前腳組以及一后腳組,該前腳組與該后腳組可i走轉地向彼此靠近;一座椅管組,用來支撐一座椅以承載一幼兒,該座椅管組以可擺動的方式與該架體連接;一驅動才莫塊,i殳置在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樞4妻處且可驅動地連接到該座椅管組,使該座椅管組相對該架體擺動;其特征在于一電池模塊,設置在一前述腳組的底部,且電性連接到該驅動模塊,以提供該驅動模塊驅動該座椅管組的動力。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架體還包括一連接組,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分別連接到該連接組,該連接組使該前腳組與后腳組間可選擇性地設置在一夾角狀態。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前腳組與該后腳組分別包括二連接腳及一底管,該底管兩端分別可拆離地連接到該二連接腳間;其中該電池模塊設置在一前述底管上。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為U型管組,該電池;模塊設置在一前述腳組的U型底部。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架體還包括多個底腳組,分別設置在該前述腳組的U型底部,該底腳組分別包括有一底腳本體;以及一止滑塊,突出于該底腳本體;其中該止滑塊以及該底腳本體鎖固在該該U型底部。
14.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腳組為中空管體,該電池模塊通過穿過該腳組內的一電源導體電性連接到該驅動模塊。
15.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池模塊包括有一盒體,可套設于該腳組的底部;一盒蓋,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在該盒體上;以及一防水元件,設置在該盒蓋以及該盒體之間。
16.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池模塊包括有一安裝座,設置在一前述腳組并通過所設置的腳組的電源導體電性連接到該驅動模塊,該安裝座具有一第一連接點;以及一電池底座,以可移離的方式安裝在該安裝座上,該電池底座用來提供電力且具有一第二連接點,當該電池底座安裝在該安裝座時,該第一連接點與該第二連接點電性連接以提供該驅動模塊驅動該座椅管組的動力。
17.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座椅管組包括有一乘坐部,用來支撐該座椅;一背靠部;二連接件,該乘坐部以及該背靠部通過該連接件〗皮此樞4妄,該連接件包括一可樞轉的樞轉座,該背靠部連接到該樞轉座以相對該連接件以及該乘坐部樞轉,該樞轉座具有多個卡槽;二調整塊,分別設置在該兩連接件內,用來以可移離的方式與該樞轉座的卡槽的一卡合以固定該樞轉座以及該背靠部;以及二懸臂, 一端分別以可相對于該架體轉動的方式連接到該前腳組及該后腳組的樞接處,另 一端分別固定在該二連接件上。
18.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保護件, 以可卸除的方式連接到該前腳組以及該后腳組之間。
19.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幼兒秋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玩具架, 以可相對該架體轉動以及拆卸的方式安裝在一前述腳組上。
專利摘要具有彼此樞接的前腳組以及后腳組的幼兒秋千,在前后腳組樞接處通過驅動模塊連接一座椅管組,以帶動座椅相對架體前后擺動。在前后腳組兩側之間分別設置有保護件,當幼兒乘坐在座椅上并且相對架體前后擺動時,保護件可防止幼兒雙手伸出于架體與座椅之間造成傷害。幼兒秋千另將提供驅動模塊電力的電池模塊設置在架體的底部,可有效降低幼兒秋千整體重心位置,提供幼兒秋千更佳的穩定度。此外,具有防滑設計的底腳組設置在前后腳組彎折處,可增加架體放置的穩定度以及外觀的整合度。
文檔編號A47D13/10GK201312668SQ20082013111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5日
發明者王志偉, 陳宏波 申請人:寶鉅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