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抱嬰袋的改進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用品,尤其指一種抱嬰帶。
背景技術:
目前的抱嬰袋可參見中國專利文獻于2007. 02. 21公開的一種嬰幼兒背帶(專利 號為200520052959. 6)。其有一坐板,坐板的后端通過一連接桿與一橫向的支撐桿相連,在 坐板的每一側的前端和同側的支撐桿端部均固定有人字形叉帶,兩叉帶之間連接有第一肩 帶,兩叉帶與第一肩帶的連接部位分別為第一結點和第二結點,在坐板一側的前端與另一 側的支撐桿端部之間固定有第二肩帶,第一肩帶與第二肩帶的后半部分交叉固定形成第三 結點,在坐板的前沿固定有腹帶,腹帶延長與胸帶相連,胸帶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肩帶和 第二肩帶的前半部上,在第二肩帶的后半部分上設有活動鎖口。該嬰幼兒背帶結構復雜,調 節操作不方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今抱嬰袋運用已非常普及,如何設計一種安全、 操作簡便、舒適的包嬰袋是生產廠家日益追求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抱嬰袋。其調 節操作更靈便、使用更安全,為寶寶提供最大的舒適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由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扣接而成,于前片部分底部的延展 部設置有一連接肩帶部分的扣接件,所述的扣接件還連接有一護臀墊板,一調節帶連接該 扣接件與該護臀墊板;于前片部分的嬰兒臀部位置還設置有一供該護臀墊板插設于其內的 插槽。所述的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之間設置有側扣裝置,該側扣裝置由分別對應設置于 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的一扣鈕和一扣夾組成,所述的扣鈕具有一限位槽,于其一槽面設置 有一彈性壓板,該彈性壓板上設有一卡鈕;所述的扣夾具有一導向面及一扣接面,所述的導 向面插設于限位槽內,所述的扣接面設有一扣接于卡鈕的限位孔。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摒棄現有技術中存在安全隱患的抱嬰帶。其設置于前片部分底部延展 部的扣接件還連接有一護臀墊板,該護臀墊板插設于前片部分的嬰兒臀部位置,通過一連 接扣接件與護臀墊板的調節帶實現護臀墊板的移動,根據嬰兒身體大小,為嬰兒提供最舒 適的座位。本實用新型還于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之間設置有側扣裝置,該側扣裝置只有在 按下彈性壓板的情況下,才能打開側扣裝置,使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的連接更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前片部分結構示意圖一;圖2是本實用新型前片部分結構示意圖二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肩帶部分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側扣裝置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側扣裝置扣接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1、3所示的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由前片部分1的扣鈕13、14對應肩帶部分2 的扣夾23、24扣接而成。于前片部分底部的延展部11設置有一連接肩帶部分的扣接件3, 該扣接件3上的扣接孔31、32分別通過一扣片21、22與肩帶部分可調節的背帶4與腰帶5 扣接。如圖1、2所示,所述的扣接件3還連接有一護臀墊板6,一調節帶7連接該扣接件3 與該護臀墊板6,該護臀墊板6上設有一個以上的透氣孔61。如圖2所示,護臀墊板6插設 于前片部分1的嬰兒臀部位置12設有的插槽內。通過調節帶7調節護臀墊板6在前片部 分1的位置,可為嬰兒提供最舒適的座位。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前片部分1和肩帶部分2之間設置有側扣裝置。該側 扣裝置由分別對應設置于前片部分1和肩帶部分2的一扣鈕8和一扣夾9組成。所述的扣 鈕8具有一限位槽82,于該限位槽82的槽面設置有一彈性壓板81,該彈性壓板81上設有 一卡鈕811 ;所述的扣夾9具有一導向面91及一扣接面92,所述的導向面91插設于限位槽 82內,所述的扣接面92設有一與所述卡鈕811相扣接的限位孔93。如圖5所示,當該側扣 裝置在插接定位狀態時,只有在按下彈性壓板81的情況下,才能打開該側扣裝置,使前片 部分1和肩帶部分2的連接更安全。
權利要求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由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扣接而成,于前片部分底部的延展部設置有一連接肩帶部分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接件還連接有一護臀墊板,一調節帶連接該扣接件與該護臀墊板;于前片部分的嬰兒臀部位置還設置有一供該護臀墊板插設于其內的插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臀墊板上設有一個 以上的透氣孔。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接件與肩帶部 分可調節的背帶與腰帶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片部分和肩帶 部分之間設置有側扣裝置,該側扣裝置由分別對應設置于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的一扣鈕和 一扣夾組成,所述的扣鈕具有一限位槽,于其一槽面設置有一彈性壓板,該彈性壓板上設有 一卡鈕;所述的扣夾具有一導向面及一扣接面,所述的導向面插設于限位槽內,所述的扣接 面設有一扣接于卡鈕的限位孔。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 之間設置有側扣裝置,該側扣裝置由分別對應設置于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的一扣鈕和一扣 夾組成,所述的扣鈕具有一限位槽,于其一槽面設置有一彈性壓板,該彈性壓板上設有一卡 鈕;所述的扣夾具有一導向面及一扣接面,所述的導向面插設于限位槽內,所述的扣接面設 有一扣接于卡鈕的限位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抱嬰袋的改進結構,其于前片部分底部的延展部設置有一連接肩帶部分的扣接件,所述的扣接件還連接有一護臀墊板,一調節帶連接該扣接件與該護臀墊板;于前片部分的嬰兒臀部位置還設置有一供該護臀墊板插設于其內的插槽。所述的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之間設置有側扣裝置。本實用新型摒棄現有技術中存在安全隱患的抱嬰帶。其連接于前片部分底部延展部的護臀墊板可調節的插設于前片部分的嬰兒臀部位置,通過一調節帶實現護臀墊板的移動,根據嬰兒身體大小,為嬰兒提供最舒適的座位。所述的側扣裝置只有在按下彈性壓板的情況下,才能打開扣接裝置,使前片部分和肩帶部分的連接更安全。
文檔編號A47D13/08GK201691496SQ201020227938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3日
發明者顏呈曉 申請人:顏呈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