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空間較小的雙開門設計,特別涉及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
背景技術:
放置于機房內的機柜,為了便于安裝及維護,一般都要求前后開門,以方便檢查和維護。但是,相當多的情形是由于現場空間實在太小,機房根本無法保證開門所需的空間。因此,機柜的設計一般是前門單開、后門對開;另外,有的機柜由于寬度太大,單開門的結構強度無法保證,因而也會按照雙開門的結構來設計。目前這種前門單開、后門對開的結構得到了普遍使用。在本實用新型發明之前,現在還有不少情況是現場空間受到限制,比如當機柜裝在船上的方艙中時,除了要求占用較小的現場空間之外,還會對開門的方向提出要求,即只 能朝一個方向開門,這種情況下,雙對開門的設計就不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了。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設計、研制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其主要技術特征在于主動門左側安裝有固定轉軸,固定轉軸裝在門框上,主動門經鉸鏈與從動門轉動連接,從動門右側上下安裝滾動軸承,滾動軸承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滑槽在門框上,從動門上設置拉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此類折疊雙開門既擁有了雙開門的占用空間小的特點,又滿足了向一側開門的要求,特別適合那些空間狹小,且有特殊要求的場合。
圖I——推拉門及門框的整體主視圖。圖2——推拉門完全關閉狀態的俯視圖。圖3——推拉門半開狀態的俯視圖。圖4——推拉門完全打開狀態的俯視圖。圖5——門鎖部分的側視放大圖。圖中個標號標示對應的部件名稱如下主動門I、從動門2、門框3、固定轉軸4、門鎖5、門吸6、拉手7、滾動軸承8、鉸鏈9、
滑槽10。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圖3、圖4所示主動門I左側上下安裝有固定轉軸4,固定轉軸4兩端裝在門框3的上、下兩端上,使主動門I能夠繞固定轉軸4轉動,主動門I右側上下安裝有門鎖5 ;從動門2中間(部)左、右各安裝有一個拉手7,從動門2右側上、下則安裝滾動軸承8,滾動軸承8安裝于滑槽10內,滑槽10在門框3上、下處,在從動門2內側面安裝有門吸6,主動門I與從動門2之間用鉸鏈9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應用過程說明首先如圖I所示的那樣,主動門I和從動門2處于平放狀態,此時整個門關閉;當需要打開門時,松開門鎖5,使門鎖5另一端脫離門框3內壁,然后向一個方向即左方向拉動從動門2上中部位置上一左一右二個拉手7,使從動門2向主動門I方向移動,從而使得主動門I能夠以固定轉軸4為中心轉動,同時主動門I通過鉸鏈9帶動從動門2平移加轉動,由于從動門2上的滾動軸承8是卡裝在門框3的上、下兩端的滑槽10中的,所以在從動門2被鉸鏈9帶動轉動和平移時,滾動軸承8沿著滑槽10向固定轉軸4的方向平行移動;最終主動門I與從動門2貼合在一起,并且同時與門框3垂直,處于固定轉軸4 一側;主動門I與從動門2貼合時,從動門2上的門吸6吸住主動門1,使兩扇門不會在松開時由于鉸鏈9的作用力而松動而重新平鋪開來而關閉;此時,機柜的門就被打開了,但卻只占用了很 小的空間,可以進行設備檢查和維護等事宜。當對機柜的檢查或維護結束時,就需要關閉門,往門框3另一側(圖I中是右側)拉動二個拉手7,從動門2向右平移加圍繞鉸鏈9轉動,抵消門吸6產生的相互吸力,使主動門I與從動門I脫離而松開,繼續拉動拉手7,使從動門2上的滾動軸承8沿著門框3上的滑槽10向固定軸承4對面滑動,通過鉸鏈9帶動主動門I圍繞固定轉軸4轉動,最終兩扇門貼合在門框3上,旋轉門鎖5鎖緊,關閉整套門。整套門關閉時,門鎖5的鎖舌緊扣在門框3的內壁,使主動門I關緊,由于主動門I與從動門2之間是用鉸鏈9連接的,所以主動門I關緊時,從動門2也被壓緊在門框3上,也不能開合,從而整體機柜關閉。
權利要求1.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其特征在于主動門左側安裝有固定轉軸,固定轉軸裝在門框上,主動門經鉸鏈與從動門轉動連接,從動門右側上下安裝滾動軸承,滾動軸承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滑槽在門框上,從動門上設置拉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其特征在于從動門內側面安裝有門吸。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其特征在于門框上下均設置有滑槽。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其特征在于二個拉手設置在從動門中部的左、右側。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其特征在于門鎖設置在主動門上,門 鎖另一端活動連接門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折疊的雙開門。本實用新型結構是主動門左側安裝有固定轉軸,固定轉軸裝在門框上,主動門經鉸鏈與從動門轉動連接,從動門右側上下安裝滾動軸承,滾動軸承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滑槽在門框上,從動門上設置拉手。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過去機房內機柜存在的現場空間受到限制下對開門的方向要求只能朝一個方向開門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既擁有了雙開門的占用空間小的特點,又滿足了向一側開門的要求,特別適合那些空間狹小,且有特殊要求的場合。
文檔編號E06B3/48GK202755835SQ20122044701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明者王晨諦 申請人:南京佳盛機電器材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