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暖邊節能隔熱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外窗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窗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在建筑節能發展過程中,最初是普通中空玻璃,其后是Low — E玻璃,現在則是暖邊技術的發展。傳熱的三種方式為導熱、對流和輻射,降低中空玻璃的傳熱性能,可采用以下技術手段中空的Low — E玻璃可降低輻射熱的透過,內充惰性氣體以及配上暖邊技術,可減小導熱的作用,合理地控制間隔尺寸的大小,能消除對流換熱的影響。較高檔的建筑玻璃構件都采用了這些方法,這在發達國家很普遍。考慮到我國的國情,暖邊技術在較多地區的使用和推廣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暖邊玻璃與普通中空玻璃相比成本較高。另外,現有的窗框安裝玻璃的槽口處保溫效果不好,即使安裝暖邊玻璃,其熱能損耗也比較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保溫性能好的暖邊節能隔熱窗。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外窗框和內窗框,外窗框和內窗框之間通過斷熱條相連,外窗框外側設置有擋板,內窗框內側設置有扣條,扣條和擋板之間為槽口,槽口內設置有玻璃板塊,其結構要點所述的斷熱條內填充設置有聚氨酯發泡,槽口內底部和側面相應于玻璃板塊設置有雙面貼,雙面貼和玻璃板塊之間的縫隙處填充設置有第一泡沫棒。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斷熱條內設置聚氨酯發泡,并且,在槽口內通過第一泡沫棒來填充縫隙,形成密封,熱能損耗顯著降低,從而大幅度提高了門窗的節能效果,其K值(隔熱系數)可達到2. O以下。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聚氨酯發泡填充在斷熱條內,雙面貼和第一泡沫棒均設置在槽口底部及兩側,再通過玻璃板塊遮擋,不影響窗的外觀,外視效果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為扣條、2為外窗框、3為槽口、4為聚氨酯發泡、5為斷熱條、6為第一泡沫棒、7為內窗框、8為雙面貼、9為擋板、10為第三泡沫棒、11為密封膠條、12為第二泡沫棒、13為密封膠、14為玻璃板塊。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外窗框2和內窗框7,外窗框2和內窗框7之間通過斷熱條5相連,外窗框2外側設置有擋板9,內窗框7內側設置有扣條I,扣條I和擋板9之間為槽口 3,槽口 3內設置有玻璃板塊14,其結構要點所述的斷熱條5內填充設置有聚氨酯發泡4,槽口3內底部和側面相應于玻璃板塊14設置有雙面貼8,雙面貼8和玻璃板塊14之間的縫隙處填充設置有第一泡沫棒6。所述的扣條I同玻璃板塊14之間設置有第二泡沫棒12,第二泡沫棒12外設置有密封膠13。所述的擋板9和玻璃板塊14之間設置有密封膠條11,密封膠條11和玻璃板塊14之間設置有第三泡沫棒10,第三泡沫棒10外設置有密封膠13。通過密封膠條11、第三泡沫棒10和密封膠13配合,其氣密性、水密性均得到了提高。所述的玻璃板塊14可為暖邊玻璃,保溫隔熱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暖邊節能隔熱窗,包括外窗框(2)和內窗框(7),外窗框(2)和內窗框(7)之間通過斷熱條(5)相連,外窗框(2)外側設置有擋板(9),內窗框(7)內側設置有扣條(1),扣條(I)和擋板(9 )之間為槽口( 3 ),槽口( 3 )內設置有玻璃板塊(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斷熱條(5)內填充設置有聚氨酯發泡(4),槽口(3)內底部和側面相應于玻璃板塊(14)設置有雙面貼(8),雙面貼(8)和玻璃板塊(14)之間的縫隙處填充設置有第一泡沫棒(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暖邊節能隔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條(I)同玻璃板塊(14)之間設置有第二泡沫棒(12),第二泡沫棒(12)外設置有密封膠(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暖邊節能隔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板(9)和玻璃板塊(14)之間設置有密封膠條(11),密封膠條(11)和玻璃板塊(14)之間設置有第三泡沫棒(10),第三泡沫棒(10)外設置有密封膠(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暖邊節能隔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板塊(14)為暖邊玻璃。
專利摘要一種暖邊節能隔熱窗屬于建筑外窗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窗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保溫性能好的暖邊節能隔熱窗。本實用新型包括外窗框和內窗框,外窗框和內窗框之間通過斷熱條相連,外窗框外側設置有擋板,內窗框內側設置有扣條,扣條和擋板之間為槽口,槽口內設置有玻璃板塊,其結構要點所述的斷熱條內填充設置有聚氨酯發泡,槽口內底部和側面相應于玻璃板塊設置有雙面貼,雙面貼和玻璃板塊之間的縫隙處填充設置有第一泡沫棒。
文檔編號E06B3/58GK202832032SQ20122045154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王恒, 佟鍵, 孟凡禹 申請人:沈陽遠大鋁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