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開門,尤其是涉及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
背景技術:
平開門根據是否電動控制,可以分為電動平開門和手推平開門,大多數的平開門為手推平開門,最常見是在平開門的一側邊通過合頁固定在門框上,即可實現單側開啟。也有一種安裝有地彈簧的平開門,可實現雙向開啟,平開門依靠彈簧回復力自動關閉。也有一種電動平開門,可實現單向開啟,但無法實現雙向開啟的功能,同時安裝起來比較麻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裝方便的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包括門體和動力控制裝置,所述的動力控制裝置包括電機和控制電路,所述的電機與所述的控制電路連接,所述的電機的輸出軸向下伸入并與門體的上端固定,所述的門體下端設置有軸孔,帶高度調節裝置的轉軸向上伸入并固定在所述的軸孔內,電機輸出軸與轉軸處于同一軸線上并位于門體的一側。所述的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地沉盒,所述的地沉盒內設置有高度調節組件和升降平臺,所述的升降平臺設置在所述的高度調節組件上,所述的升降平臺的外側設置有垂直導向機構,所述的升降平臺內設置有壓力軸承,所述的轉軸設置在壓力軸承上。操作高度調節組件,升降平臺可上下移動,壓力軸承可承受門體的重量。高度調節組件包括固定塊、滑塊、調節螺釘和支撐板,所述的固定塊設置在地沉盒內,所述的支撐板豎直設置在所述的固定塊旁,所述的支撐板上設置有豎直方向的狹長通孔,所述的固定塊的上端面為第一傾斜面,所述的滑塊的下端面為第二傾斜面,所述的固定塊的第一傾斜面上設置有燕尾槽,所述的滑塊的第二傾斜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的燕尾槽形狀配合的凸塊,所述的滑塊可在所述的固定塊上移動,所述的滑塊的上端面為平面,所述的滑塊內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調節螺釘穿過支撐板上的狹長通孔與所述的螺紋孔相互配合,所述的升降平臺設置在所述的滑塊上。擰動調節螺釘,滑塊在固定塊上移動,調節升降平臺的高度。所述的垂直導向機構包括設置在升降平臺外側的垂直導向槽和導向塊,所述的導向塊通過螺釘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的導向塊位于所述的垂直導向槽內。為了保證升降平臺上下移動時,保持垂直性,不偏離中心位置。由于沉地盒壁厚及中間隔板的厚度比較小,焊接后會產生變形,不能保證配合的垂直度和平行度,導致導向機構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選用螺栓連接固定。所述的滑塊位于固定塊的最上端時,所述的滑塊位于升降平臺的正下方位置?;瑝K在滑到最高點時,剛好是升降平臺的中心位置,這樣它能完全支撐升降平臺,不會使滑塊受力不均,延長使用壽命。所述的軸承的上方裝有骨架油封。防止外部雜物進入到壓力軸承內。所述的門體的下端固定設置有支撐搖臂,所述的軸孔設置在支撐搖臂上。還包括第一感應器和第二感應器,所述的第一感應器與控制電路連接,所述的第二感應器與控制電路連接,所述的第一感應器位于門體的一側,所述的第二感應器位于門體的另一側。感應器感應到人體后,控制電路發送信號給電機,電機正(反)轉,實現平移門的雙向開啟。所述的地沉盒包括底盒和蓋板,所述的轉軸穿過所述的蓋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電機輸出軸與轉軸分別位于門體的上下端,且處于同一軸線上,控制電路驅動電機正(反)轉,電機輸出軸驅動門體向(外)開啟,實現門體的雙向開啟,同時位于門體下端的轉軸高度可調節,方便了門體的安裝。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圖(滑塊處于最低位置時);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圖(滑塊處于最高位置時);圖4為圖1的A處放大圖;圖5為圖2的B處放大圖;圖6為圖3的C處放大圖;圖7為升降平臺與導向塊配合結構圖;圖8為固定塊與滑塊配合的側視圖;圖9為固定塊與滑塊配合的立體圖;圖10為高度調節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包括門體I和動力控制裝置,動力控制裝置包括電機和控制電路,電機與控制電路連接,電機的輸出軸2向下伸入并與門體I的上端固定,門體I下端設置有軸孔3,帶高度調節裝置的轉軸4向上伸入并固定在軸孔3內,電機輸出軸2與轉軸4處于同一軸線上并位于門體I的一側??刂齐娐凡捎脗鹘y的控制電路,能驅動電機正反轉動。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地沉盒5,地沉盒5內設置有高度調節組件和升降平臺6,升降平臺6設置在高度調節組件上,升降平臺6的外側設置有垂直導向機構,升降平臺6內設置有壓力軸承7,轉軸4設置在壓力軸承7上。高度調節組件包括固定塊8、滑塊9、調節螺釘10和支撐板11,固定塊8設置在地沉盒5內,支撐板11豎直設置在固定塊8旁,支撐板11上設置有豎直方向的狹長通孔12,固定塊8的上端面81為第一傾斜面,滑塊9的下端面為第二傾斜面,固定塊8的第一傾斜面上設置有燕尾槽82,滑塊9的第二傾斜面上設置有與燕尾槽82形狀配合的凸塊92,滑塊9可在固定塊8上移動,滑塊9的上端面為平面,滑塊9內設置有螺紋孔93,調節螺釘10穿過支撐板11上的狹長通孔12與螺紋孔93相互配合,升降平臺6設置在滑塊9上。垂直導向機構包括設置在升降平臺6外側的垂直導向槽61和導向塊13,導向塊13通過螺釘14固定在支撐板11上,導向塊13位于垂直導向槽61內?;瑝K9位于固定塊8的最上端時,滑塊9位于升降平臺6的正下方位置。軸承4的上方裝有骨架油封14。門體I的下端固定設置有支撐搖臂15,軸孔3設置在支撐搖臂15上。還包括第一感應器和第二感應器,第一感應器與控制電路連接,第二感應器與控制電路連接,第一感應器位于門體I的一側,第二感應器位于門體I的另一側。地沉盒5包括底盒51和蓋板52,轉軸4穿過蓋板52。
權利要求1.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包括門體和動力控制裝置,所述的動力控制裝置包括電機和控制電路,所述的電機與所述的控制電路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機的輸出軸向下伸入并與門體的上端固定,所述的門體下端設置有軸孔,帶高度調節裝置的轉軸向上伸入并固定在所述的軸孔內,電機輸出軸與轉軸處于同一軸線上并位于門體的一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地沉盒,所述的地沉盒內設置有高度調節組件和升降平臺,所述的升降平臺設置在所述的高度調節組件上,所述的升降平臺的外側設置有垂直導向機構,所述的升降平臺內設置有壓力軸承,所述的轉軸設置在壓力軸承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高度調節組件包括固定塊、滑塊、調節螺釘和支撐板,所述的固定塊設置在地沉盒內,所述的支撐板豎直設置在所述的固定塊旁,所述的支撐板上設置有豎直方向的狹長通孔,所述的固定塊的上端面為第一傾斜面,所述的滑塊的下端面為第二傾斜面,所述的固定塊的第一傾斜面上設置有燕尾槽,所述的滑塊的第二傾斜面上設置有與所述的燕尾槽形狀配合的凸塊,所述的滑塊可在所述的固定塊上移動,所述的滑塊的上端面為平面,所述的滑塊內設置有螺紋孔,所述的調節螺釘穿過支撐板上的狹長通孔與所述的螺紋孔相互配合,所述的升降平臺設置在所述的滑塊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導向機構包括設置在升降平臺外側的垂直導向槽和導向塊,所述的導向塊通過螺釘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的導向塊位于所述的垂直導向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塊位于固定塊的最上端時,所述的滑塊位于升降平臺的正下方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的上方裝有骨架油封。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門體的下端固定設置有支撐搖臂,所述的軸孔設置在支撐搖臂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感應器和第二感應器,所述的第一感應器與控制電路連接,所述的第二感應器與控制電路連接,所述的第一感應器位于門體的一側,所述的第二感應器位于門體的另一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沉盒包括底盒和蓋板,所述的轉軸穿過所述的蓋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雙向開啟的電動平開門,包括門體和動力控制裝置,動力控制裝置包括電機和控制電路,電機與控制電路連接,其特征在于電機的輸出軸向下伸入并與門體的上端固定,門體下端設置有軸孔,帶高度調節裝置的轉軸向上伸入并固定在軸孔內,電機輸出軸與轉軸處于同一軸線上并位于門體的一側,其優點是電機輸出軸與轉軸分別位于門體的上下端,且處于同一軸線上,控制電路驅動電機正(反)轉,電機輸出軸驅動門體向(外)開啟,實現門體的雙向開啟,同時位于門體下端的轉軸高度可調節,方便了門體的安裝。
文檔編號E05D7/04GK202913862SQ20122055625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6日
發明者胡余俊 申請人:寧波歐德意自動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