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窗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窗簾。
背景技術:
在生活中,人們用窗簾來遮擋陽光和視線。現有的窗簾如卷簾或百葉簾,一般包括上簾桿、下簾桿、設置在上簾桿和下簾桿之間的簾布,以及用于調整下簾桿的拉繩。人們想加大室內光亮時,只能將這些窗簾的簾布隨同下簾桿拉高,但是在簾布被拉高后,就遮擋不了視線,導致人們的隱私得不到保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窗簾,該窗簾能夠通過將上簾桿和下簾桿的位置調整到適宜位置來增大室內的光亮,同時避免隱私被窺視。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窗簾,它包括上簾桿、下簾桿、第一簾繩、第二簾繩和簾布;它還包括四個卷繩器,分別為設置在上簾桿左側上方的第一卷繩器、設置在上簾桿右側上方的第二卷繩器、設置在下簾桿左側下方的第三卷繩器和設置在下簾桿右側下方的第四卷繩器;四個簾桿限位器,分別為安裝在上簾桿左側的第一簾桿限位器、安裝在上簾桿右側的第二簾桿限位器、安裝在下簾桿左側的第三簾桿限位器和安裝在下簾桿右側的第四簾桿限位器;所述第一簾繩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卷繩器的卷軸上,所述第一簾繩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一簾桿限位器、簾布和第三簾桿限位器后固定在第三卷繩器的卷軸上;所述第二簾繩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卷繩器的卷軸上,所述第二簾繩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二簾桿限位器、簾布和第四簾桿限位器后固定在第四卷繩器的卷軸上。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的優點在于本窗簾安裝后,通過卷繩器卷動使得簾繩拉緊,此時簾繩和簾桿限位器配合將簾桿和簾布固定,且上簾桿和下簾桿的位置均可調整;因此在增大室內光亮時,可在下簾桿拉起不高的情況下,通過將上簾桿下調到適宜位置來獲得需要的光照,由于上簾桿下降幅度和下簾桿上調幅度都不大,使得無論從窗簾上方和窗簾下方都不容易看到室內的情況,從而避免隱私被偷窺。作為優選,所述簾桿限位器包括限位器主體,所述限位器主體的上端部設置有上通孔,所述限位器主體的下端部設置有下通孔,所述限位器主體的中部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靠近上通孔的端部到凸塊中部的至少一個斜面向外傾,所述凸塊中部到所述凸塊靠近下通孔的端部的與所述斜面同一側的側面向內縮,在凸塊的中部形成用于將簾繩中止的鈍角;所述限位器主體內側設置有與簾桿固定的安裝組件。簾桿限位器固定安裝在簾桿上,拉緊的簾繩從上通孔穿入,從下通孔處穿出;移動本簾桿限位器時,可帶動簾桿相對簾繩移動,而本簾桿限位器停止移動時,由于拉緊的簾繩與凸塊的鈍角之間的作用力而停滯。作為優選,所述凸塊靠近上通孔的端部到凸塊的中部的另一斜面向外傾,所述凸塊中部到所述凸塊靠近下通孔的端部的另一側面向內縮。在其中一個鈍角磨損后可將簾繩調換到另外一邊,增加了一倍的使用壽命。[0008]作為優選,所述鈍角為120° 150°。這種角度的鈍角的凸塊與簾繩之間的摩擦力適中,靜摩擦力比較適宜。作為優選,所述安裝組件包括設置在限位器主體內側左右兩邊均設置有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所述限位器主體與同一邊的第—塊和第二卡塊形成與簾桿的凸條卡接的導軌槽;所述限位器主體內側中部設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與上通孔連通,所述空腔的下端與下通孔連通,所述凸塊設置在空腔內,所述凸塊的外表面與限位器主體的內側表面齊平;所述凸塊中部在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之間。簾桿限位器與簾桿配裝比較方便,且簾桿限位器與簾桿配裝后,將簾繩限制在凹槽內,在簾桿限位器移動時簾繩與凸塊不會脫離。作為優選,所述限位器主體與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均為一體結構。可一體成型,造價便宜。作為優選,所述凸塊的截面呈菱形。簾繩和凸塊的作用力比較平衡。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簾桿限位器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簾桿限位器與簾桿的裝配圖。如圖所示1、上簾桿,2、下簾桿,3、第一簾繩,4、第二簾繩,5、簾布,6、第一卷繩器,7、第二卷繩器,8、第三卷繩器,9、第四卷繩器,10、第一簾桿限位器,11、第二簾桿限位器,12、第三簾桿限位器,13、第四簾桿限位器,21、限位器主體,22、上通孔,23、下通孔,24、空腔,25、凸塊,26、第一卡塊,27、第二卡塊,31、凸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窗簾,它包括上簾桿1、下簾桿2、第一簾繩3、第二簾繩4和簾布5 ;它還包括四個卷繩器,分別為設置在上簾桿I左側上方的第一卷繩器6、設置在上簾桿I右側上方的第二卷繩器7、設置在下簾桿2左側下方的第三卷繩器8和設置在下簾桿2右側下方的第四卷繩器9 ;四個簾桿限位器,分別為安裝在上簾桿I左側的第一簾桿限位器10、安裝在上簾桿I右側的第二簾桿限位器11、安裝在下簾桿2左側的第三簾桿限位器12和安裝在下簾桿2右側的第四簾桿限位器13 ;第一簾繩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卷繩器6的卷軸上,第一簾繩I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一簾桿限位器10、簾布5和第三簾桿限位器12后固定在第三卷繩器8的卷軸上;第二簾繩4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卷繩器7的卷軸上,第二簾繩4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二簾桿限位器11、簾布5和第四簾桿限位器13后固定在第四卷繩器9的卷軸上。其中,簾桿限位器包括限位器主體21,限位器主體21的上端部設置有上通孔22,限位器主體21的下端部設置有下通孔23,限位器主體21的內側中部設置空腔24,空腔24的上端與上通孔22連通,空腔24的下端與下通孔23連通,空腔24的中間設置有菱形凸塊25,凸塊25靠近上通孔22的端部到凸塊25中部的斜面向外傾,凸塊25中部到所述凸塊25靠近下通孔23的端部的側面向內縮,在凸塊25的中部形成用于將簾繩中止120° 150°的鈍角A,凸塊25的外表面與限位器主體21的內側面齊平;限位器主體21內側兩邊均設置有一個第一卡塊26和一個第二卡塊27,限位器主體21以及同一邊的第一卡塊26和第二卡塊27形成與簾桿的凸條31卡接的導軌槽;凸塊25中部在第—^塊26和第二卡塊27之間。本窗簾安裝后,通過第一卷繩器6和第三卷繩器8卷動使得第一簾繩3緊繃,通過第二卷繩器7和第四卷繩器9卷動使得第二簾繩4緊繃,簾繩(3,4)和凸塊25的鈍角之間的作用力使得簾桿限位器(10,11,12,13)定位,此時上簾桿I和下簾桿2的位置均可調整。在增大室內光亮時,可在下簾桿2拉起不高的情況下,將上簾桿I下調到適宜位置來獲得需要的光照,此時無論從窗簾上方還是窗簾下方都不容易看到室內的情況,從而避免隱私被·偷窺。另外,簾桿限位器(10,11,12,13)可采用螺栓等其他固定方式安裝在簾桿(1,2)上。
權利要求1.一種窗簾,它包括上簾桿(I)、下簾桿(2)、第一簾繩(3)、第二簾繩(4)和簾布(5);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四個卷繩器,分別為設置在上簾桿(I)左側上方的第一卷繩器(6)、設置在上簾桿(I)右側上方的第二卷繩器(7)、設置在下簾桿(2)左側下方的第三卷繩器(8)和設置在下簾桿(2)右側下方的第四卷繩器(9); 四個簾桿限位器,分別為安裝在上簾桿(I)左側的第一簾桿限位器(10)、安裝在上簾桿(I)右側的第二簾桿限位器(11)、安裝在下簾桿(2)左側的第三簾桿限位器(12)和安裝在下簾桿(2)右側的第四簾桿限位器(13); 所述第一簾繩(3)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卷繩器(6)的卷軸上,所述第一簾繩(I)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一簾桿限位器(10)、簾布(5)和第三簾桿限位器(12)后固定在第三卷繩器(8)的卷軸上; 所述第二簾繩(4)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卷繩器(7)的卷軸上,所述第二簾繩(4)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二簾桿限位器(11)、簾布(5)和第四簾桿限位器(13)后固定在第四卷繩器(9)的卷軸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簾,其特征在于所述簾桿限位器包括限位器主體(21),所述限位器主體(21)的上端部設置有上通孔(22),所述限位器主體(21)的下端部設置有下通孔(23),所述限位器主體(21)的中部設置有凸塊(25);所述凸塊(25)的靠近上通孔(22)的端部到凸塊(25)的中部的至少一個斜面向外傾,所述凸塊(25)的中部到所述凸塊(25)靠近下通孔(23)的端部的與所述斜面同一側的側面向內縮,在凸塊(25)的中部形成用于將簾繩中止的鈍角;所述限位器主體(21)內側設置有與簾桿固定的安裝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25)的靠近上通孔(22)的端部到凸塊(25)的中部的另一斜面向外傾,所述凸塊(25)的中部到所述凸塊(25)靠近下通孔(23)的端部的另一側面向內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簾,其特征在于所述鈍角為120° 150°。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組件包括設置在限位器主體(21)內側左右兩邊均設置有第一卡塊(26)和第二卡塊(27),所述限位器主體(21)與同一邊的第一卡塊(26)和第二卡塊(27)形成與簾桿的凸條(31)卡接的導軌槽;所述限位器主體(21)內側中部設置有空腔(24),所述空腔(24)的上端與上通孔(22)連通,所述空腔(24)的下端與下通孔(23)連通;所述凸塊(25)設置在空腔(24)內,所述凸塊(25)的外表面與限位器主體(21)的內側表面齊平;所述凸塊(25)中部在第一卡塊(26)和第二卡塊(27)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窗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主體(21)、第一卡塊(26)和第二卡塊(27)均為一體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25)的截面呈菱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窗簾,它包括上簾桿、下簾桿、第一簾繩、第二簾繩和簾布;它還包括四個卷繩器,分別為第一卷繩器、第二卷繩器、第三卷繩器和第四卷繩器;四個簾桿限位器,分別為第一簾桿限位器、第二簾桿限位器、第三簾桿限位器和第四簾桿限位器;第一簾繩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卷繩器的卷軸上,第一簾繩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一簾桿限位器、簾布和第三簾桿限位器后固定在第三卷繩器的卷軸上;第二簾繩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卷繩器的卷軸上,第二簾繩的另一端依次穿過第二簾桿限位器、簾布和第四簾桿限位器后固定在第四卷繩器的卷軸上。
文檔編號E06B9/40GK202850828SQ20122060843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明者張周益 申請人:寧波格蘭家居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