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折疊沙灘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椅子,特別是一種折疊沙灘椅。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一種常見的沙灘躺椅,如中國專利數據庫在1993年12月I日公開了名稱為《可折疊沙灘床》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為93200634.5,一種可折疊沙灘床,它由金屬架和套在金屬架的纖維織物床面組成,金屬架由活折鉸和腳架、直桿、側桿、橫桿構成,腳架采用拉閘式,使用時,由于活折鉸鎖定機構作用,腳架不能隨意轉動,保證使用安全,本折疊床不但可作為平床,靠背床,還可以做座椅使用。上述的可折疊沙灘床,作為平床和座椅使用時,床面為平整狀態,不符合人體工程學,使用者長時間使用容易疲勞,得不到很好休息和放松,尤其該沙灘床只有兩根腳管支撐,使用時容易前后翻到,存在安全隱患。針對上述缺點,有必要做出改進。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三腳支撐結構且床面設有高低錯落支撐的沙灘床。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折疊沙灘床,它包括后腳轉接座、后腳管、彈珠、端套、伸縮管、背管、中間接頭、中左腳管、座管、擱腳接頭、擱腳撐管、中右腳管、柔性床面、擱腳管、前腳管;其特征是柔性床面套接在背管、座管和擱腳管上,背管的兩端分別與中間接頭相鉸接;座管的一端與中間接頭相鉸接,另一端與擱腳接頭相鉸接;擱腳管的兩端分別與擱腳接頭相鉸接;中間接頭上固設中左腳管,擱腳接頭上固設中右腳管,擱腳接頭之間固設擱腳撐管;兩根平行設置的后腳管的一端固設兩個后腳轉接座,另一端固設端套;后腳轉接座與背管相鉸接;前腳管與擱腳管相鉸接;伸縮管的兩端口處設有彈珠,并卡接在后腳管內。所述的背管為U形管,靠背可以繞中間接頭順時針定向轉動。所述的擱腳管為U形管,擱腳管可以繞擱腳接頭順時針定向轉動。所述的座管為直桿,座管可以分別繞中間接頭和擱腳接頭逆時針轉動。所述的伸縮管為U形管,安設在后腳管內,使兩根后腳管保持同軸支撐和轉動。所述的中左腳管和中右腳管均為U形管,對柔性座面提供橫向支撐。所述的前腳管為U形管,可以調整擱腳管的支撐角度。所述的背管、中左腳管、后腳管以及伸縮管與地面之間組成了四連桿機構。所述的座管、中左腳管、中右腳管與地面之間組成了四連桿機構。所述的擱腳管、中右腳管、前腳管與地面之間組成了四連桿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背管和座管鉸接在中間接頭上,座管和擱腳管鉸接在擱腳接頭上,后柔性床面套接在背管、座管和擱腳關上,腳管、伸縮管通過后腳轉接座與背管相鉸接,前腳管與擱腳管相鉸接,中間接頭上固設中左腳管,擱腳接頭上固設中右腳管與擱腳撐管,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對床面進行高低錯落設置,并且分別通過定向轉動后腳管、前腳管、背管、座管以及擱腳管即可實現沙灘床的展開和折疊;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以及適合作為室內、庭院、野營、沙灘等場合使用的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折疊狀態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折疊狀態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折疊狀態之三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參照圖1,一種折疊沙灘床,它包括后腳轉接座1、后腳管2、彈珠3、端套
4、伸縮管5、背管6、中間接頭7、中左腳管8、座管9、擱腳接頭10、擱腳撐管11、中右腳管12、柔性床面13、擱腳管14、前腳管15 ;其特征是柔性床面13套接在背管6、座管9和擱腳管14上,背管6的兩端分別與中間接頭7相鉸接;座管9的一端與中間接頭7相鉸接,另一端與擱腳接頭10相鉸接;擱腳管14的兩端分別與擱腳接頭10相鉸接;中間接頭7上固設中左腳管8,擱腳接頭10上固設中右腳管12,擱腳接頭10之間固設擱腳撐管11 ;后腳管2的一端固設后腳轉接座1,另一端固設端套4 ;后腳轉接座I與背管6相鉸接;前腳管15與擱腳管14相鉸接;伸縮管5的兩端口處設有彈珠3,并卡接在后腳管2內。參照圖2,使用時,調整并使伸縮管5、中左腳管8、中右腳管12、前腳管15著地支撐,由背管6、中左腳管8、后腳管2以及伸縮管5與地面之間組成了四連桿機構支撐靠背管
6;由座管9、中左腳管8、中右腳管12與地面之間組成了四連桿機構支撐座管9 ;由擱腳管14、中右腳管12、前腳管15與地面之間組成了四連桿機構支撐擱腳管14,此時沙灘床展開后處于使用狀態。參照圖3,折疊時,先將前腳管15繞擱腳管14順時針轉動,直至與柔性床面13相抵觸,然后將座管9繞中間接頭7逆時針轉動,使座管9向上抬起;再將擱腳管14繞擱腳接頭10順時針轉動,直至擱腳管14與中右腳管12相抵觸。參照圖4,繼續折疊,將座管9繞中間接頭7逆時針轉動,直至座管9處于直立狀態,然后將擱腳接頭10隨同擱腳管14 一起繞座管9順時針轉動,直至中右腳管12與座管9相抵觸。參照圖5,繼續折疊時,先調節彈珠3,使伸縮管5縮放在后腳管2內,再轉動后腳管2,使后腳轉接座I繞背管6逆時針轉動,直至后腳管2與背管6抵觸,最后將背管6繞中間接頭7順時針轉動,直至背管6與座管9相抵觸,此時,沙灘床折疊成扁平狀態,體積變小,方便攜帶。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方案,并非對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力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沙灘床,它包括后腳轉接座(I)、后腳管(2)、彈珠(3)、端套(4)、伸縮管(5)、背管(6)、中間接頭(7)、中左腳管(8)、座管(9)、擱腳接頭(10)、擱腳撐管(11)、中右腳管(12)、柔性床面(13)、擱腳管(14)、前腳管(15);其特征是柔性床面(13)套接在背管(6)、座管(9)和擱腳管(14)上,背管(6)的兩端分別與中間接頭(7)相鉸接;座管(9)的一端與中間接頭(7)相鉸接,另一端與擱腳接頭(10)相鉸接;擱腳管(14)的兩端分別與擱腳接頭(10)相鉸接;中間接頭(7)上固設中左腳管(8),擱腳接頭(10)上固設中右腳管(12),擱腳接頭(10)之間固設擱腳撐管(11);后腳管(2)的一端固設后腳轉接座(1),另一端固設端套(4);后腳轉接座(I)與背管(6)相鉸接;前腳管(15)與擱腳管(14)相鉸接;伸縮管(5 )的兩端口處設有彈珠(3 ),并卡接在后腳管(2 )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疊沙灘床,其特征是所述的背管(6)、中左腳管(8)、后腳管(2)以及伸縮管(5)與地面之間組成的四連桿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疊沙灘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座管(9)、中左腳管(8)、中右腳管(12)與地面之間組成的四連桿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疊沙灘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擱腳管(14)、中右腳管(12 )、前腳管(15 )與地面之間組成的四連桿機構。
專利摘要一種折疊沙灘床,它包括后腳轉接座、后腳管、彈珠、端套、伸縮管、背管、中間接頭、中左腳管、座管、擱腳接頭、擱腳撐管、中右腳管、柔性床面、擱腳管、前腳管;其特征是通過將背管和座管鉸接在中間接頭上,座管和擱腳管鉸接在擱腳接頭上,后柔性床面套接在背管、座管和擱腳關上,腳管、伸縮管通過后腳轉接座與背管相鉸接,前腳管與擱腳管相鉸接,中間接頭上固設中左腳管,擱腳接頭上固設中右腳管與擱腳撐管,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對床面進行高低錯落設置,并且分別通過定向轉動后腳管、前腳管、背管、座管以及擱腳管即可實現沙灘床的展開和折疊。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以及適合室內、庭院、野營等場合使用的沙灘床。
文檔編號A47C17/64GK202959624SQ2012206838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鄭雪峰 申請人:鄭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