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中空坐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76592閱讀:456來源:國知局
中空坐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中空坐墊(1),具有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和外周壁部(4)。座面壁部(3)配置成與底面壁部(2)相對而隔離的狀態,且具有使用者所落座的座面(31)。外周壁部(4)對底面壁部(2)的外周緣部與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進行連接。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和外周壁部(4)具有可撓性,且它們所圍起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在至少夾著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而相對的位置,具有與外周壁部(4)一起比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更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5)。隆起部(5)的內部與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采用本發明,能容易使使用者的姿勢穩定,還可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專利說明】Φ空坐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將空氣注入內部空間而使用的中空坐墊。
【背景技術】
[0002]由于中空坐墊的外表面形狀隨載荷而容易變形,故常用于作為例如在落座時的緩沖用或用于增進健康的運動輔助具。
[0003]例如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在內部空間設有具有通氣孔的空氣遮蔽部的中空坐墊的例子。該中空坐墊由空氣遮蔽部將內部空間劃分為兩個中空部,構成為各個中空部之間空氣能夠流通。
[0004]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275065號公報
[0005]但是,專利文獻I所述的中空坐墊,當例如落座中的使用者變更姿勢時等,在使用者的臀部相對于中空坐墊傾斜的場合,中空坐墊的座面會助長這種傾斜地變形,容易成為很難恢復的不穩定的狀態。即,中空部內的空氣,會因為臀部的傾斜而從座面所凹入的部分向其相反側移動從而座面的凹入部分的相反側鼓出,另一方面凹入部分容易保持為沉下狀態。其結果,落座的使用者姿勢就難以穩定。
[0006]另外,由于上述中空坐墊具有上述特征,故當例如落座中的使用者進行使座面交替地向左右傾動的動作時,難以使這種動作順利地重復。因此,上述中空坐墊不一定能有效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發明內容】

[0007]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8]本發明是鑒于這種背景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使使用者的姿勢穩定、可用作為運動輔助具的中空坐墊。
[0009]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0]本發明的中空坐墊的一形態是,具有:
[0011]底面壁部;
[0012]座面壁部,該座面壁部配置成與所述底面壁部相對并隔離的狀態,并具有使用者所落座的座面;以及
[0013]外周壁部,該外周壁部連接所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
[0014]所述底面壁部、所述座面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具有可撓性,且它們所圍起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
[0015]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在至少夾著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的位置,具有與所述外周壁部一起比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
[0016]該隆起部的內部與所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技術方案I)。
[0017]發明的效果[0018]所述中空坐墊,在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的、夾著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的至少兩個部位的位置,具有與所述外周壁部一起比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另外,該隆起部的內部與所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因此,所述中空坐墊在使用者落座時,可抑制所述座面過分向一方向傾斜而成為不穩定狀態的現象。
[0019]S卩,在所述座面欲動作成向一方向傾斜的場合,在至少所述隆起部的相對的方向,容易由傾斜得低的一側的所述隆起部來抑制所述中空坐墊的外周緣部的厚度過分變薄的現象。因此,所述中空坐墊在使用者落座時,就容易限制所述座面過分向一方向傾斜。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容易使得使用者的姿勢較穩定。
[0020]另外,如上所述,容易抑制所述中空坐墊外周緣部的厚度過分變薄。因此,所述中空坐墊在使用者落座的狀態下,能適度地進行所述座面的傾動動作,在例如進行腰部的擺動運動和扭轉運動等場合,容易提聞運動效果。
[0021]另外,所述中空坐墊在使用者落座在所述座面上的狀態下,所述內部空間的空氣容易集中在所述隆起部的內部。因此,所述隆起部的所述座面壁部側產生擴縮,容易跟隨使用者臀部的形狀。其結果,容易提高所述中空坐墊的所述座面的吻合感,在所述座面進行傾動動作時容易獲得較高的穩定感。如此,所述中空坐墊能具有穩定感地進行所述座面的傾動動作,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穩定感。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也可適合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0022]如上所述,所述中空坐墊容易使使用者的姿勢穩定,可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表示實施例中的中空坐墊的立體圖。
[0024]圖2是實施例中的中空坐墊的俯視圖。
[0025]圖3是實施例中的中空坐墊的主視圖。
[0026]圖4是實施例中的中空坐墊的側視圖。
[0027]圖5是圖2中V-V線的向視剖視圖。
[0028]圖6是圖5中V1-VI線的向視剖視圖。
[0029]圖7是表示實施例中的頂部的曲率半徑及外周壁部與座面壁部構成的角度的算出方法的說明圖。
[0030]符號說明
[0031]I 中空坐墊
[0032]11 內部空間
[0033]2 底面壁部
[0034]3 座面壁部
[0035]31 座面
[0036]32 中央部
[0037]4 外周壁部
[0038]5、51、52、53 隆起部
[0039]50 隆起部的內部【具體實施方式】
[0040]在所述中空坐墊中,作為所述底面壁部、所述座面壁部及所述外周壁部的材質,可采用具有可撓性的材料。具體來說,可采用軟質聚氯乙烯樹脂等的軟質塑料、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或硅酮彈性體等的彈性材料,也可將它們組合使用。
[0041]另外,連接所述隆起部中的所述外周壁部與所述座面壁部的頂部,最好是所述隆起部的縱截面的形狀呈向上方凸的圓弧狀(技術方案2)。在該場合,由于所述頂部的強度在結構上變大,故所述頂部在使用者落座時難以變形。因此,當使用者落座在所述座面壁部上時,所述隆起部的形狀難以變形,容易從所述內部空間將更多的空氣集中至所述隆起部。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42]這里,所述頂部的形狀所表示的圓弧狀,不限于幾何學上定義的圓弧,是包含作為一般感覺認為圓弧的形狀在內的概念。即,對于“圓弧狀”所表示的形狀,包含例如拋物線、雙曲線或橢圓一部分等的形狀,也可是將它們變形成作為一般感覺而可認為圓弧的程度的形狀。另外,所述隆起部的縱截面,是夾著所述頂部、將所述外周壁部側和所述座面壁部側這兩側連接起來的截面。
[0043]另外,所述頂部最好是,在所述隆起部的縱截面中呈曲率半徑為5?30mm的圓弧形,且夾著所述頂部而相連的所述外周壁部與所述座面壁部構成的角度超過0°、小于80° (技術方案3)。在該場合,由于所述頂部的強度在結構上變大,故所述頂部在使用者落座時更難以變形。因此,與上述相同,使用者在落座在所述座面壁部上時,更多的空氣容易從所述內部空間集中至所述隆起部,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所述中空坐墊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另外,從進一步提高所述頂部的強度的觀點看,所述曲率半徑最好是7?25mm, 10?20mm更好。
[0044]這里,所述頂部的曲率半徑,可利用例如下面的方法確定。首先,在所述縱截面,將通過該頂點的假想的近似圓設定成近似所述頂部的外形線的圓弧狀部分。由此可將得到的假想圓的半徑做成所述頂部的曲率半徑。
[0045]另外,所述外周壁部與所述座面壁部構成的角度,可利用例如下面的方法確定。即,在求出所示頂部的曲率半徑后,與所述頂部的外形線重合地畫出將該曲率半徑作為半徑的假想的近似圓。接著,在所述頂部的兩端,設定使所述頂部的外形線開始離開所述近似圓的兩點。然后,分別對該兩點引出切線,就使兩根切線構成的角度為所述外周壁部與所述座面壁部構成的角度。
[0046]另外,所述座面壁部,也可具有配設在其兩側緣部的一對側方隆起部,作為所述隆起部(技術方案4)。在該場合,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分別配設在已落座的使用者的側方。由此,所述中空坐墊,對于向所述座面側方的傾動的動作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也可適合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0047]另外,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從外方看該側方隆起部時其外形線也可呈向上方凸的曲線狀(技術方案5)。即,從外方看所述側方隆起部時其外形線的形狀只要是隨著從頂點朝向兩端方向而緩慢下降的形狀即可。在該場合,由于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的強度在結構上變大,故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在使用者落座時難以變形。因此,與上述相同,當使用者落座在所述座面壁部上時,更多的空氣容易從所述內部空間集中至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所述中空坐墊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48]另外,所述座面壁部,也可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而配設在其后方緣部的后方隆起部(技術方案6)。在該場合,當使用者落座時,從所述內部空間移動的空氣容易集中在所述后方隆起部。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49]另外,所述后方隆起部,也可配設成在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之間進行連接。在該場合,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由于各個后方端緣之間由所述后方隆起部連接,故容易限制所述一對側方隆起向外方的變形。其結果,更容易提高所述中空坐墊的所述座面的吻合感,所述中空坐墊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50]另外,所述座面壁部,也可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而配設在其前方中央部的前方隆起部(技術方案7)。在該場合,當使用者落座時,從所述內部空間移動的空氣容易集中在所述前方隆起部。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51]另外,在所述座面壁部的前方側的所述前方隆起部的兩側,也可具有非隆起部,所述非隆起部在該前方隆起部的頂部的下方與所述外周壁部相連(技術方案8)。在該場合,使用者可將腳部放置在所述非隆起部上并落座在所述座面上。另外,在該場合,所述前方隆起部容易順著使用者的股部形狀,可在形狀上抑制所述座面與使用者臀部的錯位。其結果,更容易提高所述中空坐墊的所述座面的吻合感,對使用者來說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52]另外,也可至少對所述座面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的外表面實施有植絨涂布(技術方案9)。在該場合,當使用者進行所述座面的傾動動作時,可進一步加大使用者臀部與所述座面的摩擦力。因此,使用者臀部難以從所述座面錯位,可更容易地進行所述座面的傾動的動作。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容易獲得高的穩定感,可更適合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0053]另外,在該場合,由于在所述中空坐墊的外表面形成由短纖維構成的層,故實施有植絨涂布的壁部具有隔熱性。因此,當使用者落座時,體表的熱量難以傳遞到所述座面壁部等。其結果,所述中空坐墊在使用者落座時難以感到寒冷感,對使用者來說更好。
[0054]實施例
[0055]采用圖1?圖7對上述中空坐墊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中空坐墊I具有: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以及外周壁部4。座面壁部3如圖5及圖6所示,配置成與底面壁部2相對并隔離的狀態,且如圖1所示具有使用者落座的座面31。外周壁部4如圖1所示,連接底面壁部2的外周緣部和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和外周壁部4具有可撓性,且如圖5及圖6所示,由它們圍起的內部空間11形成為中空。另外,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在至少夾著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而相對的位置,具有與外周壁部4 一起比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更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5。并且,如圖5及圖6所示,隆起部5的內部50與內部空間11相連而形成為中空。
[0056]中空坐墊如圖2所示,俯視時的形狀呈大致圓形,構成為其中央部分作為座面31發揮作用。另外,中空坐墊I具有:作為隆起部5而配設成圍住座面31的、一對側方隆起部51、后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
[0057]中空坐墊I的座面壁部3、底面壁部2及外周壁部4,由具有可撓性的軟質氯乙烯樹脂所形成,各自的厚度是5.5_。另外,中空坐墊I的外表面即座面壁部3、底面壁部2及外周壁部4的外表面實施有植絨涂布。植絨涂布是通過對中空坐墊I的外表面用粘接劑粘接尼龍制的短纖維而進行的。
[0058]雖未圖示,但底面壁部2形成為與中空坐墊I在俯視時的形狀大致相同的形狀的圓板狀。另外,如圖5及圖6所示,在底面壁部2上,設有用于將空氣注入內部空間11或從其排出的單向閥21。
[0059]如圖2所示,座面壁部3在俯視時的形狀呈大致圓形,其中央部分具有形成為平坦狀的座面31。在本例中,座面壁部3配設成底面壁部2和座面31大致平行,座面31的高度H(參照圖6)是70.2mm。另外,如圖5及圖6所示,在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中,分別構成一對側方隆起部51、后方隆起部52及前方隆起部53的區域,呈隨著從座面31的外周緣部朝向外方而向上方彎曲的曲面狀。
[0060]外周壁部4如圖3及圖4所示,其上下方向的中央部41稍向外方鼓出地彎曲并在底面壁部2與座面壁部3之間進行連接。
[0061]如圖2及圖3所示,座面壁部3的兩側緣部具有為隆起部5的一對側方隆起部51。一對側方隆起部51如圖2及圖3所示,立設在夾著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的兩側。另外,如圖4所示,從外方看到側方隆起部51時的外形線510呈向上方凸的曲線狀。在本例中,側方隆起部51的高度I (參照圖4)是142mm。
[0062]另外,如圖6所示,連接一對側方隆起部51的外周壁部4和座面壁部3的頂部511在側方隆起部51的縱截面中的形狀呈向上方凸的圓弧狀。并且,側方隆起部51的頂部511呈其縱截面的曲率半徑為14mm的圓弧形,且夾著頂部51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構成的角度是40°。
[0063]另外,上述的頂部511的曲率半徑及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構成的角度,根據使用上述近似圓的方法而算出。即,如圖7所示,在側方隆起部51的縱截面,將通過其頂點512的假想的近似圓513設定成近似頂部511的外形線510中的圓弧狀部分。由此得到的近似圓513的半徑R作為頂部511的曲率半徑。接著,如圖7所示,與頂部511的外形線510重疊地畫出將該曲率半徑作為半徑的假想的近似圓513,在夾著頂點512的兩側,即分別在座面壁部3側和外周壁部4側,設定了頂部511的外形線510開始離開近似圓513的點514 (參照圖7)。并且,如圖7所示,分別在兩點514引出切線515,將兩根切線515構成的角度Θ作為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構成的角度。
[0064]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的后方緣部具有作為隆起部5的后方隆起部。后方隆起部52如圖1?圖3所示,立設在座面壁部3的后方緣部,并配設成在一對側方隆起部51之間進行連接。在本例中,后方隆起部52的中央部的高度J(參照圖5)是93mm。另夕卜,如圖3所示,后方隆起部52形成為以其中央部為最下點隨著向側方而逐漸變高。
[0065]另外,如圖5所示,連接后方隆起部52中的外周壁部4和座面壁部3的頂部521在后方隆起部52的縱截面中的形狀呈向上方凸的圓弧狀。并且,后方隆起部52的頂部521的縱截面呈曲率半徑為14mm的圓弧形,且夾著頂部52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構成的角度是40°。另外,雖未圖示,但上述的后方隆起部52的頂部521中的曲率半徑及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構成的角度,與側方隆起部51相同地根據使用了近似圓的方法算出。
[0066]另外,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的前方中央部具有作為隆起部5的前方隆起部53。前方隆起部53配設在中空坐墊I的側方方向的中心線12上(參照圖2),且如圖5所示,形成為隨著向前方而逐漸從周圍隆起的狀態。
[0067]另外,如圖1及圖3所示,在座面壁部3的前方側的前方隆起部53兩側,具有非隆起部532,所述非隆起部532在前方隆起部53的頂部531的下方與外周壁部4相連。S卩,非隆起部532在座面壁部3的外周端緣配設在前方隆起部53與各個側方隆起部51之間。
[0068]接著,對中空坐墊I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中空坐墊I是,在座面外周緣部中,在座面壁部3的夾著中央部32而相對的至少兩個部位的位置,具有與外周壁部4 一起比座面壁部3中央部32更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5。另外,如圖5及圖6所示,隆起部5的內部50與內部空間11相連而形成為中空。因此,當使用者落座時,可抑制中空坐墊I的座面31向一方向過分傾斜而構成不穩定狀態的現象。
[0069]另外,如上所述,可抑制中空坐墊I的外周緣部的厚度過分變薄。因此,在使用者落座的狀態下,中空坐墊I可適度地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例如在進行腰部的擺動運動、扭轉運動等場合,容易提聞運動效果。
[0070]另外,在使用者落座在座面31上的狀態下,中空坐墊I構成為內部空間11內的空氣容易集中在隆起部5內部50的結構。因此,隆起部5的座面壁部3側產生擴縮,容易順著使用者臀部的形狀。其結果,容易提高中空坐墊I的座面31的吻合感,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時能夠獲得較高的穩定感。如此,中空坐墊I能具有穩定感地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在只是落座時和座面31的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穩定感。其結果,中空坐墊I也可適合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0071]另外,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具有作為隆起部5而配設在其兩側緣部的一對側方隆起部51。因此,一對側方隆起部51分別配設在落座的使用者的側方。由此,中空坐墊I對于座面I向側方的傾動動作構成穩定性更高的狀態。其結果,中空坐墊I可更適合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0072]另外,如圖6及圖7所示,連接一對側方隆起部51中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的頂部511在隆起部5的縱截面的形狀中呈向上方凸的圓弧形。并且,頂部511的縱截面的曲率半徑是5?30mm,且夾著頂部51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構成的角度超過0°、小于80°。由此,頂部511的強度在結構上變大,在使用者落座時頂部511難以變形。因此,當使用者落座在座面壁部3上時,側方隆起部51的形狀難以變形。
[0073]另外,如圖4所示,一對側方隆起部51,從外方看到側方隆起部51時其外形線510呈向上方凸的曲線狀。因此,一對側方隆起部51的強度在結構上變大,一對側方隆起部51在使用者落座時難以變形。
[0074]如此,一對側方隆起部51,通過將縱截面的形狀和從外方看到時的形狀雙方做成如上述那樣的形狀,從而當使用者落座時更難以變形。其結果,當使用者落座在座面壁部3上時,由于更多的空氣容易從內部空間11向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聚集,因此中空坐墊I在只是落座時和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75]另外,如圖1及圖2所示,座面壁部3具有作為隆起部5而配設在其后方緣部的后方隆起部52。因此,當使用者落座時空氣也容易從內部空間11移動并集中在后方隆起部52。其結果,中空坐墊I在只是落座時和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76]另外,如圖1?圖3所示,在本例中,后方隆起部52配設成連接于一對側方隆起部51之間。因此,一對側方隆起部51,通過由后方隆起部52連接其各個后方端緣之間,從而容易限制一對側方隆起部51向外方的變形。其結果,更容易提高中空坐墊I的座面31的吻合感,中空坐墊I在只是落座時和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77]另外,如圖5所示,連接后方隆起部52中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的頂部521在后方隆起部52的縱截面的形狀中呈向上方凸的圓弧形。并且,頂部521的縱截面的曲率半徑是5?30mm,且夾著頂部52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構成的角度是超過0°、小于80°。由此,后方隆起部52與側方隆起部51相同,頂部521的強度在結構上變大,當使用者落座時頂部521難以變形。因此,當使用者落座在座面壁部3上時,后方隆起部52的形狀難以變形。
[0078]另外,如圖1?圖5所示,座面壁部3具有作為隆起部5而配設在其前方中央部的前方隆起部53。因此,當使用者落座時,空氣也容易從內部空間11移動而集中在前方隆起部53。其結果,中空坐墊I在只是落座時和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79]另外,如圖1?圖3所示,在座面壁部3的前方側的前方隆起部53兩側,具有非隆起部532,所述非隆起部532在前方隆起部53的頂部531的下方與外周壁部4相連。因此,使用者可將腳部放置在非隆起部532上并落座在座面31上。另外,前方隆起部53容易順著使用者臀部的形狀,可在形狀上抑制座面31與使用者臀部的錯位。其結果,更容易提高中空坐墊I的座面31的吻合感,對使用者來說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80]另外,座面壁部3、外周壁部4及底面壁部2的外表面實施有植絨涂布。由此,當使用者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時,可進一步加大使用者臀部與座面31的摩擦力。因此,使用者的臀部難以從座面31錯位,可更容易地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其結果,中空坐墊I容易獲得較高的穩定感,可更適合地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0081]另外,由于在中空坐墊I的外表面形成由短纖維構成的層,故實施有植絨涂布的壁部具有隔熱性。因此,當使用者落座時,體表的熱量難以傳遞到座面壁部3等。其結果,當使用者落座時難以感到中空坐墊I的寒冷感,對使用者來說更好。
[0082]另外,在本例中,作為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及外周壁部4的材質,使用具有可撓性的軟質氯乙烯樹脂。軟質氯乙烯樹脂具有可撓性,并在受到外力引起的變形后,具有容易增大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恢復力的性質。因此,使用了軟質氯乙烯樹脂的中空坐墊1,更容易提高座面31的吻合感,在只是落座時和傾動動作時的兩方都容易獲得更高的穩定感。
[0083]如上所述,中空坐墊I容易使使用者的姿勢穩定,還可用作為運動輔助具。
[0084]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隆起部5,例示了具有一對側方隆起部51、后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的中空坐墊I的例子,但隆起部5配設在至少夾著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而相對的位置上即可。即,例如也可采取只設置一對側方隆起部51、沒有后方隆起部52及前方隆起部53的結構,或采取不設置一對側方隆起部51、而具有后方隆起部52及前方隆起部53的結構。
[0085]另外,一對側方隆起部51、后方隆起部52和前方隆起部53的形狀,不限于上述實施例的形狀。例如,從外方看到一對側方隆起部51時的外形線510不做成曲線狀,而可考慮其上端立設成與底面壁部2平行的結構等。另外,對于各個隆起部5中的頂部的縱截面的形狀,也不做成圓弧狀,而可考慮做成矩形的結構等。
[0086]另外,中空坐墊I的材質,并不限于軟質氯乙烯樹脂,只要是具有可撓性的材質,可采用公知的材料。它們當中,采用具有可撓性、并在受到外力引起的變形后具有容易增大恢復到原來形狀的恢復力這一性質的材質,則如上所述,可獲得在只是落座時和傾動動作時的兩方更高的穩定感的中空坐墊I。
【權利要求】
1.一種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面壁部; 座面壁部,該座面壁部配置成與所述底面壁部相對并隔離的狀態,并具有使用者所落座的座面;以及 外周壁部,該外周壁部連接所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 所述底面壁部、所述座面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具有可撓性,且它們所圍起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 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在至少夾著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的位置,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與所述外周壁部一起比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向上方隆起, 該隆起部的內部與所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具有在縱截面中的形狀呈向上方凸的圓弧狀的頂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在縱截面中呈曲率半徑為5~30mm的圓弧形,且夾著所述頂部而相連的所述外周壁部與所述座面壁部構成的角度超過O。、小于 80°。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面壁部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而配設在兩側緣部的一對側方隆起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側方隆起部,從外側看該側方隆起部時其外形線呈向上方凸的曲線狀。
6.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面壁部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而配設在后方緣部的后方隆起部。
7.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面壁部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而配設在前方中央部的前方隆起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面壁部的前方側的所述前方隆起部的兩側具有非隆起部,所述非隆起部在該前方隆起部的頂部的下方與所述外周壁部相連。
9.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所述座面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的外表面設有植絨涂布層。
10.一種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面壁部; 座面壁部,該座面壁部配置成與所述底面壁部相對并隔離的狀態,并具有使用者所落座的座面;以及 外周壁部,該外周壁部連接所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 所述底面壁部、所述座面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具有可撓性,且它們所圍起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 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在至少夾著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的位置,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與所述外周壁部一起比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向上方隆起, 該隆起部的內部與所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 所述座面壁部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的、配設在兩側緣部的一對側方隆起部、以及配設在后方緣部的后方隆起部。
11.一種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面壁部; 座面壁部,該座面壁部配置成與所述底面壁部相對并隔離的狀態,并具有使用者所落座的座面;以及 外周壁部,該外周壁部連接所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所述底面壁部、所述座面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具有可撓性,且它們所圍起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 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在至少夾著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的位置,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與所述外周壁部一起比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向上方隆起, 該隆起部的內部與所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 所述座面壁部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的、配設在兩側緣部的一對側方隆起部、配設在后方緣部的后方隆起部、以及配設在前方中央部的前方隆起部。
12.—種中空坐墊,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面壁部; 座面壁部,該座面壁部配置成與所述底面壁部相對并隔離的狀態,并具有使用者所落座的座面;以及 外周壁部,該外周壁部連接所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所述底面壁部、所述座面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具有可撓性,且它們所圍起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 所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在至少夾著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的位置,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與所述外周壁部一起比所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向上方隆起, 該隆起部的內部與所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 所述座面壁部具有:作為所述隆起部的、配設在兩側緣部的一對側方隆起部、配設在后方緣部的后方隆起部、以及配設在前方中央部的前方隆起部, 在所述座面壁部的前方側的所述前方隆起部的兩側具有非隆起部,所述非隆起部在該前方隆起部的頂部的下方與所述外周壁部相連。
【文檔編號】A47C27/08GK103892616SQ201310739912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松下剛 申請人:株式會社Mtg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蒲江县| 嘉义市| 满洲里市| 白水县| 盐城市| 甘德县| 漳浦县| 福贡县| 沈阳市| 来凤县| 札达县| 铁岭县| 武夷山市| 英德市| 金平| 济宁市| 伊川县| 贡嘎县| 竹北市| 库尔勒市| 常熟市| 信丰县| 霞浦县| 寿宁县| 图们市| 洛阳市| 井冈山市| 华安县| 石楼县| 镶黄旗| 高淳县| 武乡县| 望都县| 绥中县| 喀喇| 伊宁县| 阳高县| 乌鲁木齐县| 宁波市|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