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折式便攜折疊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折疊床,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多折式便攜折疊床。
背景技術:
折疊床主要由床架和布料(床面)組成,其種類繁多,市場需求大,多應用于戶外休息、辦公室午休等場所。目前,市面上的折疊床收起(折疊)后的體積仍然較大,不便于存放、攜帶。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折疊床的缺陷,提供一種穩定性好、展開平整,折疊后體積小,便于攜帶、存放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包括床架和設置在床架上的布料,其中,床架包括兩根相互平行并用于安裝布料的橫桿和與橫桿連接并用于支撐橫桿的支撐機構,所述床架為對稱結構,所述橫桿為多折式橫桿,其由第一橫桿、第二橫桿、第三橫桿、第四橫桿、第五橫桿以及第六橫桿通過平整鉸接件依次連接構成。具體的說,所述支撐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橫桿與第二橫桿、第三橫桿與第四橫桿以及第五橫桿與第六橫桿的連接處并用于支撐橫桿的豎桿,以及與橫桿連接的折疊輔助支撐機構。進一步的,所述折疊輔助支撐機構包括兩個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兩個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其中一個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一個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位于同側并對稱設置;在相對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相對的第二 “Z”型支撐連接機構之間還設有連接二者的“X”型連接架。再進一步的,所述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由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和第三連接桿依次活動連接構成;其中,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的上端均連接于第二橫桿與第三橫桿連接處的平整鉸接件上,第三連接桿的上端與第六橫桿活動連接,其下端則與第二連接桿下端通過單元鉸接件連接。同時,所述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由第四連接桿、第五連接桿和第六連接桿依次活動連接構成;其中,第五連接桿與第六連接桿的上端均連接于第四橫桿與第五橫桿連接處的平整鉸接件上,第四連接桿的上端與第一橫桿活動連接,其下端與第五連接桿的下端則通過單元鉸接件連接。更進一步的,所述“X”型連接架由第一連接架和第二連接架鉚接構成;其中,第一連接架的一端與一側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則與另一側的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第二連接架的一端與一側的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則與另一側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第三連接桿和第六橫桿之間、第三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架之間通過鉚接或者鉸接件連接;所述第四連接桿和第一橫桿之間、第四連接桿和第一連接架之間通過鉚接或者鉸接件連接。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豎桿上還設有兩根一端與其底部活動連接,另一端則分別套接在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上的輔助固定桿。在相對的兩根豎桿之間還設有用于輔助固定、限位的織帶,且該織帶兩端的端部還分別設有與其固為一體的分叉帶,該分叉帶的端部與與其位于同側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連接。作為另外一種優選方式,在相對的兩根豎桿之間還設有用于輔助固定、限位的輔助支撐連接桿,且該輔助支撐連接桿兩端的端部還分別設有與其活動連接的連桿,該連桿的端部與與其位于同側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而且造價低廉,實現方便。(2)本實用新型將床架設計為對稱結構,再結合多折式橫桿的結構特點,實現了折疊床的多次折疊,從而有效地縮小了折疊床折疊收起后的體積,床的使用舒適度和穩定性不僅得到了顯著地提高,而且床折疊后的體積非常便于攜帶、存放。(3)本實用新型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結構合理、設計巧妙,符合市場需求,具備非常高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價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輔助支撐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為:1-第一橫桿,2-第二橫桿,3-第三橫桿,4-第四橫桿,5-第五橫桿,6-第六橫桿,7-平整鉸接件,8-豎桿,9-第一連接桿,10-第二連接桿,11-第三連接桿,12-單元鉸接件,13-第四連接桿,14-第五連接桿,15-第六連接桿,16-第一連接架,17-第二連接架,18-輔助固定桿,19-織帶,20-分叉帶,21-輔助支撐連接桿,22-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目前,市面上的折疊床折疊收起后的體積仍然較大,存放和攜帶均十分不便。本實施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如圖1所示,其在現有折疊床結構的基礎上,以折疊床的中軸線為對稱軸,將折疊床設計為對稱結構,然后采用多折式橫桿,將現有技術中二折的折疊床,擴展至三折,在橫桿總的長度不變的前提下,即折疊床展開面積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多次折疊的方式縮小折疊床折疊收起后的體積,使之便于攜帶、存放。具體的說,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床架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包括床架和設置在床架上的布料,其中,床架包括兩根相互平行并用于安裝布料的橫桿和與橫桿連接并用于支撐橫桿的支撐機構,床架為對稱結構,橫桿為多折式橫桿,其由第一橫桿1、第二橫桿2、第三橫桿3、第四橫桿4、第五橫桿5以及第六橫桿6通過平整鉸接件7依次連接構成。本實施例中,支撐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橫桿I與第二橫桿2、第三橫桿3與第四橫桿4以及第五橫桿5與第六橫桿6的連接處并用于支撐橫桿的豎桿8,以及與橫桿連接的折疊輔助支撐機構。折疊輔助支撐機構是折疊床床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在于支撐折疊床,以使得人在使用折疊床時,人體重量能均勻分配到每一根支撐桿件上,其有效地保證了折疊床的使用舒適度和安全性。本實施例中,折疊輔助支撐機構包括兩個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兩個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其中一個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一個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位于同側并對稱設置;在相對的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相對的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之間還設有連接二者的“X”型連接架。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桿9、第二連接桿10和第三連接桿11依次活動連接構成;其中,第一連接桿9和第二連接桿10的上端均連接于第二橫桿2與第三橫桿3連接處的平整鉸接件7上,第三連接桿11的上端與第六橫桿6活動連接,其下端則與第二連接桿10下端通過單元鉸接件12連接;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包括第四連接桿13、第五連接桿14和第六連接桿15依次活動連接構成;其中,第五連接桿14與第六連接桿15的上端均連接于第四橫桿4與第五橫桿5連接處的平整鉸接件7上,第四連接桿13的上端與第一橫桿I活動連接,其下端與第五連接桿14的下端則通過單元鉸接件12連接?!癤”型連接架與折疊輔助支撐機構的具體連接方式如下:“X”型連接架由第一連接架16和第二連接架17鉚接構成;其中,第一連接架16的一端與一側的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則與另一側的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第二連接架17的一端與一側的第二 “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則與另一側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值得說明的是,“X”型連接架、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的結構形狀在附圖2中有非常清晰地表示,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文字,再結合附圖可以毫無疑義地得出上述三個部件的形狀、結構。本實施例中,第三連接桿和第六橫桿之間、第三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架之間通過鉚接或者鉸接件連接;第四連接桿和第一橫桿之間、第四連接桿和第一連接架之間通過鉚接或者鉸接件連接。需要說明的是,鉸接件與前述的平整鉸接件、單元鉸接件結構原理均相同,三者屬于現有技術,因此,在此不作累述;另一方面,上述鉚接和通過鉸接件連接的作用均在于實現活動連接,在此基礎上作的其它無實質性特點的改進,如:等同置換,其也應當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內。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安全和舒適度,本實施例在豎桿8上還設有兩根一端與其底部活動連接,另一端則分別套接在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第二 “Z”型支撐連接機構上的輔助固定桿18。同時,在相對的兩根豎桿8之間還設有用于輔助固定、限位的織帶19,且織帶19兩端的端部還分別設有與其固為一體的分叉帶20,該分叉帶20的端部與與其位于同側的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橫桿1、第二橫桿2、第三橫桿3、第四橫桿4、第五橫桿5以及第六橫桿6均為“一”字型,本實施例中豎桿下端向與之相對的多折式橫桿的方向彎折后與輔助固定桿的底部連接,根據實際需要,豎桿的形狀也可為直桿。實施例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于,在相對的兩根豎桿之間還設有用于輔助固定、限位的輔助支撐連接桿21,且該輔助支撐連接桿兩端的端部還分別設有與其鉚接的連桿22,該連桿的端部與與其位于同側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連接,該輔助支撐連接桿與床架的連接方式與織帶與床架的連接方式一樣,因此,本實施例不再累述。根據上述實施例,就可以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設計原理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結構基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包括床架和設置在床架上的布料,其中,床架包括兩根相互平行并用于安裝布料的橫桿和與橫桿連接并用于支撐橫桿的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為對稱結構,所述橫桿為多折式橫桿,其由第一橫桿(1)、第二橫桿(2)、第三橫桿(3)、第四橫桿(4)、第五橫桿(5)以及第六橫桿(6)通過平整鉸接件(7)依次連接構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括設置在第一橫桿(1)與第二橫桿(2)、第三橫桿(3)與第四橫桿(4)以及第五橫桿(5)與第六橫桿(6)的連接處并用于支撐橫桿的豎桿(8),以及與橫桿連接的折疊輔助支撐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疊輔助支撐機構包括兩個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兩個第二 “Z”型支撐連接機構,其中一個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一個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位于同側并對稱設置;在相對的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相對的第二 “Z”型支撐連接機構之間還設有連接二者的“X”型連接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由第一連接桿(9)、第二連接桿(10)和第三連接桿(11)依次活動連接構成;其中,第一連接桿(9)和第二連接桿(10)的上端均連接于第二橫桿(2)與第三橫桿(3)連接處的平整鉸接件(7)上,第三連接桿(11)的上端與第六橫桿(6)活動連接,其下端則與第二連接桿(10)下端通過單元鉸接件(12)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由第四連接桿(13)、第五連接桿(14)和第六連接桿(15)依次活動連接構成;其中,第五連接桿(14)與第六連接桿(15)的上端均連接于第四橫桿(4)與第五橫桿(5)連接處的平整鉸接件(7)上,第四連接桿(13)的上端與第一橫桿(I)活動連接,其下端與第五連接桿(14)的下端則通過單元鉸接件(12)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X”型連接架由第一連接架(16)和第二連接架(17)鉚接構成;其中,第一連接架(16)的一端與一側的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則與另一側的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第二連接架(17)的一端與一側的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其另一端則與另一側的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活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接桿(11)和第六橫桿(6)之間、第三連接桿(11)和第二連接架(17)之間通過鉚接或者鉸接件連接;所述第四連接桿(13)和第一橫桿(I)之間、第四連接桿(13)和第一連接架(16)之間通過鉚接或者鉸接件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3至7任一項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豎桿(8)上還設有兩根一端與其底部活動連接,另一端則分別套接在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和第二“Z”型支撐連接機構上的輔助固定桿(18)。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在相對的兩根豎桿(8)之間還設有用于輔助固定、限位的織帶(19),且該織帶(19)兩端的端部還分別設有與其固為一體的分叉帶(20),該分叉帶(20)的端部與與其位于同側的第一 “Z”型支撐連接機構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特征在于:在相對的兩根豎桿(8)之間還設有用于輔助固定、限位的輔助支撐連接桿(21),且該輔助支撐連接桿(21)兩端的端部還分別設有與其活動連接的連桿(22),該連桿(22)的端部與與其位于同側的第一“Z”型支撐連接機構 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折式便攜折疊床,其包括床架和設置在床架上的布料,其中,床架包括兩根相互平行并用于安裝布料的橫桿和與橫桿連接并用于支撐橫桿的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桿為多折式橫桿,其由第一橫桿(1)、第二橫桿(2)、第三橫桿(3)、第四橫桿(4)、第五橫桿(5)以及第六橫桿(6)通過平整鉸接件(7)依次連接構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折疊后體積小,便于攜帶、存放。因此,適合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47C17/64GK203016370SQ201320034929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3日
發明者張勇 申請人: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