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嬰兒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嬰兒床。
背景技術:
多數家庭都為嬰兒準備嬰兒床,嬰兒床為嬰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現有的嬰兒床,多為實木材質,包括床板、兩個護欄和兩個圍欄,兩圍欄相對設置,兩護欄也相對設置,將兩護欄分別固定在兩圍欄上,并將床板置于其內,組成嬰兒床。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實用新型設計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兒童床可以稱得上是家具中的大件,而兒童又是不斷成長的,所以現有的兒童床長度都是固定的,并且僅能夠滿足兒童一段時間的需求,很少有兒童床能夠滿足兒童成長各個時期對嬰兒床的需要,這樣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如何能延長嬰兒床的使用時間,使嬰兒床的長度能夠調節,已成為嬰兒床今后的發展趨勢。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嬰兒床的長度不能調節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嬰兒床。所述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嬰兒床,包括第一底座和鋪設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柔性層,所述嬰兒床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底座的相對兩側邊相匹配的若干個可重疊組合的第二底座,每個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柔性層,當所述第一底座和一個所述第二底座位于同一平面時,所述第一柔性層的頂面和與所述第一底座置于同一平面的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所述第二柔性層的頂面位于同一平面。具體地,所述第二底座呈長條狀,且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部沿所述第二底座的長度方向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柔性層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二柔性層的頂面不低于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面。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為8個,所述第一底座的相對兩側邊各設置4個所述第二底座。進一步地,兩個相接觸的所述第二底座中下方的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面沿所述第二底座的長度方向布置至少一個限位凸起,重疊組合的兩個所述第二底座中上方的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面設有與所述限位凸起相匹配的限位凹槽。進一步地,所述嬰兒床還包括圍欄和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設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寬度方向的兩端,所述圍欄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所述連接凸起相匹配的連接掛鉤。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設有可從所述第二底座所在的相對兩側邊的任意一個相鄰側邊拉開的抽屜。具體地,所述嬰兒床還包括支撐架,所述第一柔性層固定在所述支撐架內,所述支撐架設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具體地,所述第一柔性層和所述第二柔性層均為海綿層。[00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嬰兒床,通過將第二底座的縱向或者橫向的擺放在第一底座的相對兩側邊,能夠縮短或增加該嬰兒床的長度,滿足兒童成長各個時期對嬰兒床的需要,延長了嬰兒床的使用時間,減少了浪費,節省了家庭開支。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嬰兒床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嬰兒床的第二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底座、2-第一柔性層、3-第二底座、4-第二柔性層、5-第一凹槽、6-圍欄、7-連接凸起、8-連接掛鉤、9-抽屜、10-支撐架、11-限位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嬰兒床,如圖1所示,該嬰兒床包括第一底座I和鋪設于第一底座I上的第一柔性層2以及與第一底座I的相對兩側邊相匹配的若干個可重疊組合的第二底座3,每個第二底座3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柔性層4,當第一底座I和一個第二底座3位于同一平面時,第一柔性層2的頂面和與第一底座I置于同一平面的第二底座3上的第二柔性層4的頂面位于同一平面。具體地,如圖2所示,第二底座3呈長條狀,且第二底座3的頂部沿第二底座3的長度方向設有第一凹槽5,第二柔性層4容置于第一凹槽5中且第二柔性層4的頂面不低于第二底座3的頂面。進一步地,第二底座3為8個,第一底座I的相對兩側邊各設置4個第二底座3。進一步地,兩個相接觸的第二底座3中下方的第二底座3的頂面沿第二底座3的長度方向布置至少一個限位凸起11,重疊組合的兩個第二底座3中上方的第二底座3的底面設有與限位凸起11相匹配的限位凹槽。進一步地,該嬰兒床還包括圍欄6和連接凸起7,連接凸起7設置在第二底座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圍欄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連接凸起7相匹配的連接掛鉤8,其中,連接凸起7除了能夠掛連接掛鉤8,還能夠掛其他物品,比如嬰兒的用品及衣物。進一步地,第一底座I的底部設有可從第二底座3所在的相對兩側邊的任意一個相鄰側邊拉開的抽屜9。具體地,該嬰兒床還包括支撐架10,第一柔性層2固定在支撐架10內,支撐架10設置在第一底座I上,支撐架10用于收納并支撐第一柔性層2,防止第一柔性層2四周塌陷。[0028]具體地,第一柔性層2和第二柔性層4均為海綿層。進一步地,該嬰兒床的第一柔性層2的高為25cm,第一底座I的高度為25cm,第一柔性層2的高度為25cm,第一柔性層2的長為50cm,第一柔性層2寬不超過80cm,且第一柔性層2與第二柔性層4的長相等,第二柔性層4的寬為25cm,第二柔性層4的高為25cm,圍欄6的高為35cm,第一底座I高為25cm。進一步地,該嬰兒床除了具有床的功能外還具有第二種功能:將抽屜9與第一底座I組合,并將第二底座3圍著第一底座I的四周擺放,能夠作為桌椅使用,滿足家庭的多種需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嬰兒床,將第二底座3的縱向或者橫向的擺放在第一底座I的相對兩側邊,能夠縮短或增加該嬰兒床的長度,滿足兒童成長各個時期對嬰兒床的需要,延長了嬰兒床的使用時間,減少了浪費,節省了家庭開支。而且,將第二底座3圍著第一底座I的四周擺放,能夠作為桌椅使用,滿足家庭的多種需要。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嬰兒床,包括第一底座和鋪設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柔性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床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底座的相對兩側邊相匹配的若干個可重疊組合的第二底座,每個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柔性層,當所述第一底座和一個所述第二底座位于同一平面時,所述第一柔性層的頂面和與所述第一底座置于同一平面的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所述第二柔性層的頂面位于同一平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呈長條狀,且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部沿所述第二底座的長度方向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柔性層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二柔性層的頂面不低于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嬰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為8個,所述第一底座的相對兩側邊各設置4個所述第二底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嬰兒床,其特征在于,兩個相接觸的所述第二底座中下方的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面沿所述第二底座的長度方向布置至少一個限位凸起,重疊組合的兩個所述第二底座中上方的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面設有與所述限位凸起相匹配的限位凹槽。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嬰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床還包括圍欄和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設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寬度方向的兩端,所述圍欄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所述連接凸起相匹配的連接掛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嬰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設有可從所述第二底座所在的相對兩側邊的任意一個相鄰側邊拉開的抽屜。
7.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嬰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床還包括支撐架,所述第一柔性層固定在所述支撐架內,所述支撐架設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8.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嬰兒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層和所述第二柔性層均為海綿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嬰兒床,屬于家具領域。所述嬰兒床,包括第一底座和鋪設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柔性層,所述嬰兒床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底座的相對兩側邊相匹配的若干個可重疊組合的第二底座,每個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柔性層,當所述第一底座和一個所述第二底座位于同一平面時,所述第一柔性層的頂面和與所述第一底座置于同一平面的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所述第二柔性層的頂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嬰兒床,通過將第二底座的縱向或者橫向的擺放在第一底座的相對兩側邊,能夠縮短或增加該嬰兒床的長度,滿足兒童成長各個時期對嬰兒床的需要,延長了嬰兒床的使用時間,減少了浪費,節省了家庭開支。
文檔編號A47D7/01GK203153166SQ20132013600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2日
發明者王瑜, 晏定 申請人:江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