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用鉸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家具用鉸鏈,包括設置于家具門體上的活動杯座,設置于家具主體上的調節底座,連接在活動杯座與調節底座之間的轉臂,以及至少對活動杯座產生啟閉作用力的扭簧,其扭簧設置有兩個,且分別安裝于活動杯座底部兩側的缺口上;扭簧至少包括一端伸入活動杯座的杯體內、且與其連接的第一支撐腳,以及另一端伸入活動杯座的杯體內、且與轉臂連接的第二支撐腳;第一支撐腳的自由端彎折,活動杯座的底部兩側對應第一支撐腳設置有凸起,凸起的內側設置有槽口,第一支撐腳伸入槽口內、且與活動杯座的底壁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的改良,使扭簧無需任何輔助性零件直接裝配于活動杯座上,簡化了裝配工序、制造工藝的同時,更進一步地降低生產成本,實用性強。
【專利說明】家具用鉸鏈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具用鉸鏈。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2780937Y于2006年5月17日公開了一種可三維方向調節的家具門暗鉸鏈,它包括可固定在門體上的活動底座、可固定在門框上的可調底座和連接在其間的轉臂,其中可調底座包括可固定在門框上的底板、在底板上上下滑動的中板、在中板上前后滑動的上層調節板三層板件,即門框上的底座為三層板件結構,其中板是合金鑄造成形后再二次擠壓與下層調節板鉚合,雖然其生產工藝簡單,但是,此工藝給鉸鏈的質量埋下隱患,合金鑄件經二次擠壓后其材料內部組織產生變化,如疏松,裂開等,因此很難保證合金鑄件與上層調節板的鉚合可靠性,導致鉸鏈的強度不高,門板很容易就會出現墮落的現象,使用壽命短,而且結構復雜,裝配零件多,制造及維修成本高。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裝配工序簡易,制造工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結構強度高且實用性強的家具用鉸鏈,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0004]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家具用鉸鏈,包括設置于家具門體上的活動杯座,設置于家具主體上的調節底座,連接在活動杯座與調節底座之間的轉臂,以及至少對活動杯座產生啟閉作用力的扭簧,其扭簧設置有兩個,且分別安裝于活動杯座底部兩側的缺口上;扭簧至少包括一端伸入活動杯座的杯體內、且與其連接的第一支撐腳,以及另一端伸入活動杯座的杯體內、且與轉臂連接的第二支撐腳;第一支撐腳的自由端彎折,活動杯座的底部兩側對應第一支撐腳設置有凸起,凸起的內側設置有槽口,第一支撐腳伸入槽口內、且與活動杯座的底壁連接。
[0005]所述轉臂一端臂桿通過銷軸與活動杯座鉸接、且形成有弧形面與扭簧的第二支撐腳連接,另一端頂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與調節底座連接。
[0006]所述調節底座由連接件以及移動板構成,連接件呈L形,一側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與轉臂連接,另一側面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與移動板連接,實現家具門體的二維調節。
[0007]所述轉臂上設置有第一調節孔,連接件對應第一調節孔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偏心調節鉚釘配合連接;轉臂上設置有凹部,凹部的兩側延伸有側翼,連接件對應凹部及側翼分別設置有凸臺與滑槽,二者滑動配合,連接件對應側翼還設置有限位突起。
[0008]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第二調節孔,移動板對應第二調節孔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配合連接;連接件的側壁向內擠壓形成凸部,移動板對應凸部于側壁設置有開口槽,二者滑動配合;所述移動板至少二角向下彎折形成卡爪。
[0009]所述調節底座由連接件、移動板以及底板構成,移動板位于連接件與底板之間,其中連接件呈L形,一側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與轉臂連接,另一側面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與移動板連接,移動板通過又一偏心調節鉚釘與底板連接,實現家具門體的三維調節。
[0010]所述轉臂上設置有第一調節孔,連接件對應第一調節孔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偏心調節鉚釘配合連接;轉臂上設置有凹部,凹部的兩側延伸有側翼,連接件對應凹部及側翼分別設置有凸臺與滑槽,二者滑動配合,連接件對應側翼還設置有限位突起。
[0011]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第二調節孔,移動板對應第二調節孔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配合連接;連接件的側壁向內擠壓形成凸部,移動板對應凸部于側壁設置有開口槽,二者滑動配合;移動板上設置有第三調節孔,底板對應第三調節孔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又一偏心調節鉚釘配合連接;所述底板的外側朝移動板的方向彎折形成導向槽,移動板滑動設置于導向槽上,底板至少二角向下彎折形成卡部。
[0012]所述轉臂與調節底座均由金屬一體沖壓彎曲成型。
[0013]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的改良,使扭簧無需任何輔助性零件直接裝配于活動杯座上,簡化了裝配工序、制造工藝的同時,更進一步地降低生產成本;并且鉸鏈中還設置有對家具門體進行位置調節的調節底座,用戶可以根據需求任意調節。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裝配工序簡易,制造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結構強度高且實用性強等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組合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一實施例轉臂與連接件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圖3組合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活動杯座結構示意圖。
[0019]圖6為一實施例活動杯座與扭簧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0]圖7為圖6組合結構示意圖。
[0021]圖8為一實施例連接件與移動板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2]圖9為圖8組合結構示意圖。
[0023]圖10為本實用新型二實施例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4]圖11為本實用新型二實施例組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6]第一實施例
[0027]參見圖1-圖9,本家具用鉸鏈,包括設置于家具門體上的活動杯座I,設置于家具主體上的調節底座,連接在活動杯座I與調節底座之間的轉臂2,以及至少對活動杯座I產生啟閉作用力的扭簧6,其扭簧6設置有兩個,且分別安裝于活動杯座I底部兩側的缺口
1.1上;扭簧6至少包括一端伸入活動杯座I的杯體內、且與其連接的第一支撐腳6.1,以及另一端伸入活動杯座I的杯體內、且與轉臂2連接的第二支撐腳5.2 ;第一支撐腳6.1的自由端彎折,活動杯座I的底部兩側對應第一支撐腳6.1設置有凸起1.2,凸起1.2的內側設置有槽口 1.3,第一支撐腳6.1伸入槽口 1.3內、且與活動杯座I的底壁連接。轉臂2 —端臂桿通過銷軸與活動杯座I鉸接、且形成有弧形面2.2與扭簧6的第二支撐腳6.2連接,另一端頂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與調節底座連接。
[0028]具體地講,調節底座由連接件3以及移動板4構成,連接件3呈L形,一側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與轉臂2連接,另一側面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與移動板4連接,實現家具門體的二維調節。轉臂2上設置有第一調節孔2.1,連接件3對應第一調節孔2.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轉臂2上設置有凹部2.3,凹部2.3的兩側延伸有側翼2.4,連接件3對應凹部2.3及側翼2.4分別設置有凸臺3.2與滑槽3.3,二者滑動配合,連接件3對應側翼2.4還設置有限位突起3.4。所述連接件3上設置有第二調節孔3.1,移動板4對應第二調節孔3.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連接件3的側壁向內擠壓形成凸部3.5,移動板4對應凸部3.5于側壁設置有開口槽
4.1,二者滑動配合;所述移動板4的四個角向下彎折形成卡爪4.2,用于嵌入家具主體框架內,從而實現移動板4的定位。
[0029]轉臂2、連接件3以及移動板4均由金屬一體沖壓彎曲成型。
[0030]第二實施例
[0031]參見圖10、圖11,本家具用鉸鏈,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之處在于:調節底座由連接件
3、移動板4’以及底板5構成,移動板4’位于連接件3與底板5之間,其中連接件3呈L形,一側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與轉臂2連接,另一側面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與移動板4’連接,移動板4’通過又一偏心調節鉚釘7與底板5連接,實現家具門體的三維調節。
[0032]具體地講,轉臂2上設置有第一調節孔2.1,連接件3對應第一調節孔2.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轉臂2上設置有凹部2.3,凹部2.3的兩側延伸有側翼2.4,連接件3對應凹部2.3及側翼2.4分別設置有凸臺3.2與滑槽3.3,二者滑動配合,連接件3對應側翼2.4還設置有限位突起3.4。連接件3上設置有第二調節孔3.1,移動板4’對應第二調節孔3.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連接件3的側壁向內擠壓形成凸部3.5,移動板4’對應凸部3.5于側壁設置有開口槽4.1’,二者滑動配合;移動板4’上設置有第三調節孔4.2’,底板5對應第三調節孔4.2’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又一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所述底板5的外側朝移動板4’的方向彎折形成導向槽5.1,移動板4’滑動設置于導向槽5.1上,底板5的四個角向下彎折形成卡部
5.2,,用于嵌入家具主體框架內,從而實現底板5的定位。
[0033]轉臂2、連接件3、移動板4’以及底板5均由金屬一體沖壓彎曲成型。
[0034]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實施例。
[0035]上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簡單的變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家具用鉸鏈,包括設置于家具門體上的活動杯座(1),設置于家具主體上的調節底座,連接在活動杯座(1)與調節底座之間的轉臂(2),以及至少對活動杯座(1)產生啟閉作用力的扭簧(6),其特征在于扭簧(6)設置有兩個,且分別安裝于活動杯座(1)底部兩側的缺口(1.1)上;扭簧(6)至少包括一端伸入活動杯座(1)的杯體內、且與其連接的第一支撐腳(6.1),以及另一端伸入活動杯座(1)的杯體內、且與轉臂(2)連接的第二支撐腳(6.2);第一支撐腳(6.1)的自由端彎折,活動杯座(1)的底部兩側對應第一支撐腳(6.1)設置有凸起(1.2),凸起(1.2)的內側設置有槽口(1.3),第一支撐腳(6.1)伸入槽口(1.3)內、且與活動杯座(1)的底壁連接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臂(2)—端臂桿通過銷軸與活動杯座(1)鉸接、且形成有弧形面(2.2)與扭簧(6)的第二支撐腳(6.2)連接,另一端頂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與調節底座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底座由連接件(3)以及移動板(4)構成,連接件(3)呈L形,一側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與轉臂(2)連接,另一側面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與移動板(4)連接,實現家具門體的二維調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臂(2)上設置有第一調節孔(2.1),連接件(3)對應第一調節孔(2.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轉臂(2)上設置有凹部(2.3),凹部(2.3)的兩側延伸有側翼(2.4),連接件(3)對應凹部(2.3)及側翼(2.4)分別設置有凸臺(3.2)與滑槽(3.3),二者滑動配合,連接件(3)對應側翼(2.4)還設置有限位突起(3.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3)上設置有第二調節孔(3.1),移動板(4)對應第二調節孔(3.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連接件(3)的側壁向內擠壓形成凸部(3.5),移動板(4)對應凸部(3.5)于側壁設置有開口槽(4.1),二者滑動配合;所述移動板(4)至少二角向下彎折形成卡爪(4.2)。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底座由連接件(3)、移動板(4’)以及底板(5)構成,移動板(4’)位于連接件(3)與底板(5)之間,其中連接件(3)呈L形,一側面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與轉臂(2)連接,另一側面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與移動板(4’ )連接,移動板(4’ )通過又一偏心調節鉚釘(7)與底板(5)連接,實現家具門體的三維調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臂(2)上設置有第一調節孔(2.1),連接件(3)對應第一調節孔(2.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轉臂(2)上設置有凹部(2.3),凹部(2.3)的兩側延伸有側翼(2.4),連接件(3)對應凹部(2.3)及側翼(2.4)分別設置有凸臺(3.2)與滑槽(3.3),二者滑動配合,連接件(3)對應側翼(2.4)還設置有限位突起(3.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3)上設置有第二調節孔(3.1),移動板(4’ )對應第二調節孔(3.1)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另一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連接件(3)的側壁向內擠壓形成凸部(3.5),移動板(4’)對應凸部(3.5)于側壁設置有開口槽(4.1’),二者滑動配合;移動板(4’ )上設置有第三調節孔(4.2’),底板(5)對應第三調節孔(4.2’ )設置有配合孔,二者通過又一偏心調節鉚釘(7)配合連接;所述底板(5)的外側朝移動板(4’ )的方向彎折形成導向槽(5.1),移動板(4’ )滑動設置于導向槽(5.1)上,底板(5)至少二角向下彎折形成卡部(5.2)。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家具用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臂(2)與調節底座均由金屬一體沖壓彎曲成型。
【文檔編號】E05D5/00GK203394222SQ201320364999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4日
【發明者】吳泰維 申請人:廣東泰明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