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門總成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后背門總成及汽車,屬于汽車【技術領域】。該后背門總成包括后背門內板、后背門外板、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及右窗框加強板上板;后背門內板和后背門外板之間形成有第一封閉空腔及第二封閉空腔,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固定于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且與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形成有第一封閉子空腔;右窗框加強板上板固定于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且與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形成有第二封閉子空腔。本實用新型的后背門總成及汽車通過加設與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形成第一封閉子腔體的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及與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形成第二封閉子腔體的右窗框加強板上板,以提高后背門總成的強度和剛度,結構簡單,成本低。
【專利說明】后背門總成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后背門總成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后背門總成是兩廂汽車上極為重要的部件。頻繁的裝卸貨物對其耐久性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出于后碰安全、密封效果等考慮,其剛度和強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0003]結合參照圖1和圖2,后背門總成I包括后窗框總成11及可樞轉的密閉于后窗框總成11的后風擋(圖未示)。后窗框總成11包括后背門內板101、后背門外板103、左窗框加強板下板107及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圖未示)。左窗框加強板下板107固定于后背門內板101,且后背門內板101和左窗框加強板下板107固定連接在一起后再與后背門外板103連接在一起。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固定于后背門內板101,并與左窗框加強板下板107相對。且后背門內板101和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固定連接在一起后再與后背門外板103連接在一起。左窗框加強板下板107、右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呈“U”型結構,且均與后背門外板103之間形成很大的空腔。現有的后背門外板103材料強度低、厚度小,因此在收到外力沖擊時,后背門外板103極易塌陷?,F有的解決方案是對后背門外板103、左窗框加強板下板107或右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增加料厚,或選用更高強度的材料實現,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低的后背門總成及汽車。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后背門總成,其包括后背門內板、固定于所述后背門內板的后背門外板、固定于所述后背門內板的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及固定于所述后背門內板的右窗框加強板下板;所述后背門內板和所述后背門外板之間形成有相對的第一封閉空腔及第二封閉空腔,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分別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閉空腔和第二封閉空腔內;所述后背門總成還包括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閉空腔內的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及容置在所述第二封閉空腔內的右窗框加強板上板;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固定于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且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位于所述后背門外板和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與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形成有第一封閉子空腔;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固定于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且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位于所述后背門外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與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形成有第二封閉子空腔。
[0006]進一步地,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封閉子空腔。
[0007]進一步地,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點焊連接固定。
[0008]進一步地,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以形成所述第二封閉子空腔。[0009]進一步地,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點焊連接固定。
[0010]進一步地,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與所述后背門內板均通過電焊固定。
[0011]進一步地,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上均設有多個加強筋。
[0012]進一步地,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的厚度均大于所述后背門外板的厚度。
[0013]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其包括上述后背門總成。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的后背門總成及汽車通過在第一封閉空腔及第二封閉空腔內分別加設與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形成第一封閉子腔體的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及與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形成第二封閉子腔體的右窗框加強板上板,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后背門總成的強度和剛度,結構簡單,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表示現有的后背門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表示的是圖1中沿著線A-A的剖視示意圖;
[0018]圖3表示的是本實用新型后背門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表示的是圖3中后背門總成的后窗框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表示的是圖4中B處的放大示意圖;
[0021]圖6表示的是圖3中沿著線C-C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3]請結合參照圖3至圖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后背門總成,其包括后窗框總成3及可樞轉的密閉于后窗框總成3的后風擋(圖未示)。后窗框總成3包括后背門內板31、后背門外板33、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及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后背門內板31和后背門外板33固定連接,并共同圍成第一封閉空腔311及與第一封閉空腔311相對的第二封閉空腔(圖未不)。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及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均固定在后背門內板31上。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均容置在第一封閉空腔311內,且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位于后背門外板33和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之間。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固定連接,并在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之間形成了封閉的第一封閉子空腔351。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及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均容置在第二封閉空腔內,且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位于后背門外板33和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之間。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及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固定連接,并在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及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之間形成了封閉的第二封閉子空腔351。
[0024]本實用新型的后背門總成通過在第一封閉空腔311及第二封閉空腔內分別加設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且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分別和后背門外板33 —起在后背門外板33處形成兩層板體結構,增加了后背門外板33處的強度和剛度。并且,第一封閉空腔311及第二封閉空腔內分別設置有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圍成的第一封閉子空腔351及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圍成的第二封閉子空腔,以分別將第一封閉空腔311及第二封閉空腔分割成多個密封的小空腔,避免了第一封閉空腔311及第二封閉空腔的尺寸太大造成的后背門外板33易凹陷的問題,提高了后背門總成的強度和剛度。由上述敘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后背門總成通過在第一封閉空腔311及第二封閉空腔內分別加設與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形成第一封閉子腔體351的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及與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形成第二封閉子腔體的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后背門總成的強度和剛度,結構簡單,成本低。此外,由于該結構即可提高后背門總成的強度和剛度,因此無需增加后窗框總成3的寬度,這樣就適當的增加了后風擋的寬度,因而可以改善整車視野。
[0025]具體的,本實施例中,請結合參照圖4和圖5,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上均設有多個加強筋361,以加強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的強度和剛度。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每一加強筋361沿著垂直汽車的車頂的方向排列在對應的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上。
[0026]具體地,作為優選實施方式,請結合參照圖6,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且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的兩端分別通過點焊連接固定,以加強連接強度。
[0027]具體地,作為優選實施方式,請結合參照圖6,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及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且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的兩端分別通過點焊連接固定,以加強連接強度。
[0028]具體地,作為優選實施方式,請結合參照圖6,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后背門內板31均通過點焊連接固定,以加強連接強度。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和后背門內板31均通過點焊連接固定,以加強連接強度。需要說明的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與后背門內板31、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與后背門內板31的兩端也可以不是都通過點焊連接來固定。作為優選實施方式,左窗框加強板下板35和左窗框加強板上板36先點焊固定形成一個子總成后,再通過點焊固定于后背門內板31 ;右窗框加強板下板37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也是先點焊固定形成一個子總成后,再通過點焊固定于后背門內板31。
[0029]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窗框加強板上板36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的厚度均大于后背門外板33的厚度。且作為優選實施方式,窗框加強板上板36和右窗框加強板上板38的材料強度大于后背門外板33材料的強度。
[0030]具體地,本實施例中,請結合參照圖3和圖4,后背門內板31和后背門外板33的對應處分別設有一個通口(圖未示),且后背門內板31和后背門外板33蓋合后形成后窗口331。第一封閉空腔311和第二封閉空腔分別位于后窗口 331的左右兩側。
[003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上述后背門總成。需要說明的是,具有上述后背門總成的汽車也當然具有上述后背門總成的優點和效果。
[0032]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后背門總成,其包括后背門內板、固定于所述后背門內板的后背門外板、固定于所述后背門內板的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及固定于所述后背門內板的右窗框加強板下板;所述后背門內板和所述后背門外板之間形成有相對的第一封閉空腔及第二封閉空腔,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分別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閉空腔和第二封閉空腔內;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門總成還包括容置在所述第一封閉空腔內的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及容置在所述第二封閉空腔內的右窗框加強板上板; 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固定于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且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位于所述后背門外板和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與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形成有第一封閉子空腔; 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固定于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且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位于所述后背門外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與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之間形成有第二封閉子空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門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封閉子空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門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點焊連接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門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以形成所述第二封閉子空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背門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的兩端點焊連接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門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下板、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下板與所述后背門內板均通過電焊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門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上板上均設有多個加強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門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窗框加強板上板和所述右窗框加強板的厚度均大于所述后背門外板的厚度。
9.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包括如上述權利要求1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后背門總成。
【文檔編號】E06B7/30GK203584260SQ201320563742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1日
【發明者】康凱, 董其峰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