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包括窗戶框架、第一窗體、第二窗體、第一內倒滑塊和第二內倒滑塊,所述第一窗體和所述第二窗體在所述窗戶框架內;其中:所述第一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一窗體連接,所述第二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二窗體連接。第一內倒滑塊可以使第一窗體向內傾倒,第二內倒滑塊可以使第二窗體向內傾倒。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具有節能、強度高、結構安全等優點,窗體可以向內傾倒,便于窗體的清洗。
【專利說明】一種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門窗領域,確切地說是指一種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窗或窗戶,在建筑學上是指墻或屋頂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線或空氣進入室內。若按材質來分,窗可分為實木窗,鋁木復合窗(國內市場上也有所謂的“鋁包木”,“木貼招”),塑鋼窗,招合金窗等等。若按開啟方式來分,有平開窗、傾開窗、上懸窗、下懸窗、中懸窗、推拉窗、屋頂天窗等等。若按操作方式來分,則有手動開啟窗、電動窗、遙控開窗等。此夕卜,窗與格條、百葉等結合,還可以適用于不同風格的建筑,比如中式格柵窗、仿古落地窗、歐式格條窗、百葉窗等等。
[0003]現代的窗戶的窗由窗框、玻璃和活動構件(鉸鏈、執手、滑輪等)三部分組成。窗框負責支撐窗體的主結構,可以是木材、金屬、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紙、布、絲綢或玻璃材料?;顒訕嫾饕越饘俨牧蠟橹?,在人手觸及的地方也可能包裹以塑料等絕熱材料。
[0004]目前,現有高層建筑的窗戶由于結構不合理等原因,導致其強度不高、結構不安全,不能上下同時開啟,造成其使用的局限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具有節能、強度高、結構安全等優點,窗體可以向內傾倒,便于窗體的清洗。
[0006]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包括窗戶框架、第一窗體、第二窗體、第一內倒滑塊和第二內倒滑塊,所述第一窗體和所述第二窗體在所述窗戶框架內;其中:所述第一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一窗體連接,所述第二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二窗體連接。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內倒滑塊包括滑塊主體,所述滑塊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牙口與第一提拉器連接,所述滑塊主體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槽與所述第一窗體連接。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牙口數量為一個或兩個。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旋轉槽為矩形槽。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內倒滑塊包括滑塊主體,所述滑塊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牙口與第二提拉器連接,所述滑塊主體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槽與所述第二窗體連接。
[0011]優選地,所述第二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牙口數量為一個或兩個。
[0012]優選地,所述第二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旋轉槽為矩形槽。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包括窗戶框架、第一窗體、第二窗體、第一內倒滑塊和第二內倒滑塊,所述第一窗體和所述第二窗體在所述窗戶框架內;其中:所述第一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一窗體連接,所述第二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二窗體連接。第一內倒滑塊可以使第一窗體向內傾倒,第二內倒滑塊可以使第二窗體向內傾倒。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具有節能、強度高、結構安全等優點,窗體可以向內傾倒,便于窗體的清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提拉窗的縱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提拉窗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
[0017]請參見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提拉窗的縱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提拉窗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雙提拉窗,包括窗戶框架3、第一窗體1、第二窗體2、第一提拉器8、第二提拉器9、第一內倒滑塊和第二內倒滑塊,第一窗體I和第二窗體2在窗戶框架3內;其中:第一窗體I與第一提拉器8連接,第二窗體2與第二提拉器9連接,第一內倒滑塊13分別與第一窗體I和第一提拉器8連接,第二內倒滑塊14分別與第二窗體2和第二提拉器9連接。第一提拉器8帶動第一窗體I上下移動,第二提拉器9帶動第二窗體2上下移動,第一內倒滑塊13可以使第一窗體I向內傾倒,第二內倒滑塊14可以使第二窗體2向內傾倒。
[0019]第一提拉器8包括外殼、螺桿、彈簧和螺旋彈片,螺桿、彈簧和螺旋彈片設置在外殼內,螺桿的旋轉曲率由小到大,彈簧套接在螺桿上,旋轉彈片套接在彈簧上。第二提拉器9的結構與第一提拉器I相同。第二提拉器9包括外殼、螺桿、彈簧和螺旋彈片,螺桿、彈簧和螺旋彈片設置在外殼內,螺桿的旋轉曲率由小到大,彈簧套接在螺桿上,旋轉彈片套接在彈黃上。
[0020]第一窗體I在窗戶框架3內上下滑動,第一窗體I的上端設置有與窗戶框架3壓合的第一鎖件4。第二窗體2在窗戶框架3內上下滑動,第二窗體2的下端設置有與窗戶框架3壓合的第二鎖件5。第一鎖件4和第二鎖件5可以將第一窗體I和第二窗體2鎖緊,保護室內的安全。
[0021]第一窗體I設置有翻轉鎖鎖住在窗體框架上,翻轉鎖一端抵觸住翻轉鎖彈簧,另一端突出于第一窗體I外并鎖在窗體框架3上,第一窗體I設有鎖孔,翻轉鎖上設有鎖定螺栓,鎖定螺栓的螺栓頭限位在鎖孔上。第二窗體2設置有翻轉鎖鎖住在窗體框架3上,翻轉鎖一端抵觸住翻轉鎖彈簧,另一端突出于第二窗體2外并鎖在窗體框架3上,第二窗體2設有鎖孔,翻轉鎖上設有鎖定螺栓,鎖定螺栓的螺栓頭限位在鎖孔上。
[0022]第一窗體I包括玻璃11和固定框12,玻璃11固定在固定框12上,固定框12中間被膠塊6隔斷;第二窗體2包括玻璃21和固定框22,玻璃21固定在固定框22上,固定框22中間被膠塊6隔斷。
[0023]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包括窗戶框架3、第一窗體1、第二窗體2、第一內倒滑塊13和第二內倒滑塊14,第一窗體I和第二窗體2在窗戶框架3內;其中:第一內倒滑塊13與第一窗體I連接,第二內倒滑塊14與第二窗體2連接。第一內倒滑塊13可以使第一窗體I向內傾倒,第二內倒滑塊14可以使第二窗體2向內傾倒。
[0024]第一內倒滑13塊包括滑塊主體,滑塊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牙口與第一提拉器8連接,滑塊主體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槽與第一窗體I連接。第一內倒滑塊13的滑塊主體的牙口數量為一個或兩個。第一內倒滑塊13的滑塊主體的旋轉槽為矩形槽。
[0025]第二內倒滑塊14包括滑塊主體,滑塊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牙口與第二提拉器9連接,滑塊主體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槽與第二窗體2連接。第二內倒滑塊14的滑塊主體的牙口數量為一個或兩個。第二內倒滑塊14的滑塊主體的旋轉槽為矩形槽。
[0026]雙提拉窗還包括紗窗7,紗窗7固定在窗戶框架3內,紗窗7設置在第一窗體I和第二窗體2外。
[002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具有節能、強度高、結構安全等優點,窗體可以向內傾倒,便于窗體的清洗。
[0028]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戶框架、第一窗體、第二窗體、第一內倒滑塊和第二內倒滑塊,所述第一窗體和所述第二窗體在所述窗戶框架內;其中:所述第一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一窗體連接,所述第二內倒滑塊與所述第二窗體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倒滑塊包括滑塊主體,所述滑塊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牙口與第一提拉器連接,所述滑塊主體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槽與所述第一窗體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牙口數量為一個或兩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旋轉槽為矩形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倒滑塊包括滑塊主體,所述滑塊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牙口與第二提拉器連接,所述滑塊主體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槽與所述第二窗體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牙口數量為一個或兩個。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提拉窗的內倒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倒滑塊的滑塊主體的旋轉槽為矩形槽。
【文檔編號】E06B3/50GK203755900SQ201320883980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9日
【發明者】高瑾新, 唐健勇, 黃妙冰 申請人:上海潘寧門窗技術有限公司, 肇慶亞洲鋁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