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屬于座椅配件【技術領域】。本發明包括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和支撐厚度調節單元,第一支撐板與座椅靠背骨架滑動連接,連桿連接在第一支撐板與擺桿之間,擺桿一端與第一驅動軸相固接;第一蝸輪固定套裝在第一驅動軸上并與第一蝸桿相嚙合,第一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第一蝸桿相固連;擺臂連接在第二支撐板與齒條之間,齒條與齒輪相嚙合,齒條背面與第一支撐板滑動連接;齒輪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一端,另一端垂直穿過第一支撐板,兩者通過軸承相連;第二蝸輪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上并與第二蝸桿相嚙合,第二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第二蝸桿相固連。本發明能夠實現支撐高度和支撐厚度的連續調節,調節精確性高,腰部舒適性好。
【專利說明】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座椅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處于現代社會的人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坐在椅子上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不正確的坐姿會對腰部產生極大的傷害,針對上述情況,相關人員研發了一些具有調節坐姿的座椅,其中在座椅與腰部對應的位置增加了腰部支撐調節機構,但是該機構采用的是氣囊式結構,只能實現逐級式的斷續調節,由于實際使用時需要對機構的支撐高度和支撐厚度進行調節,而逐級式的斷續調節很難保證調節精確性,斷續調節過程還會影響腰部舒適性。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能夠實現支撐高度和支撐厚度的連續調節,調節精確性高,腰部舒適性好。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包括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和支撐厚度調節單元,所述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包括第一支撐板、連桿、擺桿、第一驅動軸、第一蝸輪、第一蝸桿及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支撐板豎向設置在座椅靠背骨架上,第一支撐板與座椅靠背骨架滑動連接;所述連桿一端鉸接在第一支撐板上,連桿另一端與擺桿一端相鉸接,擺桿另一端與第一驅動軸相固接;所述第一蝸輪固定套裝在第一驅動軸上,第一蝸輪與第一蝸桿相哨合,第一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第一蝸桿相固連;
[0005]所述支撐厚度調節單元包括第二支撐板、擺臂、齒條、齒輪、第二驅動軸、第二蝸輪、第二蝸桿及第二驅動電機,所述擺臂一端鉸接在第二支撐板上,擺臂另一端鉸接在齒條上,齒條與齒輪相嚙合,齒條背面與第一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齒輪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一端,第二驅動軸另一端垂直穿過第一支撐板,且第二驅動軸與第一支撐板通過軸承相連接;所述第二蝸輪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另一端,第二蝸輪與第二蝸桿相嚙合,第二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第二蝸桿相固連。
[0006]所述第一支撐板上設置有第一軌道凸沿,在座椅靠背骨架上加工有第一軌道槽,第一軌道凸沿位于第一軌道槽內,第一支撐板通過第一軌道凸沿在第一軌道槽滑動,與座椅靠背骨架形成滑動連接配合。
[0007]所述齒條背面設置有第二軌道凸沿,在第一支撐板上加工有第二軌道槽,第二軌道凸沿位于第二軌道槽內,齒條通過第二軌道凸沿在第二軌道槽滑動,與第一支撐板形成滑動連接配合。
[0008]在座椅靠背骨架上還設置有兩處限位銷,兩處限位銷分別位于擺桿的上、下擺動行程上,擺桿與限位銷相配合用于限定支撐高度的調節行程。
[0009]為了保證支撐高度調節單元的動作傳遞穩定性,用于連接第一支撐板與第一驅動軸的連桿和擺桿設置為兩套,并且兩套連桿和擺桿分別位于第一驅動軸的兩側軸端。
[0010]為了保證支撐厚度調節單元的動作傳遞穩定性,位于第二支撐板與齒輪之間的擺臂和齒條設置為兩套,且兩處齒條相對于齒輪反向對稱設置。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2]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克服了原有氣囊式腰部支撐調節機構的逐級式斷續調節的不足,在支撐高度和支撐厚度兩個方面均實現了連續調節;本發明的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和支撐厚度調節單元內均使用了蝸桿渦輪機構,保證了動作傳遞的單向性,使本發明的使用可靠性增高;本發明還具有結構簡單、易于操控、調節精確性高及腰部舒適性好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仰視圖;
[0015]圖3為本發明與座椅靠背骨架配裝示意圖;
[0016]圖中,I一第一支撐板,2—連桿,3—擺桿,4一第一驅動軸,5—第一蝸輪,6—第一蝸桿,7—第一驅動電機,8—座椅靠背骨架,9一第二支撐板,10一擺臂,11一齒條,12一齒輪,13一第二驅動軸,14一第二蝸輪,15一第二蝸桿,16一第二驅動電機,17一第一軌道凸沿,18一第一軌道槽,19一第二軌道凸沿,20—第二軌道槽,21—限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8]如圖1、2、3所示,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包括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和支撐厚度調節單元,所述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包括第一支撐板1、連桿2、擺桿3、第一驅動軸4、第一蝸輪5、第一蝸桿6及第一驅動電機7,所述第一支撐板I豎向設置在座椅靠背骨架8上,第一支撐板I與座椅靠背骨架8滑動連接;所述連桿2 —端鉸接在第一支撐板I上,連桿2另一端與擺桿3 —端相鉸接,擺桿3另一端與第一驅動軸4相固接;所述第一蝸輪5固定套裝在第一驅動軸4上,第一蝸輪5與第一蝸桿6相哨合,第一驅動電機7的電機軸與第一蝸桿6相固連;
[0019]所述支撐厚度調節單元包括第二支撐板9、擺臂10、齒條11、齒輪12、第二驅動軸13、第二蝸輪14、第二蝸桿15及第二驅動電機16,所述擺臂10 —端鉸接在第二支撐板9上,擺臂10另一端鉸接在齒條11上,齒條11與齒輪12相嚙合,齒條11背面與第一支撐板I滑動連接;所述齒輪12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13 —端,第二驅動軸13另一端垂直穿過第一支撐板1,且第二驅動軸13與第一支撐板I通過軸承相連接;所述第二蝸輪14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13另一端,第二蝸輪14與第二蝸桿15相嚙合,第二驅動電機16的電機軸與第二蝸桿15相固連。
[0020]所述第一支撐板I上設置有第一軌道凸沿17,在座椅靠背骨架8上加工有第一軌道槽18,第一軌道凸沿17位于第一軌道槽18內,第一支撐板I通過第一軌道凸沿17在第一軌道槽18滑動,與座椅靠背骨架8形成滑動連接配合。
[0021]所述齒條11背面設置有第二軌道凸沿19,在第一支撐板I上加工有第二軌道槽20,第二軌道凸沿19位于第二軌道槽20內,齒條11通過第二軌道凸沿19在第二軌道槽20滑動,與第一支撐板I形成滑動連接配合。
[0022]在座椅靠背骨架8上還設置有兩處限位銷21,兩處限位銷21分別位于擺桿3的上、下擺動行程上,擺桿3與限位銷21相配合用于限定支撐高度的調節行程。
[0023]為了保證支撐高度調節單元的動作傳遞穩定性,用于連接第一支撐板I與第一驅動軸4的連桿2和擺桿3設置為兩套,并且兩套連桿2和擺桿3分別位于第一驅動軸4的兩側軸端。
[0024]為了保證支撐厚度調節單元的動作傳遞穩定性,位于第二支撐板9與齒輪12之間的擺臂10和齒條11設置為兩套,且兩處齒條11相對于齒輪12反向對稱設置。
[0025]下面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一次使用過程:
[0026]實施例一:進行支撐高度的調節
[0027]第一驅動電機7正向轉動,帶動第一蝸桿6正向轉動,第一蝸桿6帶動與之哨合的第一蝸輪5轉動,進而帶動第一驅動軸4轉動,使擺桿3向上擺動,并通過連桿2驅動第一支撐板I上移,實現支撐高度的調高。
[0028]反之,第一驅動電機7反向轉動,帶動第一蝸桿6反向轉動,第一蝸桿6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一蝸輪5轉動,進而帶動第一驅動軸4轉動,使擺桿3向下擺動,并通過連桿2驅動第一支撐板I下移,實現支撐高度的調低。
[0029]實施例二:進行支撐厚度的調節
[0030]第二驅動電機16正向轉動,帶動第二蝸桿15正向轉動,第二蝸桿15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蝸輪14轉動,進而帶動第二驅動軸13轉動,使齒輪12順時針旋轉,進而驅動與之嚙合的兩個齒條11彼此相向移動,并通過擺臂10帶動第二支撐板9向遠離第一支撐板I方向移動,實現支撐厚度的調聞。
[0031]反之,第二驅動電機16反向轉動,帶動第二蝸桿15反向轉動,第二蝸桿15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蝸輪14轉動,進而帶動第二驅動軸13轉動,使齒輪12逆時針旋轉,進而驅動與之嚙合的兩個齒條11彼此背向移動,并通過擺臂10帶動第二支撐板9向靠近第一支撐板I方向移動,實現支撐厚度的調低。
[0032]通過對第一支撐板I上的第二軌道槽20的長度尺寸進行限定,便可以限定齒條11的移動范圍,進而限定支撐厚度的調節行程。
[0033]實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和支撐厚度調節單元,所述支撐高度調節單元包括第一支撐板、連桿、擺桿、第一驅動軸、第一蝸輪、第一蝸桿及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支撐板豎向設置在座椅靠背骨架上,第一支撐板與座椅靠背骨架滑動連接;所述連桿一端鉸接在第一支撐板上,連桿另一端與擺桿一端相鉸接,擺桿另一端與第一驅動軸相固接;所述第一蝸輪固定套裝在第一驅動軸上,第一蝸輪與第一蝸桿相哨合,第一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第一蝸桿相固連; 所述支撐厚度調節單元包括第二支撐板、擺臂、齒條、齒輪、第二驅動軸、第二蝸輪、第二蝸桿及第二驅動電機,所述擺臂一端鉸接在第二支撐板上,擺臂另一端鉸接在齒條上,齒條與齒輪相嚙合,齒條背面與第一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齒輪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一端,第二驅動軸另一端垂直穿過第一支撐板,且第二驅動軸與第一支撐板通過軸承相連接;所述第二蝸輪固定套裝在第二驅動軸另一端,第二蝸輪與第二蝸桿相嚙合,第二驅動電機的電機軸與第二蝸桿相固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上設置有第一軌道凸沿,在座椅靠背骨架上加工有第一軌道槽,第一軌道凸沿位于第一軌道槽內,第一支撐板通過第一軌道凸沿在第一軌道槽滑動,與座椅靠背骨架形成滑動連接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背面設置有第二軌道凸沿,在第一支撐板上加工有第二軌道槽,第二軌道凸沿位于第二軌道槽內,齒條通過第二軌道凸沿在第二軌道槽滑動,與第一支撐板形成滑動連接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座椅靠背骨架上還設置有兩處限位銷,兩處限位銷分別位于擺桿的上、下擺動行程上,擺桿與限位銷相配合用于限定支撐高度的調節行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為了保證支撐高度調節單元的動作傳遞穩定性,其特征在于:用于連接第一支撐板與第一驅動軸的連桿和擺桿設置為兩套,并且兩套連桿和擺桿分別位于第一驅動軸的兩側軸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座椅腰部支撐姿態調節裝置,為了保證支撐厚度調節單元的動作傳遞穩定性,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支撐板與齒輪之間的擺臂和齒條設置為兩套,且兩處齒條相對于齒輪反向對稱設置。
【文檔編號】A47C7/00GK104323620SQ201410556925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明者】郭立新, 袁勝, 董瑞春 申請人: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