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捷式餐桌及其控制該餐桌的筷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便捷式餐桌,包括上盤體、下盤體和空心支座,上盤體和下盤體活動連接,空心支座的端部與下盤體的中部連接,空心支座的空腔內設有一豎向傳動電機,豎向傳動電機的輸出軸與上盤體的中部連接,空心支座的內壁上設有一控制電箱,控制電箱上設有信號接收器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別與豎向傳動電機和信號接收器電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信號接收器和控制器,信號接收器接收信號指令,將信號指令傳遞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據傳遞的信號指令,啟動或關閉豎向傳動電機,豎向傳動電機帶動上盤體轉動,并在上盤體和下盤體的連接處設置滑動輪,有利于減少上盤體和下盤體之間的摩擦。
【專利說明】一種便捷式餐桌及其控制該餐桌的筷子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用品,特別涉及一種便捷式餐桌及其控制該餐桌的筷子。
【背景技術】
[0002]餐桌和筷子廣泛應用于家庭、酒店、餐館、等就餐場所,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大多數家庭都帶有幾個老人家或幾個小孩,在一個大家庭中,就餐所使用的餐桌就相對要大的多,菜類也會較多,老人和小孩在吃飯時,夾菜就成了一個難題,每次夾菜都要站起來,小孩站起來也夾不著等問題。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對餐桌進行了改進,將餐桌改造為可轉動,就餐者就餐時,可手動轉動餐桌,當自己需要夾的菜類在自己面前時再用手將餐桌停止轉動,這種方式相當費力,老人和小孩就更費勁了。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便捷式餐桌。
[0005]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捷式餐桌,包括上盤體、下盤體和空心支座,所述上盤體和所述下盤體活動連接,所述空心支座的端部與所述下盤體的中部連接,所述空心支座的空腔內設有一豎向傳動電機,所述豎向傳動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上盤體的中部連接,所述空心支座的內壁上設有一控制電箱,所述控制電箱上設有信號接收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豎向傳動電機和信號接收器電連接。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便捷式餐桌的一種改進,所述上盤體和所述下盤體的連接處設有滑動輪。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便捷式餐桌的一種改進,所述上盤體和所述下盤體為圓形。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便捷式餐桌的一種改進,所述上盤體的直徑小于所述下盤體的直徑。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便捷式餐桌的一種改進,所述空心支座為圓柱形。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采用信號接收器和控制器,信號接收器接收信號指令,將信號指令傳遞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據傳遞的信號指令,啟動或關閉豎向傳動電機,豎向傳動電機帶動上盤體轉動,并在上盤體和下盤體的連接處設置滑動輪,有利于減少上盤體和下盤體之間的摩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非常適合家庭、酒店、餐館中使用。
[0011]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上述餐桌的筷子,包括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條形筷體,所述條形筷體的中部設有第一容納空腔,所述第一容納空腔的內部設有第一遠程控制按鈕,所述第一容納空腔的開口處設有第一防水膠套。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筷子的一種改進,所述條形筷體的端部設有第二容納空腔,所述第二容納空腔的內部設有第二遠程控制按鈕,所述第二容納空腔的開口處設有第二防水膠套。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筷子的一種改進,所述條形筷體小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圈防滑條紋,所述條形筷體大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條凸棱。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筷子的一種改進,所述條形筷體為下列構件中的任意一種:金屬構件、塑料構件、鋼化玻璃構件。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在條形筷體上設置遠程控制按鈕,通過遠程控制按鈕控制豎向傳動電機的啟動和關閉,并且每個就餐的人都可以進行操作,控制簡單,方便,特別適合老人、小孩就餐時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便捷式餐桌的俯視圖。
[0017]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0018]圖3是筷子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筷子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上盤體;2、下盤體;3、空心支座;4、豎向傳動電機;5、控制電箱;6、信號接收器;7、控制器;8、滑動輪;9、條形筷體;10、第一容納空腔;11、第一遠程控制按鈕;12、第一防水膠套;13、第二容納空腔;14、第二遠程控制按鈕;15、第二防水膠套;16、防滑條紋;17、凸棱。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 下面就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2]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便捷式餐桌,包括上盤體1、下盤體2和空心支座3,所述上盤體I和所述下盤體2活動連接,所述空心支座3的端部與所述下盤體2的中部連接,空心支座3的空腔內設有一豎向傳動電機4,所述豎向傳動電機4的輸出軸與所述上盤體I的中部連接,所述空心支座3的內壁上設有一控制電箱5,所述控制電箱5上設有信號接收器6和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分別與所述豎向傳動電機4和信號接收器6電連接。
[0023]其中,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上盤體I和下盤體2的連接處設有滑動輪8。滑動輪8能有效減少上盤體I和下盤體2之間的摩擦,增強豎向傳動電機4的傳動效率。
[0024]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上盤體I和下盤體2為圓形。
[0025]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上盤體I的直徑小于所述下盤體2的直徑。豎向傳動電機4傳動上盤體I時,上盤體I的邊緣不會觸碰到就餐者。
[0026]本實用新型優選的空心支座3為圓柱形。
[0027]實施例一:如圖3所示,一種控制上述餐桌的筷子,包括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條形筷體9,所述條形筷體9的中部設有第一容納空腔10,所述第一容納空腔10的內部設有第一遠程控制按鈕11,所述第一容納空腔10的開口處設有第一防水膠套12。
[0028]其中,本實施例優選的條形筷體9小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圈防滑條紋16,條形筷體9大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條凸棱17。防滑條紋16有利于實用筷子夾取食物,防止食物掉落,凸棱17有利于使用者夾菜時更省力,并具有防止打滑的作用。
[0029]本實施例優選的條形筷體9為下列構件中的任意一種:金屬構件、塑料構件、鋼化玻璃構件。
[0030]實施例二:如圖4所示,一種控制上述餐桌的筷子,包括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條形筷體9,條形筷體9的端部設有第二容納空腔13,第二容納空腔13的內部設有第二遠程控制按鈕14,所述第二容納空腔13的開口處設有第二防水膠套15。
[0031]本實施例優選的條形筷體9小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圈防滑條紋16,條形筷體9大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條凸棱17。防滑條紋16有利于實用筷子夾取食物,防止食物掉落,凸棱17有利于使用者夾菜時更省力,并具有防止打滑的作用。
[0032]本實施例優選的條形筷體9為下列構件中的任意一種:金屬構件、塑料構件、鋼化玻璃構件。
[0033]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方法是:將本實用新型的便捷式餐桌通電后,就餐者可以坐在就餐座位上不用起身,通過按動本實用新型的筷子上的遠程控制按鈕,按動第一下遠程控制按鈕時,豎向傳動電機4帶動上盤體I傳動,當上盤體上的菜類在自己面前時,再按動一下遠程控制按鈕,豎向傳動電機4停止工作。本實用新型的每個餐桌可以配備多雙本實用新型的筷子,每個就餐者均可控制。
[0034]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捷式餐桌,包括上盤體(I)、下盤體(2)和空心支座(3),所述上盤體(I)和所述下盤體(2)活動連接,所述空心支座(3)的端部與所述下盤體(2)的中部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支座⑶的空腔內設有一豎向傳動電機(4),所述豎向傳動電機⑷的輸出軸與所述上盤體(I)的中部連接,所述空心支座(3)的內壁上設有一控制電箱(5),所述控制電箱(5)上設有信號接收器(6)和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分別與所述豎向傳動電機(4)和信號接收器(6)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式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盤體(I)和所述下盤體(2)的連接處設有滑動輪(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捷式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盤體(I)和所述下盤體(2)為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捷式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盤體(I)的直徑小于所述下盤體⑵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捷式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支座(3)為圓柱形。
6.—種控制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便攜式餐桌的篌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條形筷體(9),所述條形筷體(9)的中部設有第一容納空腔(10),所述第一容納空腔(10)的內部設有第一遠程控制按鈕(11),所述第一容納空腔(10)的開口處設有第一防水膠套(1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形筷體(9)的端部設有第二容納空腔(13),所述第二容納空腔(13)的內部設有第二遠程控制按鈕(14),所述第二容納空腔(13)的開口處設有第二防水膠套(15)。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形筷體(9)小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圈防滑條紋(16),所述條形筷體(9)大的一端表面間隔設有若干條凸棱(17)。
9.根據權利要求6-8任意一項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形筷體(9)為下列構件中的任意一種:金屬構件、塑料構件、鋼化玻璃構件。
【文檔編號】A47B31/00GK204071051SQ201420381567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梁燕婷 申請人:梁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