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臀軟椅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領域,一種提臀軟椅,包括外側的一體式外套,以及包覆在一體式外套內的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所述椅座本體包括椅座骨架和椅座填充芯體,該軟椅的椅座骨架包括了U形座桿和兩側的椅座側桿,兩側的椅座側桿傾斜狀相背而設;椅座填充芯體的乘坐部包覆在U形座桿外側,提臀部包覆在椅座側桿外側。乘坐時,人體的襠部對應乘坐部,由于兩側的提臀部高于中部的乘坐部,因此兩側提臀部對于人體臀部向內擠壓、收攏,并且由于椅座填充芯體整體提升了軟椅的柔軟度和舒適性,因此該軟椅長期乘坐也不會疲勞,而長期乘坐該軟椅具有塑形、提臀的功效。
【專利說明】一種提臀軟椅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提臀軟椅。
【背景技術】
[0002]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極少會運用到臀部肌肉,于是大部分人的臀部線條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松垮。針對于臀部松垮的問題,可以通過鍛煉和健身進行預防;但是,現代人的工作繁忙且生活節奏過快,下班以及周末都沒有精力再進行鍛煉和健身,因而需要在日常休閑中對于臀部進行塑形。而軟椅作為家居休閑座椅,日常休閑時被運用的最為頻繁,但是現有軟椅只是采用現有座椅的骨架并在骨架外側包覆比較厚的填充芯體,并沒有太多結構上的改進,也不具有提臀功能。
[0003]因此,市場上急需一款具有提臀功能的軟椅。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但具有提臀功能的軟椅。
[0005]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提臀軟椅,包括外側的一體式外套,以及包覆在一體式外套內的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
[0007]所述椅座本體包括椅座骨架和椅座填充芯體;椅座骨架包括U型座桿和兩根椅座側桿#型座桿的U形開口朝后,椅座側桿呈開口朝下的圓弧形,椅座側桿的兩端部均連接固定在U型座桿的U形臂上;兩根椅座側桿傾斜狀相背設置,兩根椅座側桿沿U型座桿的中心處左右對稱;兩根椅座側桿上端部之間的距離大于下端部之間的距離,后端部之間的距離大于前端部之間的距離;所述椅座填充芯體包括包覆在U型座桿外側的乘坐部,以及包覆在椅座側桿外側的提臀部;兩側的提臀部高于中部的乘坐部,提臀部與乘坐部一體連接構成;
[0008]所述椅背本體包括U形背桿,以及包覆在U形背桿外側的椅背填充芯體;所述U形背桿的U形開口與U型座桿的U形開口大小相匹配,U形背桿的兩自由端通過角度調節器分別鉸接在U形座桿的兩自由端上,兩個角度調節器之間設置有聯桿,且聯桿的兩端部分別固定兩側的角度調節器上;
[0009]所述角度調節器包括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第一連接體通過銷軸a與第二連接體相互鉸接;第一連接體包括用于套接在U形座桿的自由端上的第一套接部以及與第一套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上通過銷軸b鉸接有棘爪,棘爪上設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扭簧槽內設置有扭簧,扭簧的中部套設在銷軸b上,扭簧的兩自由端部分別卡在第一套接部的內端部上;
[0010]第二連接體包括用于套接在U形背桿自由端上的第二套接部以及與第二套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上設有與其連為一體的擋塊和多個單向輪齒,多個單向輪齒沿第二卡接部的內端部邊緣規則設置,且相互之間構成輪齒面,棘爪的內端部與單向輪齒所構成的輪齒面相抵構成棘輪定位機構;第二卡接部上沿銷軸a還同軸設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包括外側弧面直徑大于輪齒面的復位部以及外側弧面直徑小于輪齒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設有定位開口,擋塊處于定位開口內;當定位片沿銷軸a轉動時,復位部與棘爪相抵、轉動配合,定位開口與擋塊轉動配合。
[0011]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軟椅的椅座骨架包括了 U形座桿和兩側的椅座側桿,兩側的椅座側桿傾斜狀相背而設;椅座填充芯體的乘坐部包覆在U形座桿外側,提臀部包覆在椅座側桿外側。乘坐時,人體的襠部對應乘坐部,由于兩側的提臀部高于中部的乘坐部,因此兩側提臀部對于人體臀部向內擠壓、收攏,并且由于椅座填充芯體整體提升了軟椅的柔軟度和舒適性,因此該軟椅長期乘坐也不會疲勞,而長期乘坐該軟椅具有塑形、提臀的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骨架示意圖一。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骨架示意圖二。
[0015]圖4為角度調節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如圖f 3所示一種提臀軟椅,包括外側的一體式外套1,以及包覆在一體式外套I內的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
[0018]椅座本體包括椅座骨架和椅座填充芯體21,椅座骨架包括U型座桿22和兩根椅座側桿23。U型座桿22的U形開口朝后,椅座側桿23呈開口朝下的圓弧形,椅座側桿23的兩端部均連接固定在U型座桿22的U形臂上。所述兩根椅座側桿23傾斜狀相背設置,兩根椅座側桿23沿U型座桿22的中心處左右對稱。所述兩根椅座側桿23上端部之間的距離大于下端部之間的距離,后端部之間的距離大于前端部之間的距離。所述椅座填充芯體21包括包覆在U型座桿22外側的乘坐部21a,以及包覆在椅座側桿23外側的提臀部21b。兩側的提臀部21b高于中部的乘坐部21a,提臀部21b與乘坐部21a—體連接構成,且連接處為弧面過渡連接。
[0019]椅背本體包括U形背桿41,以及包覆在U形背桿41外側的椅背填充芯體42。所述U形背桿41的U形開口與U型座桿22的U形開口大小相匹配,U形背桿41的兩自由端通過角度調節器3分別鉸接在U形座桿的兩自由端上,兩個角度調節器3之間設置有聯桿43,且聯桿43的兩端部分別固定兩側的角度調節器3上。
[0020]如圖3所示,角度調節器3包括第一連接體31和第二連接體32,第一連接體31通過銷軸a與第二連接體32相互鉸接。第一連接體31包括第一套接部311以及與第一套接部311 —體連接的第一^^接部312。第一^^接部312上通過銷軸b鉸接有棘爪33,棘爪33上設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331,扭簧槽內設置有扭簧34,扭簧34的中部套設在銷軸b上,扭簧34的兩自由端部分別卡在第一套接部311的內端部上。第二連接體32包括第二套接部321以及與第二套接部321 —體連接的第二卡接部322。第二卡接部322上設有與其連為一體的擋塊35和多個單向輪齒36,多個單向輪齒36沿第二卡接部322的內端部邊緣規則設置,且相互之間構成輪齒面,棘爪33的內端部與單向輪齒36所構成的輪齒面相抵構成棘輪定位機構。第二卡接部322上沿銷軸a還同軸設置有定位片37,所述定位片37包括外側弧面直徑大于輪齒面的復位部371以及外側弧面直徑小于輪齒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設有定位開口 372,擋塊35處于定位開口 372內。當定位片37沿銷軸a轉動時,復位部371與棘爪33相抵、轉動配合,定位開口 372與擋塊35轉動配合。
[0021]第一連接體31上的第一套接部311套接在U形座桿自由端上,第二連接體32上的第二套接部321套接在U形背桿自由端上;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通過銷軸a處同軸轉動。由于棘爪33的內端部與單向輪齒36所構成的棘輪定位機構只能椅背本體順時針單向轉動,因此當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之間的角度調小,可以根據單向輪齒36逐級進行調節,一般在180°轉至90°的范圍內是用于為了調節椅背本體角度用于給使用者坐或者躺;而當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之間的角度小于90°時,第二連接體32上的擋塊35推動定位片37的定位開口 372右側壁,使得定位片37沿銷軸a順時針轉動,定位片37的復位部371與棘爪33的內端部相抵、擠壓,由于復位部371的外側弧面直徑大于輪齒面,因此復位部371與棘爪33相抵的同時,解除棘爪33與單向輪齒36之間的嚙合,此時,椅背本體可疊放在椅座本體上,方便收納;而如果需要將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之間的角度調大,一般由90°轉至180°的范圍內時,此時需要先將第二連接體32與第一連接體31之間所成角度調節至小于90°,正如上面所述小于90°時,復位部371與棘爪33相抵的同時,解除棘爪33與單向輪齒36之間的嚙合;此時第二連接體32及其上固定擋塊35逆時針轉動,定位片37則與棘爪33相抵因而不轉動,直到擋塊35與定位片37上的左側壁相抵后,擋塊35推動定位片37逆時針轉動直至定位片37脫離棘爪33,此時棘爪33內端重新與單向輪齒36嚙合,椅背本體展開角度最大,一般為180°。
【權利要求】
1.一種提臀軟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側的一體式外套,以及包覆在一體式外套內的椅座本體和椅背本體; 所述椅座本體包括椅座骨架和椅座填充芯體;椅座骨架包括U型座桿和兩根椅座側桿山型座桿的U形開口朝后,椅座側桿呈開口朝下的圓弧形,椅座側桿的兩端部均連接固定在U型座桿的U形臂上;兩根椅座側桿傾斜狀相背設置,兩根椅座側桿沿U型座桿的中心處左右對稱;兩根椅座側桿上端部之間的距離大于下端部之間的距離,后端部之間的距離大于前端部之間的距離;所述椅座填充芯體包括包覆在U型座桿外側的乘坐部,以及包覆在椅座側桿外側的提臀部;兩側的提臀部高于中部的乘坐部,提臀部與乘坐部一體連接構成; 所述椅背本體包括U形背桿,以及包覆在U形背桿外側的椅背填充芯體;所述U形背桿的U形開口與U型座桿的U形開口大小相匹配,U形背桿的兩自由端通過角度調節器分別鉸接在U形座桿的兩自由端上,兩個角度調節器之間設置有聯桿,且聯桿的兩端部分別固定兩側的角度調節器上; 所述角度調節器包括第一連接體和第二連接體,第一連接體通過銷軸a與第二連接體相互鉸接;第一連接體包括用于套接在U形座桿的自由端上的第一套接部以及與第一套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上通過銷軸b鉸接有棘爪,棘爪上設有用于用于放置扭簧的扭簧槽,扭簧槽內設置有扭簧,扭簧的中部套設在銷軸b上,扭簧的兩自由端部分別卡在第一套接部的內端部上; 第二連接體包括用于套接在U形背桿自由端上的第二套接部以及與第二套接部一體連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上設有與其連為一體的擋塊和多個單向輪齒,多個單向輪齒沿第二卡接部的內端部邊緣規則設置,且相互之間構成輪齒面,棘爪的內端部與單向輪齒所構成的輪齒面相抵構成棘輪定位機構;第二卡接部上沿銷軸a還同軸設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包括外側弧面直徑大于輪齒面的復位部以及外側弧面直徑小于輪齒面的定位部,定位部上設有定位開口,擋塊處于定位開口內;當定位片沿銷軸a轉動時,復位部與棘爪相抵、轉動配合,定位開口與擋塊轉動配合。
【文檔編號】A47C7/02GK204071233SQ201420492840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8日
【發明者】吳志康 申請人:浙江凱帝家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