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相連,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在豎直方向上相連,以形成相對封閉的結構,利用相對封閉的結構并填充保溫材料層,以實現門窗框對熱量的保持,同時使用密封連接部件、密封填壓部件進行密封,并可在豎直方向上進行調整,以避免連接處由于保溫材料吸熱后產生形變,對整個機構的擠壓和變形,結構簡單,保溫效果和使用效果均好。
【專利說明】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材料領域,更加具體地說,涉及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代房地產開發過程中,越來越重視有關門窗的設計,一方面門窗屬于建筑的臉面,另一方面門窗往往會帶來熱量的流失,并容易造成雨水的內澇,無疑對門窗設計來說十分不利。在現有的門窗使用和設計過程中,往往借助于成熟的型材,現有型材由于設計和生產原因很難滿足要求,就要求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重新設計和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針對現有型材設計的不足,為避免門窗系統的熱量散失,提供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結構簡單并且效果明顯。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5]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包括位于左側的第一部件、位于右側的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其中:
[0006]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下方空間內設置第一保溫填料層,在第一部件的上端設置第一內插槽,并在第一內插槽內固定設置第一密封連接部件;在第二部件邊框組成的內部空間中設置第四保溫填料層,在內部空間的下水平邊框上設置第一外插槽和第二外插槽;在內部空間右側豎直邊框的上端設置第四內插槽,其下端設置第三外插槽;在內部空間的上水平邊框的左端設置第三內插槽;所述第一部件的右側與第二部件的左側通過第一連接部件和第二連接部件連接成一體,并在第一連接部件和第二連接部件之間設置第三保溫填料層;
[0007]所述第三部件位于第二部件的上方,第三部件的第一豎直連接部件和第二豎直連接部件分別與第二部件的第三內插槽和第四內插槽固定相連,以使第三部件和第二部件組成一體,在第三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間的空間內設置第五保溫填料層,在所述第一豎直連接部件的上端設置第二內插槽,在所述第二內插槽中固定設置第二密封連接部件;
[0008]在第二連接部件的上方設置第二保溫填料層,緊挨第二保溫填料層的上表面固定設置密封層,緊挨密封層的上表面設置密封填壓部件,且密封填壓部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與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密封連接。
[000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部件為I型連接部件。
[0010]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連接部件為I型連接部件。
[001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密封填壓部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滑槽,所述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分別與滑槽密封接觸,整個密封填壓部件可分別與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產生相對移動。
[001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二、三、四和五保溫填料層選用相同的保溫材料進行填充。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相連,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在豎直方向上相連,以形成相對封閉的結構,利用相對封閉的結構并填充保溫材料層,以實現門窗框對熱量的保持,同時使用密封連接部件、密封填壓部件進行密封,并可在豎直方向上進行調整,以避免連接處由于保溫材料吸熱后產生形變,對整個機構的擠壓和變形,結構簡單,保溫效果和使用效果均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第一部件,2為第一保溫填料層,3為第二保溫填料層,4為密封層,5為第一內插槽,6為第一密封連接部件,7為第三保溫填料層,8為第一連接部件,9為第二連接部件,10為第一外插槽,11為第二外插槽,12為第三外插槽,13為第四保溫填料層,14為第二部件,15為第五保溫填料層,16為第三部件,17為第二內插槽,18為第二密封連接部件,19為第一豎直連接部件,20為第三內插槽,21為密封填壓部件,22為第四內插槽,23為第二豎直連接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6]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第一部件,2為第一保溫填料層,3為第二保溫填料層,4為密封層,5為第一內插槽,6為第一密封連接部件,7為第三保溫填料層,8為第一連接部件,9為第二連接部件,10為第一外插槽,11為第二外插槽,12為第三外插槽,13為第四保溫填料層,14為第二部件,15為第五保溫填料層,16為第三部件,17為第二內插槽,18為第二密封連接部件,19為第一豎直連接部件,20為第三內插槽,21為密封填壓部件,22為第四內插槽,23為第二豎直連接部件。
[0017]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包括位于左側的第一部件、位于右側的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其中:
[0018]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下方空間內設置第一保溫填料層,在第一部件的上端設置第一內插槽,并在第一內插槽內固定設置第一密封連接部件;在第二部件邊框組成的內部空間中設置第四保溫填料層,在內部空間的下水平邊框上設置第一外插槽和第二外插槽;在內部空間右側豎直邊框的上端設置第四內插槽,其下端設置第三外插槽;在內部空間的上水平邊框的左端設置第三內插槽;所述第一部件的右側與第二部件的左側通過第一連接部件和第二連接部件連接成一體,并在第一連接部件和第二連接部件之間設置第三保溫填料層;
[0019]所述第三部件位于第二部件的上方,第三部件的第一豎直連接部件和第二豎直連接部件分別與第二部件的第三內插槽和第四內插槽固定相連,以使第三部件和第二部件組成一體,在第三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間的空間內設置第五保溫填料層,在所述第一豎直連接部件的上端設置第二內插槽,在所述第二內插槽中固定設置第二密封連接部件;
[0020]在第二連接部件的上方設置第二保溫填料層,緊挨第二保溫填料層的上表面固定設置密封層,緊挨密封層的上表面設置密封填壓部件,且密封填壓部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與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密封連接。
[002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部件為I型連接部件。
[002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連接部件為I型連接部件。
[002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密封填壓部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滑槽,所述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分別與滑槽密封接觸,整個密封填壓部件可分別與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產生相對移動。
[002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二、三、四和五保溫填料層選用相同的保溫材料進行填充。
[0025]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利用相對封閉的結構并填充保溫材料層,以實現門窗框對熱量的保持,同時進行密封,并可在豎直方向上進行調整,以避免連接處由于保溫材料吸熱后產生形變,對整個機構的擠壓和變形,結構簡單,保溫效果和使用效果均好。
[0026]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應該說明的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核心的情況下,任何簡單的變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不花費創造性勞動的等同替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左側的第一部件、位于右側的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下方空間內設置第一保溫填料層,在第一部件的上端設置第一內插槽,并在第一內插槽內固定設置第一密封連接部件;在第二部件邊框組成的內部空間中設置第四保溫填料層,在內部空間的下水平邊框上設置第一外插槽和第二外插槽;在內部空間右側豎直邊框的上端設置第四內插槽,其下端設置第三外插槽;在內部空間的上水平邊框的左端設置第三內插槽;所述第一部件的右側與第二部件的左側通過第一連接部件和第二連接部件連接成一體,并在第一連接部件和第二連接部件之間設置第三保溫填料層; 所述第三部件位于第二部件的上方,第三部件的第一豎直連接部件和第二豎直連接部件分別與第二部件的第三內插槽和第四內插槽固定相連,以使第三部件和第二部件組成一體,在第三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間的空間內設置第五保溫填料層,在所述第一豎直連接部件的上端設置第二內插槽,在所述第二內插槽中固定設置第二密封連接部件;在第二連接部件的上方設置第二保溫填料層,緊挨第二保溫填料層的上表面固定設置密封層,緊挨密封層的上表面設置密封填壓部件,且密封填壓部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與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密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件為I型連接部件;所述第二連接部件為I型連接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建筑門窗隔熱保溫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填壓部件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滑槽,所述第一密封連接部件、第二密封連接部件分別與滑槽密封接觸。
【文檔編號】E06B3/263GK204199965SQ20142053003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5日
【發明者】姚存峰, 張英明 申請人:中天聯合節能建設發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