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展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本結構包括用于擺放展品的臺面板、上箱體和下箱體;所述上箱體和下箱體均為由箱壁圍合而成的框狀或筒狀的中空結構,所述臺面板和上箱體之間以及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均構成可拆卸聯接;所述上箱體和下箱體彼此相連可形成處于設置在臺面板下方以承托臺面板便于展示或將臺面板圍合在箱體內部空腔以便于運輸兩種位置狀態。本實用新型通過對臺面板、上箱體和下箱體的特殊設計,具有快速布展、方便檢修和可靠運輸等優點,很好地滿足了流動展示的需求。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展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流動展示流動性大,不受區域限制,可以流動于城鎮之間和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其影響之深,范圍之廣,受眾面之大,不受時間、線路限制,可隨時隨地向廣大觀眾傳遞信息,是目前大力推廣的一種展示模式。
[0003]但是,由于流動展示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短期展覽,要求能夠快速布展;二是經常運輸,要求能夠有效地保護展品不受到損傷;三是工作人員少,要求能夠便捷布展撤展,盡量節省勞動力。因此,使得大多數常規的展覽方式受到了制約,尤其是快速布展和運輸,一直是困擾展覽承擔單位的主要問題。在現行常規模式下的展覽方式,不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運輸過程中造成了大量的展品損傷,給巡展承辦單位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影響了巡展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在流動展示過程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處,通過對臺面板、上箱體和下箱體的特殊設計,提供了一種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具有快速布展、方便檢修和可靠運輸等優點,很好地滿足了流動展示的需求。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本結構包括用于擺放展品的臺面板、上箱體和下箱體;所述上箱體和下箱體均為由箱壁圍合而成的框狀或筒狀的中空結構,所述臺面板和上箱體之間以及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均構成可拆卸聯接;所述上箱體和下箱體彼此相連可形成處于設置在臺面板下方以承托臺面板便于展示或將臺面板圍合在箱體內部空腔以便于運輸兩種位置狀態。
[0007]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進一步實現。
[0008]優選的,所述臺面板呈平板狀,平板狀的臺面板的側壁向下凸出形成扣圈;所述上箱體頂部設置為支撐平臺,支撐平臺的內側邊緣向上凸起形成擋圈;所述扣圈的內側輪廓與所述擋圈的外側輪廓相吻合,所述支撐平臺凸出在臺面板扣圈的外側。
[0009]所述臺面板的側壁上設有臺面板聯接孔,所述扣圈的底部設有臺面板預埋螺母,所述上箱體的支撐平臺上設有向上凸起并與所述臺面板預埋螺母相配合的螺栓。
[0010]所述上箱體的底部設有環狀凸起狀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側壁上設有上箱體聯接孔;所述下箱體的箱口內側設有一圈向內凸起的翻邊,所述翻邊的內側輪廓與所述臺面板側壁的外側輪廓以及所述上箱體底部的底座的外側輪廓均相一致;所述下箱體的翻邊上設有與所述臺面板聯接孔和所述上箱體聯接孔彼此相對應的下箱體第一預埋螺母。
[0011]所述上箱體的底座處設有封堵在上箱體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邊與底座構成鉸接配合,底板的另一邊通過聯接部件與底座聯接在一起。
[0012]所述下箱體的側壁上設有一圈耐磨凸起。
[0013]所述下箱體的側壁上設有便于其與展板架相連接的下箱體第二預埋螺母。
[0014]所述上箱體和下箱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雙向凹坑提手。
[0015]所述上箱體的底座下部以及下箱體的底部均設置有耐磨地腳。
[0016]所述底板的下部設有第一固定插座;所述下箱體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固定插座,所述第二固定插座通過導線與所述第一固定插座相連。
[001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四個主要部件:臺面板、上箱體、底板和下箱體,其中下箱體既可以作為展示狀態時整個展臺的一部分,又可以作為運輸狀態時的箱蓋,由此本實用新型中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既可以作為展臺又可以作為包裝箱,功能合二為一,也即此四個主要部件彼此配合構成以下兩種形態:
[0019]第一種形態,當需要展示展品時,將臺面板扣蓋在上箱體上,并將上箱體卡嵌在下箱體上,并在臺面板上擺放或固定展品即可。
[0020]第二種形態,當需要運輸展品時,此時臺面板仍然扣蓋在上箱體上,將下箱體拆下并倒扣于臺面板上,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運輸箱,則不但滿足了運輸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而且也保障了展品不受損傷。
[0021]2)、本實用新型中的底板不但使得上箱體和下箱體均能形成各自獨立的箱體空間,從而便于增強箱體的結構強度和便于存放物體,而且底板上還設有第一固定插座,所述第一固定插座和第二固定插座彼此配合,可將電源引入箱體中并向展品提供用電。
[0022]3)、本實用新型在下箱體的側壁外側設置有一圈耐磨凸起,則在多個展箱并列放置時,可以保護箱體外表不會因摩擦產生損傷。
[0023]4)、本實用新型在上箱體和下箱體的底部均設置有耐磨地腳,該耐磨地腳不但可以起到使展箱不與地面直接接觸,保護展箱不會產生磨損;而且在運輸狀態下,由于上箱體和下箱體將臺面板夾合于其中,因此整個展箱的上側和下側均設有耐磨地腳,從而有利于多套展箱彼此順序疊放在一起。
[0024]5)、本實用新型在上箱體和下箱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雙向凹坑提手,所述雙向凹坑,也即提手處既設置有向上的凹坑,也設置有向下的凹坑,從而提手與使用者手相接觸的面具有一定的角度向上傾斜,這種提手使得無論下箱體的箱口向上還是向下,搬運者均可以輕松抬起,易于箱體安裝和搬運。
[0025]6)、所述臺面板與上箱體之間、上箱體與下箱體之間以及白面板與下箱體之間均為可拆卸連接,且下箱體可與展板架構成剛性連接,便于布展且使用安全。
[0026]7)、本實用新型中的底板與上箱體之間通過連接部件聯接在一起,因此方便打開取物或維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2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上箱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下箱體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展箱處于展示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展箱處于運輸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7、8均為展箱與展板架相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中標注符號的含義如下:
[0034]100—臺面板 101—側壁 102—臺面板聯接孔
[0035]103—臺面板預埋螺母 200—上箱體 201—螺栓
[0036]202一上箱體聯接孔 203—底座 204—耐磨地腳
[0037]205—銷孔 206—支撐平臺 207—擋圈 208—提手
[0038]300一底板 301—復位彈黃 302—第一固定插座 303—插銷結構
[0039]400—下箱體 401—翻邊 402—下箱體第一預埋螺母
[0040]403—提手 404—下箱體第二預埋螺母 405—聯接螺栓
[0041]406—第二固定插座 407—耐磨凸起 408—耐磨地腳
[0042]500—展板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44]下面首先對本實用新型中的主要部件做逐一說明:
[0045]1.臺面板
[0046]如圖1所示,所述臺面板100呈平板狀,平板狀的臺面板100的側壁101向下凸出形成扣圈;所述側壁101上設有臺面板聯接孔102,所述扣圈的底部設有臺面板預埋螺母103。
[0047]2.上箱體
[0048]如圖2、3所示,所述上箱體200為由箱壁圍合而成的框狀或筒狀的中空結構,所述上箱體200頂部設置為支撐平臺206,支撐平臺206的內側邊緣向上凸起形成擋圈207 ;所述擋圈207的外側輪廓與所述臺面板扣圈的內側輪廓相吻合。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平臺206凸出在臺面板扣圈的外側。
[0049]如圖2所示,所述上箱體200的支撐平臺206上設有向上凸起并與所述臺面板預埋螺母103相配合的螺栓201。
[0050]如圖3所示,所述上箱體200的底部設有環狀凸起狀的底座203,所述底座203的側壁上設有上箱體聯接孔202。
[0051]如圖3所示,所述上箱體222的側壁上設置有雙向凹坑提手208。
[0052]如圖3所示,所述上箱體200的底座203下部設置有耐磨地腳204。
[0053]3.底板
[0054]如圖3所示,所述底板300設置在上箱體200的底座203內側;所述上箱體200的底座203的內壁上設置有銷孔205,底板300的四角處設有帶有復位彈簧301的插銷結構303,安裝底板300,將插銷結構303的插銷頭部插入所述銷孔205中即可將底板300聯接在底座203上。
[0055]在上述結構中,底板300與插銷結構303中的插銷相平行的兩邊均可以作為與底座203的鉸接邊,其功能是既可以作為鉸鏈使用,也可以作為插銷使用。
[0056]如圖3所示,所述底板300的下部設有第一固定插座302 ;
[0057]4.下箱體
[0058]如圖1、2、4所示,所述下箱體400為由箱壁圍合而成的框狀或筒狀的中空結構,所述下箱體400的箱口內側設有一圈向內凸起的翻邊401,所述翻邊401的內側輪廓與所述臺面板側壁101的外側輪廓以及所述上箱體200底部的底座203的外側輪廓均相一致;所述下箱體400的翻邊401上設有與所述臺面板聯接孔102和所述上箱體聯接孔202彼此相對應的下箱體第一預埋螺母402 ;所述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有便于其與展板架500相連接的下箱體第二預埋螺母404。
[0059]如圖4所示,所述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有一圈耐磨凸起407。
[0060]如圖4所示,所述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置有雙向凹坑提手。
[0061]如圖1所示,所述下箱體400的底部設置有耐磨地腳408。
[0062]如圖4所示,所述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固定插座406,所述第二固定插座406通過導線與所述第一固定插座302相連。
[0063]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展示狀態和運輸狀態描述如下:
[0064]當本實用新型處于展示狀態時
[0065]參見圖1、2、5、7、8所示,臺面板100扣蓋在上箱體200上側,此時臺面板100的底面與上箱板200的支撐平臺206靠在一起,臺面板100的扣圈扣合在所述擋圈207的外側,且支撐平臺206上的螺栓201插入扣圈底部的臺面板預埋螺母103中,從而白面板100與上箱體200聯接在一起。
[0066]如圖3所示,通過插銷結構303向下打開底板300,安裝內部結構件,即將電器系統固定在底板300上,安裝完成后,通過插銷結構303關閉底板300 ;
[0067]將底板300上的第一固定插座302和下箱體400外側壁上的第二固定插座406用插頭導線連接在一起。
[0068]將展品擺放或固定在臺面板上。
[0069]參見圖1?5、7、8所示,使下箱體400的箱口向上,將上箱體200的底座203卡嵌在下箱體400的箱口內側的翻邊401中,并將聯接螺栓405或銷釘依次穿過下箱體第一預埋螺母402和上箱體底座203上的上箱體聯接孔202,從而上箱體200和下箱體400聯接在一起。
[0070]如圖7、8所示,將展板架500立置于下箱體400的背面,將螺栓穿過展板架卡箍和下箱體第二預埋螺母404,把展板架卡箍和下箱體400固定連接在一起。
[0071]將電源通過插頭連接到下箱體400上設置的第二固定插座406處,布展完成。
[0072]當本實用新型處于運輸狀態時
[0073]展示完畢后,拔出電源插頭,松開連接展板架卡箍和下箱體400的螺栓,取下展板架。
[0074]松開連接上箱體200和下箱體400的聯接螺栓405,將上箱體200抬起,拔出第一固定插座302處的電源插頭,然后將上箱體200放置在地面上。
[0075]將下箱體400的箱口向下扣置在上箱體200上,此時下箱體400的箱口端面與上箱體200的支撐平臺206靠在一起,下箱體400的箱口處的翻邊401扣合在臺面板100的側壁101外側,將螺栓依次穿過下箱體第一預埋螺母402和臺面板側壁101上的臺面板聯接孔102,從而下箱體400和臺面板100聯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箱體。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本結構包括用于擺放展品的臺面板(100)、上箱體(200)和下箱體(400);所述上箱體(200)和下箱體(400)均為由箱壁圍合而成的框狀或筒狀的中空結構,所述臺面板(100)和上箱體(200)之間以及上箱體(200)和下箱體(400)之間均構成可拆卸聯接;所述上箱體(200)和下箱體(400)彼此相連可形成處于設置在臺面板(100)下方以承托臺面板(100)便于展示或將臺面板(100)圍合在箱體內部空腔以便于運輸兩種位置狀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臺面板(100)呈平板狀,平板狀的臺面板(100)的側壁(101)向下凸出形成扣圈;所述上箱體(200)頂部設置為支撐平臺(206),支撐平臺(206)的內側邊緣向上凸起形成擋圈(207);所述扣圈的內側輪廓與所述擋圈(207)的外側輪廓相吻合,所述支撐平臺(206)凸出在臺面板扣圈的外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臺面板(100)的側壁(101)上設有臺面板聯接孔(102),所述扣圈的底部設有臺面板預埋螺母(103),所述上箱體(200)的支撐平臺(206)上設有向上凸起并與所述臺面板預埋螺母(103)相配合的螺栓(201)。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200)的底部設有環狀凸起狀的底座(203),所述底座(203)的側壁上設有上箱體聯接孔(202);所述下箱體(400)的箱口內側設有一圈向內凸起的翻邊(401),所述翻邊(401)的內側輪廓與所述臺面板側壁(101)的外側輪廓以及所述上箱體(200)底部的底座(203)的外側輪廓均相一致;所述下箱體(400)的翻邊(401)上設有與所述臺面板聯接孔(102)和所述上箱體聯接孔(202)彼此相對應的下箱體第一預埋螺母(402)。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200)的底座(203)處設有封堵在上箱體底部的底板(300);所述底板(300)的一邊與底座(203)構成鉸接配合,底板(300)的另一邊通過聯接部件與底座(203)聯接在一起。
6.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有一圈耐磨凸起(407)。
7.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有便于其與展板架(500)相連接的下箱體第二預埋螺母(404)。
8.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200)和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置有雙向凹坑提手。
9.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200)的底座(203)下部以及下箱體(400)的底部均設置有耐磨地腳。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流動展示的展臺展箱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00)的下部設有第一固定插座(302);所述下箱體(400)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固定插座(406),所述第二固定插座(406)通過導線與所述第一固定插座(302)相連。
【文檔編號】A47F5/00GK204132945SQ201420570079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9日
【發明者】刑金龍, 盛業濤, 馮帥將, 李璇, 李春, 仝文浩, 方猛, 李瑞敏, 樊毅斌, 李小甌 申請人: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