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組合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烹調器皿,其特征是通過一連接結構將至少兩個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器皿組合起來使用,以便于在一個烹煮設備上通過所述多功能組合鍋實現分開調理食物的理念。
【背景技術】
[0002]按照亞洲地區慣用的蒸、煮、燜、涮、炸、煎、烤、炒等食物烹調手法,需準備各種不同形狀的烹調器皿以因應之,久而久之,家庭中常備的烹調器皿愈來愈多,但因為選用上的不方便,以至于各器皿的使用率卻愈來愈低。另外,外食人口增加,許多餐廳業者以提供餐桌上自由烹煮或燒烤的經營模式來吸引食客。然而,食材和烹調方式是多樣化的,如何在一個平面空間有限的餐桌上提供各種烹調器皿和烹煮設備,則是餐廳業者所面臨的挑戰。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市面上出現一種復合式烹調器皿,一邊是供煎、烤、拌炒專用的盤器,另一邊則是供蒸、煮、燜專用的鍋具。這種復合式烹調器皿實現了在一個烹煮設備上以不同手法分開調理不同食物的理念。然而,復合式烹調器皿的盤器與鍋具是一體的結構,兩者不可分開,以至于在使用上還是有很大的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先前技術中所提到的復合式烹調器皿因盤器與鍋具為一體結構而產生使用限制的問題提出的多功能組合鍋。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組合鍋,包含一第一器皿和一第二器皿,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分別具有一并合面,所述第一器皿的并合面具有一第一連接結構,所述第二器皿的并合面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可相對結合或分離,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和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的結合,將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以所述的并合面相對并合起來,且并合后的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底面保持相同水平。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器皿為盤器,所述第二器皿為鍋具。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為盤器。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為鍋具。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分別為能夠相互嵌合的槽與凸塊。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分別為鳩尾槽和鳩尾塊。
[0011]進一步地,所述并合面為垂直平面。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具有向外凸伸的把手。
[0013]進一步地,所述把手為環繞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的周部且向外平展的結構。
[0014]進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組合鍋更包含一能夠蓋合于所述第一器皿或所述第二器皿的蓋體,所述蓋體具有一持拿部和一通氣孔;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具有承托所述蓋體的支托部。
[0015]相較于先前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如下:
[0016]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通過所述連接結構將至少兩個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器皿組合起來使用,以便于在一個烹煮設備上通過所述多功能組合鍋實現不同烹調方式且分開調理食物的目的。
[0017]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實現了在一個烹煮設備上進行多樣化烹調的目的。
[0018]所述連接結構使所述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組合和分離容易操作。
[0019]所述連接結構使所述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并合穩定。
[0020]所述連接結構使所述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可以并合使用,也可以分離單獨使用。
[0021]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可按食材和烹調需求選擇性的組合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在第一器皿為盤器,第二器皿為鍋具的組合實施例中,可在所述盤器上進行食材的煎、烤、拌、抄,可在所述鍋具中進行蒸、煮、涮、炸。在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均為盤器或鍋具的組合實施例中,仍然可以進行不同的食材和方式烹調。
[0022]所述的蓋體附蓋于第一器皿或第二器皿上,所述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不論為盤或鍋具均可以進行食材的燜煮。
[0023]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適用一般家庭及營業餐廳。特別是營業餐廳于平面空間有限的餐桌上透過多功能組合鍋的使用可接受多樣化食材和多樣化烹煮。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外觀圖。
[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外觀圖。
[0027]圖4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外觀圖。
[0028]圖5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與蓋體的分解圖。
[0029]圖6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與蓋體結合之示意圖。
[0030]圖中,10-第一器皿41-底部[0031 ] 11-并合面 42-長側壁
[0032]12-第一連接結構43-深容置空間
[0033]13-把手50-蓋體
[0034]14-支托部51-持拿部
[0035]20-第二器皿52-通氣孔
[0036]21-并合面
[0037]22-第二連接結構
[0038]23-把手
[0039]24-支托部
[0040]31-底部[0041 ] 32-短側壁
[0042]33-淺容置空間
[0043]34-凸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45]如圖1,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包含一第一器皿10和一第二器皿20,所述第一器皿10和所述第二器皿20分別具有一垂直的并合面11,21,所述第一器皿10的并合面11具有一第一連接結構12,所述第二器皿20的并合面21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22,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22可相對結合或分離,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和所述第二連接結構22的結合,將所述第一器皿10和所述第二器皿20以所述的并合面11,21相對并合起來,且并合后的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的底面保持相同水平。
[0046]關于該第一連接結構12和第二連接結構22分別為可相互嵌合或脫離的槽與凸塊。在圖例中,所述的槽為鳩尾槽,所述的凸塊為鳩尾塊。所述的槽與凸塊并非以鳩尾形式為限,其他形狀的槽與凸塊,亦可實現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連接結構12和第二連接結構22。
[0047]通過所述第一器皿10和所述第二器皿20的并合面11,21以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相對滑切移動,可使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和第二連接結構22的結合或分離。且當第一連接結構12和第二連接結構22結合時,所述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無法以前后方向脫離,從而確保其組合后的穩固性。
[0048]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12和第二連接結構22的結合或分離,可以選擇性的使用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的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圖1和圖2所示的實施例,第一器皿10為盤器,第二器皿20為鍋具。圖3所示的實施例,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均為盤器。圖4所示的實施例,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均為鍋具。
[0049]如圖1,所述的盤器,具有一底部31以及框圍于底部31周圍的短側壁32,通過該底部31和短側壁32構成所述盤器的淺容置空間33。在所述底部31相對于淺容置空間33的表面設有凸體34,所述的凸體34形式不限,可為肋條狀的,可為圓點狀的,可為圓塊狀的。盤器適用于煎、烤、拌、炒等烹調,各凸體34之間可供油或醬料流動,防止食材沾附太多油或醬料,也可防止食材沾黏于盤器。
[0050]如圖1,所述的鍋具,具有一底部41以及框圍于底部41周圍的長側壁42,通過該底部41和長側壁42構成所述鍋具的深容置空間43。鍋具適用于蒸、煮、涮、炸等烹調。
[0051]如圖1至圖4,所述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均具有一環繞其周部且向外平展的把手13,23。所述的把手13,23便于使用者端持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
[0052]復如圖5、6所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組合鍋更包括至少一蓋體50,所述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均具有一用以支托所述蓋體50的支托部14,24。所述蓋體50蓋合于第一器皿10或第二器皿20時,不論是盤器的淺容置空間33或鍋具的深容置空間43均為密閉,所以可燜煮食材。所述蓋體50具有一持拿部51,便于使用者拿取蓋體50。所述的蓋體50亦具有一通氣孔52,使燜煮食材的熱氣向外排出。
[005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 包含一第一器皿和一第二器皿,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分別具有一并合面,所述第一器皿的并合面具有一第一連接結構,所述第二器皿的并合面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可相對結合或分離,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和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的結合,將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以所述的并合面相對并合起來,且并合后的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底面保持相同水平。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為盤器,所述第二器皿為鍋具。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為盤器。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為鍋具。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分別為能夠相互嵌合的槽與凸塊。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分別為鳩尾槽和鳩尾塊。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合面為垂直平面。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具有向外凸伸的把手。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為環繞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的周部且向外平展的結構。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組合鍋更包含一能夠蓋合于所述第一器皿或所述第二器皿的蓋體,所述蓋體具有一持拿部和一通氣孔;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均具有承托所述蓋體的支托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組合鍋, 包含一第一器皿和一第二器皿,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分別具有一并合面,所述第一器皿的并合面具有一第一連接結構,所述第二器皿的并合面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可相對結合或分離,通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和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的結合,將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以所述的并合面相對并合起來,且并合后的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底面保持相同水平。多功能組合鍋通過所述連接結構將至少兩個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器皿組合起來使用,以便于在一個烹煮設備上通過所述多功能組合鍋實現不同烹調方式且分開調理食物的目的。
【IPC分類】A47J27/122
【公開號】CN205386075
【申請號】CN201521121805
【發明人】袁嘉蔚
【申請人】袁嘉蔚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