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廚房電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和具有該上蓋組件的電壓力鍋。
背景技術:
在相關技術中,電壓力鍋包括有鍋蓋、外鍋和內鍋,鍋蓋上設有內扣牙,外鍋上設有外鍋牙,鍋蓋設置在外鍋的上部并通過內扣牙與外鍋的外扣牙相扣合,鍋蓋扣合時,通過旋轉鍋蓋,使鍋蓋的內扣牙與外鍋的外扣牙相扣合,從而使鍋蓋經密封圈與內鍋實現密封組合,當打開或關閉鍋蓋時,只需進行旋轉操作即可。
然而,對于不規則形狀的電壓力鍋來說,比如橢圓形壓力鍋,由于上蓋、內鍋和外鍋的形狀都是橢圓形,因此傳統的旋轉扣合式將很難直接在此應用,需要在上蓋單獨設置扣合外鍋的扣合件,以及通過旋轉運動推動扣合件沿鍋蓋的徑向移動以打開或者鎖合扣合件的旋轉卡盤,旋轉卡盤通過支柱與扣合件滑動連接。電壓力鍋在烹飪過程中,上蓋和卡扣要承受鍋內蒸汽壓力,為保證扣合機構方式具有良好的順暢性和穩定性,就必須考慮其支柱位置處的強度和剛度但現有技術中的非圓形電壓力鍋上的支柱結構承受的力比較大,易于損壞并且使得旋轉卡盤操作不順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所述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操作順暢性較好且穩定性較高。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具有上述上蓋組件的電壓力鍋。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包括:上蓋本體;旋轉卡盤,所述旋轉卡盤與所述上蓋本體可樞轉地相連,所述旋轉卡盤上設有卡槽;適于與電壓力鍋的外鍋扣合的至少兩個扣合件,至少兩個所述扣合件沿所述上蓋本體的周向分布;至少兩個支柱,每個所述支柱配合在對應的所述卡槽內,以在所述旋轉卡盤轉動時止抵所述卡槽,并在所述卡槽內移動且在所述旋轉卡盤轉動時與所述卡槽止抵并沿所述旋轉卡盤的徑向移動,以以帶動所述扣合件與所述外鍋扣合或分離;至少一個彈性件,所述至少兩個支柱中的至少一個的外周面與所述卡槽的內周壁之間設有所述彈性件。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通過在支柱和和旋轉卡盤的卡槽之間設置彈性件,因此能有效的減少旋轉卡盤傳遞給支柱的力,使得旋轉卡盤操作順暢性好且穩定性高,支柱不易損壞,使用壽命較長。
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卡槽包括與所述至少兩個支柱一一對應的至少兩個,每個所述卡槽分別形成為弧形卡槽且相對于所述旋轉卡盤的中心偏心設置。由此,便于制造且移動更順暢。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蓋本體上設有沿其徑向延伸的至少兩個導向部,至少兩個所述扣合件相對于所述上蓋本體可滑動地設在對應的所述導向部內。由此,可以提高扣合件扣合路徑的精確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蓋本體呈橢圓狀。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蓋本體的每個短軸部至少設置有一個扣合件。對于橢圓壓力鍋來說,將扣合件設置在上蓋本體的短軸部,能提高上蓋本體受力的平衡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彈性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設在所述支柱上;至少兩個彈性爪,至少兩個所述彈性爪設在所述套筒的至少一端,至少兩個所述彈性爪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分布,在沿所述套筒的軸向上,每個所述彈性爪向外且向遠離所述套筒的方向傾斜延伸。由此,可以減小支柱的受力,對支柱保護作用好。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每個所述彈性爪包括:內凹部,所述內凹部的一端與所述套筒相連;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一端與所述內凹部的另一端相連,在沿遠離所述套筒的軸向上,所述內凹部的切線與所述套筒的軸線之間的夾角逐漸增大且所述外凸部的切線與所述套筒的軸線之間的夾角逐漸減小。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彈性件為不銹鋼件或硅膠圈。由此,彈性件不僅制造方便,成本相對較低,而且不易發生銹蝕和損壞。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還包括:緩沖件,所述緩沖件套設在所述彈性件上。由此可以起到進一步保護支柱的作用,使支柱移動更順暢。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支柱包括:支柱本體,所述支柱本體穿設在所述弧形卡槽內且所述支柱本體的下端與所述扣合件相連,所述支柱本體的上端向上伸出所述弧形卡槽,所述彈性件套設在所述支柱本體上;環形凸緣,所述環形凸緣設在所述支柱本體的下部,所述彈性件止抵所述環形凸緣;止擋墊片,所述止擋墊片固定在所述支柱本體的上端,在所述卡槽的寬度方向上,所述止擋墊片的尺寸大于所述弧形卡槽的寬度。由此,不僅可以防止彈性件以及緩沖件從支柱上脫開,還可以防止旋轉卡盤與支柱脫離,使上蓋組件安裝牢固且操作可靠性提高。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每個所述扣合件包括:支撐部,所述支撐部與所述支柱相連且支撐在所述上蓋本體上;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上端與所述支撐部的外邊沿相連,所述卡接部的下端向內延伸形成有與所述外鍋扣合的內扣邊。該結構的扣合件便于制造且與外鍋配合性好。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電壓力鍋,包括:外鍋;位于所述外鍋內的內鍋;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上蓋組件,所述上蓋組件扣合在所述外鍋上。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俯視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側視圖;
圖4是圖2中沿線a-a的剖視圖;
圖5是圖4中i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彈性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彈性件的側視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彈性件的剖視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彈性件的俯視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緩沖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剖視圖;
圖12是圖11中ⅱ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的彈性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上蓋組件100;
上蓋本體10;
旋轉卡盤20;弧形卡槽201;
扣合件30;支撐部31;卡接部32;內扣邊33;
支柱40;支柱本體41;環形凸緣42;止擋墊片43;
彈性件50;套筒51;彈性爪52;內凹部521;外凸部522;內翻邊53;
緩沖件6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100。
參照圖1至圖13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100可以包括上蓋本體10、旋轉卡盤20、兩個扣合件30、兩個支柱40和兩個彈性件50。當然,扣合件30、支柱40和彈性件50的數量不限于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但扣合件30、支柱40的數量至少不少于兩個,彈性件50的數量至少為一個。
旋轉卡盤20與上蓋本體10可樞轉地相連,也就是說,旋轉卡盤20與上蓋本體10相連,并且相對于上蓋本體10可樞轉。旋轉卡盤20可以位于上蓋本體10上方,旋轉卡盤20可以通過轉軸與上蓋本體相連,如圖1所示,旋轉卡盤20的中部可以設有用于使轉軸穿過的軸孔。旋轉卡盤20上設有兩個卡槽(卡槽的數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多于兩個,多個卡槽可以相互間隔開設置,也可以相互連通,即多個卡槽可以相連形成為一個槽),每個卡槽分別形成為弧形卡槽201,多個弧形卡槽201沿旋轉卡盤20的周向分布,每個弧形卡槽201相對于旋轉卡盤20的中心偏心設置,換言之,每個弧形卡槽201的中心與旋轉卡盤20的中心不重合,每個弧形卡槽201的延伸的方向不是沿著旋轉卡盤20的周向,而是相對于旋轉卡盤20的周向傾斜延伸。
多個扣合件30、多個支柱40、多個彈性件50以及多個弧形卡槽201分別一一對應。每個扣合件30分別適于與電壓力鍋的外鍋扣合,多個扣合件30可活動地與上蓋本體10相連,也就是說,多個扣合件30與上蓋本體10相連,并且相對于上蓋本體10可活動。多個支柱40與對應的扣合件30相連以帶動扣合件30活動,多個支柱40與對應的弧形卡槽201配合且相對于弧形卡槽201沿弧形卡槽201的延伸方向可活動。
當旋轉卡盤20受力沿自身的軸向樞轉時,弧形卡槽201相對支柱40轉動,由于弧形卡槽201相對于旋轉卡盤20的中心偏心設置,因此弧形卡槽201會對支柱40施加沿徑向的力,從而帶動與之相連的扣合件30在旋轉卡盤20的徑向上發生移動,實現與外鍋的扣合或分離,使電壓力鍋實現合蓋或開蓋。
多個彈性件50設在對應的支柱40的外周面與弧形卡槽201的內周面之間。由此,當支柱40相對于旋轉卡盤20在弧形卡槽201內移動時,支柱40不會與弧形卡槽201的內周壁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彈性件50與弧形卡槽201的內周壁間接接觸,彈性件50受力可以發生彈性變形,具有一定的緩沖效果,能夠抵消旋轉卡盤20對支柱40的徑向作用力,使支柱40受到的徑向作用力減小,從而減少支柱40的變形,同時彈性件50本身具有的彈性性能,還能有效減少結構件之間的磨損,從而提升它們的旋轉順暢性和穩定性,使電壓力鍋開合蓋順暢,操作噪音小。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上蓋組件100,通過支柱40的外周面與弧形卡槽201的內周壁之間設置彈性件50,使得支柱40受到的旋轉卡盤20的作用力減小,減小支柱40的受損以及結構部件之間的磨損,使上蓋組件100操作順暢性好并且可靠性高。
可以理解的是,設置在旋轉卡盤20上的卡槽不僅限于形成為弧形,例如,在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中,卡槽還可以是直槽,直槽的延伸方向不經過旋轉卡盤20的中心,換言之,卡槽不沿旋轉卡盤20的徑向延伸,而且相對于徑向傾斜延伸。由此,當支柱40在卡槽內移動時,支柱40可以在旋轉卡盤20的徑向上發生移動,從而帶動扣合件30徑向移動實現與外鍋的扣合或分離。
另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中,并非必須在每個支柱40的外周面與卡槽的內壁面之間設置彈性件50。為節省成本,可以僅選擇在某一個或某一些支柱40的外周面與卡槽的內周面之間設置彈性件50,以有針對性的避免某一個或某一些支柱40以及卡槽受損。
在本發明的一些較優選的實施例中,上蓋本體10上可以設有沿其徑向延伸的多個導向部,多個扣合件30相對于上蓋本體10可滑動地與對應的導向部配合。導向部可以對扣合件30的移動起到導向、定位以及限制作用,使扣合件30可以在支柱40的帶動下準確地沿著上蓋本體10的軸向向內或向外移動,從而實現與外鍋的扣合或分離,開關蓋操作準確且上蓋組件100裝配準確性高。可選地,導向部可以形成為導軌或者導向槽等。
這里,上蓋本體10的徑向指的是與上蓋本體10的軸向垂直且經過上蓋本體10的中心的直線的延伸方向,當上蓋本體10形成為圓形時,上蓋本體10的徑向即為直徑的方向,當上蓋本體10不是圓形,而是方形等形狀時,上蓋本體10的徑向可以理解連接上蓋本體10的中心與上蓋本體10的邊沿任一點的直線的延伸方向。
例如,如圖1和圖2所示,上蓋本體10整體呈橢圓形狀。上蓋組件100也大致呈橢圓形,具有該上蓋組件100的電壓力鍋為橢圓壓力鍋,此時,上蓋本體10的徑向即為經過上蓋本體10的中心且與上蓋本體10的軸向垂直的直線的延伸方向。具體而言,對于橢圓壓力鍋來說,上蓋本體10的每個短軸部設置有一個扣合件30(即設置有兩個扣合件30,當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多于兩個的扣合件30)。旋轉卡盤20上設置有兩個弧形卡槽201,每個弧形卡201內設置有一個支柱40,每個支柱上套設有一個彈性件50。
可選地,彈性件50套設在支柱40上。由此,不僅更便于制造和裝配,并且結構穩定性高。參照圖4至圖9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彈性件50可以包括套筒51和多個彈性爪42。套筒51套設在支柱40上,套筒51的至少一端設有多個彈性爪42,也就是說,多個彈性爪42可以設在套筒51的上端或下端,或者同時設置在套筒51的上端和下端。多個彈性爪42可以沿套筒51的周向分布,在沿套筒51的軸向上,每個彈性爪42可以向外并且向遠離套筒51的方向傾斜延伸。也就是說,彈性爪42同時沿套筒51的軸向和徑向延伸。
當支柱40在弧形卡槽201內移動時,彈性爪42承受旋轉卡盤20的徑向作用力并且發生彈性變形,從而有效的抵消旋轉卡盤20的徑向作用力,減小支柱40的受力,有效保護支柱40。在圖4至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套筒51的兩端均設置有六個彈性爪42,此時,彈性件50的上端和下端均形成為漲型結構,彈性件50的上端和下端均可以與弧形卡槽201的內周壁止抵,彈性件50受力更均衡,變形平穩,保證了扣合件30的平穩且順暢地移動。
進一步地,如圖6至圖9所示,每個彈性爪42包括內凹部521和外凸部522,內凹部521的一端可以與套筒51相連,內凹部521的另一端與外凸部522的一端相連,也就是說,內凹部521連接在外凸部522和套筒51之間。在沿遠離套筒51的軸向上,即在沿套筒51的軸向且向遠離套筒51的方向上,內凹部521的切線與套筒51的軸線之間的夾角逐漸增大,外凸部522的切線與套筒51的軸線之間的夾角逐漸減小。也就是說,內凹部521向內凹陷,并且形成為背向套筒51的軸線彎曲的外彎曲結構,外凸部522向外凸出并且形成為朝向套筒51的軸線彎曲的內彎曲結構。
由此,彈性件50的變形性更好,能夠更好的抵消旋轉卡盤20對支柱40的徑向作用力,同時緩沖效果更好,能更好地緩沖旋轉卡盤20對支柱40的沖擊,更有效的保護支柱40,并且操作更順暢。
可選地,每個彈性爪42的遠離套筒51的一端設有向內延伸的內翻邊53。也就是說,外凸部522遠離內凹部521的一端設有內翻邊53,內翻邊53朝向套筒51的軸線延伸。內翻邊53可以使彈性件50的結構更圓滑。進一步地,內翻邊53與彈性爪42圓滑連接。換言之,內翻邊53與彈性爪42的連接處圓滑過渡。由此,可以使彈性件50的結構更為圓滑,外形更美觀且拆裝安全性高。可選地,彈性爪42可以與套筒51圓滑連接。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彈性件50的外觀和拆裝安全性。
如圖6至圖8所示,相鄰兩個彈性爪42的鄰近套筒51的一端相互連接。由此,設在套筒51的一端的多個彈性爪42可以連接形成為一個整體,使彈性件50結構強度更高,變形更均衡,變形性好,開合蓋操作更順暢且可靠。
可選地,彈性件50可以為不銹鋼件。也就是說,彈性件50可以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例如,食品級不銹鋼。由此,彈性件50不僅制造方便,成本相對較低,而且不易發生銹蝕和損壞,使用壽命長,保證了上蓋組件100的操作的順暢性和可靠性。
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彈性件50可以為一體成型件。該一體成型的結構不僅制造方便,而且保證了彈性件50的整體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簡化了上蓋組件100的裝配操作。
參照圖3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還可以包括緩沖件60,緩沖件60可以套設在彈性件50上。由此,彈性件50可以止抵在緩沖件60與支柱40之間,緩沖件60具有一定的緩沖效果,可以進一步吸收旋轉卡盤20的作用力,進一步減輕旋轉卡盤20對支柱40的徑向作用力,起到進一步保護支柱40的作用,同時使支柱40移動更順暢。
有利地,緩沖件60可以為聚甲醛件,即緩沖件60可以采用聚甲醛(pom)制成。由此,緩沖件60可以具有自潤滑效果,能減小緩沖件60與旋轉卡盤20以及彈性件50之間的磨損,使扣合件30移動更順暢,操作噪音小。
圖10中示出了一種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的緩沖件60,(a)為緩沖件60的側視圖,(b)為緩沖件60的俯視圖。如圖10所示,緩沖件60可以形成為徑向尺寸不變的圓筒形結構。該種緩沖件60易于制造裝配、緩沖效果好。
可以理解的是,扣合件30的結構可形成為多種,只要能夠與外鍋實現扣合即可。可選地,扣合件30可以包括支撐部31和卡接部32。支撐部31與支柱40相連,支撐部31支撐在上蓋本體10上,卡接部32的上端與支撐部31的外邊沿相連,卡接部32的下端可以向內延伸形成內扣邊33,內扣邊33與外鍋實現扣合。該種結構的扣合件30便于制造且與外鍋配合性好。
可選地,扣合件30包括兩個,兩個扣合件30沿上蓋本體10的周向間隔開設置,如圖1和圖2所示,上蓋本體10的沿徑向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扣合件30,兩個扣合件30可以在支柱40的帶動下實現與外鍋的扣合或分離,使上蓋組件100的兩側可以與外鍋實現扣合或開蓋,扣合性好,保證了上蓋組件100與外鍋的密封性。參照圖1至圖5所示,弧形卡槽201、支柱40、彈性件50以及緩沖件60的數量分別可以為兩個,以與扣合件30一一對應。
如圖4和圖5所示,支柱40包括支柱本體41、環形凸緣42和止擋墊片43。支柱本體41可以穿設在弧形卡槽201內,支柱本體41的上端向上伸出弧形卡槽201,止擋墊片43設置在支柱本體41的上端,可選地,止擋墊片43與支柱本體41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支柱本體41的下端向下伸出弧形卡槽201,并且支柱本體41的下端與扣合件30相連,例如,支柱本體41與扣合件30的支撐部31鉚接相連。
環形凸緣42設在支柱本體41的下部,彈性件50套設在支柱本體41上,彈性件50的下端止抵環形凸緣42的上表面,緩沖件60套設在彈性件50上,緩沖件60的下端止抵環形凸緣42的上表面。在卡槽的寬度方向上,止擋墊片43的尺寸大于弧形卡槽201的寬度。由此,不僅可以防止彈性件50以及緩沖件60從支柱40上脫開,還可以防止旋轉卡盤20與支柱40脫離,上蓋組件100安裝牢固且操作可靠性提高。
可以理解是,彈性件50的結構不限于以上所描述的,還可以為其它結構,例如,如圖11至圖13所示,彈性件50可以為硅膠圈,硅膠圈可以套設在支柱40上,使支柱40的外周面可以與卡槽的內周面間隔開,硅膠圈具有彈性,可以使支柱40與卡槽之間形成彈性止抵,從而有效減少支柱40和旋轉卡盤20損壞的風險。
如圖12所示,支柱40包括支柱本體41、環形凸緣42和止擋墊片43,硅膠圈的下端可以止抵在環形凸緣42的上表面上。硅膠圈的內周面的下端可以形成為缺角結構,使硅膠圈的下端開口的尺寸較大,方便裝配操作。如圖13所示,硅膠圈的橫截面可以形成為圓形,以較好的與支柱40匹配,保證較好的緩沖效果。
電壓力鍋在烹飪過程中,上蓋組件100和扣合結構要承受鍋內蒸汽壓力,為保證扣合結構具有良好的順暢性和穩定性,就必須考慮其支柱40位置處的強度和剛度。而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具有一種新型的扣合結構,在支柱40位置處增加兩個元件:彈性件50和緩沖件60,一方面它們具有一定的緩沖效果,能減輕弧形卡槽201對支柱40的徑向作用力,從而減少支柱40的變形;另一方面它們本身具有自潤滑效果或彈性性能,能有效減少結構件之間的磨損,從而提升它們的旋轉順暢性,使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操作順暢性好并且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操作噪音小。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的合蓋原理為:首先旋轉卡盤20受力沿自身的軸向沿著一個方向樞轉(例如,順時針方向),此時,弧形卡槽201可以移動,由于弧形卡槽201相對于旋轉卡盤20的中心偏心設置,因此,當弧形卡槽201移動時,伸入弧形卡槽201內的支柱40在旋轉卡盤20的徑向上不會靜止不動,而是止抵在弧形卡槽201的內周壁上移動,實現在旋轉卡盤20徑向上的移動,支柱40在移動時會帶動與之相連的扣合件30在旋轉卡盤20的徑向上發生移動,扣合件30移動與外鍋上的結構,例如,齒牙等扣合,電壓力鍋實現合蓋。
其中,由于支柱40的外周面與弧形卡槽201的內周壁之間設有彈性件50,彈性件50受力發生彈性變形,能夠抵消旋轉卡盤20對支柱40的徑向作用力,從而使支柱40受到的徑向作用力減小,減少支柱40的變形,同時彈性件50本身具有的彈性性能,還能有效減少結構件之間的磨損,從而提升它們的旋轉順暢性和穩定性,使電壓力鍋合蓋順暢,操作噪音小。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的開蓋操作與合蓋操作正好相反,即使旋轉卡盤20受力沿自身的軸向沿著另一個方向樞轉(例如,逆時針方向),從而帶動支柱40反向移動,進而使扣合件30反向移動,從而可以實現與外鍋的分離,由于彈性件50的存在,開蓋操作較為順暢,并且操作噪音較小。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力鍋可以包括外鍋、內鍋和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內鍋設在外鍋內,外鍋上可以設有與扣合件30實現扣合的配合部,使上蓋組件100可以與外鍋實現扣合,由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蓋組件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術效果,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力鍋開關蓋操作方便、順暢且可靠,使用壽命較長。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壓力鍋的其他構成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寬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內”、“外”、“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示例”或“具體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