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用于防止睡于床上的人從床的側端摔落的床用側欄桿,尤其涉及容易進行側欄桿主體與可旋轉地連結于該側欄桿主體的臂之間的轉動及固定的床用側欄桿。
背景技術:
在床的側端,為了防止睡于床上的患者從床摔落或輔助患者相對于床轉移及離開以及床上的患者的上半身的豎立,側欄桿(也稱為側柵欄)立設配置于所述側端。此時,為了使該側欄桿的長度變長來提高安全性,并且不妨礙人從床上離開及轉移,使一部分能夠繞垂直軸旋轉,滿足上述相反的功能。即,在現有的側欄桿中,將主體固定在床側部,使臂能夠旋轉地連結到該主體,從而使展開臂時的側欄桿整體的長度變得足夠長,通過使臂相對于主體旋轉,從而使人離開床及轉移時的動作變容易。
在該臂中,為了不使臂不慎旋轉,在調節了臂相對于側欄桿主體的角度后,能夠固定在該角度。即,現有的床用側欄桿具備用于固定該臂的鎖定機構(專利文獻1、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9417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87732號公報
然而,現有的鎖定機構由于無法由單手的動作來進行使臂旋轉的操作與用于固定臂的旋轉位置的操作,因此在調節了臂的角度后,存在忘記將該臂相對于側欄桿主體固定,或者由于分開進行角度調節與固定(鎖定)而作業不簡便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床用側欄桿,臂的角度的調節較容易,能夠可靠地進行調節角度后的臂的固定,能夠防止不慎解除固定。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本發明的床用側欄桿配置于床的側部,該床用側欄桿的特征在于,具備:
側欄桿主體,該側欄桿主體立設于床的側部;
臂,該臂連接于該側欄桿主體的床長度方向的端部;及
連結部,該連結部連結所述臂與所述側欄桿主體,且能夠以垂直方向為旋轉軸而使所述臂與所述側欄桿主體相對旋轉,
所述連結部具備:
鎖定解除桿,該鎖定解除桿在抑制所述臂的旋轉的旋轉抑制位置與允許所述臂的旋轉的旋轉允許位置之間擺動或移動;
臂側鎖定部件,該臂側鎖定部件與所述臂一起旋轉;
主體側鎖定部件,該主體側鎖定部件卡合于所述臂側鎖定部件,且固定于所述側欄桿主體;
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所述鎖定解除桿的所述旋轉抑制位置上,阻止所述臂側鎖定部件與所述主體側鎖定部件的相對旋轉,在所述鎖定解除桿的所述旋轉允許位置上,允許所述臂側鎖定部件與所述主體側鎖定部件的相對旋轉;及
安全鎖定部件,該安全鎖定部件在阻止所述鎖定解除桿向所述旋轉允許位置擺動的第一位置與允許所述鎖定解除桿向所述旋轉允許位置擺動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該床用側欄桿的特征在于,例如,
所述鎖定解除桿具有第一凸部,
所述安全鎖定部件具有向所述第一凸部側突出的第二凸部,
所述安全鎖定部件設置為在所述連結部的外表面上下滑動,
所述安全鎖定部件位于下位置時,所述第二凸部與所述第一凸部抵接,阻止所述鎖定解除桿的擺動,
所述安全鎖定部件位于上位置時,所述第二凸部移動到不與所述第一凸部抵接的上位置,允許所述鎖定解除桿的擺動。
另外,例如,
所述鎖定解除桿具有繞水平旋轉軸擺動的握持部,
所述安全鎖定部件具有:銷,該銷配置于設置在所述臂側鎖定部件或所述主體側鎖定部件的第一孔內;支承銷,該支承銷配置在第二孔內,該第二孔設置于所述握持部,且在所述鎖定解除桿位于所述旋轉抑制位置時設置在與所述第一孔正對的位置;第一彈簧,該第一彈簧配置于所述第一孔內且在進入方向上對所述銷施力;第二彈簧,該第二彈簧配置于所述第二孔內且在進入方向上對所述支承銷施力;及鎖定解除按鈕,該鎖定解除按鈕用于經由所述第二彈簧而在進入方向上推壓所述支承銷,
通過按壓所述鎖定解除按鈕,使所述支承銷前進,將所述銷按回所述第一孔內,使所述握持部能夠朝向所述旋轉允許位置擺動,當所述握持部返回到所述旋轉抑制位置時,所述第一孔與所述第二孔正對,所述銷被所述第一彈簧施力而進入所述第二孔內,使所述握持部不能擺動。
另外,例如,所述安全鎖定部件具有:蓋部件,該蓋部件在重疊于所述臂側鎖定部件或所述主體側鎖定部件的罩上的旋轉抑制位置與旋轉允許位置之間繞水平旋轉軸擺動;與所述蓋部件一起擺動的卡定部;及對所述蓋部件向所述旋轉抑制位置側施力的彈簧,
所述鎖定解除桿具有:升降移動而在該上位置使上端部從所述罩向上方露出的鎖定解除按鈕;及與所述鎖定解除按鈕一起升降的卡合部,
在所述蓋部件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該凹部嵌合所述鎖定解除按鈕的從所述罩向上方露出的上端部,
該床用側欄桿具有如下形狀:在所述鎖定解除按鈕位于上位置時,所述卡定部能夠通過所述卡合部,在所述鎖定解除按鈕下降時,所述卡合部能夠下降來阻止所述卡定部的通過,阻止所述卡定部的擺動。
并且,例如,能夠以如下方式構成:
所述鎖定機構具有:
滑動齒輪,該滑動齒輪通過所述鎖定解除桿從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偏斜,而被移動到下方,且與所述臂側鎖定部件一起旋轉;
鎖定齒輪部,該鎖定齒輪部設置于所述主體側鎖定部件,且具備與所述滑動齒輪的所述齒嚙合的齒;及
壓縮彈簧,該壓縮彈簧對所述鎖定解除桿向使其偏斜恢復的方向施力,且對所述滑動齒輪向上方施力,
在所述鎖定解除桿的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滑動齒輪位于其上下移動區域的上端位置,并與所述鎖定齒輪部嚙合,
在所述鎖定解除桿的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滑動齒輪位于所述鎖定解除桿的上下移動區域的下端位置,并解除與所述鎖定齒輪部的嚙合。
另外,在該情況下,能夠以如下方式構成:
在所述主體側鎖定部件具有向所述滑動齒輪施力而設置的柱銷,
所述滑動齒輪在所述滑動齒輪的最大徑部具有以沿所述滑動齒輪的周向呈波狀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臺階,
所述柱銷朝向所述滑動齒輪并進入,卡定于所述滑動齒輪的所述臺階,通過所述柱銷使所述滑動齒輪向上方的移動暫時停止。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在臂與側欄桿主體的連結部設置鎖定解除桿,并且設置限制鎖定解除桿的動作的安全鎖定部件,因此臂不會不慎轉動,另外,在操作了鎖定解除桿的狀態下,能夠使臂轉動,因此能夠容易由單手進行鎖定解除、臂轉動及鎖定三個動作,因此臂的角度的調節較容易,另外,能夠可靠地進行調節角度后的臂的固定。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側欄桿的主視圖。
圖2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動作方式的主視圖。
圖3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動作方式的主視圖。
圖4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滑動齒輪75的動作的圖。
圖5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滑動齒輪75的動作的圖。
圖6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滑動齒輪75的動作的圖。
圖7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安全鎖定部件4及鎖定解除桿5的動作的圖。
圖8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安全鎖定部件4及鎖定解除桿5的動作的圖。
圖9是表示上述側欄桿的安全鎖定部件4及鎖定解除桿5的動作的圖。
圖10是表示側欄桿主體1及臂2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側欄桿主體1及臂2的動作的立體圖。
圖12是表示上述側欄桿主體1及臂2的動作的俯視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側欄桿的鎖定部的圖。
圖14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圖15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圖16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圖17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立體圖。
圖18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立體圖。
圖19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立體圖。
圖20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立體圖。
圖2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鎖定部的圖。
圖22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圖23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圖24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圖25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圖26是表示上述鎖定部的動作的圖。
符號說明
1:側欄桿主體
2:臂
3:連結部
4:安全鎖定部件
5:鎖定解除桿
6:主體側鎖定部件
7:臂側鎖定部件
43,54:凸部
62,63:軸承
64:鎖定齒輪部
73:動作桿
75:滑動齒輪
76:卡合部件
82:卡定部件
100:柱銷
101:頂端部
104:鎖定解除桿
105:安全鎖定部件
107:罩
171:握持部
174:支承銷
175:彈簧
176:鎖定解除按鈕
177:解除片
180:孔
181:壓縮彈簧
182:銷
183:解除條
184:卡合部
190:蓋部件
191:水平旋轉軸
192:扭矩彈簧
193:卡定部
194:凹部
195:鎖定解除按鈕
196:解除條
197:上端部
199:卡合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圖1至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圖10及圖11是表示該第一實施方式的床用側欄桿的立體圖,圖1至圖3是表示該第一實施方式的床用側欄桿所使用的連結部。如圖10及圖11所示,該側欄桿具有立設于床的側部的側欄桿主體1與在該床長度方向的端部連結于該側欄桿主體1的臂2。臂2在連結部3以垂直方向為旋轉軸而能夠相對旋轉地連結于側欄桿主體1。在側欄桿主體1中,向下方突出的兩個支承桿11、12相互平行地固定于沿側欄桿主體1的下端的水平延伸的橫桿1a。并且,該支承桿11、12被插入到筒狀的支承筒(未圖示)內,上述支承筒在床的側部固定于床長度方向上分離的兩處位置,側欄桿主體1支承于所述支承筒。另外,側欄桿主體1的支承桿11、12的中間部通過連結桿14連結,在該連結桿14的一端部通過擰緊固定旋鈕13而能夠經由連結桿14將支承桿11、12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壓。由此,通過固定旋鈕13的擰緊,使支承桿11、12的下部向相反的方向偏斜,使支承桿11、12在支承筒內摩擦卡合于支承筒的內表面。這樣一來,側欄桿主體1固定地立設于床側。
在側欄桿主體1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桿1b在該圖10的右端部向垂直下方平滑地屈曲,其頂端部向垂直下方延伸,構成旋轉軸部1c。另一方面,臂2的圖10所示的左端部成為嵌合桿1b的垂直的旋轉軸部1c的旋轉軸部2c,旋轉軸部2c以能夠使旋轉軸部1c相對旋轉且不會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移動的方式嵌合。在側欄桿主體1的橫桿1a的臂2側的端部設置有旋轉軸部1d,在臂2的下端部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桿2a的側欄桿主體1側的端部設置有旋轉軸部2d,旋轉軸部2d以能夠使旋轉軸部1d相對旋轉且不會在上下方向上相對移動的方式嵌合。通過這些旋轉軸部1c、2c及旋轉軸部1d、2d構成連結部3,臂2能夠繞垂直軸旋轉地支承于側欄桿主體1。圖11表示該臂2相對于側欄桿主體1旋轉的狀態,圖12是表示該臂2的旋轉狀態的俯視圖。
圖1至圖3表示連結部3的結構的圖。在連結部3的旋轉軸部1d、2d內分別內裝有主體側鎖定部件6及臂側鎖定部件7。主體側鎖定部件6的基部61固定于側欄桿主體1的旋轉軸部1d。另外,臂側鎖定部件7的基部71固定于臂2的旋轉軸部2d。并且,基部71在俯視時與該基部61重疊的位置形成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孔,在該孔內嵌合有轉動軸72。并且,該轉動軸72通過設置于基部61的軸承62、63而能夠繞垂直軸轉動地被支承,并且,轉動軸72固定于基部71并與基部71一起旋轉。
并且,動作桿73以貫通轉動軸72的中心部的方式而能夠相對于轉動軸72上下移動地插入轉動軸72內。在該動作桿73的下端經由連結銷74連結滑動齒輪75,該滑動齒輪75能夠通過動作桿73上下移動而上下移動。該滑動齒輪75的上半部朝向上方而呈縮徑的桶形狀,在該上半部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縱向延伸的齒。另外,在基部61中,在動作桿73的上下移動區域的上端位置,因而在滑動齒輪75位于上位置時,在與該滑動齒輪75的形成有齒的齒輪面配合的位置形成有鎖定齒輪部64。在該鎖定齒輪部64形成有與滑動齒輪75的齒嚙合的齒。通過該滑動齒輪75與鎖定齒輪部64構成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阻止或允許臂側鎖定部件7與主體側鎖定部件6的相對旋轉。
卡合部件76通過連結軸78而連結于動作桿73的上端。并且,在卡合部件76與轉動軸72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81,通過該壓縮彈簧81,相對于不上下移動的轉動軸72,對卡合部件76向上方施力。
鎖定解除桿5的下端通過轉動軸51而能夠擺動地支承于旋轉軸部2d,從而在該卡合部件76附近配置鎖定解除桿5。該鎖定解除桿5的卡合部件76側的端部平滑地彎曲成凸狀來構成卡合部52。另一方面,卡合部件76的上表面平滑地彎曲成凸狀來構成卡合面77。并且,能夠使卡合部52與卡合面77接觸地配置鎖定解除桿5與卡合部件76。由此,當鎖定解除桿5如圖3所示偏斜時,其卡合部52與卡合面77接觸,并與卡合面77稍微滑動摩擦,使卡合部件76克服壓縮彈簧81的作用力而下降。另外,鎖定解除桿5的上半部以能夠放入食指的方式稍微凹陷來形成凹部53,容易使鎖定解除桿5偏斜。該鎖定解除桿5中的與凹部53相反一側的部分形成有凸部54。
在旋轉軸部2d的與鎖定解除桿5相對的位置上設置有能夠相對于旋轉軸部2d上下移動的安全鎖定部件4。該安全鎖定部件4設置為相對于旋轉軸部2d滑動而上下移動,在其中間部設置有凹部41。因此,例如,能夠將拇指放入凹部41,通過該拇指使安全鎖定部件4向上方滑動,或向下方滑動。安全鎖定部件4的面向該凸部54的部分成為向凸部54側突出的凸部43,在安全鎖定部件4位于下降位置時,凸部43與凸部54抵接,阻止鎖定解除桿5的偏斜。正面觀察時,凸部43呈三角形,其下緣從凸部43的頂端朝著基端側而向下方傾斜。因此,如圖3所示,在安全鎖定部件4位于上端位置時,即使鎖定解除桿5偏斜,凸部43也不會與鎖定解除桿5的凸部54抵接,而允許鎖定解除桿5的偏斜。在凸部43的上緣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42,在旋轉軸部2d與凸部43之間安裝有壓縮彈簧82。該壓縮彈簧82的下端部嵌合突起42,使壓縮彈簧82不會從凸部42脫離。通過該壓縮彈簧82,使安全鎖定部件4始終向下方施力。然而,如圖3所示,在鎖定解除桿5偏斜的情況下,其凸部54位于凸部43的下緣傾斜面的下方,因此凸部43被凸部54阻擋,而不會下降。
圖4至圖6是表示滑動齒輪75的圖,其(a)是從柱銷100側觀察的側視圖,(b)是主視圖,(c)是表示鎖定解除桿5與柱銷100對應的狀態的圖。滑動齒輪75呈桶型,中間部75b成為最大徑。并且,在上半部75a中,上方以縮徑的方式傾斜,如前所述,在該傾斜面形成有沿縱向延伸的齒91。另外,在中間部75b形成有在水平方向上呈波狀延伸的臺階92。下半部75C的下方以縮徑的方式傾斜,在該下半部75c形成有孔93,通過在該孔93插入連結銷74,連結動作桿73與滑動齒輪75。在旋轉軸部1d中設置有柱銷100,且該柱銷100能夠相對于滑動齒輪75進入避讓,柱銷100始終朝向滑動齒輪75而被適當的彈性部件(未圖示)施力。在圖4中,鎖定解除桿5位于豎立的避讓位置,滑動齒輪75位于上端位置,因此柱銷100相對地位于下方位置,面向滑動齒輪75的下半部75c。圖5中,是推動鎖定解除桿5使其偏斜的狀態,滑動齒輪75被推壓到下方而位于下端位置。因此,相對而言,柱銷100上升到滑動齒輪75的中間部75b,在波狀的臺階92的稍微上方的位置上,柱銷100的頂端部101與中間部75b滾動接觸。因此,柱銷100的頂端部101不會與臺階92卡合,而能夠使滑動齒輪75的中間部75b在水平方向上滑動。圖6是從圖5的狀態到解除鎖定解除桿5的壓入的狀態。由于彈簧81的作用力,滑動齒輪75要向上方移動,但柱銷100的頂端部101與滑動齒輪71的臺階92卡定,柱銷100的頂端部101位于臺階92的波的下止點并留在該位置。并且,若滑動齒輪75從該圖6所示的狀態進一步轉動,柱銷100的頂端部101越過臺階92,通過頂端部101形成的臺階92的卡定被解除,滑動齒輪75因彈簧81的作用力而上升。然而,滑動齒輪75的上半部75a的齒91與鎖定齒輪部64的齒在其上端面彼此抵接,滑動齒輪75向上方的移動暫時停止。并且,當滑動齒輪75旋轉時,滑動齒輪75的上半部75a的齒91與鎖定齒輪部64的齒嚙合,一方的齒的上端面落入另一方的齒谷,因此在滑動齒輪75進一步上升的位置上,滑動齒輪75向上方的移動停止。由此,柱銷100與滑動齒輪75的關系成為圖4的狀態。該滑動齒輪75的齒91與鎖定齒輪部64的齒的嚙合例如能夠通過每次使滑動齒輪75相對于鎖定齒輪部64相對旋轉30°來實現。
接著,對如上所述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圖4及圖7所示,在鎖定解除桿5豎立的狀態(未插入的狀態)下,安全鎖定部件4位于下端位置。在該狀態下,卡合部件76、動作桿73及滑動齒輪75被壓縮彈簧81推壓而位于上端位置。此時,滑動齒輪75位于上端位置,因此該滑動齒輪75與設置于主體側鎖定部件6的鎖定齒輪部64嚙合。該鎖定齒輪部64固定于主體側鎖定部件6,因此滑動齒輪75也不能旋轉。因此,側欄桿主體1與臂2無法相對旋轉,例如,在床側以沿該床側呈一直線狀地配置的狀態固定。由此,側欄桿主體1及臂2安全地具有作為柵欄的功能。在該情況下,安全鎖定部件4位于其上端位置,因此該凸部43向鎖定解除桿5側突出,即使鎖定解除桿5要向安全鎖定部件4側偏斜,鎖定解除桿5的凸部54與凸部43抵接,鎖定解除桿5無法偏斜。因此,即使與旋轉軸部2c一起握持鎖定解除桿5,鎖定解除桿5也不偏斜,卡合部件76、動作桿73及滑動齒輪75也不下降,因此,滑動齒輪75與鎖定齒輪部64的嚙合不會被解除,臂2不會不慎地轉動。由此,在這點上,由側欄桿主體1及臂2構成的柵欄也是安全的。
接著,如圖2及圖8所示,在安全鎖定部件4的凹部41例如放入拇指使安全鎖定部件4向上方滑動。由此,在安全鎖定部件4的凸部43的下方出現收納鎖定解除桿5的凸部54的空間。
之后,如圖3及圖9所示,例如當在凹部53放入食指,與旋轉軸部2d一起握持鎖定解除桿5時,鎖定解除桿5的凸部54被收納到形成于安全鎖定部件4的凸部43的下方的空間內,鎖定解除桿5向安全鎖定部件4側偏斜。通過該鎖定解除桿5偏斜,卡合部52在偏斜面77滑動,且將卡合部件76推向下方,經由動作桿73使滑動齒輪75向下方移動。由此,滑動齒輪75的齒與鎖定齒輪部64的齒的嚙合被解除,臂側鎖定部件7的基部71能夠相對于主體側鎖定部件6的基部61自由轉動,進而,臂2能夠相對于側欄桿主體1自由轉動。因此,在握住鎖定解除桿5使其偏斜的狀態下,使臂2轉動到自由的角度,在該位置上停止鎖定解除桿5的握持。
此時,如圖5所示,柱銷100的頂端部101與滑動齒輪75的形成中間部75b的呈波狀延伸的臺階92的上方的平坦的周面的中間部75b的部分滑動接觸。因此,無論滑動齒輪75是否與柱銷100接觸,該柱銷100的頂端面101均能夠在滑動齒輪75的中間部75b的平坦的圓周面上自由地滑動、轉動。并且,當解除鎖定解除桿5的握持時,如圖6(c)所示,鎖定解除桿5將卡合部件76推向下方的力消失,鎖定解除桿5對卡合部件76的限制力消失。因此,卡合部件76通過壓縮彈簧81而在上方受到作用力,動作桿73及滑動齒輪75也要向上方移動。然而,如圖6(a)、(b)所示,柱銷100的頂端部101收納于滑動齒輪75的波狀的臺階92的谷部,在該狀態下確定滑動齒輪75的上下位置。另外,即使在滑動齒輪75作用要轉動的微小應力,柱銷100的頂端部101收納于臺階92的谷部,滑動齒輪75以不僅不會上下移動,而且也不會旋轉移動的方式被卡定。由此,臂2在非常靠近解除鎖定解除桿5的握持時的位置附近(頂端部101向臺階92的波谷移動程度的轉動)具有微小的卡定力而被保持。
之后,在由于某種原因,在臂2作用使臂2轉動的方向的應力的情況下,圖6所示的柱銷100的頂端部101相對地在水平方向上越過臺階92,頂端部101到達滑動齒輪75的中間部75b的最大徑部。因此,基于柱銷100的滑動齒輪75的卡定消失,如圖1及圖4所示,通過壓縮彈簧81的作用力使卡合部件76回到其上端位置,動作桿73及滑動齒輪75移動到其上端位置。因此,滑動齒輪75的齒與鎖定齒輪部64的齒嚙合,滑動齒輪75以不旋轉的方式被鎖定齒輪部64限制。由此,臂2在非常靠近解除鎖定解除桿5的握持時的位置附近的位置被可靠地固定于側欄桿主體1。由此,臂2固定于開位置,不會不慎地轉動,因此患者能夠安全地經由臂2打開的部位來上下床。
以上的臂2的動作例如能夠通過僅將右手的拇指放在安全鎖定部件4的凹部41,將食指放在鎖定解除桿5的凹部53,握住鎖定解除桿5,來使臂2轉動或固定臂2。因此,相反側的手使空閑的,因此能夠用于支援護工等。另外,僅通過與鎖定解除桿5一起握持安全鎖定部件4,就能夠解除鎖定,能夠使臂2轉動,因此能夠由單手就容易地進行鎖定解除、臂轉動及鎖定三個動作。因此,臂的角度的調節較容易,另外,能夠可靠地進行角度調節后的臂的固定。
接著,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3至圖2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圖。另外,這些圖表示圖1~圖3的卡合部件76的上方的部分。卡合部件76、動作桿73、滑動齒輪75、鎖定齒輪部64等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圖1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部的結構的圖。鎖定解除桿104能夠握持握持部171使其繞旋轉軸172擺動,其解除片177與解除條183的卡合部184卡合。另外,在安全鎖定部件105在設置于臂2的孔180內設置有銷182,該銷182能夠朝向鎖定解除桿104進入避讓,該銷182通過壓縮彈簧181而向進入孔180的方向施力。并且,在鎖定解除桿104中,在阻止該臂2的旋轉的第一位置上,在正對孔180的位置設置有孔173,在該孔173內設置有支承銷174。該支承銷174能夠在孔173內朝向孔180往復移動,且經由彈簧175而被彈性彎曲的鎖定解除按鈕176按壓。通過按下該鎖定解除按鈕176,支承銷174按壓銷182,使銷182從孔173內回到孔180內,使鎖定解除桿104能夠擺動。另一方面,在手指從鎖定解除按鈕176離開的狀態下,當鎖定解除桿104的握持部171回到水平位置時,在孔180與孔173正對時,銷182被彈簧181施力,進入孔173內,將握持部171鎖定為水平狀態,阻止鎖定解除桿104向上方轉動。
接著,對這樣構成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動作進行說明。如圖13及圖14所示,始終是安全鎖定部件105的銷182進入孔173內,阻止鎖定解除按鈕104的擺動,因此臂2不旋轉。然而,如圖15及圖17所示,按下安全鎖定部件105的鎖定解除按鈕176,使銷182返回孔180內,由此,如圖18所示,使鎖定解除桿104能夠擺動。因此,如圖16及圖19所示,當握住握持部171,使鎖定解除桿104向上方擺動時,解除片177將解除條183按向下方,經由解除條183使卡合部件76(參照圖1~圖3)向下方移動。由此,如前述的圖1~圖3所示,滑動齒輪75(參照圖3)相對于鎖定齒輪部64的嚙合被解除,臂2能夠旋轉。
這樣一來,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5及圖17所示,握持部171處于水平的狀態時,若按下按鈕176,則銷182避讓,如圖16及圖19所示,能夠抬起握持部171。因此,當經由握持部171抬起鎖定解除桿104,解除片177壓下解除條183,滑動齒輪75下降,基于鎖定齒輪部64的限制被解除(參照圖3),臂2的旋轉鎖定被解除。之后,為了使患者能夠下床等,如圖12所示,使臂2旋轉來將床的側欄桿打開所希望的角度。并且,當打卡鎖定解除桿104時,通過彈簧81(參照圖1~圖3)的作用力,解除條183上升并回到原來的位置,如圖20所示,鎖定解除桿104回到原來的位置(握持部171為水平的位置)。解除條183的上升的同時,滑動齒輪75也上升并與鎖定齒輪部64嚙合,鎖定臂2的旋轉。此時,銷182也嵌入孔173內,阻止鎖定解除桿104的擺動。在本實施方式中也起到了與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接著,參照圖21至圖26,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2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安全鎖定部件105的蓋部件190以其基端部能夠繞設置于連結部3的水平旋轉軸191旋轉的方式被支承。蓋部件190的頂端部的下表面傾斜,變薄,由手指支承頂端而容易使蓋部件190向上方轉動,并且,在蓋部件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194。該凹部194是用于嵌合后述的鎖定解除桿195的上端部197的空間。該蓋部件190以成為水平狀態的方式被扭矩彈簧192施力。扭矩彈簧192圍繞水平旋轉軸191,扭矩彈簧192的一端192a被夾持固定在設置于水平旋轉軸191下方的固定部198,扭矩彈簧192的另一端192b固定于卡定部193,該卡定部193配置為在與蓋部件190的主體部之間夾持水平旋轉軸191。該卡定部193在與蓋部件190之間夾著水平旋轉軸191,且在相反側的位置固定于蓋部件190,當蓋部件190繞水平旋轉軸191向上方轉動時,卡定部193向下方轉動。此時,固定于固定部198與卡定部193的扭矩彈簧192在伸長的方向上具有彈力,因此始終對蓋部件190在倒向水平的方向(圖21中順時針方向)上施加作用力。
固定部198固定設置于罩107的下方,但如圖21所示,在該固定部198的附近配置有卡合部199。該卡合部199以立設于后述的鎖定解除按鈕195的上表面的方式固定,且與鎖定解除按鈕195一同升降。如圖25及圖26所示,該卡合部199由夾著卡定部193的轉動區域且固定設置于該轉動區域的兩側的部件199a與部件199b構成。部件199a、199b均為其上半部199aa、199ba比其下半部199ab、199bb在水平方向上伸出變大,該伸出方向成為相互相對的方向。因此,上半部199aa、199ba間的間隙比下半部199ab、199bb間的間隙小。并且,如圖21所示,卡定部193向從水平旋轉軸191延伸的方向伸出,如圖25及圖26所示,該伸出方向的基端部側的部分193b的寬度變短,伸出方向的頂端部側的部分193a的寬度變長。因此,當部分193a通過下半部199ab、199bb間的間隙時,不會通過上半部199aa、199ba間的間隙。然而,部分193b仍然通過上半部199aa、199ba間的間隙。
在連結部3的殼體內設置截面L字形的鎖定解除按鈕195,在該鎖定解除按鈕195的下端,解除條196以與鎖定解除按鈕195一體或分體固定的狀態,以沿著鉛直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鎖定解除按鈕195與解除條196能夠上下移動地設置于連結部3的殼體內。該鎖定解除按鈕195在其上端位置上,其上端部197從臂2的罩107向上方突出。該鎖定解除按鈕195的上端部197從罩107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嵌入到設置于蓋部件190的凹部194內。
接著,對這樣構成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床用側欄桿的動作進行說明。如圖21、圖22及圖25(a)所示,安全鎖定部件105的蓋部件190在水平狀態下重疊在罩107的上緣部,鎖定解除桿104的鎖定解除按鈕195的上端部197嵌入蓋部件190的凹部194內。接著,如圖23及圖25(b)、(c)所示,當使蓋部件190向上方轉動時,鎖定解除按鈕195的上端部197在罩107的上方露出。因此,如圖24及圖26(d)所示,在使蓋部件190向上方擺動的狀態下,當用手指等將鎖定解除按鈕195的上端部197向下方按入時,經由鎖定解除按鈕195使解除條196下降,且經由卡合部件76(參照圖1~圖3),而與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解除臂2的旋轉鎖定,使臂2能夠轉動。
此時,通過從圖25(a)到圖25(c)的一系列動作,蓋部件190向豎起方向約轉動90°,但相對于該蓋部件190隔著水平旋轉軸191而固定于相反側的卡定部193克服扭矩彈簧192的作用力,轉動到水平旋轉軸191正下方。并且,在蓋部件190如圖25(c)所示剛要直立前,卡定部193通過卡合部199的部件199a與部件199b之間的間隙。在該情況下,鎖定解除按鈕195位于上端位置時,卡定部193的部分193b與卡合部199的部件199a、199b的上半部199aa、99ba配合,卡定部193的部分193a與卡合部199的部件199a、199b的下半部199ab、199bb配合。因此,較寬的部分193a通過下半部199ab、199bb間的較大的間隙,較窄的部分193b通過上半部199aa、199ba間的較小的間隙。因此,當蓋部件190直立時,卡定部193位于比卡合部199靠固定部198側。并且,當鎖定解除按鈕195被按下而下降時,卡合部199也下降,如圖24及圖26(d)所示,相對于卡定部193相對地下降。這樣一來,卡合部199的部件199a、199b的上半部199aa、199ba與卡定部193的部分193a在上下方向上配合。因此,卡定部193被扭矩彈簧192施力而始終要向上方轉動,但卡定部193的部分193a無法通過上半部199aa、199ba間的間隙,而卡定于上半部199aa、199ba。因此,卡定部193卡定于下端位置,因此,保持蓋部件190為直立的狀態。由此,在按下鎖定解除按鈕195使臂2能夠轉動的狀態下,如圖24所示,蓋部件190保持向上方直立的狀態。
接著,使臂2旋轉來將作為床的側欄桿的臂2打開所希望的角度。之后,使手指從鎖定解除按鈕195離開。此時,滑動齒輪75被柱銷100輕度地卡定(參照圖6),因此滑動齒輪75不上升。然而,若稍微使臂2轉動,則滑動齒輪75稍微轉動,柱銷100的頂端越過臺階92,基于柱銷100的滑動齒輪75的卡定被解除。這樣一來,通過彈簧81(參照圖1至圖3)的作用力,滑動齒輪75上升,與鎖定齒輪部64嚙合,鎖定臂2。另外,如圖23及圖26(e)所示,通過滑動齒輪75的上升,使解除條196及鎖定解除按鈕195上升,上端部197從罩107向上方露出。并且,通過鎖定解除按鈕195上升,由此,卡合部199上升,如圖26(f)所示,卡定部193通過卡合部199的部件199a、199b間的間隙,卡定部193的卡定被解除,成為能夠轉動的狀態。因此,蓋部件190也因扭矩彈簧192的作用力而向倒向水平的方向轉動。由此,如圖21所示,蓋部件190回到水平的狀態。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也能夠起到與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