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用電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泡茶機。
背景技術:
自動泡茶倉是新興起的一種時尚生活小家電,時尚、方便,是品茶,泡茶的好幫手。現有的自動泡茶倉主要能實現自動抽水、自動保溫的功能,泡茶還需要用戶手動完成,或因無法判斷茶壺水量導致茶水溢出的問題。
如何通過自動泡茶倉,實現自動泡茶,并根據不同茶葉的特性分別沖泡,是目前自動泡茶倉研發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智能泡茶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智能泡茶機,包括茶盤14、茶壺13、泡茶倉8、冷卻裝置6、顯示屏15;泡茶機整體包括泡茶部分和茶盤部分;泡茶倉8、冷卻裝置6在泡茶部分內部排列,茶壺13位于泡茶部分上表面,茶壺13通過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供水;
茶盤14內部設置有供電電路,為各個用電模塊提供電能;泡茶部分上表面還設置有顯示屏15,控制各個模塊工作;
加熱裝置4通過第一進水管3連接到水桶1,通過第二進水管7經過冷卻裝置6與泡茶倉8連接;
加熱裝置4、冷卻裝置6和泡茶倉8互相連通,加熱裝置4將常溫水即時加熱到100度,直接供給泡茶倉8,或者先經過冷卻裝置6,經過冷卻裝置6冷卻,然后返回滿足沖泡要求溫度的水到泡茶倉8;
泡茶倉8的出水口為三通結構,一路為排水管9,另一路通過上水管10和壓力泵12連接到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
茶壺13設置在泡茶部分上表面,茶壺下方對應的茶盤內部,設置有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感應到公道杯重力達到出水重量條件時控制壓力泵12開啟,從泡茶倉8中抽水,當茶壺中水量達到預設值時控制壓力泵12關閉停止出水;
開水柱2底端與第二進水管7連接,通到泡茶部分上表面。
可選地,所述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包括圓柱形外殼11-5,外殼內部與所述上水管10的接口處設置橡膠墊11-3,橡膠墊與外殼之間通過圓環狀橡膠片11-4填充,所述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還包括金屬球11-2,金屬球下端壓在橡膠墊11-3上,金屬球上端通過彈簧與茶壺13的進水口相抵觸。
可選地,上述智能泡茶機還還包括消毒柜(茶倉或茶具倉),設置在所述泡茶部分內部。
可選地,所述第一進水管2還設置有活性炭凈水模塊。
可選地,所述茶盤上設置有照射到茶壺中產生折射效果的射燈組合。
可選地,所述泡茶倉8頂部或者側部還設有茶漏盒18,茶漏盒18底部為網狀或為包括幾道水口的結構。
可選地,所述智能泡茶機設有指示燈22顯示茶壺的缺水、注水中、注水完成狀態。
可選地,所述茶壺下面設有保溫裝置16為茶壺13保溫。
可選地,所述茶漏盒18分為兩個腔,一個用于放茶葉,另一個用于放調味劑。
可選地,所述智能泡茶機還設有顯示屏15,可顯示茶葉類型、泡茶水溫、泡茶時間、茶壺水溫、工作狀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夠實現手動或者全自動泡茶,不會出現茶壺缺水或溢水的情況;
(2)而且可以根據茶葉類型和沖泡次數控制水溫及泡茶時間,達到最佳的泡茶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一種智能泡茶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智能泡茶機的內部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智能泡茶機的上注水式進水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智能泡茶機,包括茶盤14、茶壺13、泡茶倉8、冷卻裝置6、顯示屏15;泡茶機整體包括泡茶部分和茶盤部分;泡茶倉8、冷卻裝置6在泡茶部分內部排列,茶壺13位于泡茶部分上表面,茶壺13通過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供水。
茶盤14內部設置有供電電路,為各個用電模塊提供電能;泡茶部分上表面還設置有顯示屏15,控制各個模塊工作。
加熱裝置4通過第一進水管3連接到水桶1,通過第二進水管7經過冷卻裝置6與泡茶倉8連接。
加熱裝置4、冷卻裝置6和泡茶倉8互相連通,加熱裝置4將常溫水即時加熱到100度,直接供給泡茶倉8,或者先經過冷卻裝置6,經過冷卻裝置6冷卻,然后返回滿足沖泡要求溫度的水到泡茶倉8。
例如,煮紅茶需要水的溫度是100度,當水溫達到100度時,加熱裝置4中的開水直接進入泡茶倉8中,進行泡茶操作;如果是煮綠茶或者其他飲品所需水的溫度是70-80度左右,加熱裝置4中的開水先經冷卻裝置6將水溫降溫到合適的溫度,再由冷卻裝置6返回進入到泡茶倉8中。冷卻裝置6采用現有的 散熱片或者半導體制冷片實現。
泡茶倉8的出水口為三通結構,一路為排水管9,另一路通過上水管10和壓力泵12連接到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
當第一泡茶時,茶水經過排水管排出,第二泡、第3泡通過上水管10在壓力泵12和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作用下進入到茶壺中。
茶壺13設置在泡茶部分上表面,茶壺13下方對應的茶盤內部,設置有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感應到茶壺13的重力時控制壓力泵12開啟,從泡茶倉8中抽水,當茶壺13中水量達到預設值時控制壓力泵12關閉停止出水。
當重力傳感器感到有茶壺13時,當茶壺13的水重量在0-某個設定值以內,泡茶倉自動上水、泡茶。優選地,所述茶壺下面設有保溫裝置為茶壺保溫。
開水柱2底端與第二進水管7連接,通到泡茶部分上表面,可360°旋轉,可出開水,溫水和涼水。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茶漏盒18分為兩個腔,一個用于放茶葉,另一個用于放調味劑。
如圖3所示,所述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包括圓柱形外殼11-5,外殼內部與所述上水管10的接口處設置橡膠墊11-3,橡膠墊與外殼之間通過圓環狀橡膠片11-4填充,所述上注水式進水裝置11還包括金屬球11-2,金屬球下端壓在橡膠墊11-3上,金屬球上端通過彈簧與茶壺13的進水口相抵觸。
當上水時,水的壓力在壓力泵的作用下將橡膠墊11-3和金屬球11-2向上頂起,水進入到茶壺中,當檢測到水達到預定值時壓力泵停止工作,停止上水,此時茶壺中的水的壓力將彈簧壓下,金屬球下的橡膠墊卡在兩側的橡膠片上,此時保證水不會滲出。
優選地,茶壺13側面設有指示燈22,智能模式下,綠燈時表示茶壺13中有水,可以拿起直接倒水喝,紅燈亮時沒水或者正在注水。茶壺13的材質可以是透明或者不透明,不透明設計時設有水位線觀察水量。
如圖1所示,茶壺下面設有保溫裝置16為茶壺保溫,其側方設置一個茶箱17用于放一些茶葉,由于保溫裝置的溫度會有茶香味飄出。
為了提高泡茶湯水的水質,優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進水管3還設 置有活性炭凈水模塊20。
優選地,本發明的智能泡茶機還包括消毒柜(茶倉或茶具倉),設置在所述泡茶部分內部,消毒柜消毒過程采用高溫消毒的方式,茶倉跟茶具倉可以放置茶杯跟一些泡茶工具等。
為提高飲茶氛圍,優選地,所述茶盤上設置有照射到茶壺中產生折射效果的射燈組合。
優選地,所述泡茶倉內部還包括茶漏盒18,茶漏盒18底部為網狀或為包括幾道水口的結構。
優選地,所述智能泡茶機還設有顯示屏15,可顯示茶葉類型、泡茶水溫、泡茶時間、茶壺水溫、工作狀態,以達到更好的泡茶效果。
圖1中,顯示屏15上還設有自動模式跟智能模式,總分為自動鍵、手工泡茶、涼水、溫水、開水、開關鍵,對應于上述各個模塊的控制。
優選地,茶盤上還設有用于語音播報的發聲裝置,根據按鍵操作以及沖泡記錄播報沖茶次數跟選擇茶葉的類型,茶壺頂部的開水柱出水時還可以模擬出水音效,以增強品茶體驗。
本發明的智能泡茶機,能夠實現手動或者全自動泡茶,而且可以根據茶葉類型控制水溫及泡茶時間,達到最佳的泡茶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