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睡眠用具,更具體地說是床墊。
背景技術:
人類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人體自身的重力會對人體與床接觸的部分受到壓迫,并因此造成傷害,比如:長期朝向同一方向側睡的人會造成大小臉、大小眼、歪鼻子、歪嘴、高低肩、歪脖子、脊椎變形等。
翻身是睡覺時調節人身體受壓的自我調節功能,當人一個睡姿達到一定時長就會導致人體不適,此時,人的潛意識下就會翻身以改變受壓部位,消除壓迫。
翻身是防止睡覺時造成擠壓傷害的重要措施,但是有兩種情況會導致人們減少翻身,一種是長期一個姿勢睡覺因擠壓而導致人的感知遲鈍,比如:習慣朝向一個方向側睡的人;另一種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感知能力下降,特別針對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
在人們仰睡時,其骶骨和髖骨受壓;在人們側睡時,其髖骨和股骨上端受壓;若是睡覺時的翻身次數下降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對于40歲以上的人群,股骨頭痛、髖骨痛、骶骨痛、腳麻和腿麻等情況隨之而來。比如:股骨頭壞死多見于40以上的人群,青少年患股骨頭壞死多數屬于先天性病患。
若是人們睡覺時翻身次數不足,因擠壓使血液循環不暢,是導致骶骨、髖骨、股骨、頸椎、腰椎和腦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翻身次數越來越少,擠壓越來越嚴重,骶骨、髖骨、股骨、頸椎、腰椎和腦卒中等患病率與年齡成正相關。人每天都要睡覺,擠壓也就每天都存在,這使得因翻身次數不足引起的疾病難以治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助力翻身的床墊,以解決因翻身不足導致人體受擠壓部位變形及病變的難題,避免睡覺時因人體重力擠壓造成的傷害。
本發明為解決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可助力翻身的床墊的結構特點是:在床墊上,處在對應于人體軀干所在位置的軀干位置床墊區域中,設置翻身裝置,所述翻身裝置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或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使得人體軀干因在翻身裝置上發生左右傾斜實現助力翻身。
本發明可助力翻身的床墊的結構特點也在于:
對于側睡人體,所述翻身裝置是位于側睡人體正面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側睡人體背部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所述翻身裝置使側睡人體向后翻轉呈仰睡姿勢;
對于側睡人體,所述翻身裝置也可以是位于側睡人體背部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側睡人體正面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所述翻身裝置使側睡人體向前翻轉呈俯睡姿勢;
對于仰睡或俯睡人體,所述翻身裝置是位于人體左側,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人體右側,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所述翻身裝置使人體向右翻轉呈側睡姿勢;
對于仰睡或俯睡人體,所述翻身裝置也可以是位于人體右側,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人體左側,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所述翻身裝置使人體向左翻轉呈側睡姿勢。
本發明可助力翻身的床墊的結構特點也在于:設置所述翻身裝置的結構形式是:
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可升降的板件,利用升降機構驅動所述板件的豎直升降,抬升的板件形成隆起,下降的板件形成下凹;
或是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可轉動的翻轉板,利用旋轉機構驅動所述翻轉板的左右轉動,使翻轉板的一側呈隆起,另一側呈下凹;所述翻轉板的轉軸軸向與床墊的長度方向一致;
或是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兩塊可轉動的翻轉板,兩塊翻轉板之間鉸鏈連接,利用驅動機構驅動其中一塊或兩塊翻轉板進行轉動,使得在相鄰的兩塊翻轉板之間形成不為零的夾角,所述鉸鏈的軸向是沿床墊的長度方向;
或是在設定位置上三塊可轉動的翻轉板,三塊翻轉板之間鉸鏈連接,利用驅動機構驅動其中一塊或相鄰兩塊翻轉板進行轉動,使得在設定位置上形成呈隆或下凹,所述鉸鏈的軸向是沿床墊的長度方向;
或是在設定位置上設置由不少于四塊可轉動的翻轉板串接構成的履帶式板件,相鄰的兩塊翻轉板之間為鉸鏈連接;利用驅動機構驅動其中一塊或多塊翻轉板轉動,使得履帶式板件在局部呈隆起和/或下凹,所述鉸鏈的軸向是沿床墊的長度方向。
或是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可充放氣體或液體的軟質袋,利用氣液充放回路對軟質袋進行充放,使軟質袋增加氣液量形成隆起,或減少氣液量形成下凹。
本發明可助力翻身的床墊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翻身裝置在長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軀干位置床墊區域的以外區域。
本發明可助力翻身的床墊的結構特點也在于:設置控制電路,利用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翻身裝置的動作,并利用所述控制電路按設定調整翻身裝置的動作間隔時間。
長期以來,對于日常睡覺翻身以及翻身次數的要求僅僅體現在針對一些無自主翻身意識或是無自主翻身能力的病患中,而對于普通人群的睡覺翻身問題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知,本發明是在充分認識到睡覺翻身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給出的能夠使人在熟睡時助力翻身的床墊,其有效解決了睡覺翻身次數不足的問題,避免因人體重力擠壓累積造成的傷害,使人們在睡覺時能達到正常的翻身次數,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1、本發明實現了健康睡眠,睡眠時有足夠的翻身次數,任何睡姿都不會對人體產生擠壓累積效應,使一些因睡眠壓迫導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并最終消除,以主動的形式預防睡覺擠壓導致的疾??;
2、本發明能有效減少與睡覺擠壓相關的老年性疾病的發生,提高老年生活質量;
3、本發明能有效防止面部變形,如大小臉、大小眼、歪鼻子和歪嘴,保護顏值;
4、本發明能有效防止脊椎變形,如高低肩和歪脖子等;
5、本發明能有效降低并防止側睡擠壓造成的半邊病,如面癱、中風、偏癱、偏頭痛、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和腰肌勞損等,不僅可以緩解癥狀,且可以使其不治而愈;
6、本發明能有效降低并防止骶骨、髖骨、股骨受擠壓導致的骶骨、髖骨和股骨疾病,不僅可以緩解癥狀,且可以使其不治而愈;
7、本發明能有效降低睡覺時人體下肢血液循環受阻的情況,保證血液循環,有效預防因血液循環受阻造成的下肢疾病,如腿痛腳痛和腿麻腳麻等疾病,不僅可以緩解癥狀,且可以使其不治而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助力翻身裝置所在區域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對于仰睡進行助力翻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對于側睡進行助力翻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助力翻身裝置為兩塊可升降的板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助力翻身裝置為四塊可升降的板件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中助力翻身裝置為可轉動的翻轉板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助力翻身裝置的兩塊連接翻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助力翻身裝置的三塊連接翻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助力翻身裝置的不少于四塊連接翻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床墊、2軀干位置床墊區域、3a板件,3b翻轉板,F翻身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在床墊1上處在對應于人體軀干所在位置的軀干位置床墊區域2中,設置翻身裝置F,翻身裝置F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或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使得人體軀干因在翻身裝置F上發生左右傾斜實現助力翻身。
參加圖2和圖3,具體實施中,對于側睡人體,翻身裝置F是位于側睡人體正面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側睡人體背部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翻身裝置F使側睡人體向后翻轉呈仰睡姿勢;對于側睡人體,翻身裝置F也可以是位于側睡人體背部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側睡人體正面所在位置,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翻身裝置F使側睡人體向前翻轉呈俯睡姿勢;對于仰睡或俯睡人體,翻身裝置F是位于人體左側,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人體右側,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翻身裝置F使人體向右翻轉呈側睡姿勢;對于仰睡或俯睡人體,翻身裝置F也可以是位于人體右側,且能夠適時隆起并高于床墊的機構;或是位于人體左側,且能夠適時下凹并低于床墊的機構;利用翻身裝置F使人體向左翻轉呈側睡姿勢。
參見圖4、圖5、圖6、圖7、圖8和圖9,本實施例中翻身裝置F可以有各種結構形式。
其一,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可升降的板件3a,利用升降機構驅動板件3a的豎直升降,抬升的板件3a形成隆起,下降的板件形成下凹。圖4所示為兩塊升降板的結構形式,適于應用在單人床;圖5所示為四塊升降板的結構形式,適用于單人床或雙人床;當人一個睡姿超過一定時間后驅動升降板升起或下降形成隆起,即凸起于床墊或下凹,以此驅動人改變睡姿。
其二,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可轉動的翻轉板3b,利用旋轉機構驅動翻轉板3b的左右轉動,使翻轉板3b的一側呈隆起,另一側呈下凹;翻轉板3b的轉軸軸向與床墊的長度方向一致,圖6所示,當人體左邊的翻轉板升高人體就會向右邊翻身,當人體右邊的翻轉板升高人體就會向左邊翻身。
其三,如圖7所示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兩塊可轉動的翻轉板3b,兩塊翻轉板3b之間鉸鏈連接,利用驅動機構驅動其中一塊或兩塊翻轉板3b進行轉動,使得在相鄰的兩塊翻轉板3b之間形成不為零的夾角,鉸鏈的軸向是沿床墊的長度方向。當人體左邊的一塊翻轉板升高人體就會向右邊翻身,當人體右邊的一塊翻轉板升高人體就會向左邊翻身,兩塊翻轉板連接處隆起,人體側向床邊翻身。
其四,圖8所示,在設定位置上三塊可轉動的翻轉板3b,三塊翻轉板3b之間鉸鏈連接,利用驅動機構驅動其中一塊或相鄰兩塊翻轉板3b進行轉動,使得在設定位置上形成呈隆或下凹,鉸鏈的軸向是沿床墊的長度方向,三塊翻轉板鉸鏈連接更便于驅動人體翻身,驅動一塊或者兩塊翻轉板轉動,在比較大的床上,若人體睡偏未處在當中位置,三塊翻轉板更有利于對人體實現助力翻轉。
其五,圖9所示,在設定位置上設置由不少于四塊可轉動的翻轉板3b串接構成的履帶式板件,相鄰的兩塊翻轉板3b之間為鉸鏈連接;利用驅動機構驅動其中一塊或多塊翻轉板3b轉動,使得履帶式板件在局部呈隆起和/或下凹,鉸鏈的軸向是沿床墊的長度方向。多塊翻轉板鉸鏈連接比三塊連接的更便于驅動人體翻身,可以驅動一塊或者多塊轉動隆起或凹陷,比較大的床上人體睡偏時有利于驅動,更適合于雙人床使用。
其六,在設定位置上設置可充放氣體或液體的軟質袋,利用氣液充放回路對軟質袋進行充放,使軟質袋增加氣液量形成隆起,或減少氣液量形成下凹。
具體實施中,如圖6所示,也可以按照需求將翻身裝置F在長度方向延伸至軀干位置床墊區域2的以外區域,甚至還可以延長到除枕頭位置以外的所有床的區域。
在實際應用中設置控制電路,利用控制電路控制翻身裝置F的動作,并利用控制電路按設定調整翻身裝置F的動作間隔時間。本發明助力翻身裝置F兩次轉動的時間間隔根據每個人的需求而設定,應以盡量少的打攪次數,起到更加有效的避免人體自身重力擠壓造成累積傷害的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