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床具技術領域,具體地來說,是一種床架和可調床。
背景技術:
睡眠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休息環節。人類每天必須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與睡眠質量,才能維持足夠的生命活力,進而完成生產、生活的各項計劃。可以說,睡眠是人類生存的基礎。
為了保證睡眠質量,需要借助必要的工具。其中,床是最為常見的睡眠用品。一般地,床包括床架與床墊。床架是床的主要支撐結構,對睡眠起到關鍵影響。
目前的床架結構簡單,功能十分單一,無法進行調節控制,因而適應性較差,應用場合固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床架的功能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床架和可調床,具有可調結構,滿足多種場合的需要。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床架,包括底架、設于所述底架上的床板及床架控制閥,其中:
所述床板包括沿其長度方向依次鉸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與第四板件;
所述第一板件遠離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與所述底架通過第一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板件下表面設有用于驅動其繞所述第一鉸鏈旋轉的第一氣缸;
所述第三板件下表面固定于所述底架上,可沿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實現直線運動;
所述第四板件遠離所述第三板件的一端為未受約束的自由端,所述第四板件下表面設有用于驅動其旋轉的第二氣缸;
所述床架控制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氣路啟閉與流量。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底架上設有用于支撐所述底架的底腳。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床架控制閥連接有用于操控所述床架控制閥的操作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床架控制閥為電磁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架具有排骨架結構。
一種可調床,包括床架和床墊:
所述床架包括底架及設于所述底架上的床板;
所述床板包括沿其長度方向依次鉸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與第四板件;
所述第一板件遠離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與所述底架通過第一鉸鏈連接,所述第一板件下表面設有用于驅動其繞所述第一鉸鏈旋轉的第一氣缸;
所述第三板件下表面固定于所述底架上;
所述第四板件遠離所述第三板件的一端為未受約束的自由端,所述第四板件下表面設有用于驅動其旋轉的第二氣缸;
所述可調床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與所述床架控制閥電性連接,用于計算所述第一氣缸與所述第二氣缸的氣缸調節量;
所述床架控制閥用于根據所述氣缸調節量,控制所述第一氣缸與所述第二氣缸的氣路啟閉與流量。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床墊包括床墊本體、多個氣彈簧與調節機構:
所述氣彈簧均勻地分布于所述床墊本體內部,其伸縮方向與所述床墊本體的厚度方向一致;
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氣彈簧承受的壓力值,并將檢測值輸出至所述控制單元;
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檢測值計算所述調節機構的軟硬度調節量,并將所述軟硬度調節量輸出至所述調節機構;
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床墊控制閥、氣泵及連接所述床墊控制閥、所述氣泵與所述氣彈簧的管路,所述床墊控制閥根據所述軟硬度調節量切換所述管路與控制所述管路中的流量,所述氣泵用于對所述氣彈簧進行充放氣調節。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床墊本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海綿層、床芯層與乳膠層。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床芯層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的高密度海綿與彈簧組,所述彈簧組包括均勻分布的多個所述氣彈簧,所述氣彈簧的伸縮方向與所述床芯層的厚度方向一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單元連接有觸控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具有依次鉸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第四板件的床板,第一板件及第四板件上分別設有氣缸,提供了一種具有可調結構的床架,滿足多種功能需要;通過設置具有可調結構的床架與床墊,提供了一種具有可調結構的床,大為豐富了床的應用多功能性。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床架的第一透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床架的第二透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床架的床架控制閥的連接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床的床墊的第一透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床的床墊的俯視視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床的床墊的卷縮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床的電性連接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床的床墊的調節機構的連接關系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0-可調床,0100-床架,0110-底架,0111-框體,0112-連接桿件,0113-底腳,0120-床板,0121-第一板件,0122-第二板件,0123-第三板件,0124-第四板件,0130-鉸鏈組,0131-第一鉸鏈,0132-第二鉸鏈,0133-第三鉸鏈,0134-第四鉸鏈,0140-氣缸組,0141-第一氣缸,0142-第二氣缸,0150-床架控制閥,0200-床墊,0210-床墊本體,0211-海綿層,0212-床芯層,0213-乳膠層,0214-透氣孔,0220-氣彈簧,0230-調節機構,0231-床墊控制閥,0232-氣泵,0300-控制單元,0310-壓力傳感器,0400-觸控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床架和可調床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床架和可調床的優選實施例。但是,床架和可調床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床架和可調床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床架和可調床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實施例1
請結合參閱圖1、圖2及圖3,床架0100包括底架0110、設于底架0110上的床板0120、鉸鏈組0130、氣缸組0140與床架控制閥0150,其中:
底架0110包括框體0111及架設于框體0111內部的連接桿件0112,為整個床架0100提供支撐基礎。
優選地,底架0110可以是排骨架結構,具有較為健康而舒適的力學結構。
優選地,底架0110上設有用于支撐底架0110的底腳0113。底腳0113設于框體0111的角落處,平穩地連接地面與底架0110。
床板0120包括沿其長度方向依次鉸接的第一板件0121、第二板件0122、第三板件0123與第四板件0124。
鉸鏈組0130包括第一鉸鏈0131、第二鉸鏈0132、第三鉸鏈0133、第四鉸鏈0134。
氣缸組0140包括第一氣缸0141、第二氣缸0142。
具體而言,第一板件0121遠離第二板件0122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0131與底架0110連接,第一板件0121下表面設有用于驅動其繞第一鉸鏈0131旋轉的第一氣缸0141。
第一板件0121通過第二鉸鏈0132與第二板件0122連接,第二板件0122可繞第二鉸鏈0132旋轉。
第二板件0122遠離第一板件0121的一端通過第三鉸鏈0133與第三板件0123連接,第二板件0122可繞第三鉸鏈0133旋轉。
第三板件0123下表面固定于底架0110上,可沿床板0120的長度方向實現直線運動。故而,第三板件0123不可發生轉動,僅能發生水平方向的直線運動。
第三板件0123遠離第二板件0122的一端通過第四鉸鏈0134與第四板件0124連接,第四板件0124可繞第四鉸鏈0134旋轉。
第四板件0124遠離第三板件0123的一端為未受約束的自由端,第四板件0124下表面設有用于驅動其旋轉的第二氣缸0142。
床架控制閥0150用于控制第一氣缸0141與第二氣缸0142的氣路啟閉與流量。優選地,床架控制閥0150為電磁閥,其連接有用于操控床架控制閥0150的操作部。具體而言,操作部可以是操作鍵或操作面板。通過操作部,使用者得以通過床架控制閥0150控制床板0120的打開角度,使床板0120的打開結構更貼合使用者。
由此,當使用者需要從睡姿調整為坐姿時,只需通過第一氣缸0141與第二氣缸0142的驅動作用,使第一板件0121、第二板件0122、第四板件0124依次旋轉,第三板件0123滑動至適當位置。
此時,第三板件0123與第四板件0124成鈍角布置,為使用者之坐姿提供背部支撐。第一板件0121與第二板件0122的連接部處于凸起狀態,其形態與坐姿時之人體膝蓋部形態相適應,為使用者提供了較為舒適的坐姿。
請結合參閱圖4及圖5,可調床1000包括床架0100、床墊0200和控制單元0300,其中:
床墊0200包括床墊本體0210、多個氣彈簧0220與調節機構0230,其中:
床墊本體021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海綿層0211、床芯層0212與乳膠層0213。
海綿層0211由海綿組成,其材質柔軟,作為底部層與床架或地面接觸,能夠較好地將床墊0200的壓力傳遞于床架或地面,為使用者提供柔軟的體驗。
床芯層0212為中間層,其軟硬度可以調節,是全智能可調軟硬度床墊的調節功能區。
優選地,床芯層0212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的高密度海綿與彈簧組,彈簧組包括均勻分布的多個氣彈簧0220,氣彈簧0220的伸縮方向與床芯層0212的厚度方向一致。
乳膠層0213由乳膠組成,是使用者的直接作用面。乳膠層0213具有高彈性,可以滿足不同體重人群的需要,其良好的支撐力能夠適應睡眠者的各種睡姿。
請結合參閱圖6及圖7,優選地,床墊本體0210表面還設有多個透氣孔0214,用以將床墊本體0210內部與外界空氣環境連通,使床墊本體0210保持良好的透氣性和潔凈度。
同時,通過擠壓床墊本體0210可使床墊本體0210內部的空氣通過透氣孔0214而排出。由此,床墊本體0210得以壓縮而獲得較小的體積,可被輕松地卷放,有效地節約了儲放空間。
氣彈簧0220均勻地分布于床墊本體0210內部,其伸縮方向與床墊本體0210的厚度方向一致。
具體而言,氣彈簧0220是在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充入壓縮氣體,利用氣體的可壓縮性實現其彈簧作用的。由此,氣彈簧0220根據不同的承重情形,而發生相應的彈性變形。其具有較理想的弾性特性,在承重時不致發生劇烈的變化,為使用者提供自然舒適的體驗。
優選地,氣彈簧0220具有Y形截面,由柔性材料制成密閉容腔,其沿伸縮方向具有多個褶皺部。當其充氣時,多個褶皺部伸展而形成彈簧部;當其放氣完全時,多個褶皺部壓縮為緊湊的疊放結構,便于收納保存。
在此種結構下,氣彈簧0220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可以很好地承接使用者的身體,提供全面柔軟的包容體驗。同時,其結構較為穩定,不致發生承重不穩的情形。
優選地,相鄰兩列氣彈簧0220還可以相反的截面形狀分布方向布置,使其受力更為均勻穩定。
請結合參閱圖8及圖9,控制單元0300與床架控制閥0150電性連接,計算第一氣缸0141與第二氣缸0142的氣缸調節量。床架控制閥0150根據氣缸調節量,控制第一氣缸0141與第二氣缸0142的氣路啟閉與流量。
控制單元0300還包括壓力傳感器0310,壓力傳感器0310用于檢測氣彈簧0220承受的壓力值,并將檢測值輸出至控制單元0300。控制單元0300根據檢測值計算調節機構0230的軟硬度調節量,并將軟硬度調節量輸出至調節機構0230。
調節機構0230包括床墊控制閥0231、氣泵0232及連接床墊控制閥0231、氣泵0232與氣彈簧0220的管路,床墊控制閥0231根據軟硬度調節量切換管路與控制管路中的流量,氣泵0232用于對氣彈簧0220進行充放氣調節。
當氣彈簧0220內的氣體量較多時,氣體密度較大而使彈性作用力顯著,人體將受到較為有力的支撐,得到硬度較大的體驗。
當氣彈簧0220內的氣體量較少時,氣體密度較小而使彈性作用力較小,人體受力較為輕微,得到硬度較小而柔軟的體驗。
具體而言,控制單元0300根據壓力傳感器0310的檢測值,結合使用者所需的軟硬度,計算得出調節機構0230的軟硬度調節量。調節機構0230根據軟硬度調節量,改變氣彈簧0220中的氣體含量,獲得所需的軟硬度體驗。
優選地,床墊本體0210也可按人體平躺睡姿依軀體部位分布而劃分為不同區域,位于不同區域內的氣彈簧0220具有不同的行程,其行程變化與人體平躺睡姿下的人體背部曲線一致。
具體而言,一般人體平躺睡姿下,其背部曲線具有較為一致的特征。由此,可根據該特征規律,預先在床墊本體0210劃定具體的軀體的不同部位的區域。不同區域內的氣彈簧0220具有不同的行程,其值與所處區域相應。
在受壓情況下,不同區域內的氣彈簧0220變形情況各不相同,使床墊本體0210表面形狀符合人體背部曲線,從而使床墊本體0210更為貼合人體結構,使人體得以保持正確舒適的睡姿。
優選地,控制單元0300還連接有觸控屏0400。觸控屏0400可供使用者對控制單元0300手動輸入操作指令,并顯示可調床1000的狀態參數。
在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