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自清潔功能的公交車站牌座椅,安裝后可以實現公交車站牌座椅清潔的功能,屬于市政用品領域。
背景技術:
城市道路上林林總總地分布著很多公交車站牌,公交車站牌下面往往設有公交車站牌座椅,公交車站牌座椅多為金屬或木制,雖然公交車站牌對公交車站牌座椅有一定的遮擋作用,但是由于位于路邊風吹日曬、車來車往,往往導致公交車站牌座椅表面遍布灰塵,再加上一些乘客對公交車站牌座椅不夠愛護,往往會導致沒有人坐在公交車站牌座椅上候車,公交車站牌座椅反倒成了擺設,人們通常是站著候車,有想要坐下的往往需要用紙巾將公交車站牌座椅擦干凈才會入座,對紙巾造成了浪費,給人們帶來的極大的不便。但是市面上沒有能夠避免此類問題的公交站牌座椅。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自清潔功能的公交車站牌座椅。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具有自清潔功能的公交車站牌座椅,是由座體、蓄電池、軸流風機、壓力桶、機架、滑槽、步進電機、固定樁、絲杠、光電開關、電磁閥、控制器、滑塊、直流電機、導風筒、吸水輥、噴孔、清洗導管、行程滾輪和滾輪安裝腔組成的,所述的座體下方安裝有兩個固定樁,座體的底面開有滑槽,機架與滑槽配合的部位設有滑塊,座體的一側設置有步進電機,步進電機的軸和絲杠通過聯軸器連接,絲杠和機架的底端進行配合,蓄電池設置于機架的左上方,壓力桶設置于機架的右上方,蓄電池和壓力桶的中間位置設有電磁閥,機架與絲杠配合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機架的兩端面上各有一個光電開關,機架的中間位置依次為清洗導管、吸水輥、軸流風機,吸水輥與直流電機軸鍵連接,直流電機設置于機架的側面。機架兩端面中間部位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滾輪安裝腔,滾輪安裝腔內設有行程滾輪。
所述的蓄電池下方留有空間。
所述的清洗導管上設有噴孔。
所述的軸流風機下方設有導風筒。
所述的行程滾輪有四個。
該發明的有益之處是,該裝置通過滑槽和滑塊以及行程滾輪的配合保證了機架的平穩運行,通過清洗導管、吸水輥和軸流風機的配合形成了完善的清潔系統,該裝置結構緊湊,使用壽命長,解決了公交車站牌座椅的臟的問題,便于人們坐下休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舒適的候車服務,避免了有座不坐的尷尬,且該裝置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去除座體后的軸測圖,
圖3為圖2底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座體,2、蓄電池,3、軸流風機,4、壓力桶,5、機架,6、滑槽,7、步進電機,8、固定樁,9、絲杠,10、光電開關,11、電磁閥,12、控制器,13、滑塊,14、直流電機,15、導風筒,16、吸水輥,17、噴孔,18、清洗導管,19、行程滾輪,20、滾輪安裝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具有自清潔功能的公交車站牌座椅,是由座體1、蓄電池2、軸流風機3、壓力桶4、機架5、滑槽6、步進電機7、固定樁8、絲杠9、光電開關10、電磁閥11、控制器12、滑塊13、直流電機14、導風筒15、吸水輥16、噴孔17、清洗導管18、行程滾輪19和滾輪安裝腔20組成的,所述的座體1下方安裝有兩個固定樁8,座體1的底面開有滑槽6,機架5與滑槽6配合的部位設有滑塊13,座體1的一側設置有步進電機7,步進電機7的軸和絲杠9通過聯軸器連接,絲杠9和機架5的底端進行配合,蓄電池2設置于機架5的左上方,壓力桶4設置于機架5的右上方,蓄電池2和壓力桶4的中間位置設有電磁閥11,機架5與絲杠9配合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12,機架5的兩端面上各有一個光電開關10,機架5的中間位置依次為清洗導管18、吸水輥16、軸流風機3,吸水輥16與直流電機14軸鍵連接,直流電機14設置于機架5的側面。機架5兩端面中間部位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滾輪安裝腔20,滾輪安裝腔20內設有行程滾輪19。
所述的蓄電池2下方留有空間。防止對軸流風機3的進風造成影響。
所述的清洗導管18上設有噴孔17。對座體均勻地噴灑清洗劑。
所述的軸流風機3下方設有導風筒15。使軸流風機3吹出的風量集中。
所述的行程滾輪19有四個。可以使機架5運動平穩。
該裝置在使用時,首先通過控制器12啟動該裝置,需要進行對座椅進行清潔時,蓄電池2進行供電,控制器12控制步進電機7轉動,步進電機7帶動絲杠9轉動,與絲杠9配合的機架5在絲杠9的帶動下以及滑槽6和滑塊13的配合下前移,同時控制器12控制電磁閥11工作,壓力桶4中的清洗劑通過清洗導管18中的噴孔17將清洗劑噴在座體1上,然后直流電機14帶動吸水輥16快速轉動,將座體1上的清洗劑吸收,同時對座體1進行擦洗,然后軸流風機3通過導風筒15對座體1進行吹風,增大空氣的流速,使座體1風干,行人即可落座,當機架5運動到座體1的頂端時,光電開關10檢測到信號,控制器12控制步進電機7停止轉動,同時關閉電磁閥11和軸流風機3,直流電機14加速轉動,將吸水輥16上的水甩落,轉動一端時間后停止轉動,在下一次需要清理時,控制器12控制機架5返回座體1的另一端,然后重新開始工作。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發明的教導,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