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變化模塊沙發。
背景技術:
沙發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家具,主要有真皮沙發、皮布沙發和木質沙發等種類,在人們的生活中,沙發已經成為許多家庭必須的家具。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沙發一般為連體沙發,連體沙發不可拆卸,并且外形和尺寸在出廠時都已固定,因此,連體沙發可坐人數和連體沙發需要占用的空間都為定值,當需坐連體沙發的人數增加時,連體沙發無法滿足需坐人數增加的需要,連體沙發的使用形式單一;此外,當無需使用連體沙發時,由于連體沙發的不可拆卸性,連體沙發占用空間影響其他物品的放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變化模塊沙發,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沙發使用形式單一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包括:支撐臺,所述支撐臺的邊緣設置有圍欄,所述支撐臺包括至少一個水平設置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下端面可拆卸連接有支腳,所述支撐板的上端面設置有調整模塊;
當所述支撐板的數量大于等于兩個時,相鄰的所述支撐板的側邊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相鄰的所述支撐板通過連接板連接;
所述支撐板的下端面設置有多個螺紋孔,所述螺紋孔沿所述支撐板的各個邊緣均勻設置,所述連接板的相對的兩個端部均設置有通孔,螺栓穿過所述通孔并與所述螺紋孔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圍欄包括多個圍欄板,所述支撐板的上端面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圍欄板的安裝凹槽,所述安裝凹槽沿所述支撐板的邊緣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支腳包括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包括:第一空心桿和第二空心桿,所述第一空心桿位于所述第二空心桿內,所述第一空心桿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空心桿且可沿所述第二空心桿滑動,所述第一空心桿和所述第二空心桿通過安全鎖扣連接,所述安全鎖扣與所述第二空心桿固定連接,所述安全鎖扣與所述第一空心桿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空心桿的遠離所述第一空心桿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調整模塊包括:第一支撐框、第二支撐框和保護套,所述第二支撐框套設于所述第一支撐框的外部,所述第一支撐框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支撐框、并可沿所述第二支撐框的長度方向相對所述第二支撐框移動,所述保護套可拆卸地套設于所述第一支撐框和所述第二支撐框的外部。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上設置有松緊帶,所述松緊帶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支撐框的長度方向相同。
優選地,所述支撐板的上端面設置有防止所述調整模塊移動的防移凹槽。
優選地,所述支撐板的上端面可拆卸地設置有防止所述調整模塊移動的防移架,所述防移架包括橫板和縱板,所述橫板與所述縱板交叉配合形成防移凹槽,所述調整模塊的下端位于所述防移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橫板與所述縱板可拆卸連接,所述橫板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方向與所述橫板的寬度方向相同,多個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橫板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所述縱板上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方向與所述縱板的寬度方向相同,多個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縱板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所述縱板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或者,所述橫板卡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內。
進一步地,還包括抽屜,所述支撐板的下端面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抽屜的滑軌。
本發明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中,調整模塊位于支撐板的上端面組成可變化模塊沙發的坐墊,圍欄沿支撐臺的邊緣設置,調整模塊均位于圍欄圍成的區域內,防止調整模塊從支撐臺上掉落,支腳使支撐板與地面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增加使用者坐在可變化模塊沙發上時的舒適性;當需要坐可變化模塊沙發的人數增加時,增加支撐板和調整模塊的數量,使更多的支撐板連接在一起,并將增加的調整模塊放置在支撐板上組成可變化模塊沙發的坐墊,從而增加了可變化模塊沙發的可坐面積,滿足人數增加的需要;同時,可根據可變化模塊沙發所在空間的形狀來確定各個支撐板之間的相對位置,例如:從上向下俯視,可使多個支撐板組成長方形或者L形等,使可變化模塊沙發在不同形狀的空間內均可發揮其作用,滿足不同使用形式的要求;當無需使用較大的可坐面積時,可將多余的支撐板和調整模塊收起,減少可變化模塊沙發占用的空間;此外,當搬運可變化模塊沙發時,可將多個支撐板拆開,將支腳從支撐板上卸下,方便對可拆卸模塊沙發進行搬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中支撐板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中調整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中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中橫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支撐板;11-支腳;12-圍欄;13-連接板;14-防移架;141-橫板;1411-第一凹槽;142-縱板;2-調整模塊;21-第一支撐框;211-滑動凸起;22-第二支撐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包括:支撐臺,支撐臺的邊緣設置有圍欄12,支撐臺包括至少一個水平設置的支撐板1,支撐板1的下端面可拆卸連接有支腳11,支撐板1的上端面設置有調整模塊2,當支撐板1的數量大于等于兩個時,相鄰的支撐板1的側邊可拆卸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中,調整模塊2位于支撐板1的上端面組成可變化模塊沙發的坐墊,圍欄12沿支撐臺的邊緣設置,調整模塊2均位于圍欄12圍成的區域內并列排布,圍欄12防止調整模塊2從支撐板1上掉落;支腳11使支撐板1與地面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增加坐在可變化模塊沙發上時的舒適性,支腳11可通過螺紋連接或者卡接的方式與支撐板1連接。
當需要坐可變化模塊沙發的人數增加時,增加支撐板1和調整模塊2的數量,使更多的支撐板1連接在一起,并將增加的調整模塊2放置在支撐板1上組成可變化模塊沙發的坐墊,從而增加了可變化模塊沙發的可坐面積,滿足人數增加的需要;同時,可根據可變化模塊沙發所在空間的形狀來確定各個支撐板1之間的相對位置,例如:從上向下俯視,可使多個支撐板1組成長方形或者L形等,使可變化模塊沙發在不同形狀的空間內均可發揮其作用,滿足不同使用形式的要求;當無需使用較大的可坐面積時,可將多余的支撐板1和調整模塊2收起,減少可變化模塊沙發占用的空間;此外,當搬運可變化模塊沙發時,可將多個支撐板1拆開,將支腳11從支撐板1上卸下,方便對可拆卸調整模塊2沙發進行搬運。
具體地,相鄰的支撐板1通過連接板13連接,支撐板1的下端面設置有多個螺紋孔,螺紋孔沿支撐板1的各個邊緣均勻設置,連接板13的相對的兩個端部均設置有通孔,螺栓穿過通孔與螺紋孔配合。支撐板1為方形結構,支撐板1下端面的多個螺紋孔沿支撐板1的邊緣均勻分別,并且多個螺紋孔到與其對應的邊緣的距離相等;如圖2所示,連接板13為方形結構,連接板13的相對的兩個端部均設置有通孔,兩個通孔軸心的距離是螺紋孔到與其對應的邊緣的距離的兩倍。在連接支撐板1時,相鄰的兩個支撐板1的側面接觸,并使螺紋孔一一相對,連接板13放置于支撐板1上,連接板13上的一個通孔的軸線與一個支撐板1上的螺紋孔的軸線重合、另一通孔的軸線與另一支撐板1上的螺紋孔的軸線重合,用螺栓將連接板13連接于兩個支撐板1上,實現相鄰的支撐板1的連接。使用連接板13并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實現支撐板1的連接,方便對支撐板1的連接和拆卸。
進一步地,圍欄12包括多個圍欄板,支撐板1的上端面設置有用于安裝圍欄板的安裝凹槽,安裝凹槽沿支撐板1的邊緣設置。圍欄板可為正方形、長方形或者半圓形等,在本實施例中,圍欄板為長方形,圍欄板通過卡接的方式與支撐板1連接,具體地,支撐板1上設置有截面呈方形的安裝凹槽,安裝凹槽沿支撐板1的邊緣設置,安裝凹槽的兩個相對的內壁上均設置有橡膠墊,兩個橡膠墊的相對的平面之間的距離略小于圍欄板的厚度。安裝圍欄12時,將圍欄板卡接到安裝凹槽內,兩個橡膠墊的相對的平面之間的距離略小于圍欄板的厚度,兩個橡膠墊均產生彈性變形,兩個橡膠墊均對圍欄板產生擠壓力,防止圍欄板在安裝凹槽內產生移動;安裝凹槽沿支撐板1的邊緣設置,支撐板1的任一邊緣均可安裝圍欄板,在安裝可變化模塊沙發時,圍欄板安裝于組合后的支撐臺的邊緣,支撐板1的與其他側邊連接的側邊處無需安裝圍欄板。調整模塊2位于圍欄板圍成的區域內,防止調整模塊2從支撐板1上掉落。使圍欄12包括多個圍欄板,使用者可根據支撐板1的數量,選擇合適數量的圍欄板與支撐板1連接,滿足更多的需要;使圍欄板與支撐板1通過安裝凹槽連接,無需使用圍欄板時,方便將圍欄板從支撐板1上拆卸下來和進行收納。
上述支腳11使支撐板1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支腳11包括伸縮桿,伸縮桿包括:第一空心桿和第二空心桿,第一空心桿位于第二空心桿內,第一空心桿的一端伸出第二空心桿且可沿第二空心桿滑動,第一空心桿和第二空心桿通過安全鎖扣連接,安全鎖扣與第二空心桿固定連接,安全鎖扣與第一空心桿可拆卸連接,第二空心桿的遠離第一空心桿的一端與支撐板1可拆卸連接,上述安全鎖扣可為螺栓、螺桿或其他結構,第二空心桿可通過螺紋連接或者卡接的方式與支撐板1連接。當需要調整支撐板1的下端面到地面的距離時,可通過調整支腳11的長度實現,具體地,旋轉安全鎖扣,使第一空心桿與第二空心桿之間能夠產生相對滑動,然后調整第一空心桿從第二空心桿內伸出的長度,當支腳11的整體長度滿足需要時,反向旋轉安全鎖扣,將第一空心桿與第二空心桿鎖緊,防止可變化模塊沙發在使用過程中第一空心桿在第二空心桿內滑動,從而改變支撐板1的下端面到地面的距離。使支腳11為可伸縮桿,并通過安全鎖扣將伸縮桿中第一空心桿和第二空心桿連接,增加了支腳11的使用范圍,同時也方便調整支腳11的長度。
進一步地,調整模塊2包括:第一支撐框21、第二支撐框22和保護套,第二支撐框22套設于第一支撐框21的外部,第一支撐框21的一端伸出第二支撐框22、并可沿第二支撐框22的長度方向相對第二支撐框22移動,保護套套設于第一支撐框21和第二支撐框22的外部。如圖3所示,第一支撐框21和第二支撐框22均為開口箱體,第一支撐框21的開口和第二支撐框22的開口均為正方形,與開口相對的端面為底面,第一支撐框21的開口端面的外邊長等于第二支撐框22的開口端面的內邊長,第二支撐框22套設與第一支撐框21的外部,第一支撐框21的底面位于第二支撐框22的外部;在第一支撐框21兩組相對的外側面中,其中一組外側面上設置有滑動凸起211,滑動凸起211的長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撐框21的底面,另一組相對的外側面上均設置有多個第一螺紋通孔,多個第一螺紋通孔沿第一支撐框21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第二支撐框22的兩個相對的內側面設置有與滑動凸起211配合的滑動凹槽,另外兩個相對的內側面上設置有第二螺紋通孔,相鄰的第二螺紋通孔之間的距離等于相鄰的第一螺紋通孔之間的距離,第二螺紋通孔的直徑等于第一螺紋通孔的直徑,第一螺紋通孔與第二螺紋通孔內設置有螺栓,防止第一支撐框21沿第二支撐框22的長度方向滑動。保護套可拆卸地套設于第一支撐框21和第二支撐框22的外部,保護套由彈性材料制成,保護套為雙層結構,內部填充有彈性物,例如:海綿或者太空棉等等,以增加調整模塊2的舒適性。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第一支撐框21伸出第二支撐框22的長度,從而改變調整模塊2的整體長度,需要改變調整模塊2的整體長度時,取下保護套和螺栓,調整第一支撐框21伸出第二支撐框22的長度,使第一螺紋通孔的軸線與第二螺紋通孔的軸線重合,將螺栓重新連接到重合的第一螺紋通孔和第二螺紋通孔內,重新將保護套套設在第一支撐框21和第二支撐框22的外部。使調整模塊2中的第一支撐框21可沿第二支撐框22的長度方向滑動,從而實現調整調整模塊2的高度,使調整模塊2滿足更多的使用要求;此外,保護套由彈性材料制成,保護套可進行適當的伸長和收縮,能夠滿足不同高度的調整模塊2的需要。
為使保護套滿足調整模塊2更大的長度變化范圍的需要,優選地,保護套上設置有松緊帶,松緊帶的長度方向與第一支撐框21的長度方向相同。具體地,保護套為長方體結構,保護套包括四個長方形的側面個兩個相對的端面,四個側面的長度方向沿豎直方向設置,兩個端面分別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其中第一端面通過縫制的方式分別與四個側面固定連接,第二端面的一個側邊通過縫制的方式與一個側面固定連接,第二端面的另外三個側邊與另外三個側面通過魔術貼可拆卸連接,相鄰的兩個側面的連接處設置有松緊帶,松緊帶沿側面的長度方向設置,側面的長度等于調整模塊2的最高高度,松緊帶的作用使側面收縮,滿足調整模塊2的高度小于側面的長度時的需要。當需要調整調整模塊2的高度時,將保護套從第一支撐框21和第二支撐框22上取下,調整好調整模塊2的高度后,將保護套套設于第一支撐框21和第二支撐框22的外部,松緊帶利用自身的彈性,使保護套滿足調整模塊2多種高度時的需要。
為防止調整模塊2在支撐板1上產生移動,優選地,支撐板1的上端面設置有防止調整模塊2移動的防移凹槽。防移凹槽的形狀與調整模塊2的端面的形狀相同,防移凹槽沿支撐板1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并列設置。將調整模塊2放置在防移凹槽內,每個防移凹槽能夠防止放置在其內部的調整模塊2移動,支撐板1上的防移凹槽共同作用,防止支撐板1上的調整模塊2移動,提高可變化模塊沙發使用時的穩定性。
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支撐板1的上端面可拆卸地設置有防止調整模塊2移動的防移架14,防移架14包括橫板141和縱板142,橫板141與縱板142配合形成防移凹槽,調整模塊2的下端位于防移凹槽內。具體地,如圖4所示,橫板141的寬度方向和縱板142的寬度方向均與支撐板1的上端面垂直,橫板141沿支撐板1的寬度方向平行設置,縱沿支撐板1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橫板141與縱板142交叉形成防移凹槽;防移架14可通過卡接的方式與支撐板1連接,具體地,支撐板1的上端面設置有方形槽,防移架14位于方形槽內,方形槽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橫板141和縱板142配合的卡接槽,橫板141和縱板142卡接于對應的卡接槽內,實現防移架14與支撐板1的可拆卸連接。使防移架14與支撐板1可拆卸連,方便將防移架14取下進行收納。
進一步地,橫板141與縱板142可拆卸連接,橫板141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凹槽1411,第一凹槽1411的深度方向與橫板141的寬度方向相同,多個第一凹槽1411沿橫板141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縱板142上設置有多個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深度方向與橫板141的寬度方向相同,多個第二凹槽沿縱板142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縱板142卡接于第一凹槽1411內,或者,橫板141卡接于第二凹槽內。具體地,橫板141沿支撐板1的寬度方向平行設置,縱板142沿支撐板1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如圖5所示,橫板141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凹槽1411,多個第一凹槽1411沿橫板141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縱板142上設置有多第二凹槽,多個第二凹槽沿縱板142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縱板142卡接在第一凹槽1411內,或者,橫板141卡接在第二凹槽內,實現橫板141與縱板142的可拆卸連接,當橫板141卡接在第二凹槽內時,可通過改變縱板142在橫板141上的位置來改變相鄰的縱板142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防移凹槽的尺寸;當縱板142卡接于第一凹槽1411內時,可通過改變橫板141在縱板142上的位置來改變相鄰的橫板141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防移凹槽的尺寸;方形槽的內側面上均勻設置有卡接槽,改變防移凹槽的尺寸時,橫板141和縱板142可選擇合適的卡接槽配合。使橫板141與縱板142可拆卸連接,可改變防移凹槽的尺寸,滿足放置不同尺寸的調整模塊2的需要。
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可變化模塊沙發還包括抽屜,支撐板1的下端面設置有用于安裝抽屜的滑軌。具體的,滑軌的長度方向與支撐板1的寬度方向相同,在每個支撐板1的下端滿均設置滑軌,使用者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數量的抽屜安裝于滑軌上,例如,需要向抽屜內放置的物品多時,可通過增加抽屜額數量來滿足需要,當需要向抽屜內放置的物品少時,可減少抽屜的數量,減輕支撐板1的負重。拼接的支撐板1較多的時候,正面方向的最外側一排支撐板1的下端面安裝抽屜,在支撐板1的下端面設置用于安裝抽屜的滑軌,根據需要安裝抽屜,使用者可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放置在抽屜中,方便使用時取出,增加了可變化模塊沙發的功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