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床上用品中的枕頭,具體是一種有多面傾斜角度的V字形結構的,適合全方位睡姿的扇形或長方形多功能枕頭。
背景技術:
盡管傳統的長方形扁平枕頭歷史悠久,目前也非常主流,但是它不符合靜態生物力學的要求,具有很多結構性缺點,這些缺點會造成以下的不適和傷害:
1、人在每晚會翻身20—30次,變換不同的睡姿,人的睡姿的不同,對枕頭的高度要求也不同,長方形扁平枕頭只能滿足一種睡姿的高度要求,因而極大地影響了睡眠質量和舒適度。
2、長方形扁平枕頭的高度一般為10厘米左右,高度籠統,違背“每個人對合適枕頭的高度不一樣”的原則。
3、長方形扁平枕頭由于中間高,四周低,對頸部不起到托舉的作用,會使頸部懸空,造成頸椎弧度變化,引起異常。
4、長方形扁平枕頭無法滿足仰臥“頸高頭低”的頸椎自然生理曲線要求,會出現頸椎前屈和過屈,頸部肌肉酸脹不適,容易患上頸椎病。
5、長方形扁平枕頭對頭部和頸部的托舉沒有適合的弧度和傾斜角度,側臥時會造成頸椎側屈,頸部肌肉會由于過度的牽拉、疲勞而導致痙攣、疼痛,出現“落枕”。
6、由于每個人的頸椎弧度都不同,而不同的頸椎弧度須有不同的弧度枕頭配合,才能使頸椎得到完全的休息,而長方形扁平枕頭根本就無法滿足這一點。
7、長方形扁平枕頭無法滿足對睡姿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的使用要求,會削弱對特殊疾病的輔助治療。
8、長期使用長方形扁平枕頭,會破壞人的頸椎生理曲線,導致頸部韌帶長
時間處于一種受力狀態,使頸部得不到充分休息而勞損。
9、處在生長期的青少年兒童長期使用長方形扁平枕頭,會影響脊椎骨胳自然曲線的發育。
由此可見,現在很多人都在使用的長方形扁平枕頭,每晚都在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卻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是因傳統長方形扁平枕頭的缺點而造成的各種不適和傷害的問題,提供一種高低枕頭。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根據靜態生物力學原理設計的,具有多面傾斜角度的V字形結構的,適合全方位睡姿的扇形或長方形多功能枕頭。本發明設計一種高低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頭由枕芯和枕套構成,所述的枕頭為中間低、兩端高,由長直枕邊和短弧枕邊構成的扇形高低枕頭,或由直枕邊和弧枕邊構成的長方形高低枕頭。所述的枕頭有五個枕區,中間橫向呈80°角凹形弧過渡到兩端,形成中間低,兩端高的依次為仰臥俯臥枕區,左半側臥枕區和右半側臥枕區,右側臥枕區和左側臥枕區等五個枕區。五個枕區都有相應的頭托和頸托, 兩個側臥枕區有弧形腮托。其枕芯由枕芯蓋、彈簧托頸管和枕芯座三部分構成。枕芯蓋和枕芯座用天然乳膠或聚氨酯注模而成。枕芯座有兩個卡柱,用來插入枕芯蓋的兩個卡槽,起到固定枕芯蓋和枕芯座的作用。彈簧托頸管是用扁形鋼絲制作成中間低,兩端高,同時,又呈水平弧形的異形彈簧管,彈簧托頸管外用定制的配套彈簧托頸管彈力針織管套防護,裝入彈簧托頸管卡槽與通氣孔相通。在彈簧托頸管兩端裝有藥囊或香囊,可成為藥枕。
本發明的高低枕頭的五個枕區都有相應的頭托和頸托:
(1)頭托:仰臥枕區頭托、左右半側臥枕區頭托和左右側臥枕區頭托,
(2)頸托:仰臥枕區頸托、左右側臥枕區頸托和左右半側臥枕區頸托。
右側臥枕區和左側臥枕區有用于側臥的弧形腮托。
本發明的優點
1、本發明的五個枕區能夠滿足人體所有正常睡姿的高度要求,這五個枕區的高度是根據人體頭部和頸椎在不同睡姿下的最佳高度設計的,不管采用何種睡姿,都能使頭部和頸椎處在合理的自然生理曲線上,使頸椎和頸部肌肉群有效地放松,有利于頸部的血液循環,為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醒后大腦更清醒,精神更飽滿。
2、本發明的頭托和頸托能夠使頭部與頸椎在各種睡姿下,都保持最佳生理曲線,這樣既能充分緩解后肌肉群和韌帶的勞損,又可起到輕度牽引的作用,從而有效減輕增生骨質對神經的壓迫,防治頸椎病。
3、本發明帶有傾斜角度的頭托和頸托可以使頭、頸、肩與枕頭緊貼無縫隙,使頸部肌肉群處在一個相對放松的狀態下,極大地提高了睡眠質量的舒適度。
4、本發明的彈簧托頸管即可以保證頸下高度不變,又不影響枕頭的柔軟彎曲度,同時還可以通過通氣孔通風換氣,在炎熱的夏季更能為頸部降溫,增加一些涼意,促進深度睡眠。
5、在本發明的彈簧托頸管兩端裝入藥囊或香囊,可以成為藥枕,能夠輔助治療一些慢性疾病。
6、將本發明的枕頭的弧枕邊朝上立起來,可以當靠枕,腰托的設計,使腰部更舒適。
7、本發明的科學設計,尤其適合于生長期的青少年兒童的實用。
8、本發明符合“每個人的頸椎弧度都不相同,須有不同弧度的枕頭相配合”的原則。
9、本發明能為每個人更精準地制作出最適合自己使用的枕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扇形枕頭整體功能圖中帶枕套的枕頭正視圖。
圖中:1仰臥俯臥枕區,2右側臥枕區,3左側臥枕區,4左半側枕區,5右半側枕區,6枕芯。
圖2為扇形枕頭整體功能圖中帶枕套的枕頭左視圖。
圖中:6枕芯,7枕套。
圖3為扇形枕頭整體功能圖中帶枕套的枕頭俯視圖。
圖中:1仰臥俯臥枕區,2右側臥枕區,3左側臥枕區,4左半側枕區,5右半側枕區,6枕芯,7枕套。
圖4為扇形枕頭整體功能圖中帶枕套的枕頭底面俯視圖。
圖中:7枕套,8枕套底面拉鏈。
圖5為本發明的枕芯分解安裝圖中的枕芯正視分解安裝圖。
圖中:9枕芯蓋,10彈簧托頸管,11枕芯座,12卡槽,13卡柱,14藥囊或香囊,15彈簧托頸管卡槽,16通氣孔,24彈簧托頸管彈力針織管套。
圖6為枕芯分解安裝圖中的枕芯左視分解安裝圖。
圖中:9枕芯蓋,10彈簧托頸管,11枕芯座,12卡槽,13卡柱,14藥囊或香囊,15彈簧托頸管卡槽,16通氣孔,24彈簧托頸管彈力針織管套。
圖7為本發明的枕芯三視圖中的枕芯正視圖。
圖中:16通氣孔,17仰臥頭托,18半側臥頭托,19側臥頭托,20側臥腮托,21側臥頸托,22半側臥頸托,23仰臥頸托,25弧枕邊,26直枕邊。
圖8為枕芯三視圖中的枕芯左視圖。
圖中:9枕芯蓋,11枕芯座,19側臥頭托,20側臥腮托,21側臥頸托。
圖9為枕芯三視圖中的枕芯俯視圖。
圖中:17仰臥頭托,18半側臥頭托,19側臥頭托,20側臥腮托,21側臥頸托,22半側臥頸托,23仰臥頸托,25弧枕邊,26直枕邊,27腰托。
圖10為本發明的枕芯后視半剖圖中的枕芯后視圖。
圖中:9枕芯蓋,11枕芯座,27腰托。
圖11為枕芯后視半剖圖中的枕芯后視半剖視圖。
圖中:10彈簧托頸管,17仰臥頭托,18半側臥頭托,19側臥頭托,21側臥頸托,22半側臥頸托,23仰臥頸托,25弧枕邊,27腰托。
圖12為彈簧托頸管三視圖中的彈簧托頸管正視圖。
圖中:10彈簧托頸管,24彈簧托頸管彈力針織管套。
圖13為彈簧托頸管三視圖中的彈簧托頸管左視圖。
圖中:10彈簧托頸管,14藥囊或香囊,24彈簧托頸管彈力針織管套。
圖14為彈簧托頸管三視圖中的彈簧托頸管俯視圖。
圖中:10彈簧托頸管,24彈簧托頸管彈力針織管套。
圖15為本發明的長方形枕頭整體功能區圖中帶枕套的枕頭正視圖。
圖中:1仰臥俯臥枕區,2右側臥枕區,3左側臥枕區,4左半側枕區,5右半側枕區,6枕芯,7枕套。
圖16為長方形枕頭整體功能區圖中帶枕套的枕頭左視圖。
圖中:6枕芯,7枕套。
圖17為長方形枕頭整體功能區圖中帶枕套的枕頭俯視圖。
圖中:1仰臥俯臥枕區,2右側臥枕區,3左側臥枕區,4左半側枕區,5右半側枕區,6枕芯,7枕套。
圖18為長方形枕頭整體功能區圖中帶枕套的枕頭底面俯視圖。
圖中:7枕套,8枕套底面拉鏈。
具體實施方式
一、以扇形多功能枕頭為例。
如圖1和圖3中所示,本發明根據人在正常睡眠時可能采用的六種睡姿,設計了五個相應的枕區:仰臥俯臥枕區1(圖1-1),右側臥枕區2(圖1-2),左側臥枕區3(圖1-3),左半側枕區4(圖1-4),右半側枕區5(圖1-5)。仰臥俯臥枕區呈80°角凹形弧過渡到較高的兩端左、右側臥枕區,而凹形弧過渡部分為左、右半側臥枕區。由此形成橫向中間低,兩端高,縱向有凹形弧的多角度的五個枕區,構成了一個適合全方位睡姿的枕頭。不管人體采用何種睡姿,都能使頭部和頸椎處在合理的生理曲線上。
如圖2中所示,本發明的枕頭由枕芯6(圖2-6)和專用的枕套7(圖2-7)組成。
與枕頭形狀相吻合的專用枕套7(圖4-7)包裹固定枕芯蓋9(圖5-9)與枕芯座11(圖5-11),枕套的拉鏈8(圖4-8)隱形安裝在枕套的底面。
如圖5和圖6中所示,本發明的枕芯有三部分組成:枕芯蓋9(圖5--9)、彈簧托頸管10(圖5-10)和枕芯座11(圖5-11)。其中枕芯蓋和枕芯座是用聚氨酯或天然乳膠注模而成,枕芯座和兩個卡柱13(圖5-13)用來插入枕芯蓋的兩個卡槽12(圖5-12),起到固定枕芯蓋和枕芯座的作用。
彈簧托頸管卡槽15(圖5-15)的尺寸與彈簧托頸管外徑相同,通氣管16(圖5-16)口徑為4厘米,彈簧托頸管放入彈簧托頸管卡槽與通氣孔連通的。在彈簧托頸管兩端可以裝入藥囊或香囊14(圖5-14),成為藥枕。
如圖7,圖8 和圖9 中 所示,本發明的枕頭的五個枕區都有頭托:仰臥枕區頭托17 (圖9-17),左右半側臥枕區頭托18(圖9-18)和左右側臥枕區頭枕19(圖9-19)。
仰臥枕區頭托17(圖7-17)的縱向弧度約為65°角凹形弧,具體的弧度和高度,要根據頸椎的彎曲度和后腦勺的凸突度來確定,參見(圖7-17)。頭托的縱向傾斜角度是根據脊椎、頸椎和頭部的自然彎曲度來確定。
左右半側臥枕區頭托18(圖7-18)的高度則是隨著橫向80°角凹形弧過渡線的變化而變化,頭托的高度、縱向弧度和縱向傾斜角度與仰臥枕區的頭托相同。
側臥枕區頭托19(圖8-19)的高度是根據人體取立正站姿,雙腳內踝靠緊,是內踝、脊椎、頸椎和頭同處在一條直線上,然后從外踝經過肩關節出的肱骨外側做射線,取與顴骨耳側面垂直距離來確定。
左右側臥枕區還有約30°角凹形弧的腮托20(圖8-20)設計,用于側臥時,托舉臉腮,腮托的弧度是由臉腮的曲線決定的。
本發明的枕頭的五個枕區都有向內傾斜的隆起的頸托:左右側臥枕區頸托21(圖7-21),左右半側臥枕區頸托22(圖7-22)和仰臥枕區頸托23(圖7-23)。
左右側臥枕區頸托21(圖9-21)為向內傾斜的凸形弧,頸托的寬度有側臥枕區的頸托過渡到沿下頜骨底至頸肩的距離,即有寬到窄,其高度為一側肩寬為宜,弧度為橫向沿40°角凸形的弧枕邊左右而行,左右側臥枕區頸托向內傾斜的角度是根據肩膀的傾斜度來確定的。
左右半側臥枕區的頸托22(圖7-22)為向內傾斜的凸形弧,頸托的寬度等同仰臥枕區的頸托,其高度由仰臥枕區頸托的高度沿橫向80°角凹形弧過渡到左右側臥枕區頸托21(圖7-21)。這樣左右半側臥頭托18(圖7-18)和左右半側臥頸托22(圖7-22)可以保證人在半側臥時,頭部和頸部都有所依托,不至于懸空,也更加舒適,左右半側臥枕區頸托向內傾斜的角度是根據肩膀的傾斜度來確定的。
仰臥枕區的頸托23(圖7-23)為向內傾斜的凸形弧,頸托的寬度以后腦勺的下弧線到肩的距離為準,頸托的高度通常是在7—9厘米之間,具體的尺寸要根據仰臥時,頭部、頸椎和脊椎形成的自然生理曲線來確定,弧度為橫向80°角凹形弧,仰臥枕區頸托向內傾斜的角度要與頸椎的曲線弧度一致。
頭托和頸托二者間的關系是保證人在仰臥和半側臥時,頭部、頸椎和脊椎始終都處在自然生理曲線上。
頭托、腮托和頸托三者間的關系是保證人在側臥時,頭部、頸椎和脊椎始終都處在自然生理曲線上。
本發明的枕頭,靠頸肩一邊的枕頭側面40°角凸形弧,稱弧枕邊25(圖9-25),而與之相對一側的枕頭側面是直邊,稱直枕邊26(圖9-26)。直枕邊長于弧枕邊,使枕頭呈現為扇形體(圖9)。弧枕邊的弧度是根據仰臥時肩部的曲線來決定的,同時也是為了滿足側臥時,人體自然向前卷曲而形成的頭部前傾的角度。
如圖4中所示,本發明的枕頭有可當作靠枕用的橫向75°角凹形弧腰托27(圖9-27)設計,將枕頭的弧枕邊朝上立起來,可當靠枕,腰托的設計,可以托住腰部,使腰部更加舒適。
如圖11是枕芯后視半剖圖,它不但直觀展現出仰臥枕區的仰臥頭托17(圖11-17)縱向為約65°角凹形弧,還直觀地展現出仰臥頭托、半側臥頭托18(圖11-18)及側臥枕區頭托19(圖11-19)三者之間的過渡變化,還有仰臥枕區的頸托23(圖11-23)、半側臥頸托22(圖11-22)及側臥枕區頸托21(圖11-21)三者之間的過渡變化,以及頸托內傾斜角度的過渡變化,即弧枕邊25(圖11-25)的過渡變化。
如圖12中所示,本發明枕頭的彈簧托頸管10(圖12-10),是用扁形鋼絲制作成中間低,兩端高,同時,又呈水平弧形的異形彈簧管14(圖14)。彈簧托頸管的鋼絲扁面朝外,兩端斷頭與同圈做盤頭處理,鋼絲頭朝彈簧托頸管內側。彈簧托頸管涂層為電鍍。
彈簧托頸管兩端為圓形,中間為扁圓形,見(圖13)。托頸彈簧管的外徑隨著頸托的高低變化而變化,高度由中間管的外徑約為4厘米左右過度到兩端的外徑6厘米左右,見(圖12)。托頸彈簧管中間口徑為高4厘米,寬6厘米的扁圓形,同時托頸彈簧管的弧形又隨著弧枕邊和頸托的弧形變化而變化,見(圖14)。具體尺寸根據頸椎和雙肩的彎曲度來確定。
彈簧托頸管外用定制的配套的高彈力的彈簧托頸管針織管套24(圖12-24)防護。然后,放入托頸彈簧管卡槽15(圖5-15)。
安裝:給彈簧托頸管套彈力針織套防護管套→放入托頸彈簧管卡槽→把枕芯蓋與枕芯座合體→套好枕套→拉上拉鏈。
二、長方形多功能枕頭功能和實施方法同扇形多功能枕頭相同。
如圖15,圖16,圖17 和圖18 中所示,本發明的枕頭也可以制作為長方形高低枕頭,主要用于為定制雙人用的對枕。目的在于避免兩個扇形枕頭中間所出現的縫隙。
綜上所述,本發明能為每個人精確地定制出最適合自己使用的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