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嬰兒搖床,尤其是一種由竹藤柳條制品編織的嬰兒搖床。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嬰兒搖床,大都是由傳統(tǒng)的金屬管件制作,其形狀陳舊,樣式笨重,而且金屬管件還容易銹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由竹柳藤條編織的嬰兒搖床,以改變傳統(tǒng)搖床的陳舊形狀,提高嬰兒搖床的檔次和藝術形象。
本發(fā)明的方案包括框架及搖籃,框架由底架、左支架、右支架組成,其結構特點是在底的左端設有左支架,底架的右端設有右支架,左右支架的上端分別設有結構相同的支撐固定桿,支撐固定桿的里側分別設有向內伸展的U型連接架,U型連接架的中部設有支撐連接桿,支撐固定桿的中部設有吊籃軸,吊籃軸的下端分別設有左右搖桿,左右搖桿的上端分別由軸承安裝在吊籃軸上,左右搖桿的下端設有搖籃,搖籃的上端設有圍欄,搖籃的底端設有籃底,搖籃與圍欄的連接處設有連接環(huán),連接環(huán)的底端設有加固連接桿,加固連接桿的底端連接固定在籃底上,搖籃及籃底上設有竹藤或柳條編織的嬰兒籃體,左右搖桿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圍欄上,圍欄及連接環(huán)上纏繞有藤條或柳條,搖籃的上端設有遮陽蓬,遮陽蓬由螺栓安裝固定在支撐連接桿上。
搖籃及籃底的編織步驟如下
1、首先選用竹藤或粗細均勻,表面光滑,韌性好的柳木枝條經浸泡去皮、漂洗成潔白的細柔條料,然后對藤條和細柔條料進行防蟲、防霉處理;
2、用藤條或細柔條料將底架編織成籃底,再用竹藤或柳條編織搖籃體、防護欄及遮陽蓬;
3、然后再用藤條或柳條將圍欄連接環(huán)纏繞成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外型美觀的工藝搖籃。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造型美觀,不僅具有搖床的功能,而且也是一個造型優(yōu)美的藝術品。
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搖床結構示意圖;
圖2為搖床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2中示出的底架1的左端設有左支架2,底架的右端設有右支架16,左右支架的上端分別設有結構相同的支撐固定桿4,支撐固定桿的里側分別設有向內伸展的U型連接架7,U型連接架的中部設有支撐連接桿14,支撐固定桿的中部設有吊籃軸8,吊籃軸的下端設有左搖桿3,右搖桿15,左右搖桿的上端分別由軸承5安裝在吊籃軸上,左右搖桿的下端設有搖籃10,搖籃的上端設有圍欄9,搖籃的底端設有籃底18,搖籃與圍欄的連接處設有連接環(huán)11,連接環(huán)的底端設有加固連接桿12,加固連接桿的底端連接固定在籃底上,搖籃及籃底上設有竹藤或柳條編織的嬰兒籃體17,左右搖桿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圍欄上,圍欄及連接環(huán)上纏繞有藤條或柳條,搖籃的上端設有遮陽蓬13,遮陽蓬由螺栓6安裝固定在支撐連接桿14上,左右支架的中部分別設有柳藤編織的加固防護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