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毛巾架,所述毛巾架具有能夠安置在墻處的裝配部件以及與所述裝配部件連接的容納桿裝置,其中,所述容納桿裝置具有從所述裝配部件延伸的第一容納桿以及第二容納桿,其中,所述兩個容納桿一起形成了用于毛巾或類似物的容納部,其中,所述第一容納桿與所述第二容納桿如下地處于接合中,使得所述兩個容納桿沿著幾何的桿軸線同軸地布置并且伸縮式地相對于彼此能夠縱向移動。
背景技術:
毛巾架通常安裝在最不同大小的浴室中,用以同時容納不同大小的毛巾或者多條毛巾。在毛巾容納在毛巾架上之后,就會缺少供支配的用于另外的毛巾的位置或者所述位置會過小。
已知的毛巾架(DE 912 140 C)裝備有多個伸縮式地相對于彼此能夠縱向移動的容納桿。所述伸縮式地相對于彼此能夠縱向移動的容納桿能夠沿著幾何的桿軸線分開運動直到限制位置處。每兩個伸縮式地相對于彼此能夠縱向移動的容納桿在到達限制位置時相互接合在容納桿端部處的機械的卡鎖點處。
為了穩定地進行保持,所述容納桿必須縱向移動直到其限制位置。這又使得使用者損失了舒適性,因為使用者不能單獨地以及任意地調節毛巾架的整個長度,或者毛巾架在任意調節整個長度時沒有足夠的穩定性,因為容納桿在任意的調節的情況下沒有達到固定的接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基于以下問題,如下地構造并且改進已知的毛巾架,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這樣的毛巾架的使用舒適性以及穩定性。
上述問題通過如下的毛巾架得到解決,所述毛巾架具有能夠安置在墻處的裝配部件以及與所述裝配部件連接的容納桿裝置,其中,所述容納桿裝置具有從所述裝配部件延伸的第一容納桿以及第二容納桿,其中,所述兩個容納桿一起形成了用于毛巾的容納部,其中,所述第一容納桿與所述第二容納桿如下地處于接合中,使得所述兩個容納桿沿著幾何的桿軸線同軸地布置并且伸縮式地相對于彼此能夠縱向移動。所述容納桿裝置具有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與所述兩個容納桿處于接合中或者能夠被置于接合中,所述固定機構能夠置于固定狀態中,在所述固定狀態中所述固定機構在相對的縱向移動方面固定所述容納桿,所述固定機構能夠置于釋放狀態中,在所述釋放狀態中所述固定機構在相對的縱向移動方面釋放所述容納桿,并且所述固定機構在裝配好的狀態下通過所述兩個容納桿圍繞所述幾何的桿軸線相對于彼此朝著固定方向的轉動能夠被置于所述固定狀態中,并且通過所述兩個容納桿圍繞所述幾何的桿軸線相對于彼此朝著反向于所述固定方向的釋放方向的轉動能夠被置于所述釋放狀態中。
重要的是以下原則上的考慮,即具有容納桿裝置的毛巾架裝備有固定機構,所述容納桿裝置具有第一容納桿和第二容納桿,所述固定機構獨立于兩個容納桿彼此相對的縱向移動與所述兩個容納桿處于接合中或者能夠被置于接合中。
為此,具有容納桿裝置的毛巾架裝備有固定機構,所述容納桿裝置具有所述第一容納桿和所述第二容納桿,所述固定機構與兩個容納桿處于接合中或者能夠被置于接合中。所述固定機構能夠置于固定狀態中,其中所述固定機構在相對的縱向移動方面固定所述容納桿。此外,所述固定機構能夠置于釋放狀態中,其中所述固定機構在相對的縱向移動方面釋放容納桿。
所述固定機構能夠通過所述兩個容納桿圍繞幾何的桿軸線相對于彼此的轉動被置于所述固定狀態中以及所述釋放狀態中,從而能夠放棄額外的用于固定的操作元件。
所述容納桿裝置的兩個容納桿能夠有利地無級地相對于彼此縱向移動并且進行固定。由此能夠將毛巾架相應無級地調節到任意的總長度上并且進行固定。最小長度、也就是毛巾架在完全駛入的狀態中的長度,以及最大長度、也就是毛巾機在完全駛出的狀態中的長度取決于第一和第二容納桿的尺寸。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固定機構優選具有摩擦配合元件,其在固定狀態中處于制動位置中并且在相對的縱向移動方面利用固定力固定所述容納桿。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固定機構具有用于引導所述摩擦配合元件的引導元件,其中,所述引導元件與一個容納桿、優選與所述第一容納桿耦聯、尤其固定地連接并且所述摩擦配合元件依賴于所述固定機構的狀態通過摩擦配合連接與另一容納桿、優選與所述第二容納桿耦聯。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固定力通過所述摩擦配合連接傳遞。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至少一個容納桿、優選所述第二容納桿構造成具有內面的容納管并且所述摩擦配合元件與所述容納桿之一的、優選所述第二容納桿的內面處于接合中并且產生所述摩擦配合連接。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摩擦配合元件構造成套狀的并且沿著所述引導元件的縱向延伸至少部分地包圍所述引導元件。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在所述兩個容納桿相對于彼此轉動時通過所述摩擦配合連接隨動并且實現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圍繞所述引導元件的轉動以及由此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到所述制動位置中的移動。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摩擦配合元件為了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到所述制動位置中的移動能夠關于所述幾何的桿軸線徑向擴開。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引導元件以及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如下地構造成反向錐形的,使得所述摩擦配合元件沿著所述引導元件的縱向移動實現所述摩擦配合元件關于所述幾何的桿軸線徑向擴開到所述制動位置中。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引導元件以及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如下地相互處于螺旋接合中,使得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圍繞所述引導元件的轉動實現所述摩擦配合元件沿著所述引導元件縱向移動,以及由此所述摩擦配合元件關于所述幾何的桿軸線徑向擴開到所述制動位置中。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引導元件為了避免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從所述引導元件處松開而在所述引導元件的自由的端部處具有用于支撐性地容納所述摩擦配合元件的突起。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所述容納桿裝置具有擺動鉸接部,所述容納桿裝置通過所述擺動鉸接部與裝配部件連接。由此能夠以有利的方式將所述容納桿裝置調節到相對于裝配部件能夠朝側面擺動的狀態中。由此又能夠最佳地利用供支配的空間。
在以上技術方案基礎上的優選的構造方案中,設置有至少兩個容納桿裝置,其與裝配部件連接。由此,多條毛巾能夠相互平行錯開地由所述毛巾架容納。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示出僅僅一個實施例的附圖更詳細地解釋本實用新型。附圖中示出:
圖1分別以透視圖示出了按建議的毛巾架,a)在駛入的狀態中以及b)在駛出的狀態中,
圖2是按圖1的固定機構本身的分解圖,
圖3分別以縱剖圖示出了按圖1的毛巾架,a)在釋放狀態中以及b)在固定狀態中,
圖4分別以透視圖示出了按圖1的固定機構本身,a)在釋放狀態中以及b)在固定狀態中。
具體實施方式
所示出的毛巾架1根據圖1中的視圖能夠以其裝配部件2安置在墻處。所述毛巾架1除了裝配部件2之外還具有容納桿裝置3,其中,所述容納桿裝置3具有從所述裝配部件2開始延伸的第一容納桿4以及第二容納桿5。兩個容納桿4、5一起形成用于毛巾或類似物的容納部。所述第一容納桿4與所述第二容納桿5如下地處于接合中,使得所述兩個容納桿4、5沿著幾何的桿軸線6同軸地布置并且能夠相對于彼此伸縮式地縱向移動,如從圖1a和1b的一覽中獲知的那樣。
圖1a示出了所述毛巾架1處于駛入的狀態中。相反,圖1b示出了所述毛巾架1處于駛出的狀態中。所述容納桿裝置3具有固定機構7,所述固定機構與所述兩個容納桿4、5處于接合中或者能夠被置于接合中。所述固定機構7能夠置于固定狀態中,其中所述固定機構在相對縱向移動方面固定所述容納桿4、5。這在圖3b中示出。
所述固定機構7還能夠置于釋放狀態中,其中所述固定機構在相對縱向移動方面釋放所述容納桿4、5。這在圖3a中示出。
所述固定機構7在所述固定狀態和所述釋放狀態之間的移動現在得到十分特別的意義。在裝配好的狀態下,所述固定機構7通過所述兩個容納桿4、5圍繞所述幾何的桿軸線6相對于彼此朝著固定方向的轉動能夠被置于所述固定狀態(圖3a)中,并且通過所述兩個容納桿4、5圍繞所述幾何的桿軸線6相對于彼此朝著反向于所述固定方向的釋放方向的轉動能夠被置于所述釋放狀態中(圖3b)。
所述第一容納桿4和所述第二容納桿5能夠無級地相對于彼此縱向移動并且能夠借助于所述固定機構7固定。為此,所述固定機構7具有摩擦配合元件8,所述摩擦配合元件在固定狀態中處于制動位置中并且在相對縱向移動方面以固定力相互固定所述容納桿4、5。所施加的抵制相對縱向移動的固定力在此沿著并且平行于所述幾何的桿軸線6延伸。在所述固定機構7的釋放狀態中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沒有被擴開(圖3a、4a),而在固定狀態中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被擴開(圖3b、4b)。
為了引導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所述固定機構7具有引導元件9,其中,所述引導元件9與一個容納桿、優選與所述第一容納桿4耦聯。所述引導元件9尤其與所述容納桿4固定地連接。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依賴于所述固定機構7的狀態通過摩擦配合連接與所述另一容納桿、優選與所述第二容納桿5耦聯。所述固定力優選通過所述摩擦配合連接傳遞。
至少一個容納桿4、5、優選所述第二容納桿5構造成具有內面的容納管。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與所述容納桿4、5之一的、優選所述第二容納桿5的內面處于接合中并且產生所述摩擦配合連接。所產生的摩擦配合連接在圖3b中示出。通過將一個容納桿4、5構造成容納管所述兩個容納桿4、5相對于彼此伸縮式地能夠縱向移動。
圖4a、b示出了所述固定機構7的透視圖。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構造成套狀的并且沿著所述引導元件9的縱向延伸至少部分地包圍所述引導元件9。通過所述兩個容納桿4、5相對于彼此的轉動,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經由所述摩擦配合連接隨動,從而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圍繞所述引導元件9的轉動并且由此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到所述制動位置中的移動得到實現。通過到達所述制動位置,所述容納桿裝置3處于所述固定狀態中,這在圖3b中示出。
為了移動到所述制動位置中,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關于所述幾何的桿軸線6能夠如上所述地那樣徑向擴開。擴開的固定機構7、尤其擴開的摩擦配合元件8在圖4b中示出。為了擴開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例如能夠具有薄弱部或者凹槽或類似結構,其在施加固定力時使得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擴開。優選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為此可以具有開槽或開口或薄弱部位或類似結構。優選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可以具有多個薄弱部、凹槽或類似結構。這樣的薄弱部位能夠對稱地在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處分布地布置。也能夠考慮設置薄弱部位非對稱地分布在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處。同樣能夠考慮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至少部分地由彈性的材料制成,其能夠可逆地變形。
根據實施例,所述引導元件9和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如下反向地錐形地構造,使得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沿著所述引導元件9的縱向移動實現: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關于幾何的桿軸線6徑向擴展到所述制動位置中。在此,要廣義地理解“錐形”這個概念。在本申請的意義中“錐形”這個概念十分普遍地意味著“具有逐漸變細的形狀”。
所述引導元件9例如具有向外作用的錐形的形狀、優選具有逐漸變細的形狀。相反,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在其外部的形狀方面具有柱形的形狀,而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的錐形的構造涉及位于內部的空腔。
所述引導元件9以及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如下地相互處于螺旋接合中,使得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圍繞所述引導元件9的轉動實現了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沿著所述引導元件9的縱向移動。關于幾何的桿軸線6,由此實現了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徑向擴開到制動位置中。此外,所述引導元件9優選具有外部的錐形的螺旋接合部,尤其錐形的外螺紋。而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優選具有內部的錐形的螺旋接合部、尤其錐形的內螺紋。優選所述錐形的外螺紋和所述錐形的內螺紋如下地處于相互接合中,使得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相對于所述引導元件9的相對縱向移動能夠通過所述錐形的內螺紋相對于所述錐形的外螺紋的轉動來進行調節。在此,通過所述至少一個容納桿4、5、優選所述第二容納桿5的轉動,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的錐形的內螺紋11被隨動。
通過所述容納桿4、5朝著反向于所述固定方向的方向,即釋放方向的轉動,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沿著所述引導元件9朝著離開所述制動位置的相反的方向運動。由此,所述固定機構7使得所述毛巾架1能夠朝著固定方向進行固定并且能夠朝著反向于固定方向的方向置于釋放狀態中。因此,所述毛巾架1在裝配好的狀態下能夠無級地可逆地調節到所希望的總長度上。
為了避免通過所述容納桿4、5朝著釋放方向過度的轉動引起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與所述引導元件9松開,所述引導元件9具有突起10。一旦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到達所述引導元件9的端部時,所述突起10尤其支撐性地容納摩擦配合元件8。在此,所述突起10能夠任意地構造,只要在所述引導元件9的端部處給出所述摩擦配合元件8的支撐性的容納。
根據另一優選的構造方案,所述容納桿裝置3具有擺動鉸接部,通過所述擺動鉸接部所述容納桿裝置與所述裝配部件2進行連接(沒有示出)。通過這種擺動鉸接部,所述容納桿裝置3能夠相對于裝配部件2以一定的角度擺動、優選能夠朝側面擺動的在0°和90°之間的角度。所述容納桿裝置3相對于裝配部件2的能夠擺動的位置由此實現了其中裝配毛巾架1的空間中最佳的位置利用。
優選在所述容納桿4、5之間布置了滑動元件11。所述滑動元件11與兩個容納桿4、5處于接合中。通過所述滑動元件11降低了在兩個容納桿4、5相對于彼此縱向移動時產生的摩擦,從而在所述容納桿4、5相對于彼此縱向移動時必須克服降低的阻力。
此外能夠考慮設置至少兩個容納桿裝置3,其與裝配部件2連接(沒有示出)。由此尤其能夠將多條毛巾尤其相互平行地懸掛在同樣的毛巾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