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吸塵器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流吸塵器殺菌燈。
背景技術:
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總會存在一些螨蟲或者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螨蟲和微生物大部分是對人體有害的,尤其是寄存在家居物品表面的這些螨蟲和微生物,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傳播對我們的皮膚、呼吸道或者消化道造成損害,例如塵螨的尸體、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可致病的過敏原,塵螨分布在地毯、沙發、毛絨玩具、被褥、坐墊、床墊和枕芯等處滋生,以人的汗液、分泌物、脫落的皮屑為食,繁殖速度極快,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吸塵器對家居用品上的螨蟲和微生物是幾乎沒有清理能力的,達不到理想的清潔效果。
如果只用普通的吸塵器吸除,在清理集塵盒時它還是有可能隨著空氣飄散出來造成二度污染,無法做到徹底消除螨蟲。由此可見,目前的吸塵器仍存在不足,存在提升改進空間,現有的家居生活環境質量有待提高。
現有技術中,吸塵器的類型多種多樣,包括具有拍打除螨功能、紫外燈殺菌功能的吸塵器等等;一般帶紫外殺菌燈的吸塵器在使用時,殺菌燈是常亮的,不節能,殺菌燈耗能高、壽命短、成本高,不利于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直流吸塵器殺菌燈,磁環和感應線圈得到感應電壓使第一三極管截止,第二三極管導通,形成振蕩升壓點亮燈管,耗能低,具有節能的效果,同時使用壽命長,成本低,有利于推廣使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直流吸塵器殺菌燈,包括電源端、開關、電機、初級線圈、感應線圈、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磁環以及燈管,所述的電機和第一電容分別與電源端并聯連接,所述的電源端通過開關和第一二極管與初級線圈相連接,所述的初級線圈還與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二電容、第二電阻、第三電容和磁環相連接,所述的磁環還分別與第二二極管、第一電阻、第三二極管和感應線圈相連接,所述的感應線圈與燈管相連接,所述的第三電容和第四電容分別設置在燈管的兩端。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電源端的工作電壓為小于等于24V直流電源。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電容采用電解電容。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燈管采用殺菌紫外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直流吸塵器殺菌燈,磁環和感應線圈得到感應電壓使第一三極管截止,第二三極管導通,形成振蕩升壓點亮燈管,耗能低,具有節能的效果,同時使用壽命長,成本低,有利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 是本實用新型基于鍍膜消解池的一較佳實施例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直流吸塵器殺菌燈,包括電源端Port、開關P、電機M、初級線圈L1、感應線圈L2、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一三極管Q1、第二三極管Q2、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磁環T以及燈管LAMP,所述的電機M和第一電容C1分別與電源端Port并聯連接,所述的電源端Port通過開關P和第一二極管D1與初級線圈L1相連接,所述的初級線圈L1還與第一三極管Q1、第二三極管Q2、第二電容C2、第二電阻R2、第三電容C3和磁環T相連接,所述的磁環T還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第一電阻R1、第三二極管D3和感應線圈L2相連接,所述的感應線圈L2與燈管LAMP相連接,所述的第三電容C3和第四電容C4分別設置在燈管LAMP的兩端。
上述中,所述的電源端Port的工作電壓為小于等于24V直流電源;所述的第一電容C1采用電解電容;所述的燈管LAMP采用殺菌紫外燈。
按下開關P通電吸塵器電機M工作同時直流電源經過D1通過初級線圈L1及第二電阻R2使第一三極管Q1獲得基極電壓使其導通,在初級線圈L1的次級獲得一升壓電壓,這電壓通過磁環T、感應線圈L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加到燈管LAMP兩端,同時磁環T和感應線圈L2得到感應電壓使第一三極管Q1截止,第二三極管Q2導通,形成振蕩升壓點亮燈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直流吸塵器殺菌燈,磁環T和感應線圈L3得到感應電壓使第一三極管Q1截止,第二三極管Q2導通,形成振蕩升壓點亮燈管,耗能低,具有節能的效果,同時使用壽命長,成本低,有利于推廣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