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泡茶用的茶壺,具體涉及一種整體式茶壺。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茶壺有很多種,如申請號201420493442.X公開了一種新型茶壺,其特征在于包括壺體和茶葉筒,茶葉筒為圓筒狀,茶葉筒上開口配有蓋子,茶葉筒上開口處設有外沿,外沿搭在壺體的上開口上,茶葉筒整體懸在壺體內,茶葉筒下開口通過螺紋連接有不銹鋼漏網;本實用新型茶葉筒和不銹鋼漏網為分體式,易于清洗,不銹鋼漏網為單體結構,底部漏孔上的空間更加開放,可以將孔徑做的更小,避免茶渣流出影響口感,但這種茶壺壺體與壺蓋分離,茶壺的形式沒有發生變化;又如申請號201320579902.6公開了一種新型敞口茶壺,包括球形壺體、底座、壺口、壺頸、壺柄,所述的球形壺體底部一體式設有圓柱形底座,底座內部空心,球形壺體上端一體式設有壺口,壺口與球形壺體間設有凹陷的壺頸,連接于壺口邊緣與球形壺體銀釬焊有壺柄。所述的壺口上設有一個延伸嘴;所述的延伸嘴在壺口上向下凹陷;所述的球形壺體、 底座、壺口和壺柄由純銀制成;實用、既可裝飾又可用于盛放不同液體,欣賞價值高、工藝新穎、質量優異、高端提高生活品質、純銀度高、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不易被氧化硫化,但這種茶壺沒有壺蓋,適用于工藝品,實用性不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不需要將壺蓋與壺體分離的整體式茶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整體式茶壺,包括壺體和壺蓋;所述壺蓋的底部鑲嵌在壺體上端內部的卡槽中;所述壺體內部嵌套漏網;所述壺蓋內表面嵌有螺紋孔,呈環狀均勻分布;所述壺蓋內部設有下蓋片、下支柱、上支柱和上蓋片;所述下支柱通過螺紋連接呈基數形式間隔地固定在壺蓋的螺紋孔內;所述上支柱通過螺紋連接呈偶數形式間隔地固定在壺蓋的螺紋孔內;所述下蓋片通過圓孔與下支柱配合,下蓋片的底部與壺體的上表面平齊;所述上蓋片與上支柱配合,上蓋片的底部與下蓋片的上表面平齊;所述上蓋片的上表面與壺蓋的內表面平齊;所述上蓋片與下蓋片之間相間分布有擺桿。
優選的,所述漏網上表面嵌有螺紋孔,呈環狀均勻分布。
優選的,所述擺桿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壺蓋上。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方案的一種整體式茶壺,不需要將壺蓋與壺體分離,就能實現各項功能,打破常規茶壺的模式,豐富茶壺種類,帶給顧客新穎的體驗;關鍵機構采用幾何的思維聯系機械設計原理的方式,蓋片分上下層,突破“死點”的問題;增加茶壺的創意,豐富茶壺的種類,促進茶壺的銷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整體式茶壺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整體式茶壺的壺蓋示意圖;
其中:1、壺體;2、壺蓋;3、漏網;4、下蓋片;5、下支柱;6、上支柱;7、上蓋片;8、擺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附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整體式茶壺,包括壺體1和壺蓋2;所述壺蓋2的底部鑲嵌在壺體1上端內部的卡槽中;所述壺體1內部嵌套漏網3;所述壺蓋2內表面嵌有螺紋孔,呈環狀均勻分布;所述壺蓋2內部設有下蓋片4、下支柱5、上支柱6和上蓋片7;所述下支柱5通過螺紋連接呈基數形式間隔地固定在壺蓋2的螺紋孔內;所述上支柱6通過螺紋連接呈偶數形式間隔地固定在壺蓋2的螺紋孔內;所述下蓋片4通過圓孔與下支柱5配合,下蓋片4的底部與壺體1的上表面平齊;所述上蓋片7與上支柱6配合,上蓋片7的底部與下蓋片4的上表面平齊;所述上蓋片7的上表面與壺蓋2的內表面平齊;所述上蓋片7與下蓋片4之間相間分布有擺桿8;所述漏網3上表面嵌有螺紋孔,呈環狀均勻分布;所述擺桿8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壺蓋2上。
通常情況下,壺蓋2呈閉合狀態,使用時,順時針轉動壺蓋2,壺蓋2帶動擺桿8順時針轉動,擺桿8推動下蓋片4和上蓋片7同步轉動,實現茶壺開口打開的功能,轉動一定角度,上蓋片7碰到下支柱5,此時,壺蓋2轉動角度達到極限,茶壺開口的張開幅度達到最大,且大于壺蓋2頂部的開口,可以自由地取出漏網3以及給茶壺加開水,反方向旋轉,實現開口閉合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整體式茶壺,不需要將壺蓋2與壺體1分離,就能實現各項功能,打破常規茶壺的模式,豐富茶壺種類,帶給顧客新穎的體驗;關鍵機構采用幾何的思維聯系機械設計原理的方式,蓋片分上下層,突破“死點”的問題;增加茶壺的創意,豐富茶壺的種類,促進茶壺的銷量。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