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日用陶瓷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陶瓷餐具放置器皿。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湯匙和筷子放置于餐具收納箱內,由于缺乏對湯匙和筷子的限位固定,因而湯匙和筷子在收納箱內經常隨意擺放,既不整潔美觀,且拿取時也不方便,此外,餐桌上的湯匙和筷子通常直接擺放于桌面或碗里上,擺放于桌面上不整潔衛生,擺放于碗里則不穩固容易掉落,因而缺乏一種能夠整齊收納餐具的器皿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餐具取放方便的陶瓷餐具放置器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陶瓷餐具放置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內筒,所述外筒為頂端設有開口、底端封閉的中空圓柱體,所述外筒側壁上開設有一從頂端往下延伸的外缺口,該外缺口的下邊緣高于外筒底板上端面,所述外筒的內部底板中央設有一圓形凹陷區,所述內筒為上下均設有開口的中空圓柱體,內筒的外徑與圓形凹陷區直徑相適配,內筒底部放置于圓形凹陷區內,內筒側壁上開設有一從頂端延伸至底端的內缺口,所述內缺口與外缺口的寬度相等并與外缺口相對。
進一步的,所述外筒側壁內側設有從頂端延伸至外筒底板的豎直的肋板,該肋板的寬度小于外筒側壁與內筒側壁的間隔。
進一步的,所述肋板設有4個,其中兩個肋板設置于外筒側壁的外缺口的兩條豎直的邊緣上,另外兩個肋板與外缺口呈90度夾角。
進一步的,所述外缺口的下邊緣距離外筒底板上端面的距離為5-6厘米。
進一步的,所述外筒側壁底部向外延伸有外沿。
進一步的,還包括蓋設于外筒上端開口的蓋子。
進一步的,所述外筒底板上設有漏水通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餐具放置器皿有益效果如下:湯匙的匙體放置于內筒的內部,湯匙的匙柄依次穿過內筒的內缺口和外筒的外缺口,湯匙依次疊加,拿取方便,外筒和內筒的間隔用于放置筷子,就餐準備時只需將本器皿擺放于餐桌上,依據需求拿取餐具,使用便捷衛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陶瓷餐具放置器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陶瓷餐具放置器皿的無蓋子時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陶瓷餐具放置器皿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餐具放置器皿包括外筒1、內筒2和蓋設于外筒1上端開口的蓋子3,外筒1為頂端設有開口、底端封閉的中空圓柱體,外筒側壁11上開設有一從頂端往下延伸的外缺口12,該外缺口12的下邊緣高于外筒1底板13上端面,外缺口12的下邊緣距離外筒1底板13上端面的距離為5-6厘米,外筒1的內部底板13中央設有一圓形凹陷區14,內筒2為上下均設有開口的中空圓柱體,內筒2的外徑與圓形凹陷區14直徑相適配,內筒2底部放置于圓形凹陷區14內,內筒側壁21上開設有一從頂端延伸至底端的內缺口22,內缺口22的橫向寬度小于內筒2的內徑,內缺口22與外缺口12的寬度相等并與外缺口12相對設置,即內筒2內部經由內缺口22和外缺口12與外部連通,外筒側壁11內側設有從頂端延伸至外筒1底板13的豎直的肋板15,該肋板15的寬度小于外筒側壁11與內筒側壁21的間隔,肋板15設有4個,其中兩個肋板15設置于外筒側壁11的外缺口12的兩條豎直的邊緣上,另外兩個肋板15與外缺口12中間面呈90度夾角設置,外筒側壁11底部向外水平延伸有外沿111,外筒1底板13上設有漏水通孔,放置內部積水發霉。
實用新型所述的陶瓷餐具放置器皿的使用方法如下:湯匙100的匙體放置于內筒2的內部,湯匙100的匙柄依次穿過內筒2的內缺口22和外筒1的外缺口12,湯匙100依次疊加放置,拿取方便,外筒1和內筒2的側壁間隔用于放置筷子,就餐準備時只需將本器皿擺放于餐桌上,依據需求拿取餐具,使用便捷衛生,蓋上蓋子3,使湯匙和筷子不易堆積灰塵,內筒2可以從外筒1中取出,便于清洗外筒1內部。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