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餐具技術領域,涉及到快餐碗。
背景技術:
碗是人們生活當中就餐使用的必需餐具之一,生活中人們使用的碗的功能都比較單一,只能用來盛放食物,不具有給食物升溫或降溫的功能。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用餐者都是希望在拿到食物后能盡快食用,但是如果碗里的食物太熱,等晾涼了再食用需要很長時間,而如果食物太涼的話,需要用鍋或電磁爐加熱才能食用,對于著急食用的人來說特別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設計了快餐碗,可以根據用餐者的需求快速調節碗內食物的溫度,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快餐碗,包括碗體,關鍵是:所述的碗體包括同軸設置的內碗體、外碗體和鎖緊環,內碗體底部設置有插槽,外碗體內的底部設置有插塊,內碗體借助插槽與插塊的配合與外碗體插接定位且使內碗體與外碗體之間留有注水腔,內碗體外表面設置有傳熱層,外碗體內表面設置有隔熱層,鎖緊環下端面沿圓周方向設置有至少兩個卡塊,所有的卡塊都插接在注水腔內使鎖緊環的下端面同時與內碗體的上端面和外碗體的上端面緊密接觸,鎖緊環上與注水腔相對應的位置開設有注水口,外碗體底部開設有出水口,注水口處設置有上密封塞,出水口處設置有下密封塞。
增設導流槽,在外碗體的外壁上增設卡環,導流槽的形狀為漏斗形,導流槽與注水口插接或與卡環卡接。
所述的外碗體上端的外壁上設置有支架,支架包括水平托板、豎直支撐板和傾斜支撐板,水平托板的一端與外碗體鉸接,水平托板相對應的另一端與豎直支撐板的下端固定連接形成L形的手機架,豎直支撐板的上端設置有變色測溫貼片,變色測溫貼片借助手機架旋轉到內碗體內部或位于外碗體外部,傾斜支撐板的下端與外碗體外壁固定連接,傾斜支撐板上端與水平托板接觸或分離。
所述的下密封塞包括塞體和位于塞體下端的塞帽,塞帽的直徑大于塞體的直徑,外碗體底部開設有凹槽,塞帽嵌裝在凹槽內且塞帽的下端面設置有拉環,拉環的最低處位于外碗體下端面的上方。
所述的插塊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插塊沿碗體的軸線對稱設置。
所述的鎖緊環與卡塊為一體式結構。
所述的鎖緊環上卡塊的數量為三個,三個卡塊沿圓周方向等間隔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碗體分為內碗體和外碗體,并在內碗體和外碗體之間留出注水腔,通過向注水腔內加入涼水或熱水來快速調節碗體內食物的溫度,方便快捷,可以滿足用餐者快速進食的需求。內碗體與外碗體,并利用鎖緊環將內碗體和外碗體鎖緊,這種可拆卸式結構,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碗體數量由一變為二,滿足用餐者的用碗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代表內碗體,2代表外碗體,3代表鎖緊環,4代表插塊,5代表注水腔,6代表傳熱層,7代表隔熱層,8代表下密封塞,9代表導流槽,10代表卡環,11代表水平托板,12代表豎直支撐板,13代表傾斜支撐板,14代表變色測溫貼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如圖1所示,快餐碗,包括碗體,碗體包括同軸設置的內碗體1、外碗體2和鎖緊環3,內碗體1底部設置有插槽,外碗體2內的底部設置有插塊4,內碗體1借助插槽與插塊4的配合與外碗體2插接定位且使內碗體1與外碗體2之間留有注水腔5,插塊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插塊4沿碗體的軸線對稱設置。內碗體1外表面設置有傳熱層6,傳熱層6可以將注水腔5內的水體熱量快速傳遞給內碗體1內的食物,縮短調溫時間,外碗體2內表面設置有隔熱層7,隔熱層7可以防止注水腔5內的水體熱量向外碗體2方向傳遞,進一步縮短調溫時間,同時可以防止端碗者被燙傷或者是被冰著。必要的時候可以將鎖緊環3拆開,將內碗體1拿出,內碗體1和外碗體2單獨使用,可以變一為二,以解決不時之需。鎖緊環3下端面沿圓周方向設置有至少兩個卡塊,所有的卡塊都插接在注水腔5內使鎖緊環3的下端面同時與內碗體1的上端面和外碗體2的上端面緊密接觸,鎖緊環3上與注水腔5相對應的位置開設有注水口,外碗體2底部開設有出水口,注水口處設置有上密封塞,出水口處設置有下密封塞8。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增設導流槽9,在外碗體2的外壁上增設卡環10,導流槽9的形狀為漏斗形,導流槽9與注水口插接或與卡環10卡接,需要加水調溫時,將導流槽9的下端插入注水口,利用導流槽9將水加入注水腔5內,可以防止由于注水口太小一不小心就會將水灑進食物內或者是灑到碗體外部情況的發生,因為將水灑進食物內會影響食物的味道,而將水灑到碗體外部還需要清理,費時費力。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外碗體2上端的外壁上設置有支架,支架包括水平托板11、豎直支撐板12和傾斜支撐板13,水平托板11的一端與外碗體2鉸接,水平托板11相對應的另一端與豎直支撐板12的下端固定連接形成L形的手機架,用餐者可以將手機放到手機架上,邊用餐邊看手機,不必再用手拿著手機,使用方便。豎直支撐板12的上端設置有變色測溫貼片14,變色測溫貼片14借助手機架旋轉到內碗體1內部或位于外碗體2外部,傾斜支撐板13的下端與外碗體2外壁固定連接,傾斜支撐板13上端與水平托板11接觸或分離,溫度不同,變色測溫貼片14的顏色不同,利用變色測溫貼先檢測食物的溫度,然后再根據用餐者的需求向注水腔5內加入涼水或熱水進行調溫,當變色測溫貼片14的顏色變成所需的顏色,即可食用,省去了需要多次嘗試食物溫度是否適合食用的過程,方便快捷。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下密封塞8包括塞體和位于塞體下端的塞帽,塞帽的直徑大于塞體的直徑,外碗體2底部開設有凹槽,塞帽嵌裝在凹槽內且塞帽的下端面設置有拉環,拉環的最低處位于外碗體2下端面的上方,這樣可以使碗體底面保持水平,放置時更加穩固,不會發生側翻現象,拉環的設置使得拔插下密封塞8時更加省時省力,方便快捷。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鎖緊環3與卡塊為一體式結構,連接更加牢固可靠,防止卡塊斷裂情況的發生。卡塊數量太多插接時費時費力,數量太少,卡接不牢固,內碗體1容易偏移,所有將鎖緊環3上卡塊的數量設置為三個,三個卡塊沿圓周方向等間隔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