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沙發(fā)椅的骨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改進的沙發(fā)椅架。
背景技術:
沙發(fā)目前適用于人們的各個生活領域,比如辦公室、客廳、臥室、戶外等。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家具種類也日益繁多,而且人們對家具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譬如,可升降的沙發(fā)、可旋轉的沙發(fā)、適用于老年人的休閑沙發(fā)椅等,因上述各類產品的功能多樣化,使用方便且舒適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上述不同類型的沙發(fā)不但能達到傳統沙發(fā)的使用功能,而且,上述沙發(fā)類型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進行靈活調節(jié),以更好的滿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現有的沙發(fā)類型的沙發(fā)底架大多以內部傳動機構和支撐機構來作為骨架,并通過調節(jié)該傳動機構和支撐機構使其處于不同的狀態(tài)從而來實現對沙發(fā)的不同功能的調整。功能越多對傳動機構和支撐機構的可靠性要求越高,現有的沙發(fā)底架為了實現更多的功能和滿足可靠性要求,所使用的內部機構結構復雜,組裝工藝復雜,成本昂貴;特別是針對可同時伸展腿部和背部的沙發(fā),主要需要調節(jié)腿部和背部的機構,從而可以實現躺平和輔助站立的功能,因此需要對腿部和背部進行伸展和收縮,現有的可同時伸展腿部和背部的沙發(fā)椅架其內部傳動機構和支撐機構都較為復雜,且上述內部機構通常外露,影響整體造型并降低了使用壽命,大大降低了用戶體驗。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沙發(fā)椅架來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沙發(fā)椅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結構改進的沙發(fā)椅架,包括有底架結構、腿部結構、背部結構和驅動裝置,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分別與底架結構連接,驅動裝置分別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驅動連接,還包括有聯動機構,聯動機構的兩端分別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連接;聯動機構包括有腿部轉動桿、聯動桿、背部轉動桿和擺動桿;腿部轉動桿的一端與腿部結構連接,腿部轉動桿的另一端與聯動桿連接;背部轉動桿的一端與背部結構連接,背部轉動桿的另一端與擺動桿連接;擺動桿設置在聯動桿的外側,聯動桿的一端通過轉動軸與擺動桿連接,聯動桿的另一端通過連桿結構與擺動桿連接;聯動桿的兩端與底架結構連接。
其中,腿部結構包括有腿部后桿,腿部后桿的一端與底架結構連接;腿部支撐桿,腿部支撐桿的一端與腿部轉動桿連接;腿部伸縮桿,腿部伸縮桿的一端與腿部后桿的另一端連接;腿部傳動桿,腿部傳動桿的一端與腿部支撐桿的另一端連接;腿部連接桿,腿部連接桿的一端與腿部傳動桿的另一端連接;腿部鎖定桿和腿部前桿,腿部鎖定桿的一端與腿部連接桿的另一端連接,腿部鎖定桿的另一端與腿部前桿連接;還包括有腿部支架,腿部支架設置有支耳,支耳的兩端分別與腿部伸縮桿的另一端和腿部前桿連接;腿部結構的各部件收攏后呈折疊狀并位于底架結構的下方。
進一步地,腿部結構還包括有腿部中間固定架,腿部中間固定架位于腿部伸縮桿的中部并與腿部伸縮桿連接。
其中,背部結構包括有背部固定架,背部固定架安裝于底架結構;背部轉動架,背部轉動架的一端與背部固定架連接,背部轉動架的另一端與背部轉動桿連接;背部支撐架,背部支撐架包括有一體成型的背桿和靠桿,背桿的一端與背部固定架連接,背桿的另一端通過連結塊與背部轉動架連接。
進一步地,背部結構還包括有背部安裝架,背部安裝架的一端與擺動桿連接,背部安裝架的另一端與底架結構連接。
再進一步地,背部轉動架靠近連結塊的一端設置有止動凸塊,止動凸塊位于背部固定架與背部轉動架的連接處的內側。
其中,底架結構包括有前梁,前梁跟腿部結構連接;后梁,后梁跟背部結構連接;中架,中架與聯動桿連接;座椅安裝架,座椅安裝架的兩端分別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連接。
優(yōu)選的,座椅安裝架為彎折的鈑金件,座椅安裝架的橫截面呈“┐”狀。
其中,驅動裝置包括有驅動伸縮桿,驅動伸縮桿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支耳架與前梁和后梁連接;驅動電機,驅動電機安裝于驅動伸縮桿,驅動電機與驅動伸縮桿驅動連接;驅動裝置位于底架結構的上方。
進一步地,底架結構還包括有拉簧,拉簧的一端與后梁連接,拉簧的另一端與聯動桿伸出的定位柱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驅動裝置提供動力,由聯動機構帶動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從而實現對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的伸縮調節(jié),本實用新型的聯動桿只需要通過在一端設置轉動軸與擺動桿連接,而另一端通過普通的連桿結構與擺動桿連接,從而在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之間實現動力傳輸,即可實現聯動機構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的調節(jié),聯動機構的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有效簡化了工藝流程并節(jié)省原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伸展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收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收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聯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1——前梁 12——后梁 13——中架
14——座椅安裝架 15——拉簧
21——腿部后桿 22——腿部支撐桿 23——腿部伸縮桿
24——腿部傳動桿 25——腿部連接桿 26——腿部鎖定桿
27——腿部前桿 28——腿部支架 29——腿部中間固定架
281——支耳
31——背部固定架 32——背部轉動架 33——背部支撐架
331——背桿 332——靠桿 34——連結塊
35——背部安裝架 321——止動凸塊
41——驅動伸縮桿 42——驅動電機 411——固定支耳架
51——腿部轉動桿 52——聯動桿 53——背部轉動桿
54——擺動桿 55——轉動軸 56——連桿結構
521——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改進的沙發(fā)椅架,包括有底架結構、腿部結構、背部結構和驅動裝置,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分別與底架結構連接,驅動裝置分別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驅動連接,還包括有聯動機構,聯動機構的兩端分別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連接;聯動機構包括有腿部轉動桿51、聯動桿52、背部轉動桿53和擺動桿54;腿部轉動桿51的一端與腿部結構連接,腿部轉動桿51的另一端與聯動桿52連接;背部轉動桿53的一端與背部結構連接,背部轉動桿53的另一端與擺動桿54連接;擺動桿54設置在聯動桿52的外側,聯動桿52的一端通過轉動軸55與擺動桿54連接,聯動桿52的另一端通過連桿結構56與擺動桿54連接;聯動桿52的兩端與底架結構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驅動裝置提供動力,由聯動機構帶動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從而實現對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的伸縮調節(jié),本實用新型的聯動桿52只需要通過在一端設置轉動軸55與擺動桿54連接,而另一端通過普通的連桿結構56與擺動桿54連接,從而在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之間實現動力傳輸,即可實現聯動機構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的調節(jié),而聯動桿52的兩端通過與底架結構的連接,也可以進一步保證聯動桿52的穩(wěn)定性,從而使得聯動機構的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有效簡化了工藝流程并節(jié)省原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其中,腿部結構包括有腿部后桿21,腿部后桿21的一端與底架結構連接;腿部支撐桿22,腿部支撐桿22的一端與腿部轉動桿51連接;腿部伸縮桿23,腿部伸縮桿23的一端與腿部后桿21的另一端連接;腿部傳動桿24,腿部傳動桿24的一端與腿部支撐桿22的另一端連接;腿部連接桿25,腿部連接桿25的一端與腿部傳動桿24的另一端連接;腿部鎖定桿26和腿部前桿27,腿部鎖定桿26的一端與腿部連接桿25的另一端連接,腿部鎖定桿26的另一端與腿部前桿27連接;還包括有腿部支架28,腿部支架28設置有支耳281,支耳281的兩端分別與腿部伸縮桿23的另一端和腿部前桿27連接;腿部結構的各部件收攏后呈折疊狀并位于底架結構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腿部結構采用了多個部件進行依序樞接而成,首先通過與底架結構連接的腿部后桿21延伸出一個樞接端,而腿部支撐桿22與腿部轉動桿51連接延伸出另一個樞接端,然后由腿部后桿21延伸出的樞接端繼續(xù)連接腿部伸縮桿23,由腿部支撐桿22延伸出的另一樞接端繼續(xù)連接腿部傳動桿24、腿部連接桿25、腿部鎖定桿26以及腿部前桿27,且在兩樞接端靠近腿部前桿27處設置一腿部支架28,該腿部支架28分別與兩樞接端樞接,從而實現整個腿部結構的伸展和收縮,由于采用兩個樞接端依序向前延伸多個部件,使得腿部結構在伸展時可以實現腿部的舒展,而在腿部結構收縮時,可以依序進行折疊,從而在收縮后形成較薄的組件并能收納于底架結構的下方,不會占用底架結構與地面之間的距離,結構緊湊,能夠有效節(jié)省空間,并進一步使得該沙發(fā)椅架用于組裝成沙發(fā)后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通風性,減少灰塵攝入,不僅美觀大方,且能夠有效延長腿部結構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腿部結構還包括有腿部中間固定架29,腿部中間固定架29位于腿部伸縮桿23的中部并與腿部伸縮桿23連接。本實用新型在腿部結構伸展后的中部,即本實用新型的腿部伸縮桿23處設置一腿部中間固定架29,當腿部結構伸展后,能夠使得腿部結構具有良好的承重性,有效提高用戶使用的舒適度。
其中,背部結構包括有背部固定架31,背部固定架31安裝于底架結構;背部轉動架32,背部轉動架32的一端與背部固定架31連接,背部轉動架32的另一端與背部轉動桿53連接;背部支撐架33,背部支撐架33包括有一體成型的背桿331和靠桿332,背桿331的一端與背部固定架31連接,背桿331的另一端通過連結塊34與背部轉動架32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背部結構由背部固定架31安裝于底架結構,首先實現背部靠椅的穩(wěn)定性,其次通過背部固定架31的兩端延伸出兩個樞接端,兩個樞接端通過背部支撐架33、連結塊34和背部轉動架32形成一個可伸縮的封閉式結構,從而使得背部結構也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調整背部的角度,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性。
進一步地,背部結構還包括有背部安裝架35,背部安裝架35的一端與擺動桿54連接,背部安裝架35的另一端與底架結構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背部結構進一步以背部安裝架35的形式安裝于擺動桿54和底架結構之間,使得背部結構的角度調整在一定范圍以內,提高了背部結構調整的安全性。
再進一步地,背部轉動架32靠近連結塊34的一端設置有止動凸塊321,止動凸塊321位于背部固定架31與背部轉動架32的連接處的內側。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背部轉動架32設置止動凸塊321,防止背部支撐架33過度傾斜對使用者、尤其是老年人產生不適影響,進一步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其中,底架結構包括有前梁11,前梁11跟腿部結構連接;后梁12,后梁12跟背部結構連接;中架13,中架13與聯動桿52連接;座椅安裝架14,座椅安裝架14的兩端分別與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底架結構主要由前梁11、后梁12、中架13以及座椅安裝架14組成,其主要用于承載沙發(fā)的主體結構;進一步地,底架結構還包括有拉簧15,拉簧15的一端與后梁12連接,拉簧15的另一端與聯動桿52伸出的定位柱521連接,通過拉簧15的彈性特性,能夠增強聯動桿52與底架結構之間的張力,且便于復位,實用性強。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座椅安裝架14為彎折的鈑金件,座椅安裝架14的橫截面呈“┐”狀。本實用新型將座椅安裝架14設置成彎折的鈑金件結構,使得其用于承載沙發(fā)主體結構的平面增大,即座椅安裝架14向上的平面加大,在現有技術中,座椅安裝架14的結構幾乎都是單塊的鈑金件或者其向上的平面較窄,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得在承載沙發(fā)主體結構時得到更好的平衡,且便于沙發(fā)主體結構的安裝,進一步增強了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
在本實用新型中,驅動裝置包括有驅動伸縮桿41,驅動伸縮桿41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支耳架411與前梁11和后梁12連接;驅動電機42,驅動電機42安裝于驅動伸縮桿41,驅動電機42與驅動伸縮桿41驅動連接;驅動裝置位于底架結構的上方,驅動裝置通過驅動電機42提供驅動力,驅動伸縮桿41的伸長量根據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的舒展程度進行調節(jié),從而為整個的腿部結構和背部結構提供有效的驅動。
本實用新型在所有的部件樞接處均設置有樞接件以供部件之間的連接,本實用新型就不再一一列舉,此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