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小家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家用攪拌器。
背景技術:
現代生活中,多種多樣的廚房小電器大大豐富人們的生活。繼豆漿機、料理機之后,家用攪拌器也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家用攪拌器主要用來對食物材料進行攪拌或混合,在制作糕點、冷飲、果汁飲料等場合應用廣泛。
為了提高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現有的家用攪拌器多采用電機驅動,然而,電動攪拌器一方面需要電能,使用環境受限;另一方面,采用電機造成了產品成本較高。為降低成本、節能環保,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4394317U公開了一種家用雞蛋攪拌器,主要方案是:由容器和上蓋組件兩部分組成,容器為杯狀帶底盛器,上蓋組件由攪拌爪、齒條、齒輪、彈簧、推桿、上蓋及提手和手把組成,用手同時握住提手和手把,當用手指握緊手把時,手把圍繞銷軸轉動,并通過推桿推動齒條向左移動,齒條帶動齒輪轉動,上端的復位彈簧向下壓迫齒輪,齒輪端面齒與攪拌爪上端端面齒嚙合,使齒輪下方的攪拌爪同時旋轉,對容器中的雞蛋進行快速攪拌。該方案完全手工操作,綠色環保。
但是,上述方案中驅動攪拌爪旋轉的傳動機構過于復雜、制造成本較高。
有鑒于此,需要對現有的家用攪拌器進行結構改進,在采用純手工操作、實現綠色環保的前提下,簡化結構、降低加工和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手動家用攪拌器結構復雜、制造成本較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家用攪拌器,包括攪拌頭和驅動所述攪拌頭旋轉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
手柄,其具有一個沿軸向延伸的螺旋桿;
傳動機構,其設置在所述攪拌頭上并與所述螺旋桿匹配,所述傳動機構將所述螺旋桿的上下運動轉換為周向運動,帶動所述攪拌頭旋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攪拌器,在攪拌頭上設置了一個傳動機構,在手柄上設置了一個沿軸向延伸的螺旋桿,通過手柄驅動螺旋桿上下移動,傳動機構隨螺旋桿的上下移動,帶動攪拌頭旋轉。該方案一方面采用純手工操作,不需要電能,不僅綠色環保,而且還不受環境的限制,在無電力的環境中同樣可以使用;另一方面,采用螺旋桿驅動方式,簡化了結構設計,降低了成本。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家用攪拌器還包括:
內導管,其下端伸入到所述攪拌頭內并固定,上端伸出所述攪拌頭;
外導管,其套設在所述內導管的外側,所述外導管的上端與所述手柄固定,下端伸入到所述攪拌頭內。
該優選的實施例,通過內、外導管對螺旋桿的上、下移動進行了限位導向,使得螺旋桿的上下移動順暢,避免出現由于螺旋桿傾斜而產生的卡滯現象。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
上傳動輪,其套設在所述螺旋桿上,所述上傳動輪的下端面上設有上驅動齒;
下傳動輪,其設置在所述內導管的上端并固定,所述下傳動輪的上端面上設有與所述上驅動齒相匹配的下驅動齒,所述螺旋桿從所述下傳動輪中穿過。
該優選的實施例,通過簡單的結構設計,實現了螺旋桿帶動攪拌頭旋轉,簡化了設計和制造工藝,降低了成本。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螺旋桿的下端設有用于限定其上、下移動范圍的限位裝置,進一步地,所述限位裝置包括:
上限位塊,其固定在所述螺旋桿的下端,所述上限位塊隨所述螺旋桿的上移與所述下傳動輪相抵,限定了所述螺旋桿的上止位;
下限位塊,其位于所述上限位塊的正下方,且二者之間通過反沖彈簧連接為一體,所述下限位塊隨所述螺旋桿的下移與所述攪拌頭相抵,限定了所述螺旋桿的下止位。
該優選的實施例,一方面可以防止螺旋桿與攪拌頭脫開,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螺旋桿過度下壓而損壞。
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攪拌頭的下端具有圓錐形的旋轉頭,且所述旋轉頭的尖端部朝下;進一步地,所述下限位塊的下端呈圓錐狀??梢詼p小旋轉時摩擦力,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手柄拉伸狀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B-B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手柄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上傳動輪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下傳動輪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家用攪拌器,采用純手工操作,綠色環保,并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出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攪拌器,包括攪拌頭10和驅動攪拌頭10周向旋轉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手柄20和傳動機構,手柄20的底面上具有一個沿軸向延伸的螺旋桿21(參見圖5),螺旋桿21由條狀板材呈螺旋狀扭轉形成。傳動機構設置在攪拌頭20上,傳動機構與螺旋桿21相匹配,用于將螺旋桿21的上下運動轉換為攪拌頭20的周向運動,即:通過手柄20帶動螺旋桿21相對于傳動機構上下移動,使傳動機構帶動攪拌頭10旋轉。
手柄20的外側面上自下而下設有多圈環形凹槽,以防止打滑。并且,手柄20下端的外側面上設有環形凸緣。
攪拌頭10的下端具有圓錐形的旋轉頭11,且旋轉頭11的尖端部朝下,在使用時,旋轉頭11的尖端部可置于容器60內腔中的凹坑內,并以此為中心旋轉。一方面可以減小旋轉時摩擦力,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定心的作用,防止旋轉頭11偏移。
為了使得螺旋桿21上下運動順暢,避免出現螺旋桿21在移動過程中傾斜而產生卡滯現象,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在內導管31外套外導管32相互配合的方案。具體而言,外導管32內設有一根內導管31,內導管31的下端伸入到攪拌頭10內并固定,內導管31的上端伸出攪拌頭10。外導管32套設在內導管31的外側,外導管32的上端伸入到手柄20內與之固定,外導管32的下端伸入到攪拌頭10內,螺旋桿21在內導管31內上下移動。
傳動機構具體包括上傳動輪41和下傳動輪42,如圖6、圖7所示,上傳動輪41的下端面上設有上驅動齒43,下傳動輪42的上端面上設有與上驅動齒43相匹配的下驅動齒44,上驅動齒43和下驅動齒44相對的端面呈斜坡狀,上傳動輪41的中心設有一個與螺旋桿21的截面相匹配的通孔,并通過該通孔套設在螺旋桿21上,下傳動輪42設置在內導管31的上端并固定,下傳動輪42的中心設有一個貫通孔,螺旋桿21自下從下傳動輪42上的貫通孔中穿過。
下傳動輪42的外側面上設有一圈由環形凸棱形成的軸肩,內導管31的上端套裝在下傳動輪42并與其固定為一體。
螺旋桿21的下端設有用于限定其上、下移動范圍的限位裝置,進一步地,該限位裝置包括上限位塊51和下限位塊52。
其中,上限位塊51固定在螺旋桿21的下端,上限位塊51隨螺旋桿21的上移,最終頂在下傳動輪42的底面上,從而限定了螺旋桿21上移的上止位;下限位塊52位于上限位塊51的正下方,二者同軸設置且通過反沖彈簧53連接為一體,下限位塊52隨螺旋桿21的下移,最終頂在攪拌頭10底部的旋轉頭11的頂面上,從而限定了螺旋桿21下移的下止位。
上限位塊51用于防止螺旋桿21上移時從攪拌頭10中脫出,下限位塊52用于防止螺旋桿21過度下壓而損壞。反沖彈簧53起到了緩沖的作用,可以讓使用者感覺到下壓的阻力而停止下壓手柄20。
下限位塊52的下端同樣采用了圓錐形的結構,能起到定心的作用,而防止螺旋桿21在轉動過程中發生傾斜。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如圖4所示,將攪拌頭10旋轉在容器60內,然后手柄20向上拉起,通過上限位塊限制上止位。
(2)下壓手柄20,使螺旋桿21隨手柄20一起向下移動,在螺旋桿21下移的過程中,上傳動輪41帶動下傳動輪42轉動,從而使攪拌頭旋轉,直至下止位。
(3)如此往復,實現攪拌頭10對容器內的食物材料進行攪拌或混合。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