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和家具有關,特別是關于一種可伸縮的桌子。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可伸縮的桌子大都是將一桌面板分成兩半,兩半可往外拉伸,中間可用人工方式另外加裝一或二片的桌板,借此延長桌面,或是中間加長的桌面板可折合并往下收藏在桌面下方,此類結構在操作上要多個步驟,比較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陷,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伸縮桌,其操作簡易。
為實現上述目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伸縮桌,其包含有一桌框,是由二伸縮管件與二連結管件組成,在桌框下方設四個桌腳,桌框上方設一固定桌板,該二伸縮管件呈平行設置,各具有一外管,其內各容置有二內管,在該外管中間設一齒輪,該二內管各設有一齒排,與該齒輪嚙合,借此使二內管可同步伸縮,在該二內管的外端各設有一活動構件,二活動桌板,其一側邊設在該活動構件上,另一側邊可放在該固定桌板上,該二活動桌板可互相并合呈一縮小的桌面,或是拉開與該固定桌板并合呈一伸張的桌面,在該內管內各設一頂升件,用以將該活動桌板的自由端頂升,使其得以伸縮開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顯示縮合狀態。
圖2是圖1的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顯示伸張狀態。
圖4是圖3的正視圖。
圖5是伸縮管(20)件的分解立體局部剖視圖。
圖6是伸縮管件的組合局部剖視圖。
圖7是沿圖6中7—7剖線的剖視圖。
圖8是圖1中劃圈A部位的局部剖視圖。
圖9是圖8中桌框部位的分解立體圖。
圖10類同于圖8,顯示拉伸狀態。
圖11是沿圖8中11—11剖線的剖視圖,顯示適配器摯構件卡摯狀態。
圖12類似于圖11,顯示適配器摯構件沒有卡摯狀態。
圖13至20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圖,其中
圖13是顯示縮合卡摯狀態。
圖14是顯示解摯后往外拉伸狀態。
圖15是顯示活動桌板繼續往外拉伸狀態。
圖16是顯示伸張狀態。
圖17是顯示要縮合之前先往外略微拉伸而要頂起活動桌板自由端的狀態。
圖18是頂起活動桌板自由端的狀態。
圖19是頂起活動桌板自由端后往內推移活動桌板的狀態。
圖20是活動桌板被繼續往內推移而落至固定桌板上的狀態。
圖21是在本實用新型伸縮桌下方裝設下桌板的正視圖。
圖22是圖21中C型套環的立體圖。
圖23類同于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
圖24至3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動作圖;
其中,圖24所示是第二實施例的縮合狀態圖;
圖25所示是將活動桌板往外拉伸的狀態;
圖26所示是當活動桌板被拉伸到落下固定桌板時將下壓頂升件的狀態圖;
圖27所示使用者以手指扳動擋片使凸柱脫出該擋片的狀態圖;
圖28所示是活動桌板落下呈伸張狀態;
圖29所示是先將活動桌板往外拉,使頂升件頂起該活動桌板的自由端的狀態圖;
圖30所示是將活動桌板往內推的狀態圖;
圖31是活動桌板置于固定桌板上的狀態圖,此時擋片將落下扣合凸柱,使活動桌板保持水平狀態;
圖32所示是將活動桌板繼續往內推至縮合狀態。
【附圖標記說明】
10伸縮桌 15桌框
20伸縮管件 24連結管件
25四端角件 21外管
22內管 16桌腳
11桌板 26活動構件
12活動桌板 27頂升件
120自由端 23齒輪
221齒排 211凸伸段
212穿孔 213長槽孔
261第一肘節 262第二肘節
265一軸 266一軸
224長形孔 263平面部
265樞軸 267彈簧
264槽溝 213長槽孔
214管壁 222穿孔
271彈簧 273尖端
272斜邊 21 21孔壁
272斜邊 25角件
251穿孔 28卡固構件
281卡固件 223卡固孔
282彈簧 223卡固孔
161小徑部 17 C型套環
171螺栓 172平臺部
25角件 251穿孔
252滑動件 31頂升件
311臂部 312尖端部
32活動構件 322第二肘節
323凸柱 220缺口
33擋片 331 332穿孔
323凸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至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伸縮桌(10)包含有:一桌框(15),是由二伸縮管件(20)與二連結管件(24)以及四端角件(25)所組成的方形框,其中每一伸縮管件(20)皆是由一外管(21)與二內管(22)所組成;四桌腳(16),分別固定在該桌框(15)的下方;一固定桌板(11),固設在該桌框(15)的二外管(21)上;四活動構件(26),樞設在該四內管(22)的外側端;二活動桌板(12),各以一側固定在該二活動構件(26)上;四頂升件(27),設在該四內管(22)內,用以頂升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其中:
如圖5至7所示,每一組伸縮管件(20)在其外管(21)的中間各設有一齒輪(23),其二內管(22)的管壁各設有一齒排(221),該二內管(22)是以左右并列的方式容置在該外管(21)中,其齒排(221)并與該齒輪(23)嚙合,借此達到同步伸縮的作用。
如圖8所示,該固定桌板(11)的長度較該二伸縮管(20)的外管(21)的長度小,使該二外管(21)在該固定桌板(11)的兩側各形成一凸伸段(211),每一凸伸段(211)在靠近該固定桌板(11)的位置各設有一長形的穿孔(212),在靠近外側端各設有一長槽孔(213)。
如圖9所示,該活動構件(26)是一肘節機構,包含有一第一肘節(261)與一第二肘節(262),該第一肘節(261)的一端以一軸(265)樞設在該內管(22)的外側端內,該第二肘節(262)的一端以一軸(266)與該第一肘節(261)的另一端樞接,該第二肘節(262)的另一端外露在該內管(22)預設的一長形孔(224)外,具有一平面部(263),在第一肘節(261) 的樞軸(265)上設一彈簧(267),使第一肘節(261)保持在上舉的狀態,如圖13所示,在該第二肘節(262)設有一槽溝(264),當該內管(22)縮合至其最內側位置時,該槽溝(264)可嵌卡在該外管(21)的長槽孔(213)內側邊的管壁(214)上,形成定位。
如圖10所示,該二活動桌板(12)是各以一側分別固定在該二伸縮管件(20)同側的二內管(22)的二活動構件(26)的平面部(263)上,可以該二活動構件(26)為樞軸使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得以抬升。
如圖8、13所示,當該二伸縮管件(20)呈縮合狀態時,該二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是擱置在該固定桌板(11)上呈并合桌面(如圖1、2所示),該固定桌板(11)是位于該二活動桌板(12)下方。
如圖16所示,當該二伸縮管件(20)呈伸張狀態時,該二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是擱置在該二外管(21)的凸伸段(211)上,并與該固定桌板(11)并合成一桌面(如圖3、4所示)。
如圖5、9、10所示,該頂升件(27)是設于該內管(22)內,用以頂升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使其可以順利的越過該固定桌板(11)邊緣而擱置在該固定桌板(11)上(如圖18所示)。該頂升件(27)是以一端樞設在該內管(22)內,該內管(22)對應該頂升件(27)的位置設有一穿孔(222),使該頂升件(27)的另一端可以凸伸外露出該內管(22),用以頂升該活動桌板(12),亦可受壓而沒入該內管(22)內,一彈簧(271),用以使該頂升件(27)保持在凸伸外露位置,該頂升件(27)的另一端呈尖端(273),具有二斜邊(272),當該內管(22)被往外拉時,該頂升件(27)的尖端(273)碰觸到該外管(21)的穿孔(212)的孔壁(2121)(如圖17),當被繼續往外拉時,該頂升件(27)借由其一斜邊(272)頂靠該孔壁(2121)的引導作用而被迫逐漸豎立,并凸伸外露出該穿孔(212)而頂升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
該四端角件(25)略呈L形,各端角件(25)分別以其一端嵌設在該二外管(21)的外側端,其另一端供該二連結件(24)的二端嵌設,四端角件(25)各設有一穿孔(251),供該內管(22)穿設。
該桌框(15)在其中一端角設有一卡固構件(28),用以使得該伸縮管件(20)在縮合狀態時保持卡固定位(如圖11所示),可避免該活動桌板(12)被意外的拉動。
該卡固構件(28)包含有一卡固件(281),設于一端角件(25)內,在該卡固構件(28)所在的端角件(25)所穿設的內管(22)設有一卡固孔(223),一彈簧(282),設于該卡固件(281)與該端角件(25)間,用以使該卡固件(281)卡摯該卡固孔(223),欲解摯時只需扳動該卡固件(281)即可。
如圖21所示,該四桌腳(16)上位于該固定桌板(11)的下方設有一下桌板(18),該桌腳(16)設有一小徑部(161),其上套設有一C型套環(17),如圖22所示,該套環(17)的開口端兩側以一螺栓(171)鎖合,在該套環(17)的開口端設有一平臺部(172),供該下桌板(18)固設。
關于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方式說明如下:
如圖13所示,此時該伸縮桌是處于縮合狀態,如圖8、11所示該卡固構件(28)是卡住該內管(22),要拉伸桌子時,使用者先扳動該卡固件(281),使其脫離卡摯,如圖12所示,然后拉引該活動桌板(12)使其帶動該內管(22)往外拉伸,該內管(22)借由齒排(221)與齒輪(23)的作用使得另一側的內管(22)同步往外伸,使另一側的活動桌板(12)同步外移。
如圖14、15、16所示,該活動桌板(12)被拉伸開來,該活動桌板(12)的重量使得該活動構件(26)被往下壓縮,使該活動桌板(12)呈傾斜一角度,如圖15所示,再繼續往外拉,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落到該外管(21)的凸伸段(211)上,如圖16所示,此時該頂升件(27)的尖端(273)是位于該穿孔(212)位置,該活動桌板(12)與該固定桌板(11)呈并合狀態。
如圖18、19、20所示,當要縮合桌子時,使用者先拉動該活動桌板(12)使其略微往外移位,此時該頂升件(27)的尖端(273)頂到該外管(21)的穿孔(212)的管壁(2121)(如圖17所示),當該活動桌板(12)被繼續往外拉引時,該頂升件(27)被迫往上頂升,借由其斜邊(272) 與管壁(2121)的作用使頂升件(27)逐漸豎立起來,該頂升件(27)的尖端(273)逐漸將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往上頂升,使其自由端(120)高于該固定桌板(11),然后,如圖19所示,使用者推移該活動桌板(12)往內靠攏,此時該頂升件(27)靠到該穿孔(212)另一側的管壁,而被往下壓縮,并逐漸縮回該外管(21)內,如圖20所示,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120)落在該固定桌板(11)上,使用者繼續推動該活動桌板(12)往內移,最后該二活動桌板(12)靠合并攏在該固定桌板(11)上,該活動構件(26)的第二肘節(262)的槽溝(264)與該外管(21)的管壁(214)嵌卡定位。
此外,為便于該內管(22)在該外管(21)內移動,本實施例可在該內管(22)的尾端上側設一滑動件(225)(如圖5、13),在該端角件(25)的穿孔(251)開口端下方設一滑動件(252)(如圖9、13)。
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精簡,操作簡便,只要一個人即可簡易的操作該伸縮桌,確為前所未有的創新。
如圖2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份沿用相同的標號,其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點有兩處,其一是其頂升件(31)的形狀不同,第二實施例的頂升件(31)具有一臂部(311),自該臂部(311)以一角度沿伸一尖端部(312),借此使活動桌板(12)下壓頂升件(31)時(如圖26所示)或是頂升件(31)頂起活動桌板(12)時(如圖29所示)都較為靈活順利;其二是其活動構件(32)的第二肘節(322)的外端設有一凸柱(323),另外在其內管(22)的外端設缺口(220),在該缺口(220)處上方樞設一擋片(33),該擋片(33)呈長條形,設有上下二穿孔(331)(332),可供該凸柱(323)穿過。如圖24所示是第二實施例在縮合狀態,此時其凸柱(323)位于該擋片(33)的上穿孔(331)位置,如圖25所示是將活動桌板(12)往外拉伸,此時該活動構件(32)受擋片(33)托住不會下移,因此該活動桌板(12)可保持水平狀態,如圖26所示當該活動桌板(12)被拉伸到落下該固定桌板(11)時將下壓該頂升件(31),接著如圖27所示使用者以手指扳動該擋片(33)使該凸柱(323)脫出該擋片(33),該活動桌板(12)即落下如圖28所示呈伸張狀態,此時該凸柱(323)是位于該擋片(33)的下穿孔(332) 位置。當要再縮合桌面時其動作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如圖29所示先將該活動桌板(12)往外拉,使該頂升件(31)頂起該活動桌板(12)的自由端,然后將該活動桌板(12)往內推如圖30所示,該活動桌板(12)將置于該固定桌板(11)上如圖31所示,此時該擋片(33)將落下扣合該凸柱(33),使該活動桌板(12)得保持水平狀態,繼續往內推至縮合狀態如圖32所示。第二實施例的特點在于其活動桌板(12)在拉伸或是縮合時可保持水平狀態,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桌面可以在半展開的狀態下仍然可以使用。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