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溫杯,尤其涉及一種方便使用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
背景技術:
保溫杯的主要作用在于隔熱,即隔斷內部攜帶的液體介質和外部空氣的熱傳導,以保持一定時間內液體介質處于熱或冷的溫度,滿足人們的不同使用需求。為了方便使用,現有保溫杯的開啟或關閉,包括可拆卸的杯蓋或者在杯蓋上設置帶有按壓內蓋的飲水口,有些保溫杯為了避免飲水口被污染,在杯蓋上還安裝有外蓋。飲水或者取用保溫杯內的液體介質時,需要先打開外蓋,然后再開啟飲水口上的內蓋,較為麻煩。另外,為了方便飲水,飲水口需要伸出杯蓋一段長度,也增加了外蓋的體積,降低了保溫杯的方便攜帶性。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520086818.X、授權公告日2015年9月9日)公開了“一種雙蓋保溫杯”,包括保溫杯主體、上杯蓋和下杯蓋,所述保溫杯主體為雙層結構,內外兩層之間為真空,杯體兩端設有等量的螺紋,所述上杯蓋和下杯蓋內側均設有與杯體兩端相對應的螺紋,通過旋轉密封扣合。所述上杯蓋主要包括上杯蓋底座、上端蓋、吸嘴和熱敏變色管,所述上端蓋上有壓實塊和防誤開開關;所述上杯蓋底座上安裝有吸嘴、熱敏變色管和杯蓋扣鎖,吸嘴前方設置有壓實臺,所述吸嘴為可壓縮型橡膠軟管,杯蓋扣合時,可將吸嘴壓在上杯蓋的壓實臺與壓實塊中間。該實用新型的吸嘴通過壓實塊和壓實臺實現折彎關閉,對吸嘴的制造工藝要求高,易導致吸嘴開裂損壞;另外,壓實塊、壓實臺和吸嘴配合時,如果吸嘴壓偏將導致吸嘴未完全關閉,使該保溫杯存在漏水的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扭動開口式保溫杯,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扭動開口式保溫杯,包括保溫杯體,所述保溫杯體上端設置開口部,開口部上安裝內蓋,內蓋上安裝外蓋;所述內蓋通過中間的隔板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與開口部連通,所述隔板上開設出水口,出水口內固定安裝出水管,出水管下端設置在下腔室內;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安裝可彎折的連接套,連接套的上端安裝吸嘴,所述連接套兩側通過第一轉軸與上腔室壁鉸連,連接套的側面設置吸嘴蓋;所述吸嘴蓋包括一端連接的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第二蓋板位于第一蓋板下側并形成夾角,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之間的夾角開口面對連接套,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的連接端通過第二轉軸與上腔室壁連接,所述吸嘴蓋上設置有彈性開蓋部件。
為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效果,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如上所述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所述彈性開蓋部件包括套設在第二轉軸上的扭轉彈簧,扭轉彈簧的一側與上腔室壁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一蓋板或第二蓋板固定連接。
如上所述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所述彈性開蓋部件包括設在第二轉軸下側的固定管,固定管的一端與上腔室壁連接,另一端安裝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內端卡設在固定管內,其外端伸向第二蓋板,所述伸縮桿內端與上腔室壁之間的固定管內設置推力彈簧。
如上所述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所述伸縮桿外端為弧形。
如上所述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所述第二蓋板側面開設定位槽,所述伸縮桿外端可伸入定位槽內。
如上所述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所述保溫杯體與內蓋之間、內蓋與外蓋之間均通過螺紋結構活動安裝。
如上所述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所述外蓋可完全包覆內蓋,外蓋內側設置有密封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在連接套的上端設置吸嘴,使吸嘴可較長的伸出于內蓋隔板的上方,方便飲水或者取用保溫杯內的液體介質;折彎時通過連接套的彎曲,帶動吸嘴旋轉至內蓋上腔室,此時,連接套可將出水口完全關閉,解決泄露隱患。同時,連接套通過第一轉軸與上腔室壁連接,能夠較好解決彎曲轉動時的偏轉問題。
2、在吸嘴側面的上腔室內設置吸嘴蓋,包括一端鉸接與上腔室壁上的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第二蓋板位于第一蓋板下側,并形成相對于吸嘴側的夾角,當吸嘴旋轉至內蓋上腔室時,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轉動將吸嘴完全收至在夾角內,避免對吸嘴的污染,并較好的對吸嘴形狀夾持固定,避免晃動時損壞,此時,將上蓋安裝于內蓋上,就可完成內蓋的完全密封;使用時,拆下外蓋,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在彈性開蓋部件的作用下,帶動吸嘴、連接套向外側轉動,連接套打開,使吸嘴、連接套和出水口形成通路,從而實現該保溫杯的扭動開口,方便飲水或者取用保溫杯內的液體介質。
3、彈性開蓋部件可以采用多種結構,第一種,可以是通過套設在第二轉軸上的扭轉彈簧,扭轉彈簧的一側與上腔室壁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一蓋板或第二蓋板固定連接。利用扭轉彈簧的推力帶動第一蓋板或第二蓋板轉動,完成吸嘴和連接套的轉動;第二種,可以是通過第二轉軸下側的固定管,固定管的一端與上腔室壁連接,另一端的安裝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內端卡設在固定管內,其外端伸向第二蓋板,所述伸縮桿內端與上腔室壁之間的固定管內設置推力彈簧。利用推力彈簧帶動伸縮桿使第二蓋板向外側繞鉸接點旋轉,從而帶動吸嘴和連接套的轉動,兩種方式均能較穩定的實現吸嘴蓋動作,第二種方式未設置扭轉彈簧,更便于長期使用和維護保養。第二種方式中,可進一步的在第二蓋板的側面開設定位槽,伸縮桿外端可伸入定位槽內。利用定位槽和伸縮桿的配合提高吸嘴蓋的動作穩定性。
4、為了避免內蓋污染和保護內蓋的使用安全,結構上將內蓋整體置于外蓋中,并在外蓋內側設置密封墊以提高保溫杯的隔熱性能,減小熱損失,提高保溫效果。伸縮桿與第二蓋板的接觸端部設置為弧形,以減小伸縮桿的磨損,方便第二蓋板的轉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另一種狀態參考圖(其中取下外蓋,連接套和吸嘴打開)。
圖3是圖1中I局部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1-保溫杯體,2-內蓋,21-隔板,22-上腔室,23-下腔室,24-出水口,25-出水管,26-連接套,27-吸嘴,28-第一轉軸,3-吸嘴蓋,31-第一蓋板,32-第二蓋板,33-第二轉軸,34-固定管,35-伸縮桿,36-推力彈簧,37-定位槽,4-外蓋,41-密封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一扭動開口式保溫杯,包括保溫杯體1,保溫杯體1上端設置開口部,開口部上安裝內蓋2,內蓋2外周安裝外蓋4;內蓋2通過中間的隔板21分成上腔室22和下腔室23,下腔室23與開口部連通,隔板21上開設出水口24,出水口24內固定安裝出水管25,出水管25下端設置在下腔室23內;出水管25的上端安裝可彎折的連接套26,連接套26的上端安裝吸嘴27,連接套26兩側通過第一轉軸28與上腔室22壁鉸連,連接套26的側面設置吸嘴蓋3;吸嘴蓋3包括一端連接的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第二蓋板32位于第一蓋板31下側并形成夾角,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之間的夾角開口面對連接套26,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的連接端通過第二轉軸33與上腔室22壁連接,吸嘴蓋3上設置有彈性開蓋部件。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提供的扭動開口式保溫杯,在連接套26的上端設置吸嘴27,使吸嘴27可較長的伸出于內蓋2隔板21的上方,方便飲水或者取用保溫杯內的液體介質;折彎時通過連接套26的彎曲,帶動吸嘴27旋轉至內蓋2上腔室22,此時,連接套26可將出水口24完全關閉,解決泄露隱患。在吸嘴27側面的上腔室22內設置吸嘴蓋3,包括一端鉸接與上腔室22壁上的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第二蓋板32位于第一蓋板31下側,并形成相對于吸嘴27側的夾角,當吸嘴27旋轉至內蓋2上腔室22時,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轉動將吸嘴27完全收至在夾角內,避免對吸嘴27的污染,并較好的對吸嘴27形狀夾持固定,避免晃動時損壞,此時,將上蓋安裝于內蓋2上,就可完成內蓋2的完全密封;使用時,拆下外蓋4,第一蓋板31和第二蓋板32在彈性開蓋部件的作用下,帶動吸嘴27、連接套26向外側轉動,連接套26打開,使吸嘴27、連接套26和出水口24形成通路,從而實現該保溫杯的扭動開口,方便飲水或者取用保溫杯內的液體介質。
其中,保溫杯體1與內蓋2之間、內蓋2與外蓋4之間均通過螺紋結構活動安裝。以方便吸嘴27的打開,更好的清洗內蓋2和外蓋4,保持衛生安全的使用條件。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彈性開蓋部件,包括設在第二轉軸33下側的固定管34,固定管34的一端與上腔室22壁連接,另一端安裝伸縮桿35,伸縮桿35內端卡設在固定管34內,其外端伸向第二蓋板32,伸縮桿35內端與上腔室22壁之間的固定管34內設置推力彈簧36。即利用推力彈簧36帶動伸縮桿35使第二蓋板32向外側繞鉸接點旋轉,從而帶動吸嘴27和連接套26的轉動。除此之外,彈性開蓋部件還可以采用包括套設在第二轉軸33上的扭轉彈簧,扭轉彈簧的一側與上腔室22壁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一蓋板31或第二蓋板32固定連接。即利用扭轉彈簧的推力帶動第一蓋板31或第二蓋板32轉動,完成吸嘴27和連接套26的轉動。
兩種不同的彈性開蓋部件結構及動作方式,均能較穩定的實現吸嘴蓋3動作,因第二種方式中設置扭轉彈簧,長期使用情況下有可能發生動作不靈敏的問題,第一種彈性開蓋部件的結構更便于維護保養。并且,如圖3所示,第一種彈性開蓋部件中可進一步的在第二蓋板32的側面開設定位槽37,伸縮桿35外端可伸入定位槽37內。利用定位槽37和伸縮桿35的配合提高吸嘴蓋3的動作穩定性。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伸縮桿35外端為弧形。伸縮桿35與第二蓋板32的接觸端部設置為弧形,以減小伸縮桿35的磨損,方便第二蓋板32的轉動。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外蓋4可完全包覆內蓋2,外蓋4內側設置有密封墊41。結構上將內蓋2整體置于外蓋4中,可避免內蓋2污染和保護內蓋2的使用安全,并在外蓋4內側設置密封墊41以提高保溫杯的隔熱性能,減小熱損失,提高保溫效果。
本實用新型未詳盡描述的技術內容均為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