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方便移動的安全座椅,具體涉及一種帶有腳輪的安全坐椅。
背景技術:
座椅一般比較笨重,移動起來不是很方便,尤其對于身體狀況不太好的使用者來說,更需要一種能夠方便移動的座椅,為此,現有技術中有了一種在座椅的腿部安裝輪子的座椅,但是現有產品只考慮了坐椅移動與固定功能,但沒考慮到老人或者其他身體行動不便的人群在使用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問題;具體不足問題表現在:現有帶腳輪坐椅是將腳輪安裝在坐椅腳的端面上(與地面接觸的椅腿面),腳輪與地面直接接觸,并且腳輪具有受到預定重力而自鎖的功能,當使用者坐在椅子上時,腳輪受人體的重量促使腳輪的制動,達到整個坐椅進入到穩定的固定狀態;但是當使用者背對坐椅還沒完全坐下的時候,操作者的大腿后部會先與坐椅面板前端接觸,在這種狀態下,整個坐椅完全可能發生后滑移位現象,導致使用者發生摔跤、絆倒等危險狀況,年長的老人腿腳不便更是如此,所以現有產品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由于上述原因,本發明人對現有的座椅做了深入研究,以便設計出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即方便移動又足夠安全的座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人進行了銳意研究,設計出一種安全坐椅,該座椅具有兩個前腿和兩個后腿,四個腿的底面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即可以穩定的放置在較平的地面上,在后腿上還設置有懸空的可旋轉的輪,當座椅向后傾斜時,前腿和后腿都可以懸空,只通過所述輪著地,從而可以方便地推動或拉動所述座椅,達到便于移動的效果,同時因為在正常使用座椅時輪是懸空的,杜絕了安全隱患,從而完成本實用新型。
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1)一種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該安全坐椅包括前腿1和后腿2,
在所述后腿上設置有可轉動的輪3,
其中,所述輪3底端在前腿底端和后腿底端所在平面上方,即述輪3底端與所述平面之間具有預定的間隙。
(2)根據上述(1)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定的間隙為1-5mm。
(3)根據上述(1)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輪3相對于所述后腿2向后側凸出。
(4)根據上述(1)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輪3通過軸4固定安裝在所述后腿2上。
(5)根據上述(4)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在后腿2上開設有安裝槽21,所述輪3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安裝槽21中,并通過所述軸4連接于所述安裝槽21中。
(6)根據上述(4)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腿2上設置有滑輪組支架22,所述輪3通過軸4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滑輪組支架22上。
(7)根據上述(1)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座椅向后傾斜時,所述輪3接觸地面。
(8)根據上述(1)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腿有兩個,所述后腿有兩個。
(9)根據上述(8)所述的安全坐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輪3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個后腿2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坐椅,在后腿上安裝有輪能夠方便于使用者移動座椅,同時由于輪的安裝位置略高于四個腳的底面,整個坐椅的四個椅腳是完全與地面接觸的,從而使得該安全坐椅可以有效的避免高齡老人、半失能老人在坐坐椅時摔倒、絆倒等安全隱患問題,同時也實現了坐椅隨意移動的便捷功能,操作方便,使用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座椅正常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座椅后腿局部的立體結構放大圖;
圖3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座椅后腿局部的側面結構放大圖;
圖4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座椅移動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座椅后腿局部立體結構放大圖;
圖6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座椅后腿局部的側面結構放大圖。
附圖標號說明:
1-前腿
2-后腿
21-安裝槽
22-滑輪組支架
3-輪
4-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通過這些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為清楚明確。
在這里專用的詞“示例性”意為“用作例子、實施例或說明性”。這里作為“示例性”所說明的任何實施例不必解釋為優于或好于其它實施例。盡管在附圖中示出了實施例的各種方面,但是除非特別指出,不必按比例繪制附圖。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安全坐椅,如圖1、圖4中所示,該安全坐椅包括兩個前腿1和兩個后腿2,所述前腿1和后腿2的底端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即整個坐椅的四個椅腳是完全與地面接觸的,所述椅腳是泛指座椅前腿和后腿的底部,尤其是與地面向接觸的一面。
其中,在所述后腿上設置有可轉動的輪3,且所述輪3與所述平面之間具有預定的間隙,優選地,所述輪底端在前腿底端和后腿底端所在平面上方,即述輪底端與所述平面之間具有預定的間隙;所述輪也稱作腳輪,是指設置在椅腳附近的輪子,其在座椅正常放置使用時是懸空的,不予地面接觸。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預定的間隙為1-5mm,優選的1-2mm。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輪3相對于所述后腿2向后側凸出,即所述輪3上的一部分不會完全被所述后腿遮擋,有一部分裸露在后腿的區域之外。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輪3通過軸4固定安裝在所述后腿2上,所述輪可以繞著軸旋轉。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2和圖3中所示,在后腿2上開設有安裝槽21,所述輪3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安裝槽21中,并通過所述軸4與所述安裝槽21連接。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4、圖5和圖6中所示,在所述后腿2上設置有滑輪組支架22,所述輪3通過所述軸4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滑輪組支架22上。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輪3在所述安全座椅向后傾斜時與所述平面相接觸,即當安全座椅向后傾斜時前腿和后腿陸續懸空,所述輪3接觸地面,優選地,此時只有輪著地,如圖4中所示,此時移動座椅只需提供較小的拉力或者推力即可,從而方便地實現了作業的移動,所以,所示安全座椅的移動步驟為,先使其向后傾斜呈預定角度,優選地使得前腳和后腳都懸空,再推動或拉動座椅,當座椅被移動到預定位置時再使得四腳落地,輪懸空。
優選地,所述輪3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個后腿2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下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結合了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不過這些實施方式僅是范例性的,僅起到說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多種替換和改進,這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